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今古奇觀閱讀感悟讀後感600字

校園 閱讀(1.54W)

《今古奇觀》一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籍。今古奇觀是屬於民間文學,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今古奇觀讀後感600字吧。

今古奇觀閱讀感悟讀後感600字

  今古奇觀讀後感600字篇一

中國文學發展史的程序中,一直存在兩條線索,一條是文人文學,另一條則是民間文學,而民間文學通常形成於充滿世俗氣息的娛樂場所,勾欄瓦肆,往往體現了市民階級的生活及精神狀況。而這些簡單通俗的民間文學往往更能反映一個時代的底層人民的真實狀況。

[今古奇觀]便是屬於民間文學,是抱翁老人從三言二拍中選出四十篇作品,採用話本及擬話本的形式,合編而成的。其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當時市民階級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感。既反映了市民階級為生活而奔波勞碌的艱辛,展現了一些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對功名的執著,也諷刺了紈絝子弟的自私及為富不仁,此外,還頌揚了一些下層人民的善良品質。書中既表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新範文九九網思想,人們不再一味地固守封建禮教,而更多的體現對自身需求的追求,而這種思想實際上是對當時資本主義萌芽上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仍然無法擺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書中仍留存著小集和庸俗的舊意識,有許多描寫神仙道化,宣揚封建倫理綱常的成分,就如婦女必須遵守封建準則仍然存在。

此外,{今古奇觀}中的不少詩篇既重視故事完整,情節曲折及細節豐富,還調動多種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的心理及性格,塑造了許多形象豐滿的人物形象。就如人們一直傳頌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作者極力刻畫杜麗娘的人物形象,對杜麗娘執著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勇氣,對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人格進行熱情的讚頌,而對紈絝子弟和商人的輕薄自私為富不仁進行猛烈地批判,而整個故事又情節曲折,讓人不忍釋卷。又如{賣油郎獨佔花魁}通過描寫下層市民的愛情生活,對封建禮教和門閥觀念進行批判,對衝破禮教束縛,追求純真愛情的讚頌。而這些通俗的民間文學實際上體現了當時的精神主流,一方面由於產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人們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有所開化,另一方面,仍然受傳統封建倫理思想的影響。而作為一部優秀的民間文學,通俗易懂,且故事性很強,所以廣為流傳,人們往往很熟悉其中的故事,就像{蘇小妹三難新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蔡小姐忍辱報仇}就廣為流傳,人們耳熟能詳。

  今古奇觀讀後感600字篇二

歷史滄桑,到頭來什麼也剩不下,永生的願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起消逝在我們目光盡頭。又是一個長假,終於又拿起了讀了一半的《萬曆十五年》,重新翻開讀到孤單的將軍——戚繼光,讀到首輔張居正,讀到萬曆皇帝。

曾有人感嘆道:“歷史竟然可以這麼寫!”是的,在讀本書時,我也有同感,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描述歷史,而是生動的分析歷史。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譯到英文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這正是這本書的讀到所在,我想本書說到的末端小結也許正是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結證。

整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作者黃仁宇先生由於為了寫一個論文從此結緣於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讓讀者對歷史長勝了濃厚的興趣。在書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無奈,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有很多東西去不由他抉擇。旁人可能覺得皇帝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職務,但是在立儲這件事上它卻無法平自己的意願行事,這體現出了皇帝的苦惱。出國留學

由此,萬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團慪氣,但他應該知道,實際上文官集團的力量是一個皇帝難以約束的。我終於知道,一個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於一些原因。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萬曆少年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曾經勵精圖治,打算開創一個“萬曆中興”,但由於一件件事的不能決斷,他終於無法忍受。而立儲之事就成了他的一個爆發。他終於在這件事上開始怠政。而一個王朝也由於君主的怠政而漸漸走向沒落的深淵。

