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7篇)

校園 閱讀(1.17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7篇)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為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寫友人"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描寫友人在異國他鄉居住地精心設計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這一切都寫得那麼真切,那麼精巧,無一句華麗的辭藻,卻把這位友人依戀故土之心寫得那麼細緻,那麼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選材獨具慧眼,裁剪精當,表現了深邃感人的主題:"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編者將其安排在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愛國情懷單元,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傾聽愛國主義的讚歌,感受志士仁人的愛國情懷,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習本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作品敘述的具體事件,傾聽海外遊子的愛國心聲,進而引發學生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同時學習寫人記事的方法:剪裁精當,結構精巧。

學情預估

由於八年級學生缺乏特定的情感體驗,所以難以理解所謂的"遊子心境",教師宜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啟用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聯絡課文中同窗思鄉的心理活動和表達思鄉心切的獨特方式來體會海外遊子的心境:身處異國他鄉,心戀故國故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是學生了解設計懸念的巧妙構思。

2.把握本文明晰的線索,

3.通過理解重點語句進而明白富有含義的詞語中透出的拳拳愛國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棗核這一線索來帶動全篇。通過引導學生品味文章重點語句,對其精神實質加以理解,進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理解文章主題之目的。整體感知,明確主人公在棗核上所寄託的思鄉之情,找出有意義的、難以理解的語句;品讀課文,明確重點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能力遷移,培養髮散思維和聯想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它集中表現為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通過學習本文,是學生從小事、小文章中發現愛國這個大主題,傾聽到愛國華僑愛國主義的心聲。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教學重點

把握構思上的特點即設定懸念,把握文章思家戀國這一愛國主義主題。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一些重點詞語的字面意思,聯絡具體語境,體味和推敲他們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突破

由全文結構入手,理清文章結構,發現構思上的特點;通過對人物語言等的分析,發現海外遊子對幾顆生棗核的盼望與愛惜,進而把握愛國之情。對個別難懂的句子,以分組討論等形式,發現其內在的意義和感情色彩

教學過程:

一、匯入單元主題

"即使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誰憐愛國千行淚""一寸山河一寸金"從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用各種方式傾訴著崇高的愛國情感,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愛國凱歌,從今天起,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二單元"愛國主義"篇章,感受先驅們的愛國情懷。

二、匯入課題

老師先來朗誦一首詩,有知道的同學一起來。

"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

這首詩的字裡行間,我們彷彿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使人難以壓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著月亮傾訴者自己深切的思鄉之情。有這麼一個人,他用不同無言文字的方式寄託著同樣的思鄉之情。好!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走進現代作家蕭乾的《棗核》,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課文老師已經佈置讓同學們預習了,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朗讀課文或其中的段落,完成兩個任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圈畫出生字新詞。

同窗離開故鄉50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捎帶幾顆生棗核試種,表現了身在異國,心戀故土之情。

四、研讀課文

1、課題是《棗核》請同學們思考:作者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板書: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課文一開始,我們不免產生疑問:這位遠在大洋彼岸的同窗,為什麼再三託付"我"帶幾顆生棗核呢?用途蹊蹺,這是一個懸念。剛見面,分手半個世紀的同窗好友,竟來不及寒暄一陣劈頭就問作者索要棗核,得到後,竟如獲至寶。令人一頭霧水,這是懸念之二。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作者忍不住探問究竟,但同窗由於作者玩起了"太極推拿大法",更令人摸不著頭腦,這是懸念之三。只到後來,參觀了同窗小院以及他家的北海後,揭開了懸念。原來是為了試種棗樹,以解鄉愁。文章的主旨便在作者情感起伏中得到了強有力的表現。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像這樣層層設疑,最後撥雲見日的手法就是設定懸念,本文構思巧設懸念,吊足了作者的胃口,讀到最後才知道,要棗核是為了試種棗樹,以解鄉愁啊!

五、重點研讀

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友人的深沉感情,文中很少出現"思""戀"一類詞語,那同學們從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友人思鄉之苦。

1、動身訪美…再三託付…

"再三"表現了友人絕不是隨便說說,而是鄭重其事,表示索要棗核的心切,思鄉心之切。

2、擁抱之後,殷切的問…託在心上…

"殷切"表現了心情的急切與真誠,就是同窗,分手了半個世紀竟來不及寒暄,劈頭就問,表示急不可耐想趕緊拿那幾顆棗核的心態,託在掌心,表示對棗核的珍惜。"珍珠瑪瑙"用比喻更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裡以外…

"幾十裡外"表現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不惜千金,"一塊塊親手挑選"對此事重視認真,為的是堆起自家的北海。表現同窗依戀故鄉的深情。

4、"我想廠甸,想…"

四個"想"字連用,解開懸念,要棗核是為了種棗樹,棗樹是故鄉的象徵。種棗樹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句句訴的是思鄉之情,怎能不感人。

4、時常在月夜,同老伴坐在花園的長凳上,追憶北海泛舟的日子…

這些看書"實錄"的記敘,不加修飾,樸實無華的語言,卻把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的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語言樸實無華。

六、難點探究

讀到此,我相信大家對課文內容大致以瞭解。

1、第七自然段中有這些內容:有人家庭事業如意,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可心裡總像缺點什麼,也許是我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老人到底缺什麼呢?照常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是無憂無慮,心情越是呀!遊子缺的是故鄉的溫暖,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高度物質生活無法取代的鄉土鄉戀呀!正如友人所說"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現在,友人還時時沉寂在"我家的北海之中",思鄉愛國之情深切感人,些家庭事業、經濟更反襯出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2、有人說:"幾顆棗核,作者就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種棗樹的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所以根本沒有種棗樹的必要。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分析。

能不能看到棗樹長大,友人一點也不在乎。她種棗樹是為了表達深切的思鄉之情,只是借棗樹來寄託他的感情,消除一點愁緒而已。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們不覺得鄉愁就是這樣。種棗樹也好,堆北海也罷,甚至可以坐飛機回幾次鄉,還有許許多多的方式,卻只是一種寄託。遊子對故鄉的思戀又哪裡是幾顆棗核,幾次回鄉能夠化解得了的,更何況"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所以試種棗樹是為了慰藉思鄉之情。棗核是小,可它是凝聚鄉情的感情線索。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選材以小見大

