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

校園 閱讀(2.34W)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1

昨天媽媽去監考,給我帶回來三道數學題,都是七年級的。我一看,媽媽帶這個回來不會是讓我做吧,這可是七年級的題目呀!媽媽走過來說:“這三道題目你來試試看,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的。”我便開始了思考,第一第二道題目我做得還比較順利,可是第三道題目就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了,題目是這樣的: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

小明和小莉都是1999年10月份生的,而且都是星期三,小明比小莉早出生,他們倆出生日期的天數加起來等於22,請問小莉的生日是幾號?

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有四個:A、15 B、16 C、17 D、18,我想:他們都是星期三出生的,那麼他們生日要麼相差7天,要麼相差14天,我把思路和媽媽說了,媽媽鼓勵我再想想,我又看到了另一個條件:他們倆出生日期的天數加起來等於22,我就用這個條件在答案上一個一個試,試到最後一個時,我發現18-14=4,18=4=22,這個答案不就是小莉的生日嗎?我運用了排除法把這道題解決了。後來媽媽告訴我,還可以用設小明為A,小莉為B,通過運算:A+B=22,14+A=B,這樣算出來A=4,B=18,答案也算出來了。

通過這次解題,我發現有的題目不止一種演算法,甚至不止一種答案,只要開動腦筋,就一定會一個不漏地找出來的,我對數學更加感興趣了。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2

七年級“數學報”第一期上,刊登了這樣一道怪題:

以前,美國舉行了一次“全美數學能力測驗”,有83萬中學生參加,其中有這樣一道題:有個三稜錐和一個正四稜錐,他們的稜長都相得,問他們重疊一個側面後,還露出幾個面?標準答案是七個面,因為兩錐分開時有4+5=9(個)面。當他重疊一個面後,有兩個面被遮住了,所以標答案是七個面。可是一位十七歲的中學生丹尼爾的回答卻是五個面,閱卷者當然判他錯。丹尼爾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對的,回家後做了個模型,當他把這個模型交給老師時,老師不得不承認丹尼爾的結論也是對的。

從上面似乎可以得知,有兩個標準答案:一是原來的標準答案七個。二是丹尼爾的答案五個。我回家也做了兩個模型,一推演,發現只要是在三稜錐和四稜錐稜長相等的特殊情況下,三稜準和四稜錐的側面拼合起來時,不僅有連個面被遮住了,還有兩對兩個面恰好重合成了一個面的情況。所以應是9-2-2=5(個)面

單新的問題又來了,按照上面的推法,正三稜錐和正四稜錐側面拼合後就不能是7個面了,也就是原來的標準答案錯了。我又仔細讀了讀題,發現以下三點構成了一個特例:

1·正四稜錐

2·它們的稜長相等(即底稜和側稜都相等,並和上一條構成了特殊的正四稜錐和正三稜錐的形狀)

3·側面(限定了貼合方式)

只要有以上三點,就一定是5個面,而不能使7個面。

看來還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呀!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3

週六晚上,女兒完成了國慶節手抄報後,還意猶未盡,想再幹點兒什麼。於是,就自己找了一張第一單元的數學試卷來做。當時我正在讀博文,就沒有站起來,只是瞟了一眼,發現那份卷子很難。但看著女兒一臉自信的模樣,就沒有提醒她。

果不出所料,在第一大題的填空題就開始“咬筆桿”了,一副遇到攔路虎的樣子,為了不打擾女兒思考,我關了電腦,去看書了。

一個小時後,女兒拿著試卷來到我面前,“媽媽,我做完了。但有一道應用題不會。”

我看了看,這是一道有些複雜的應用題,沒有三步是算不出答案的。但女兒總是愛投機取巧,光想一兩步就計算出來,所以所有的演草都是錯的。

“你再多讀幾遍題,好好想想再做。”

“媽媽,我都想半天了,這道題我真的不會。你還是提醒我幾點吧。”

此時此刻,已是十點多了,夜晚的寧靜吞噬了一切。面對著夜晚燈光下的試卷,和女兒一臉茫然的表情,此情此景好熟悉。一直以來,對於女兒的數學我都是有問必答的,有難必講的。可是女兒現在已經是四年級了,我不能再這樣慣著孩子了。於是,就告訴她:“如果實在不會做,就放一放吧,說不定思考一夜就會做了呢。”

女兒高興的接受了我的建議,沒有再問下去,就睡覺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剛剛起床,女兒就興奮地喊我:“媽媽,那道題我想明白了,我一畫圖就做出來了。你快來看看!”

我一看,在那道題旁邊畫了一個草圖,下面是算式,結果完全正確。就表揚她說:“你真棒,學會獨立思考了。以後再遇到不會的題就不用媽媽給你講了。”

女兒一臉的興奮, “嗯,以後我自己思考,不再問你了。”

女兒蹦著跳著出去騎車了。

望著女兒的背影,我若有所思。

對於女兒的英語,我選擇了“一竅不通”,女兒的英語一直都是自己學習,學得還不錯。對於語文我選擇了放手,只在讀書時陪伴女兒,一起讀書,一起讀博文,一起發表感想(其實,這個過程就像孩子做閱讀理解題),女兒的語文學得倒是得心應手。

可是,數學就不同了。可能是自己喜歡數學的`緣故,特喜歡做數學題。所以,自打女兒上一年級,我就無意中扮演了“家庭數學老師”的角色。女兒似乎也看出來了,沒有媽媽做不出來的數學題,於是,只要一遇到難題就會求助於我,我也會樂於幫忙,給女兒講解。可是,三年下來,女兒也沒有學會獨立思考並解決難題。

我這才感覺到是我出錯了,我似乎把自己定位到了“數學老師”的位置上,在女兒眼裡,媽媽的數學很棒,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自己是無法超過媽媽的。這種情況,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女兒現在已經是四年級了,但還是平生第一次自己獨立思考並解決數學難題。由於我的“強權”,在數學方面沒有做到“示弱”,沒有做到徹底放手,導致了孩子一直在心理上依靠我,一直不會獨立思考。

前思後想,沒想到我的一個不小心竟給孩子造成了這麼大的一個後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伴隨孩子時間最長的一位老師,我們的一個錯誤決定會影響孩子的一聲。

讓我們學著做父母。擺正心態,在孩子面前學會放手,學會示弱。我們一次次的示弱,讓孩子一次次的變得強大。這就是一道數學題引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