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原文翻譯帶賞析

校園 閱讀(2.37W)

《大道之行也》,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也是八年級語文的一篇課文。小編為大家力薦了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翻譯,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原文翻譯帶賞析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翻譯

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們都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孩子,讓老人能夠終其天年,成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年幼的人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是理想社會。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賞析

《大道之行也》表達的是孔子在戰亂非常多的春秋時期,迫切希望有一個太平盛世的出現這一感情的吧?他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一個“大同”社會.但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一層:(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第二層:(第二至三句話)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⒈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⒉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⒊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用現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以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由高三網小編整理而成,大家要以理解為主,注意多總結語法現象,積累關鍵詞語,善於抓命題者設定的關鍵點,如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

  八年級語文大道之行也的簡介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 《中庸》 、《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發表的,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關門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