七、深情總結。

讀完本文,久別故園的海外赤子的桑梓戀使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美籍華人朋友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電子賀卡等捎去我們的祝福。封面老師已設計好了:一輪明月高照,一株棗樹枝繁葉茂。請同學們將讀完這篇文章的閱讀體會寫下來,作為網頁祝福感言送給他,讓海外遊子傾聽來自故園的美妙鄉音吧!例如:你是這棵樹上的一葉碧綠,由濃濃的鄉情染成這一樹思鄉的情愫啊,是永遠不會老去的鄉愁。

八、拓展延伸

最後讓我們用余光中先生的一首《鄉愁》結束本課的學習吧!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完成網頁賀卡內容。

選做題:課後第二題。

板書設計

6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巧設懸念

見棗核--如獲至寶語言樸實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以小見大

思鄉之情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為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在教學中以朗讀為基礎,輔以圈畫、品味詞句等方式,同時捕捉一些關鍵詞共同品味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思鄉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學的難點落實在作者如何用具體化的生活細節表現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隨筆,但是隨筆不隨便,作者用"棗核"為線索巧設懸疑,對"舊時同窗"家後花園的鋪陳描寫都是為了曲折地表達出海外遊子們對故土的依戀,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是值得學習的。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3.試著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麼?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孃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後,棗核憑著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於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採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彙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幹的孩子,從哪裡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麼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著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裡,“哦喝!哦喝!”大聲吆喝著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麼也沒搜著,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麼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裡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裡蹦了出來,站在那裡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麼也打不著。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著鬍子盪鞦韆。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著棗核,卻打著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麼?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梳理內容,複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複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後,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著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一、預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積累字詞。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舊知鋪

1、鄉土情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裡,故鄉的山川、草木、人物,故鄉的一切,總是始終縈繞在心頭。過去,有些準備漂洋過海謀生的人在背井離鄉時,總要懷揣一把“鄉井土”,並永生永世珍藏起來。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後,陰間有個望鄉臺,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臺望一望陽世的親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並不取決於地理距離的遠近。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慼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1910年生於北京,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併兼任旅行記者。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栗子》等,譯作有《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此外,還出版過多種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於北京。

三、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註記拼音。

蹊蹺 嫣紅 倘若 山坳 掀啟

鑲嵌 瑪瑙 草坪 蕭乾 廠甸

2、火眼金睛,辨識字音。

(1) 踏訪 踏實

(2)殷實 殷紅

(3)核桃 棗核

(4) 劈柴 劈頭蓋臉

(5)荷花 負荷

(6)勻稱 名稱

3、通讀課文,暢談收穫。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你是如何理解題目“棗核”的?

(3)文章圍繞“棗核”都寫了哪些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閱讀中,你有什麼收穫或疑問?寫在下面與同桌分享。

四、嘗試練習

根據你的閱讀印象,請你獨立、快速完成《練習冊》第六課一至六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五、歸納疑點

《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讀完後必會引發你對“思鄉”的深刻理解,那麼,請你把你對鄉思的認識和關於鄉思的詩詞寫下來。

你對鄉思的認識:

你積累的關於鄉思的詩句: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定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麼,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裡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餘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文章寫了什麼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閱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託我帶幾顆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棗核-()棗核—()棗核—()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於閱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緻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為“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定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著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為什麼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為什麼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明確:因為她想用幾顆來自故鄉的棗核種出棗樹來寄託思鄉之情。

(2)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呢?齊讀第七段後找關鍵句。(幻燈片11)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3)老人的花園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不辭辛勞,不嫌麻煩呢?再者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幻燈片12)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意思呢?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學生勾畫、批註)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

五、學習寫法

1、思考: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為什麼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1)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2) 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 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裡,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幻燈片13、14)

2、“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感,生動感人,你認為主要妙在何處?(幻燈片15)

中國化的景物(幻燈片16)

簡潔質樸的語言(幻燈片17)

七、拓展延伸

思鄉愛國一直是人類眾多美好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優美的詩篇,我們在課外還讀到哪些思鄉愛國的作品?(《鄉愁》、《月之故鄉》、《綠葉對根的情意》等)(幻燈片18、19、20、21)

八、佈置作業

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裡,以解思鄉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生怎樣的故事?

請發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幻燈片22)

教學反思:

匯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思鄉愛國的情感之中。課堂容量過大,故顯得倉促,亦缺少恰當的銜接,過渡不夠自然。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一、學習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本文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難點: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文字引讀

作者簡介: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四、整體感知

1、給下列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蹊蹺( )( ) qiā( ) 指一算 故弄xuán( )虛

mǎ nǎo( )( ) 奼紫yān( )紅 殷切( )

勻稱 ( ) 鑲嵌( ) lí ba( )( )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棗核寫了哪幾件事?

3、讀完全文,你認為能表達文章中心的一句話是文中的哪一句?

五、研讀探究

1、文章的前六段有沒有交待同窗要棗核的用途?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2、在同窗的後花園裡,具體的思鄉行動表現在哪裡?

3、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麼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麼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覆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六、品讀鑑賞

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1、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

2、這裡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

3、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應用拓展:

積累遊子思鄉的千古名句: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曹操《卻東西門行》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歐陽修《送惠勒歸餘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崔滌《望韓公堆》

遊子悲其故鄉,心愴恨以傷懷。--班彪《北征賦》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杜甫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積累“折、漲”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他只有一個棗核那麼小,他的名字叫“棗核”。別看他人長得小,但是非常聰明勇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棗核)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一)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並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山腳下一戶人家生了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取名“棗核”,棗核不但勤快,也很聰明。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幫人們牽回了牛、驢,還戲弄了縣官。)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將你認為有意思的部分複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1、交流一:棗核出生,爹孃發愁。

(1)棗核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生的?

