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校園 閱讀(2.0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法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輕鬆運用關於6、7、8、9的乘除法綜合知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運用6、7、8、9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遊樂場嗎?和誰一塊兒去的?

師:在遊樂場裡,你看到了哪些遊戲專案?

二、問題探究

1、觀察主圖,明白圖意。

今天,我們玩的第一個專案是小火車。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小火車的附近,同學們,你們看見什麼?

2、肯定學生觀察認真,現在丁丁和麗麗要考考大家,你們接受挑戰嗎?

請一位學生說說丁丁提出了什麼問題?誰能願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說得好,再請一位同學說說麗麗的問題。誰能願意解答這個問題。肯定這位學生解答得好

3. 讓學生同桌互動

4. 反饋

我們先請大家來提出問題。誰願意先說呢?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肯定解答學生做得,再請一個學生提出問題。

5、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6、有9個人坐碰碰車,夠嗎?

三、體驗感悟

今天的飛行塔和同學們平時玩的不一樣,老師在飛行塔裡的每一架飛機上都貼上一道算式。只有把算式的得數計算出來,飛機才能真正起飛。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

1、第1題 同桌同學互相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2、第2題 獨立完成。老師指導。

3、第3、4題:小組同學一起完成。

五、小結

這節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遊樂場

提問: 回答

買5張碰碰車的車票需要多少錢? 55=25(元)

24人能坐滿幾節車廂? 244=6(節)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課本P8---P10例1、例2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筆算的計演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匯入,激發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字資訊?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彙報發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二、合作交流,掌握演算法

1、 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嚐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演算法。嘗試用多種演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三、練習,實踐應用

1、 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演算法並彙報。

2、 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並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麼?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兩位數加兩位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如果只要求正確計算得數並不難,但是要求學生又快又準地用最恰當的方法計算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覺得本節課的難點是:在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優化演算法。演算法多樣化不是一題多解,而是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體現。我們的學生由於生活背景不同,知識經驗不同,所以對於相同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這時學生便需要教師的肯定、激勵和引導。最後讓學生自主地去比較、選擇和完善自我。

在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的計算教學,改變了原由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把靜態的情景動態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和實踐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交流、質疑親歷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這個數學問題的全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的情感,注重演算法多樣化。 課堂中我把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猜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實的情境再現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了新課標理念。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聯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樣,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題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並在交流中內化計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時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的驗證,從多種演算法中選取學生認為簡便的計算方法。 在動腦筋猜一猜()+()=43,有多少種答案,你能有序地寫出來嗎?學生喜歡猜一猜的活動,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可是由於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的激發。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把自己放在 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位置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並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學習情況,及時捕捉資訊,使教與學真正容為一體。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連加、連減筆算的豎式書寫格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認真計算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連加、連減豎式計算格式。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連加、連減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南瓜圖問:你們看這是什麼?(南瓜地)你們想不想去南瓜地裡幫助農民伯伯摘大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幫助他們,就得先通過農民伯伯的小小測驗。

一、引入舊知、溝通聯絡

口算: 10+10+20= 60-20-10=

30+2+7= 15-7-8=

2+8+30= 17-10-2=

提問其中兩道題“你是怎麼算的?”

師:也就是這些題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算的。你們可真棒。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連加連減的計算題,板書本課課題:連加、連減

二、情境引入學習新知

看來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真是不錯,都順利的通過了農民伯伯的測驗,下面我們就到南瓜地裡去看看吧!

(一)連加

1、出示書第27頁情景圖

師:你從圖上看到哪些數學資訊?

生:第一組摘了28個西瓜,第二組摘了34個西瓜,第三組摘了22個西瓜。

師:那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師:大家提的問題都不錯,那我們今天先來解決這個問題(出示)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

2、師:請你把資訊和問題完整的讀一遍。

3、師:同學們,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我們應該怎麼想?

生:要求三個組一共摘了多少個南瓜,就是把三個組同學們摘得南瓜合起來。

4、列式計算

師:這道題怎樣列算式。

學生口述後教師板書:28+34+22=

5、你先來估一估這三個組大約一共摘了多少個大南瓜?

誰估計得更準確一些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6 、組織學生討論:

師:那到底怎樣準確的計算這道題呢?請同學們同位倆先商量商量,然後生說教師板書:

9、師:這裡三種筆算豎式哪種更好一些?好在哪裡?

