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魯迅拿來主義說課稿

校園 閱讀(3.25W)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魯迅拿來主義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於議論文。此文選自於《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並且善於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2、教學目標: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瞭解雜文的問題特徵。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流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尤其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學會用“拿來主義”的態度正確對待文化遺產。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以及本課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尋找關鍵句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的觀點。

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通過理解文中的重要喻體,來明確比喻論證的特點,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二、說教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什麼是“閉關主義”?什麼是“送去主義”?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三、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養成能學習,會思考的好習慣。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地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法”“旁批法”。學生在閱讀文字的過程有意無意地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當中。比如,有同學遇到生字時,會把它圈畫出來;有同學會在有疑問出寫下自己的問題,以待解決等等。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授課。第一課時教學安排如下:

環節1: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定導語如下: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湧來,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環節2: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請同學簡介作者,教師補充背景。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檢查,能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由於學生們在國小、國中階段都對魯迅及其作品有所學習,然而這又是他們第一接次觸雜文,並且文章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較具體的介紹雜文這種文體和講解這篇雜文的創作背景。

環節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2、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

3、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全文可分三個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5—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第10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意義。

環節4:具體研讀課文

  第一步: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提問:(1)文題“拿來主義”的內容是什麼?(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而“原因”又是什麼呢?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第一個問題的設定是針對全體學生,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抓住要點,同時為第二個問題的.提出做鋪墊;第二個問題的設定有一定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識臺階。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定問題

問題分為三階梯度,每個梯度的問題即為一個臺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臺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第一梯度可設定這樣一些問題:(1)什麼是“閉關主義”?(2).什麼是“送去主義”?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說明的?(3)如何理解這兩句話:A但終“不知後事如何”;B也可以算顯得的一點進步了。第二梯度可設定這樣一些問題:1.“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區別和聯絡?2.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3.“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第三梯度:可設定這樣兩個問題:1.作者為什麼批駁“送去主義”?有幾點原因?2.作者對“ 送來”的態度如何?為什麼?至此第一步的第3題的答案就圓滿了。

(設定三個梯度習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適合全體學生、第二梯度適合多數學生我們時刻要以課本為藍本,重在培養素質,以上習題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至此,第一課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