(2)棗核出生後,爹孃的心情怎樣?

(3)面對爹孃的發愁,棗核是怎麼說的?從他的話裡,你感受到了什麼?(有志向)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迫切希望——歡喜、激動的心情變化)

2、交流二:棗核幹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1)“鄰居們都誇棗核,棗核的爹孃非常高興。”鄰居們會怎樣誇棗核?棗核的爹孃又會怎樣說?(學生各抒己見)

(2)對棗核學會的這些本領你有什麼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同學們,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候沒有高科技產物,人們用人力、牛馬驢等畜力拉犁種地。棗核這樣的山村孩子能學到那麼多本領,真的很了不起。(指導朗讀,讀出對棗核的讚美和敬佩)

3、交流三: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1)快速瀏覽課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師小結: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靠自己的本領,折騰得衙役們筋疲力盡,睏倦地睡著了。棗核趁機把鄉親們的牛、驢牽回了村子。從中可以看出棗核是個不畏權貴、善良、為鄉親們著想的孩子。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棗核戲弄縣官。

(1)快速瀏覽課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棗核戲弄了縣官,表現了棗核超人的膽識、超強的本領和無窮的智慧。)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讚美、崇敬。

5、舉手自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6、集體交流、點評。

三、拓展交流,練習續編

同學們都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讓老師聽得津津有味,棗核戲弄縣官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發揮想象說一說吧!

[教學板書]

棗核出生,爹孃發愁。

棗核幹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棗核戲弄縣官。

聰明勇敢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結構和主要情節,以便學生以此為導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閱讀、探究的興趣。語文課堂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創作慾望,我想這節課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了。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7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瞭解作者怎樣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點難點

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定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四、理解本文標題的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後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棗核》便是蕭乾的特寫《美國點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寫於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為10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麗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資訊,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於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後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採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裡,他先後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段落大意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一位在美國旅居的舊同窗託“我”帶給他幾顆棗核。這位老同窗不遠萬里,寫信索要的竟是幾顆不起眼的棗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託付”,可見這幾顆棗核對他很重要。讀者不禁要問,它做什麼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說破,只說:“用途很蹊蹺。”這樣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地開啟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到他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第二──四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見的第一句話就問及那幾顆棗核,得到之後“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待問到它的用途時,他卻要“我”等會兒。這就更緊緊地吸引住了讀者。引出“我”的登門拜訪。

第二個層次(第五──七段)寫“我”去老同窗家作客,瞭解到棗核的用途。這裡筆鋒一轉,避開棗核,寫路上的風光,寫這位老同窗的住宅、車庫、精美的後花園;寫“我”與老同窗的交談。說明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優雅環境的現代化住宅,有一雙成才的兒女和從事高科技研究的的愛人——“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可是思鄉之情日切。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總布衚衕院裡的那顆棗樹”。祖國、家鄉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這思念之情是高階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遠萬里從祖國帶幾顆棗核,他要種下這故鄉的種子,寄託他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三個層次(第八──十段)寫老同窗興建小“北海”,寄託思鄉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假山上嵌的“紅廟”、“白塔”“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氣力。這位美籍華人的良苦用心在於:創造出像故土那樣的環境,使他和老伴如身臨其境,回憶往日故鄉生活的情趣,寄託思鄉的苦戀之情。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點明中國人最依戀故土。文章在上面敘事的基礎上,用一個遞進句式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民族感情極深的民族。

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談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瑣事,可表現的卻是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樣重大的中心思想,體現了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作者還巧設懸念,使故事曲折生動,緊緊吸引讀者。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自然,親切動人,人物的對話和環境描寫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題思想

文章以棗核為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於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懸念一:“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是“蹊蹺”,背井離鄉幾十年,故土牽魂奪魄之物多矣,為何單要幾顆生棗核?文章看似起筆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不由你不讀下去。

懸念二:二人見面“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裡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裡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這“故弄玄虛”,的確很吊人胃口,棗核的用途一問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讓你“等會兒”,那麼,讀者只好帶著疑問去讀下文了。

懸念三:“他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他的後花園”。兩個“分手快有半個世紀”的同學不去傾心長談,為何踏訪花園?懸念之上又設懸念,真可謂是“緊鑼密鼓”。

當層層設定懸念之後,“他”才道出了棗核的用途:“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的那棗樹。所以才託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說出了他“年紀越大,思鄉越切”的感情,至此,我們也被他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

懸念的特點是先把疑問提出來,把矛盾擺出來,直至高潮,再解開疑問,寫出結局。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棗核》層層設定懸念,除有上述特點外,還有揭示人物性格、昇華感情的作用。

為了充分展示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棗核》在設定懸念之後,又補敘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為豐富,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8

教學目標:

1、從質樸而富於抒情色彩的語言中體會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重點)

2、學習用棗核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方法;(重點、難點)

3、體會以小見大,借物抒情的寫法;(重點、難點)

4、結合語境,品味詞語的深刻含義。(難點)

教學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連結: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二戰期間,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反法西斯戰場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特寫報道。主要作品集有:《籬下集》、《栗子》、《 人生採訪》等。著作選編為《蕭乾選集》(六卷本)。

懸念:在文學作品中故意設定“疑問”或矛盾衝突,造成並維持讀者期待、關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種藝術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擺在讀者面前,他們就會對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變化產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懸念的實質,因此,懸念的設定要儘量早,而其消釋則宜儘量晚些。

讀者明確感到問題的存在,但對後事一無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懸念設定的條件。

(一)走進課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棗核( ) 蹊( )蹺( ) 掐( )指 殷( )切

瑪( )瑙( ) 衣dōu( ) 嫣( )紅 勻( )稱 ( ) 卵( )石 喏( )

2、根據意思寫出成語:

① 用拇指掐著別的指頭來計算。 ( )

②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隨時會死去。 ( )

③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測高深。 ( )

3、找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 ( )風燭殘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茶( )

奼紫焉紅(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再接再勵( )

4、在“棗核”前加一個合適的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由。

一顆 的棗核。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活動二: 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麼呢?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活動三: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活動四: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她做了些什麼?(讀8——10段後回答)

活動五:課文語言很有情感,請找出一處加以賞析。

如:

1. 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2.她一面往衣兜裡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你就明白啦!”

