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的全詩賞析

校園 閱讀(1.38W)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的詩意: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這兩句是說,如今天子有道,政治開明,海內英才盡出,為國效命。對於應選的士子,希求通過考試而出仕的熱情,一語破的。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的全詩賞析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綦毋潛:綦毋為複姓,潛為名,字孝通(一作季通),荊南人(治今湖北江陵),王維好友。

①聖代:天子有道,政治開明。

②英靈:英才,有才能的人。

  參考譯文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

就連你這個隱居東山的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試到京城君門遙遠難叩,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你將經過江淮去度過寒食節,到東京洛陽時滯留縫製春衣。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知心朋友如今又要與我分離。

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這兩句是寫詩人目送友人遠去的景象——遠方的樹木好像把他帶走而隱沒了;此刻,夕陽西下,落日返照,餘暉被孤城遮蔽,天色漸漸昏暗起來。這場景活像一幅寫意畫,把友人灰心、沉悶、陰鬱的心情,全從寫景中烘托了出來,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帶”、“當”二字用得極佳,把畫面寫活了。

  賞析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對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給予慰藉和勸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使其覺得知音是極為重要的。全詩著意在這個主旨上加以烘染,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勵,寫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勵摯敬,令人振奮。詩意明晰動人,語言質樸真實,充溢著詩人對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詩圍繞送友還鄉,層層深入,娓娓道來。詩人對綦毋潛參加科舉考試落第一事反覆地進行慰勉,鼓勵友人不要灰心懊喪,落第只是暫時的失意,要相信世上還會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終是不會受埋沒的,表達了對朋友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勸慰,寫得委婉盡致。

開頭四句言當今正是太平盛世,人們不再隱居,而是紛紛出山應考,走向仕途。“聖代”一詞充滿了對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賴和希望。“盡來歸”,是出仕不久、意氣風發的詩人對天下舉子投身科考的鼓勵,規勸綦毋潛不發歸隱,而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爭取再考。五、六句是對綦毋潛的安慰:儘管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選擇科舉之路是沒有錯的,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勸綦毋潛暫回家去。“度寒食”“縫春衣”,是從時令上提醒對方,含有關切之情。“江淮”“京洛”,從路線的選擇上提出建議,含有送別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見詩人對綦毋潛的深情厚意與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設想對方回鄉的快捷與沿途風光,給人以溫暖之感,意在安慰對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開心起來。最後兩句規勸對方,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華恰好未被主考官賞識,切不要因此怪罪於開明的“聖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為朝中賞識英才的人稀少。這一懇切安慰之辭很能溫暖人心,激勵綦毋潛繼續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