讀到張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態炎涼,生前的榮華和身後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清算張居正的行動中,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受到牽連,不是流放邊關就是把官回鄉,其中戚繼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繼光是一個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脫歷史的慣性發展,它便是犧牲品。

戚繼光和張居正一樣是很有作為的,戚繼光發明的戰法確實令人驚歎,這讓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發明了各兵種協同作戰,並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將軍炮,在當時也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他們哪裡知道,西方國家已經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這一年正值西歐歷史上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

  今古奇觀讀後感600字篇三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先生並非如傳統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而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後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於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我不是學歷史的,所謂“門內看行道,門外看熱鬧”,在熱鬧之餘,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湧過,一時感慨萬分,以求一吐為快。

一 歷史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為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於總結經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歷史是慾望推動的,眾多的慾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為生,後覺得植物也不錯,於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衝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麼辦?”“在地上怎麼睡啊?……,這些反對和贊成衝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的時刻,因為那時人常常捱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說,就是人的需求還處於最低層——生理需求。

要吃飽飯這統一的慾望就是團結的基石,同一團隊的人必須要相互配合才能獵取到食物。但通常這僅侷限於內部,在部落與部落之間,如何獲得更多的食物就不再是能靠協作解決的問題,資源爭鬥(搶地盤)則成了更能解決問題的手段,戰爭和掠奪由此而生。

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更高層次需求相應而生。得到尊重變成了理所當然的追求。由於得到尊重的主體必然是個人的,這種慾望徹底破壞了團結,成員之間相互衝突,出現了社會等級。

二 道德

等級制度的確立並沒有徹底解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慾望的衝突,這種用暴力或者其他強制性力量對衝突進行緩衝,這種衝突急迫地需要解決,同時勝利者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夠長久保持,因而道德呼之而出。

道德實際上就是對慾望的抑制,是對慾望衝突最有效的協調中和。

道德是神祕主義的法律,法律則意味著工具性,這種神祕主義色彩和工具性相互矛盾的兩大特性同存。神祕主義是人類思維的黑洞,是超越人類理性思維之外的東西,中間蘊涵著最強大的能量,這就是道德這個工具難以控制的根源。希特勒從這個黑洞裡舀了一點能量出來便世界大亂,拉登沾了一點就能製造“9.11“。

道德自然而然地成為抑制人的慾望的工具,道德本身的神祕主義特點就意味著對道德的理解的多樣性。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如何吃麵包都做了嚴格的規定,這讓今天的我們感到好笑;伊斯蘭教的婦女們個個是蒙面大俠,讓漢人望而生畏;縱慾主義和禁慾主義的爭論今天依然激烈,這說明了道德由於其神祕主義特性,無力完成對慾望的徹底控制,道德只是神祕主義的法律,而不是單純的法律,有時相反成了慾望衝突中的武器工具。

事實上中華帝國從古到今,道德都成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漢王朝開始,就以道德為根基建構社會制度,但德治始終是美麗的夢想,當管理體系中的大多數成員都把道德當成有效手段,整個社會呈兩幅畫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掛在口頭的目標,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對追求自己的私慾。

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著稀有罕見,然後大家都懷著萬分景仰的心態仰望海瑞,心中卻想著自己的勾當,卻誰也不肯去做海瑞,這就是中國政界的現狀。這也是中國整個社會狀況的縮影,絕大多數人都將仁義道德披上,穿上這件漂亮絢爛的衣服,以高尚的名義,行苟且之事。

中國古代的德治,畢竟是種境界,全民景仰,只因無法實現而不去要求自己的`生活,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以國家的名義公然撒謊,在大家都知道是謊言的情況下,搞政治教育,三個代表,事實上連統治者自己也知道是個謊言,公然推行與所言不符之政策,此實為世界奇觀之最。

總結:當道德變成謊言的時候,對慾望的抑制無能為力的時候,何不撕掉這層厚厚的包袱,以獲新生?慾望是動力,過分地抑制慾望,也讓一切都變得死氣沉沉,自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從此敗落,蓋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