(三)鞏固、拓展延伸

1、除了文中提及的通過佈置家鄉味道的環境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外,你認為海外遊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寄託愛國思鄉之情呢?

2、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教學後反思:

《棗核》課堂練習

語段研讀《夢裡幾度回故鄉》

在美國新澤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裡,每天黃昏,她總是百無聊賴地站在窗前眺望遠方。四周一片寂靜,只有棕色的山巒映襯著暗藍的天。屋裡響著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裡。她預感今晚又將夢見中國。自從移居美國後,晚上做夢常常回到故鄉,和父母、朋友們在一起。這樣多少可以緩解思鄉的情緒。

夜幕降臨時,先生問她今晚吃什麼,她決定自己動手做。她實在厭倦了那些美國的食物:牛排、豬排、火雞和厚厚的番茄醬……

美國人吃起肉來興致勃勃,並不斷和朋友、親戚交流食譜,獲得新的口味。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總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鍋清水裡煮半個小時,最後加進一塊黃油,連鹽也不放。……

她總算是幸運的。她在美國的家舒適寬敞,上下三層,屋外有開闊的陽臺,花園裡她先生親手栽種的蘋果樹和櫻桃樹,環繞在碧藍的游泳池旁。那是一個美國人一生的夢想和奮鬥的目標。

雖然如此,她感到美國人並不比中國人幸福。他們一生都在承受壓力和競爭,連、睡夢中都無法放鬆。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中國的是什麼嗎?那裡的人們的輕鬆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動的變化,那裡的活力!別擔心,我們會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們會回去!

1、本文表現的是 之情,文中的“她”寄情於 。

2、與課文《棗核》相比,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3、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①屋裡響著的中國古典音樂,如流水般淌在她的心裡。

②他們“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調……

③她總算是幸運的……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折、漲”兩個多音字的用法。

2、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完成練習冊一、二題。

2、強調多音字用法。

“折”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在“骨折、折斷”中讀zhé。“漲”在“漲紅了臉”中讀zhàng;在“漲潮、水漲船高”中讀zhǎng。

特別強調:“核”也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hú”,多用於口語。

二、整體感知——讀薄

孩子們,課文中的“棗核”是一個孩子的名字。換一種說法,本課寫的是一個名字叫“棗核”的孩子,那麼請你用“棗核+特點或主要事蹟”的方法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溫馨提醒:可以藉助文中的中心句來概括。

預設:“棗核”真的只有棗核那麼大,他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三、回顧複述方法複述故事——讀厚

1、回顧複述概念

複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課程標準顯示:一二年級看圖複述;三年級詳細複述;四年級簡要複述;五年級創造性複述。

那麼什麼是詳細複述?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詳細複述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誦,允許對句式進行調整,可以將長句子變短;複雜句子變簡單;改變句子順序等。

2、回顧學過課文的複述方法

總體回顧發現,藉助表格、示意圖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就能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頁也不會遺漏。

(1)時間變化的順序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2)事物發展的順序

方帽子—圓帽子—各種各樣舒服的帽子《方帽子店》;

(3)地點轉換的順序

家裡——道路——樹上——山下——家裡《漏》;

(4)心理變化的順序

得意——傷心——滿意《玲玲的畫》;

(5)事物變化的順序

小毛蟲——繭——蝴蝶《小毛蟲》。

3、小組合作找到複述順序

溫馨提醒:重點複述棗核聰明的內容。說說你準備用什麼方法來複述。

預設:

方法1:按照地點轉換的順序複述:村子——縣衙們——村子——大堂;

方法2:填寫下面表格,藉助表格複述;

方法3:記住關鍵的詞句,複述故事。

四、制定評價標準——讀清

複述評價標準,明確複述要點:

按順序複述、重要情節不遺漏、內容前後連貫。

達到以上三條即滿足按號加分,少達到一條減分一半,

只達到一條不能得分。

五、讀寫聯動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關於棗核後來的故事。

六、自主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複述《主題閱讀》書133頁《兩難徐文長》。

2、想一想:你還有什麼辦法應付這兩個難題?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0

【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默讀課文,合作交流討論關於棗核鬥智鬥勇的故事。把握故事內容,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棗核圖片。提問:誰能介紹一下什麼是棗核?我們今天所說的可不是這個棗核,而是一個像棗核一樣大小的人——棗核。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棗核)。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 本文介紹了棗核的什麼事情?

(2) 棗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並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範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著讀課文。

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藉助漢語拼音品讀,並反覆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

棗核 夫妻 爹孃 扶犁 折騰 漲紅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罷甘休

注意讀準:翹舌音“折”,前鼻音“困 勤”,後鼻音“牲”。

另外,一個多音字“折”,在這裡讀“zh”,還有兩個讀音,一個讀“zhé”組詞為“打折”,另一個讀音是“shé”,組詞為“折本”;多音字“漲”在這裡讀“zhàng”,還有一個讀音“zhng”,組詞為“漲潮”。

5、識記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廣+付=府”“四+去=罷”。

(2)形近字組詞:核一該 折一拆。

(3)組詞擴充套件:妻子 夫妻。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

衙役:衙門裡的差役 。

善罷甘休:好好地了結糾紛,不再使事態持續下去。

錢搭:古代裝錢物的口袋。

驚堂木:驚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撫尺的。一塊長方形的硬木,有角兒有稜兒,使用者用中間的手指夾住,輕輕舉起,然後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時縣官用,舉起拍於桌上,起到震懾犯人的作用,有時也用來發洩,讓堂下人等,安靜下來。

四、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自由讀文,分角色讀文。

讀了課文後,你覺得棗核是個怎樣的孩子?