學生分組討論,師小結: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使計算正確、迅速。這種簡便寫法(板書:簡便寫法)的豎式,更方便。

10、師:那大家看,為什麼這個簡便寫法,可以把這裡的兩個豎式合起來呢?

(因為62是第一步算出的和又是第二步的加數,所以可以這樣寫。)

11、師:誰再來說一說,這道題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12、師:請同學們,都試著用簡便寫法的豎式算一算,做在練習本上。

13、師:同學們,這個結果與你的估算結果接近嗎?

大家的估算能力可真強。

14、師:為了檢查你們剛才學習新知識的情況怎樣,老師給你們出了一道題。

出示練習題:筆算46+25+17=

選擇不同的豎式展臺展示,生講解。

15、師:摘完大南瓜,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了?

生:運南瓜。

師:好下面我就去南瓜地裡運南瓜。

(二)出示運南瓜情境圖

引導學生分析條件和問題

師:這個圖又告訴我們什麼數學資訊呢??

生:共有84個大南瓜,李大爺運走了40個,王叔叔運走了26個。

師:數學問題呢?生:還剩多少個?

自己完整的讀一遍。

師:這道題你會解決嗎?

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並用剛才計算連加的筆算方法來計算這道題。

學生嘗試計算。找一生板書豎式在黑板上,講解。

師:誰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生1:我們可以先算一共運走了多少個西瓜,再用總數減去運走的總數也可以算出還剩多少個西瓜。

生2:90-58這一步我們可以口算,剩下那一步再列式,這樣可以簡便些。

師:你們的想法都不錯,你們真棒!

師:下面我們再來檢驗一個你剛才學的怎麼樣?請看這道題。

出示練習題:90-58-30=

三、鞏固練習

1 、師:我們學校數學小診所來了三個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診斷一下嗎?(出示課件)指名生說,師總結。

2 、請同學們一組同學做一道題。

54+20+16= 72-6-40=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習的高興嗎?那麼你有哪些收穫呢?

多指名學生說一說。老師也有收穫,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好了,同學們,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4

學習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學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學習重難點:使學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學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學習過程

一、用學學生喜愛的遊戲入手,創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學生回答說是根據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學生是什麼動物?

3。 根據學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學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老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面的、後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麼?(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老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並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彙報: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老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 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並貼在黑板上。

老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麼位置看到的?為什麼汽車有這麼多不同形狀?

學生:因為我是從側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後面看的……

老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老師:請學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學生回原位。)

5。 請學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並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麼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學生判斷。

2.連線遊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裡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裡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學生活。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小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54

教學目標:

1、熟練3、6、9的乘法口訣。

2、通過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3、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3、6、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探究6、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1. 填表

2. 複習2、4、8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板書: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4的倍數

3. 猜測3、6、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出示課題)

預設: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兩兩之間的關係

1. 3與6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1)拼一拼,驗證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結論: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2. 3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1)驗證猜想

板書: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結論:9的倍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9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3. 6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1)拼一拼,驗證猜想

板書: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結論:9的雙數倍一定是6的倍數。

(三)探究三者之間的關係

1. 數射線

共同的積:18、36 猜想下一個共同的積。

2. 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驗證3、6、9的乘法之間的關係

預設: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結論:9的雙數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3)第三次出示

驗證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三、練習鞏固

1.書本第54頁的練一練。

30=()6 30=()3

隱藏積,出示算式

()6 =()3

2. 媒體出示

()3 = ()9

()6=()9

四、總結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藉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這裡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和你的小夥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條魚? 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後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麼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麼樣?

生:很麻煩。

師:怎麼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裡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後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43-44頁

教學目標:

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並能比較熟練地運用2~6的乘法口訣,口算有關的除法。

教學重點:

如何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提高運用除法的含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64=答案

56=答案

35=答案

246=答案

305=答案

153=答案

244=答案

306=答案

155=答案

二、解決問題

1、出示P43第4題圖(一):你看到什麼?茄子老師要我們怎樣做?學生在書上列式計算。

然後指明交流:為什麼用除法?84=2是什麼意思?

2、出示P43第4題圖(二):你知道什麼?求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為什麼用除法?

計算它們用了哪句口訣?

44第6題仔細看一看,同桌說一說你看到什麼?要求什麼?然後全班交流。

請小朋友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說一說每個算式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獨立完成第7、8題

三、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

第44頁第9題

板書設計:

用乘法口訣求商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倍的認識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國小數學教案《倍的認識教案》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原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同學上來。

師叫3名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生回答後,師引出課題:像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學例2)

菲菲有三個好朋友,他們正在用小棒擺正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擺的情況,用了多少根小棒。(課件演示例2中第一個小朋友,擺了一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生:擺了一個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還可以說是幾個?

