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山東國中生物會考必備的知識點

校園 閱讀(1.79W)

國中在生物會考面前,應該如何複習,複習什麼內容呢?還是要回歸課本知識,將學過的知識點都理清楚,記清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會考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山東國中生物會考必備的知識點

  國中生物會考知識要點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細胞中含有兩類物質。

1、無機物:水和無機鹽

2、有機物: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 葉綠體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2、 細胞都含有線粒體,線粒體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過複雜的程,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3、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理轉換器。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

一、遺傳資訊的定義: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長髮育的資訊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資訊就叫做遺傳資訊。

二、遺傳資訊儲存在細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三、細胞核中儲存遺傳資訊的物質是——DNA。

1、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DNA存在於細胞核中。

2、DNA的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資訊。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1、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數量是一定的。如人體細胞內含有23對染色體。水稻有12對。

2、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3、DNA上的遺傳資訊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

二、細胞的生長:新產生的細胞體積很小,通過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並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積逐漸增大。

三、細胞的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兩個分成四個。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生物體的'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有關。分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裂兩個,(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有一個(細胞核),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 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變化最明顯。染色體的數量在細胞分裂時已經(加倍),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成(形態和數目相同)的兩份,兩個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都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

  國中生物會考重點知識

物的遺傳和變異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對他的認識是從性狀開始的,以後才深入到基因水平。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

2、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或生理特徵或先天行為方式。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叫做相對性狀。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生殖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轉基因鼠的培育,說明基因決定性狀。

3、在體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都是成對的,在生殖細胞中,基因和染色體都是成單的。

4、染色體:細胞核中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一定的物種,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一定的。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每對染色體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5、基因: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中決定性狀的單位。基因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化學物質,能傳遞遺傳資訊,控制生物的性狀。是DNA上有遺傳資訊的片段。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證明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兩個顯性或一個顯性一個隱性在一起時,表現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只有兩個基因全是隱性時,才表現為隱性性狀。一般顯性用大寫字母表示,隱性用小寫字母表示。

6、近親結婚,後代換遺傳病的機率大。

7、人的染色體:常染色體、性染色體。

男表示為:44+XY;女表示為:44+XX

男性生殖細胞兩種:分別含有X或Y染色體

女性生殖細胞一種:含有X染色體

男精子表示:22+X或22+Y; 女的卵子表示:22+X

含有X或Y染色體的精子和含有X的卵細胞結合機會均等,所以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8、生物多樣性就是源於生物的變異,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環境引起的變異不遺傳,遺傳五隻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瞭解雜交育種、雜交水稻,八年級下43頁到46頁)

9、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變異使生物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始材料

  國中生物會考知識總結

一、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是由多塊骨連結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4、手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5、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可見,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6、骨、關節和肌肉的關係: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7、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8、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9、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4、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5、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 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