(棗核是一個既勤勞又聰明的孩子。)

2、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些片段,說來給大家聽聽。

(1)“等衙役們睡著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裡,‘哦喝!哦喝!’大聲吆喝著趕驢。”

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有趣了?

(棗核很小,人可以鑽進驢耳朵裡,衙役們不會發現他。)

(2)“衙役們拿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裡蹦了出來,站在那裡哈哈大笑。”

你覺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棗核小,是完全可能從鐵鏈縫裡鑽出來的。)

(3)“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鬍子上,抓著鬍子盪鞦韆。……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沒打著棗核,卻打著縣官的下巴骨啦。”

這個片段,你想到了哪個故事?(活佛濟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小組內表演課文內容,再選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五、拓展延伸,說寫訓練

1、默讀課文,複述故事。

2、續編故事。

想象一下,棗核還有哪些聰明能幹的故事?

《棗核》教學反思

《棗核》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卻寄託了勞動人民美好的願望。備課的時候我在想,學生們都早已知道這個故事了,在教學中,我應該怎麼教才能更有效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瞭解故事、指導朗讀的環節上了。所以我想應該引導他們透過故事情節,引發對價值觀的正確判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故事記述了山腳下一戶農民生了一個“棗核”那麼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會長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好孩子。棗核既勤快又聰明,他為了農民鬥衙役戲縣官。

在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較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地方向。課堂上用一組圖片匯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其次,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為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

《棗核》這則民間故事如能巧妙講解,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節,我設計了人物評論這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對課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讓學生來講,從文字中理解,把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學生的發言能夠結合課文裡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棗核勤快聰明有正義之心,棗核的父母淳樸善良,縣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紂為虐,危害鄉民。我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體會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熟讀之後,讓學生嘗試表演故事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完成能力。

本節課的亮點:一是學生的創新:在“展示評價”上,大部分學生能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口齒清晰地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二是學生討論問題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節課由於準備倉促,但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這節課上積累了詞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學會了概括課文的方法並認識了一種新的寫作方法。個人覺得學生收穫還是頗豐的。這也就是語文教學上要求的一課要有一得吧。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其次,因為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夠深刻。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1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一些詞語對錶現人物的深沉感情的作用。

2、學習圍繞棗核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3、理解海外華人對故鄉的依戀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習課文作者怎樣設定懸念的方法。

2、學習課文作者的選擦,小中見大的寫法。

教學設計

第一步,初讀課文,疏通課文思路,分析題目,學習作者懸念的設定。

第二步,研讀課文,感悟海外華人依戀故鄉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讀課文,通過重點的詞句,聯絡語境品味語言的深意。

教具準備

1、收錄機、投影儀、光碟、。

2、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步,初讀課文,疏通課文思路,分析題目,學習作者懸念的設定。

1、導語入題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每個炎黃子孫歷來都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故鄉的一切。《棗核》一文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案的風燭殘年的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棗核》這篇文章,體會海外華人對祖國的情感。

2、佈置學生自讀課文,師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或不解的詞語。

2)、找出你認為好的語句,並說說為什麼?

3、聽配樂朗讀課文,思考:

a、注意聽讀課文,糾正自己的誤讀。

b、瞭解課文的結構。

c、找出課文的線索(說出哪一個詞貫穿課文的始終的)?

d、課文棗核設定了哪些懸念(請同學們畫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e、懸念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4、自由讀課文後思考並討論以上問題。

5、閱讀反饋:

●投影問題㈠:給加點的自主音。

蹊蹺掐瑪瑙山坳嫣紅蕭乾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蹊蹺qīqiáo掐qiā瑪瑙mǎnǎo山坳shān’ào嫣紅yānhóng蕭乾xiāoqiàn

●投影問題㈡:瞭解課文的結構。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點名主題

●投影問題㈢:找出課文的線索(說出哪一個詞貫穿課文的始終的)?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棗核

●投影問題㈣:課文棗核設定了哪些懸念(請同學們畫出文中相關的語句)?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索棗核(用途蹊蹺)→見棗核(故弄玄虛)→話棗核(眷戀祖國)

●投影問題㈤:懸念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引領讀者的興趣和思考,揭示人物性格深化思想感情。

第二步,研讀課文,感悟海外華人依戀故鄉的民族情感。

●投影問題1:文中的主人公用了哪些方式體現他的愛國之情?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課文除要棗核試種,還在庭院中種楊柳、養睡蓮、親自堆假山“北海”、追憶北海泛舟的情景。

●投影問題2:請說說課文最後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點明主題

●投影問題3:結合課文談談文章是怎樣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

①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棗核看似小普通尋常不被人注意,送棗核是件極平凡的事,在作者筆下卻有深刻含義,他寄託了一位遠在異國他鄉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祖國的民族感情。“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

第三步:品讀課文,通過重點的詞句,聯絡語境品味語言的深意。

●投影問題: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好的語句,並說明原因?

①指名讀好句並試講明認為好的原因(鼓勵學生怎麼想就怎麼說)?

②師點評補充。

5、課文小結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指名試說。

②師點評補充。

③投影明確。

▲寫法小結:以小見大。圍繞“棗核”設定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以“棗核”為線索貫穿全文,結構全篇。用樸實的語言表達深沉的感情。

6、作業

①朗讀課文體會海外華人對祖國的依戀之情。

②蒐集我國古代詩歌中表現思鄉之情的語句。

③寫讀《棗核》一文後的感想。

板書設計:

索→用途蹊蹺(設定懸念)

棗核見→故弄玄虛(加深懸念)

話→思想愛國(揭開懸念)

點明主題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內心、語言、行動的描寫,感受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2)學習並掌握設定懸念、巧妙構思的寫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會用概括的語言。

(2)掌握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有機結合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閱讀作品理解海外遊子思念故鄉、依戀故土之情。

(2)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作者巧用陪襯的筆法,突出寫作意圖;瞭解作者巧用比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異國他鄉,心戀故土的遊子心境。

2、難點重點句子的理解。

教學內容

一、匯入

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

生聽完後,交流聽歌感受。

二、整體感知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完成2個任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複述課文。

同窗離開故土50餘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表達了身在異國,心繫故土之情。

三、互動探討

(1)具體說來,文章共寫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是如何融為一體的?

