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杜甫《漫成一首》賞析與翻譯

校園 閱讀(6.42K)

  漫成一首

杜甫《漫成一首》賞析與翻譯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註釋】

①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

②聯拳:通“連蜷”,蜷身之意。

這首詩作於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雲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譯文】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尺之遠,風中飄蕩的燈籠照著夜空,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棲息在沙灘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魚兒跳出水面時偶爾發出響聲。

  賞析

此詩作於766年詩人漂泊巴蜀時期,描寫的是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寫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去人只數尺”是說水中月影離詩人很近,這從側面表現了江水的清澈透明。詩一開篇便給我們描畫了一幅碧波盪漾、月影搖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圖,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次句寫風燈。詩人乘坐的小船上掛著燈籠,燈籠隨著江風飄來蕩去,發出朦朧而柔和的光。這兩句看似在寫夜景,實際上在寫一個孤獨的未眠人——詩人自己。描寫了“江月”和“風燈”之後,詩人開始描寫江岸之景。在月光的照耀下,岸邊的景物依稀可辨:白鷺蜷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地棲息在沙灘上,看上去是那樣安恬。這一描寫,既突出了夜的.靜謐,又表現出生命的活力,使夜顯得不那麼死寂。這平和、寂靜而又洋溢著生之氣息的夜景,唯有飽經喪亂的詩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

看著“沙頭宿鷺”,詩人不禁讚美起夜的“靜”之美來。就在這時,忽然從船尾傳來“撥剌”的一聲,使凝神靜思的詩人受驚,他向聲音發出的地方看去,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躍起一條大魚,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的弧線後,又潛入水中。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江夜的“靜”,而末句卻以魚躍之聲打破了這種靜謐,頗有“以動破靜、愈顯其靜”的意味,與“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處。“宿鷺”和“跳魚”,這一靜一動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襯,顯得逼真而又傳神,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體物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