生:一個4根。

下面我們來看看另外兩個小朋友,他們擺圖形的時候用了幾個幾根。

出示例2中另外兩個小朋友擺的兩個和三個正方形。

學生觀察。

學生說自己的發現。

引導學生得出:2個4根,3個4根

(板書:2個4根,3個4根)

揭示倍的含義,指出第三個學生擺的小棒說:第三個同學擺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

讓學生反覆說幾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生解答時,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①出示例3,問: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圖片,應怎樣列式?為什麼?

③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拍手遊戲。

師拍表示一倍的次數,生按要求有節奏地拍表示幾倍的次數。

2、76頁“做一做”。

3、78頁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呢?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9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瞭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聯想推理的能力。

3、聯絡實際,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我們班的小畫家白宗嶽和宋潤傑畫的畫。

這幅畫的是猴媽媽,這幅畫的是一隻可愛的小猴子。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在美麗的花果山上,由於猴媽媽突出的表現,得到了猴王的表揚,並獎給猴媽媽12個又大又肥的鮮桃。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猴媽媽是怎樣處理這些鮮桃的?說說你的理由。

(評析:讓學生去猜一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猴媽媽可能要把這些桃平均分給小猴吃,從而鞏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新課

1、教師:猴媽媽是這樣想的:我有12個桃,每個孩子分4個,正好分完。

請你算一算,猴媽媽有幾個孩子?

學生思考後發言。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以下4種演算法

學生1:12÷4=3

學生2:3×4=12

學生3:12-4-4-4=0

學生4:4+4+4=12

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計算,讓其他的學生能聽懂,並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師:這幾種演算法,你最喜歡哪種?說說理由。

教師:試試看,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卡片上的題目,驗證一下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出示卡片:10÷2=

15÷3=

16÷4=

20÷5=

……

教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想說什麼?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猴媽媽有幾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對於學生的多種演算法,力爭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而通過驗證活動,則讓學生自己本能地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比較簡便。)

2、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算出了猴媽媽有3個孩子,猴媽媽也可以這樣分:把這些桃平均分給3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幾個?

學生列出:12÷3=4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

(評析:這一環節過度自然,既複習了除法的含義,又體會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

3、教師:猴媽媽正想把這些桃平均分給它的3個孩子,有1只小猴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你猜,它提出了什麼意見?應該怎樣分?

引導學生知道,有好東西時不要自己獨用,要想著媽媽,想著別人。

列出算式:12÷4=3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它與剛才寫出的12÷4=3有什麼不同?

(評析:設計“小猴提出不同意見”這一環節,對學生滲透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數學課的人情味,同時深化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4、課堂小結:談談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教師:計算除法時,要看除數和哪個數相乘得被除數,就用哪句乘法口訣求商。

三、鞏固練習

1、你能很快地算出來嗎?

15÷5= 20÷4= 25÷5=

18÷3= 30÷5=

出示一組口算題,讓學生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演算法計算,抽幾道題讓學生說說是用哪句乘法口訣求商。

特別地說一說像5÷5= 、1÷1=這樣的算式是怎樣求商的?

2、你知道這句乘法口訣可以算幾個除法算式嗎?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出示乘法口訣,讓學生說出除法算式,特別要注意像“五五二十五”這樣的乘法口訣。

3、自編5道除法式題,並用乘法口訣算出來。

小組交流。注意學生出現的問題,如:20÷2= 引導學生用除法的意義來解答。

4、課本練習題。

四、 課後小結。

(評析:本課的練習設計巧妙,層次感強,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既需要獨立思考,又體現了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學生在練習活動中鞏固了基礎知識,分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 學會正確迅速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2.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歸納、遷移、類推的能力。

3. 能結合具體的情境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在美麗的動物樂園,長頸鹿正在跟小動物們開會。

長頸鹿說:春天到了,大地開始復甦,南方的小鳥又回來了,我要為他們準備幾間房子。

小猴子說:我們也參加蓋房子的勞動。長頸鹿伯伯,飛回來多少隻小鳥?幾隻小鳥住一間房呀?

二、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嘗試)

觀察畫面上飛來了多少隻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三、體驗乘、除法的關係

1. 動物樂園飛來了一些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有7間房子可以住多少隻小鳥?