(2)文章以“棗核”為題好在什麼地方?,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定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語言

(一)教師示範

1、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麼?

3、文中寫“美麗的山城”、“漂亮的小樓”、“精緻的花園”、“美滿的家庭”,是不是離題了?如沒離題,敘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①殷切、託、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

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

②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③文章是用中國化的景物、獨特的人物語言,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我們分析課文時是恰好相反,是透過具體的描寫,來得出概念。

不僅沒離題,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因為照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應該無憂無慮,心滿意足,這樣就更反襯了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二)學生品味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

2、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裡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討論後明確:

1、“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為了試種。

2、“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幾十裡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五、拓展延伸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幾年來,許多在海外學有所成的“遊子”紛紛回國或從事科研工作或投資辦廠,請針對這種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六、課後品讀。

《月之故鄉》

“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

(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著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首先明白“棗核”指的是什麼,然後弄清楚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表現了棗核怎樣的品質。

2、能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默讀課文,然後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民間故事是充滿幻想的故事,要麼故事裡的人物擁有特異功能,要麼主人公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故事的情節有超自然的性質。民間故事一般是人們用口頭形式傳播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體現著人們的美好願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叫《棗核》的民間故事。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邊音“犁”,翹舌和後鼻音“牲”、多音字“折、漲”的讀音。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該(應該)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勝(勝利)

(2)多音字。

zhē:折騰、折跟頭

zhé:折斷、損兵折將

shé:折本、枝折花落

zhàng:漲紅、頭昏腦漲

zhǎng:漲價、水漲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轉,倒騰”時讀zhē,如“折騰”;表示“斷”“虧損”或姓氏時讀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斷,弄斷”“損失”“彎轉,屈曲”等意思時讀zhé,如“折斷、打折、損兵折將”。

“漲”表示“體積增大”“瀰漫”“多出來”“頭部充血”時,讀zhànɡ,如“豆子漲了、煙氣漲天、頭昏腦漲”;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價格提高”時,讀zhǎnɡ,如“水漲船高、漲價”。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棗核”指的是什麼?

明確: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棗核”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明確:

因為棗核剛出生時只有“一個棗核那麼大”,所以夫妻倆就給孩子起名叫“棗核”。

3、課文寫了棗核的哪幾件事?

明確:

第一件事:棗核一直沒有長,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第二件事:棗核不僅勤奮,而且聰明,設法幫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棗核解救牲口後引起縣官的責難,於是他智鬥縣官。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第2自然段後思考: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棗核有什麼變化嗎?爹孃心情如何?

明確:

一年又一年,棗核一點兒也不見長。爹孃都很為他擔心、發愁,覺得棗核長得太小,什麼也做不了。

2、面對爹孃的擔心,棗核是怎麼反應的?由此可以看出什麼?

明確:

棗核安慰爹孃說,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棗核做到對爹孃的承諾了嗎?他都學了哪些本事?

明確: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

4、當大夥兒的牛、驢被官府牽走,棗核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猜猜看,此時大家都是怎麼想的?棗核心裡又想著什麼?

明確: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長得小,口氣卻挺大,真能吹牛!”棗核心裡可能想:“此時不和你們爭辯,等我牽回了牲口,你們一定無話可說!”

5、棗核解救牲口時,為什麼不直接牽走,而是折騰了大半夜?

明確:

因為這麼多的衙役看守著,想直接牽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們累了,沒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牽走。

6、棗核成功牽走了牲口,印證了文中的哪句話?

明確:

第4自然段中的“棗核不光勤奮,也很聰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確:

示例一:小明不光學習好,也樂於助人。示例二:這幅畫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綠油油的大樹。

8、縣官並不知道是誰牽走了牲口,棗核為什麼要自己承認呢?

明確:

因為縣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棗核自己承認,是不願意牽連他人,並且他已經想到辦法制伏縣官了。

9、棗核“從鐵鏈縫裡蹦了出來,站在那裡哈哈大笑”,他會說些什麼呢?

明確:

縣官老爺,你不是要抓我嗎?我就在這兒,過來呀!

10、回顧全文,嘗試複述這個故事。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定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按要求改寫句子。

①衙役把牛、驢都牽走了。(改成被字句)

②門被棗核打開了。(改成把字句)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我有辦法!”(改成轉述句)

明確:

①牛、驢都被衙役牽走了。

②棗核把門打開了。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他有辦法。

(2)設想一下,棗核離開後,會發生什麼故事?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明確:

縣官吃了這麼大的虧,怎麼肯善罷甘休?於是,他派衙役們把棗核的父母抓來作為人質,還威脅棗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殺掉你的父母。”棗核這麼孝順,怎麼肯讓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過?於是,棗核回到衙門,換回了父母,讓父母和鄉親們躲進了一座山谷,那裡有他準備好的糧食和水,夠大家生活一段時間了。

每到夜深人靜,他就偷偷潛入縣官的房間。第一天拔光了縣官的鬍子,縣官拿他沒辦法。第二天,又拔掉了縣官不少頭髮,縣官還是怎麼也抓不到他……一連幾天,把縣官折磨得不成人樣,只能跟他求饒,赦免了他,答應不再難為鄉親們。大家都誇棗核是一個小英雄!棗核的父母可開心了!

