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學設計論文

校園 閱讀(5.58K)

摘要:利用金魚藻為實驗材料,重新設計“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實驗,使實驗操作更加簡單、現象更加明顯、時間更加可控,便於學生觀察和操作。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學設計論文

關鍵詞:國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1問題提出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實驗是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生態系統的穩定”中的演示實驗。本實驗是對七年級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的補充和完善。教材中,該實驗的裝置是大廣口瓶中放置盆栽植物,光照2h後,揭開瓶塞,滴加溴麝香草酚藍試劑。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遇到多個不利於該實驗開展的困難,如:如此大的廣口瓶不易購置;滴加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量少,不利演示;2h內測試的植物是否能把瓶內的.二氧化碳消耗完等。為使實驗更加有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驗要求,對實驗裝置和步驟做了重新設計,取得很好的效果。

2原理和方法

2.1實驗原理

溴麝香草酚藍試劑(BTB試劑)是一種酸鹼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藍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黃色。BTB試劑也是一種生物活性指示劑,對生物活性沒有影響。當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後會形成碳酸,而碳酸是弱酸性,可使BTB溶液由藍色變成黃色。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後,水體偏向鹼性,指示劑也發生相應的顏色變化。

2.2實驗材料

白色透明礦泉水瓶4個,溴麝香草酚藍試劑1瓶,2000mL大容器1個,吸管1支,金魚藻6株,黑色塑料袋1個。2.3實驗方法具體如下:(1)材料準備將4個礦泉水瓶進行編號1、2、3、4,用大容器準備2000mL水。(2)加入BTB試劑在水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藍試劑(BTB)10mL,攪拌均勻後溶液呈現藍色。(3)加入CO2取上述溶液將1號瓶加滿,向剩下的溶液中吹氣以加入CO2,直至溶液變為黃色。(4)加入植物溶液顏色發生變化後,分裝入2、3、4號瓶直至裝滿。在3號、4號瓶中加入等量金魚藻各3株,加蓋密封。將4號瓶套上黑色塑料袋,進行遮光處理。(5)光照將實驗裝置4個瓶子一起移至光下進行光照,3號瓶顏色發生變化時則實驗結束。(6)收回裝置,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並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結果

記錄了實驗前後各瓶中水體(酸鹼指示劑)顏色變化。光照後,1號瓶溶液仍然為藍色,2號和4號瓶溶液仍然黃色,說明其中水體的酸鹼度沒有明顯變化;3號瓶溶液由原來的黃色轉變為藍色,水體酸性減弱。

3.2結果分析

①1號瓶溶液中沒有二氧化碳,呈現藍色,2號瓶中吹入二氧化碳,呈現黃色,說明有酸性。1號瓶和2號瓶分別代表沒有二氧化碳和有二氧化碳的對照。經受陽光照射後顏色無變化,由此也可以排除光對溴麝香草酚藍試劑的影響,使實驗更有說服力。②3號瓶溶液由原來和2號瓶相同的黃色轉變成了與1號瓶相同的藍色,由此證明,3號瓶溶液中原有的二氧化碳消失,證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③3號瓶和4號瓶進行對比,遮光的4號瓶溶液仍然為黃色,證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4設計優勢

(1)材料易尋:礦泉水瓶具有易得、容易操作不易碎等優點。金魚藻是常見的水生植物,就算沒有金魚藻,只要能在水中生長的植物都可以替換,如蜈蚣藻、椒草等常見植物。如果沒有以上植物,可以將瓶子在實驗前先放小半瓶水開蓋培養幾天,過不了多久,瓶底就可以長出一層青苔,這時就可以繼續本實驗。筆者通過實驗對比,發現用青苔做實驗,現象依舊明顯。(2)操作簡單:無需考慮容器大小、密封等問題,操作步驟也很簡單。3號和4號瓶的對比不僅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還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光。該實驗即節約了實驗材料和實驗時間,又提高了效率。(3)時間可控:在本實驗中3號瓶顏色發生變化的時刻就是實驗結束的時刻。實驗時間變得明顯可控,既不用如教材所說等上2h,也不用擔心二氧化碳沒有被利用完。根據本人預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在上午8:00~9:00晴天正常光照下,40min左右3號瓶顏色即可變化。(4)現象明顯:相比較於教材中的幾滴試劑,本實驗中水量增加後藍色和黃色還是區分很明顯的。不管是用於學生分組實驗還是教師演示實驗,從中分析都很容易得到實驗結論,證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5)課內課外:當給學生提供BTB試劑後,學生回家可以依照實驗設計單,利用自己家中的植物,在家就可以完成實驗,觀察現象。這樣設計可以讓生物學實驗不限於課堂之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外甚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