怎樣列式計算?用哪句乘法口訣?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每6只鳥住一間房子,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平均住在7間房子裡,每間房子住多少隻小鳥?

觀察以上三題,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正確迅速地進行除法口算的關鍵是什麼?

四、變式練習

如果來了48只小鳥,長頸鹿需要準備幾棟房子?

五、鞏固練習

完成書上練一練的題目。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1

教學內容: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30-31頁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 藉助乘法的意義編制乘法口訣。

3. 培養社會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歸納方法。

教學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

教具:

掛圖、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小松鼠在松樹林裡採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教學新課。

1. 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根據同學口述:每堆有5個松果,在表格中板書。

堆數 1 松果的個數 5 那麼兩堆松果呢?

你是怎麼算的?

你們能繼續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彙報,填表。

從這張表格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2. 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你能把松果的個數用乘法算式計算出來嗎?

板書:1個5是5,1×5=5或5×1=5。

2個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著往下寫,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齊讀所寫的算式。

有誰知道10×4的積是多少?獨立計算,小組交流。

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你還能算哪些乘法題?

大家所說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說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試著說下去嗎?小組說一說並分組把它寫出來。

強調幾個編寫要注意的問題。

齊讀5的乘法口訣。

給3分鐘記憶口訣。

你是怎樣記口訣的?有什麼好的方法?

3. 尋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係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你還能編出其它的兒歌嗎?

三、鞏固練習。

請你用今天所學的口訣,解決問題。

1. 5的`乘法口訣口算題。

2. 填一填:P11第3題。

3. P11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讀、背有關5的乘法口訣。

板書設計:

數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學反思: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是確定的。

2、會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詞彙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在課堂學習中接觸不確定現象,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認識,必須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親身感受,獲得直觀的體驗。教學時,應重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有趣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自己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

三、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聞名的學校,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教室裡配備了電腦,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條件,非常有利於低年級的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大部分來自於市區,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學中我一直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學生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瞭解周圍的事物,從數學角度去發現、分析生活。我班學生比較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足球,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有關足球的活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我的手裡有一枚硬幣,猜猜這枚硬幣在我的左手還是右手?

(學生進行猜測)

師:有的同學認為在左手,有的同學認為在右手,在這種不能肯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怎麼說?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評析 引入比較自然、合理。)

師:你們瞧,硬幣在老師的右手。

(出示硬幣)

師:硬幣有兩個面,一個是正面,一個是反面,老師這樣一拋(拋硬幣),硬幣落下後,結果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拋硬幣的遊戲,好嗎?

( 評析 剛提出問題沒讓學生進行猜測,就讓學生做試驗驗證,沒有引起學生的心理需要。可讓學生猜測,再驗證。)

(板書:拋硬幣)

(二)實踐驗證,探索求知

1.活動一:拋硬幣。

(請一學生拋硬幣,其餘學生做記錄。)

(評析這種遊戲簡單、易操作,應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單,誰願意告訴我硬幣落下後的結果是什麼?

生:硬幣落下後,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書:可能)

師: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硬幣落下時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不確定現象。

(評析此處若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動太多,沒有層次有些雜亂。)

師:為了表揚大家通過觀察、思考發現了新知識,我們再來玩個遊戲吧?

2?活動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師:這裡有1個袋子,我在裡面放入3個紅球、3個綠球。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1個球,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小組合作摸球:小組長裝球,記錄員記錄,其餘同學摸球。)

(各小組的記錄員彙報摸球的情況。)

師:從摸球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摸到的球,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綠球。

師:在盒子裡能摸到黑球嗎?為什麼?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為我們沒有裝黑球。

師: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還有什麼顏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書:不可能。)

師:老師有一種魔法,無論誰從這個袋子裡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麼顏色的,你們相信嗎?

生:不信。

師:誰來摸摸看,注意觀察,看誰最先發現老師的祕密。

(學生摸,老師猜。)

師:老師怎麼猜得這麼準?誰發現老師的祕密了?