2、總結。

棗核雖然長得小,志氣卻很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智鬥惡人,幫助鄉親。希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棗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來

優秀品質

勤勞:學會很多本領

聰明:智鬥縣官

人小志氣大英雄出少年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文字的方法;理解棗核在文章中的線索作用。

2、通過圈劃品讀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對錶現主題的作用,體會文章中濃烈 的愛國之情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圈劃品讀關鍵詞句,理解這些詞句蘊含的愛國思鄉之情。

難點:理解題目棗核的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展示棗核,詢問棗核的用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讀課文:

要求:

(1)圈點出讀不準的字詞

(2)找 出與“棗核”相關的句子。

(3)概括文章內容

2、介紹生詞:蹊 蹺、嫣紅、倘若、山坳、掀啟、鑲嵌

3、用一兩句話概括文字內容:

朋友託我帶棗核,我問同學棗核的用處,同學帶領我參觀她家的佈局,並表示想中棗核,我為同學的思鄉之情所感動。

4、交流“棗核”相關語句,總結文章結構。

(1)索棗核--設定懸念

(2)見棗核--加深懸念

(3)話棗核--解開懸念

(4)點主題--深化主旨

5、介紹“線索”

總結:棗核載文中反覆出現,貫穿全文,是全文線索。作者用棗核來設定懸念,用棗核來推進懸念,用棗核來揭示懸念,棗核雖小,在文中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6、思考:小小棗核對作者的舊時同窗 意味著什麼?

交流:棗核代表故鄉。

三、作業:

1、積累生詞

2、完成課後思考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文字的方法;理解棗核在文章中的線索作用。

2、通過圈劃品讀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對錶現主題的作用,體會文章中濃烈的愛國之情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圈劃品讀關鍵詞句,理解這些詞句蘊含的愛國思鄉之情。

難點:理解題目棗核的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第2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字 詞

2、 本文線索

二、品讀課文,深化主旨

(一)思考:索棗核、得棗核、話棗核

一件小小 的事,但作者通過自 己所見所聞、同窗所語渲染了海外遊子濃濃的思鄉情,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跳讀課文,除了想試種棗樹,你還從文中哪些語句裡讀出了那位老 人的思鄉情呢?

提示:分析人物,找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這篇文章主要側重於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

例子:“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點評 :動作描寫,抓動作的修飾詞“再三”。“再三”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可見朋友的急切,體現了對棗核強烈的渴望之情,增強了 懸念,從而突出了對故鄉的強烈情思

(二)學生圈畫交流其他語句。

預設:

(1)“她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分析託、比喻德修辭手法)

(2)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分析殷切)

(3)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找出文中有關家鄉景物的描寫)

(4)“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 麼 ……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分析“遊子的心境”和“一……就)

(三)質疑:第五、六段介紹了的內容與文章主題有關嗎?為什麼?

(四)文章中有沒有直接點明題旨的語句呢?能否大 聲地朗讀出來,並點評一下這句話呢?

(五)總結概括文章主旨

總結: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談,雖然相互交談的是家庭、生 活的瑣事,可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以及故鄉情思。

三、作業佈置

1、完成片段寫作。

2、完成小練習卷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5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

一、教學目標:

1、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3、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設定懸念的構思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裡,故鄉的山川、草木,故鄉的一切,總是縈繞在心頭。《棗核》一文,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作者的舊時同窗,越到晚年思鄉越切,以種棗樹來寄託對家鄉的思念。作者介紹(放映圖片,認識蕭乾。)

(二)課前檢測:(幻燈片展示)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蹊蹺 殷切 嫣紅 土坳

指出一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橫線上訂正。

故弄懸虛 風燭殘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荼 奼紫焉紅 感慨良深 不約而同 再接再勵

(三)展示目標:(出示幻燈片)

(四)精講點播:

1、整體感知:朗讀全文,思考: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棗核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明確:本文寫了一位舊時同窗久居國外,儘管家庭事業都如意,但越到晚年越思鄉,總是想起故鄉院裡的那棵棗樹,當作者來看她時,再三託付為她帶幾顆生棗核來,以在花園裡試種一下。

棗核在全文中起貫串全文的線索的作用。

2、結構特徵:

(1) 舊時同窗要棗核作什麼用?在課文什麼時候出現的?

明確:是為了要試種,把家鄉院落佈置成家鄉總布衚衕的樣子。用以寄託對故土的思念。在作者到達之後參觀她的後花園時才知道的。 (放映北海圖片)

(2)那麼課文前幾個自然段起什麼作用?

設定懸念的作用。共設定了兩次懸念,“再三託付,用途蹊蹺”設定懸念,到達後,見到棗核“故弄玄虛”加深懸念。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話概括了舊時同窗的愛國的民族的感情,請你找出來,讀幾遍。

“改了國籍,不等於改了民族 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 的。”這一句話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深化了題旨。

3、根據上面的分析將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

學生回答後明確:

第一部分:第一段要棗核,設定懸念。

第二部分:2—4段,見棗核,加深懸念。

第三部分:6—10段,話棗核,解開懸念。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點明題旨,深化中心。

五、強化訓練: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作用: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寄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她帶幾顆生棗核。

2、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六、課堂檢測: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1、東西倒不佔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

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個世紀了,現在都已是風燭殘年。

3、一面往衣兜裡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

七、佈置作業:

1、記住本文詞語。

2、預習課後練習二、三。

棗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陪初的寫法

2、飽含深情的語言。

3、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把鄉井土,一把辛酸淚,多少久居國外的遊子正在深深地思念著自己的祖國。棗核中我的同窗正是這樣,作者用充滿深情的語言敘述了自己舊時同窗對故土的思戀之情。

二、展示目標:見上面。

三、精講點撥:

(一)學習分析本文充滿深情的語言。

讀課文7—9自然段,作者的哪些語言、舊時同窗的哪些話哪些最能體現出同窗的思鄉之情?(同學討論,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1、她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後,就領我去踏訪她的後花園。

一個就字引出後花園,而這個後花園又是充滿了家鄉味道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見,有就字,是為了向來自祖國的老同學表露並傾訴思鄉心切之情。

2、我們在靠籬笆的一張白色凳上坐下,她劈頭就問我。

劈頭體現舊時同窗思鄉心切,急於向來自故土的我傾訴思鄉之情。

3、可是我心上總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不追求、迷戀海外優越的物質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質文明,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4、睡蓮的清香迎面撲來,眼前彷彿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舊時同窗已心馳神往,沉醉於當年北海泛的日子,突現了海外遊子思戀故土之情。(放映北海圖片,唐人街圖片)

5、“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裡一過對誕節,我就想舊曆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裡那棵棗樹。”

這幾句話連用了四個想字,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苦。棗樹是故鄉的象徵,種棗樹是思鄉之情的集中表現。

同窗的舉動:親手挑選假山石,佈置“北海”,月夜追憶北海泛舟。

(二)陪襯的寫法。

作者在第5段寫了什麼?作者為什麼要介紹舊時同窗的家庭情況?

