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物種起源讀後感1000字

校園 閱讀(1.74W)

一百七十年前,貝格樂號乘風破浪,向美洲進發。當一位青年踏上美洲大陸,生物學的新大陸也漸漸向人們敞開。

物種起源讀後感1000字

一百七十年後,《物種起源》已獲得了不朽的殊榮。從翔實的案例考察到對地質、物種分類的研究,從遺傳、變異、選擇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以其不畏權威的勇氣和嚴謹謙遜的學術態度,揭開了科學與社會新的一頁,成為生物學史上啟明星式的人物。

如今,《物種起源》對於我們還有什麼價值呢?我合上書,陷入深深的思考。誠然,它為我們如今的生命科學研究指明瞭一個前進的方向,但它所揭示的'自然法則,無時無刻不在規約著自然界中的一切。人,作為自然界的成員,理應遵守已被我們認識的自然法則。

然而,人類果真是自然律法的遵守者嗎?

在達爾文時代,工業革命已經結束,但工業文明的烏雲尚未籠罩整個世界。達爾文在討論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區別時曾寫到:“人類只為自己的利益而進行選擇,而‘自然’則只為被它保護的生物本身的利益而進行選擇……‘自然’的產物所表現出來的技巧要比人類的產物的技巧更加高明……它靜悄悄地進行著極度緩慢的工作。”在達爾文筆下,“自然”彷彿公正的母親,平等地給予她的所有的孩子生存的權利。

然而,“自然”最得意的傑作---人類,卻在幾百甚至幾十年內不斷越過自然法則“公正”的邊界,殘食“母親”的血肉。正如紀錄片《海洋》中說:“生物用了幾百萬年時間,繁衍生息,發展壯大,然而我們人類,在發展的短短歷史之中,卻將不可動搖的大自然的平衡破壞殆盡。”在利益的驅使下,成百上千的鯊魚被割鰭活生生地拋入海中,數以萬計的鳥兒因失去家園而病死、餓死。物種,已不再是如達爾文所說的“和諧、漸進地演變”,而是時時面臨著絕滅的危險。人們“忘記”了自己的起源,自然會忘記謙虛和尊重。

因此,《物種起源》的價值絕不僅在於開拓和研究。人類在自然面前仍是個孩童,隱藏在自然深處的,仍是神祕的新世界。哪怕一個最微小的細胞,其構造之精巧,也足以讓人心生敬畏。在人類發展的腳步空前加快的今天,《物種起源》能給予每個普通人的也許更是一種信念:尊重自然法則,遵守自然法則,回到“源”點,對自然始終保持一顆謙卑敬畏的心。一味貪圖速度的提高最終會斷送長遠利益。因為自然終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同樣須遵循被選擇的規則。而這個選擇者,也許恰恰就是人類自己。

回到“源”點,並不意味著拋棄一切,而是在發展中尋求與自然平衡和融合。我們應摒棄“唯我獨尊”的統治者思想,認識到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這理應是進化在新時期的發展,也應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信念。

回到“源”點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物種起源》中的話向自然作出保證:所有生物彼此之間以及與它們的物理生存條件之間所存在的那種美妙而又複雜的相互適應關係,是沒有終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