生:老師袋子裡全是藍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藍球。

(出示袋子裡的球,板書:一定。)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生:想。

師:請這三組的同學分別在袋子裡裝10個球,讓老師不可能摸到紅球;這三組的同學請你們也分別裝10個球,但是要讓老師一摸就摸到紅球;這兩組的同學請你們也裝10個球讓老師有可能摸到紅球。裝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先裝好。

( 評析 讓學生在活動中反饋什麼現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於學生加強對確定不確定現象的理解。)

(三)實踐應用

1?活動一:結合生活經驗,分析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師:同學們通過拋硬幣、摸球遊戲發現,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發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的事是一定會發生的,現在請同學們幫老師判斷一下這幾件事是可能、不可能、還是一定會發生的。

(1)西瓜變桃子。

(2)我們會長大。

(3)明天會下雨。

(4)人要喝水。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你能舉出事例嗎?

(學生舉例)

2?活動二:足球比賽。

(課件播放:紅隊和藍隊舉行了一場足球比賽,比賽中,紅隊和藍隊各踢進一個球,比分是1比1,整場比賽馬上就要結束時,紅隊得到一個罰點球的機會,準備射門。射門後比賽就結束。)

師:同學們,比賽馬上就結束了,紅隊能踢進去嗎?

生:可能踢進去,也可能踢不進去,我希望他們能踢進去。

師:如果紅隊踢進去了,比賽結果會怎樣?

生:紅隊一定取勝。

師:如果紅隊踢不進去,比賽結果又會怎樣?

生:紅隊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四)課後小調查

師:請同學們課後調查一下,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事情是一定發生的,什麼事情是可能發生的,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把調查的結果記錄在你們的數學日記中。

四、教學反思

1?把問題情境生活化。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置身於生活問題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拋硬幣作為幫助人們作出兩難選擇時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運用很廣,因此,從拋硬幣這一生活現象引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使學生產生想弄清拋硬幣背後存在的數學事實,從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拋硬幣的探索中。

2?以猜想實踐驗證為活動主線,讓學生從親身實踐中體驗事件的可能性。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教學中安排了拋硬幣、摸球等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通過猜想實踐 驗證來獲得結論。活動中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想、實踐、探索、驗證的時間,使學生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過程,獲得直觀的體驗,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3?組織遊戲,激發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遊戲,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4?結論要從實踐中得出。

第一次教學時,無論是拋硬幣活動還是摸球活動,我都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實際地拋一拋、摸一摸。我發現這樣一來,結論實際是學生在猜的時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猜,而是讓學生直接實踐,通過實踐得出結論。

5?活動的要求應由學生自己提出。

在學生裝球教師摸球的這一活動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師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來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

五、案例點評

本案例設計比較精巧。比如讓學生自己裝球,使教師摸到的一定是紅(或有可能是紅)球的活動,使學生在直觀的活動中體驗客觀事件的不確定性。

不足之處是活動較多,沒有明顯的層次。如在拋硬幣時,只是讓學生體驗了可能性,接下來又換了一個活動,讓學生進行摸球遊戲。若是能就拋硬幣深入展開,如提問硬幣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幣一定會落到地面上嗎?,讓學生體驗確定不確定現象,則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遊戲深入展開都可,下面的遊戲就可作為鞏固練習。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演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說說怎樣算的?(可以多種演算法)

3、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麼?

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說說從圖中瞭解到的資訊。

3、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演算法

1、教學例1.

仔細地觀察圖。怎樣解決問題?指名回答,板書算式:36-23,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演算法。指名彙報。

2、小棒、圓片演示演算法,學生回答其它演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四、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彙報結果及演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麼?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彙報結果及演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學生先互相說說再回答: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4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熟練的進行豎式計算。

1.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2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參觀參博物館啊?

生:想。

師:就讓我們和這些同學一起出發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數學資訊?學生回答後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小組內交流,然後彙報,師選擇性的板書例1的問題。

(二)學習例1

(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為什麼用加法?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數合起來”就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藉助手裡的小棒試一試。

生獨立完成。

組織彙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就是37根。

3、學習豎式

師生一起拿出計數器,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豎式的寫法,

師:你認為應該從什麼數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開始議一議。

生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為了以後計算進位加法,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各位開始計算。個位上是5+2=7,7應該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三)學習例2

1、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因為博物館比較遠,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大家想一想應該哪兩個班做一輛車呢?

如果我們讓二(1)班和二(2)班同學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同學合乘一輛車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學可不可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算式。(板書:35+32)

2、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生1:口演算法。

生2:擺小棒法。

3、合作解決豎式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口算和擺小棒算出了35+32的結果。真棒!現在,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一下。

小結: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三、鞏固新知

(一)基礎練習

課本第12~13頁“做一做”

(二)綜合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課後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相同數位要對齊。

板書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

相同數位要對齊。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裡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