課文在不少地方敘述了舊時同窗所在山城的環境及友人的家境。優美的環境和優裕的生活並沒有使友人感到滿足。豐厚的物質條件,彌補不了感情的欠缺。這些襯托了思鄉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四、強化訓練:閱讀7、8自然段回答:

1、家鄉的味道中味道的含義是什麼?

2、老友家後花園裝點成家鄉風格的目的是什麼?

3、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麼一句中朋友缺的是什麼?

4、寫同窗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體交代。為什麼寫各種新式裝置也都有了只是一筆帶過呢?

五、課堂檢測:

(一)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並戶坐在這長凳上,追憶當年在北海泛的日子。

2、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二)回答: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本文最突出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六、課堂小結:

愛國主義是個大主題,有些作家通過氣磅礴的重大事件來表現。本文作者卻另闢蹊徑,通過幾顆小小的棗核來表現。對幾顆棗核的盼望與愛惜,表現出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因小見大的寫法。希望同學們理解並學會運用。

七、佈置作業:

1、模仿:想……,想……,一……就想……,想……的句式寫一段話,表達一種感情。

2、預習《最後一課》。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6

【教學重點】

1.理解海外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認識這種感情是人類的一種崇高情感。

2.藉助於上下文推斷詞語的意義。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由《我的中國心》匯入。

教師:上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的,會唱的同學一起來試試啊(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學生回答後強調)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感情。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裡所要告訴我們的。(板書:課題,作者)

二、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1.教師:請同學朗讀這篇課文。

2.教師:正音(學生回答)

三、理清課文線索、結構。

1.教師: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學生再默讀課文後回答]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種棗樹。[板書:帶棗核、託在掌心、種棗樹] 由此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索棗核、得棗核、話棗核、議棗核)

四、分析思鄉的心理活動。

1.教師: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麼呢?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明確:(學生回答,教師點撥)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園中種下一顆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2.教師:那麼我們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位老人思念故鄉呢?(齊讀第七自然段後找關鍵字詞、句)

明確: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這種思鄉之情。[板書: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棗樹]

3.教師:除了這些詞、句外,課文前幾段中還有沒有表達這種思鄉之情的詞語?

殷切(第三段) 劈頭(第七段)

(引導學生體會)

4.教師小結:通過老人這番樸實的話語,通過作者這些樸實的描寫,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樸實的話語,濃濃的鄉情。[板書:抒發殷殷思鄉之情]

五、分析思鄉的表達方式。

1.教師:我想了解一下,我們在座的同學,有哪些或者因為探親、旅遊等原因而離開過家的?

(調動學生去體驗老人的感情)離開家後,時間稍長一點,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2.教師:我們看看這位老人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他做了些什麼?他還急切地想做什麼?

(學生齊讀8——10段後討論)

3.教師:(學生回答後歸納)這位老人親手栽了垂楊柳、種了睡蓮、堆疊了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板書:栽楊柳、種睡蓮、堆假山、種棗樹]

4.教師:我不知細心的同學有沒有發現老人把垂柳栽在什麼地方?睡蓮池修在什麼位置?北海是怎樣堆疊起來的?

明確:垂柳——花園的臺階兩旁

睡蓮池——草坪中央

北海——挑選、買下、拉回、堆砌

5.教師小結:老人的花園裡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而且老人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明確: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板書: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六.總結

《棗核》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7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作者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二)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三)理解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構思

三、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

四、教學設想

(一)教學方法:指導閱讀

(二)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三)課型、課時:教讀一課時

(四)教具:投影儀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一)導語:

中華民族是有著優秀傳統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也時時刻刻惦記著祖國,想念著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遊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的。

(二)投影檢查預習:

1、給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蹺(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詞語解釋:

掐指、嫣紅、山坳、風燭殘年、託付、遊子、泛舟

(師生訂正,齊讀兩遍)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句停頓及感情。

2、學生自由閱讀並思考:

①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麼?

明確:棗核

②課文是怎樣揭示棗核的用途的?

逐層設定懸念,最後通過棗核用途表現人物的愛國思鄉之情。

③課文是怎樣設定懸念,推動內容發展的?

明確:

第1段:設定懸念:再三託付,帶幾顆棗核,不佔分量,用途蹊蹺。

2-4段:加深懸念:車站等候,殷切詢問,託在掌心,故弄玄虛。

5-10段:解開懸念:踏訪後花園,手栽垂楊柳,總缺點什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

11段:點明主題。

小結: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定懸念。並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於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情的感情線索。

(四)研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

明確:本文語言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體現在字裡行間,主要有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言之成理即可)

3、“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明了什麼?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4、文中驅車途中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寫沿途的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發展作暗示。

5、友人身居美國,生活優越,家庭和事業如意,為什麼還時時想起祖國?假如你將來到了外國,你將會怎樣?

學生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受到了哪些啟發?

只要緊扣“愛國懷鄉”,都應肯定。

(五)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以“棗核”或其它實物為寄託,以詩或散文等形式來抒發一下自己對家鄉的思想感情。

(邊寫作邊穿插音樂伴奏,完成後自由討論,評出幾篇優秀習作)

(六)課堂小結:請男女各一位同學上臺總結,並予鼓勵。

六、練習設計:

1、本文語言上有何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短語或句子,寫點賞析文章,至少三處。

七、板書設計:

棗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設定懸念)

見棗核——如獲至寶(加深懸念)

說棗核——為解鄉愁(解開懸念)

議棗核——民族之情(點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