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城南舊事》讀後感彙編15篇

校園 閱讀(9.71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南舊事》讀後感彙編15篇
《城南舊事》讀後感1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書籍是人類永恆的精神食糧,讀書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前些日子,我讀了《城南舊事》一書,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英子”在上個世紀老北京發生的一些事。故事情節非常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年的老北京,在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裡,西廂房的小油雞跑來跑去,空氣中處處瀰漫著佛照樓的八珍梅香味!小主人公“英子”被充滿溫情的事物所包圍著。身邊有慈祥而又嚴厲的父親﹑和藹可親的媽媽﹑操持家務的宋媽,還有幾個頑皮可愛的弟弟妹妹,這樣一個大家庭的生活故事韻味十足。

在讀此書時,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惠安館》這一篇。文中講到:因惠安館附近有一個“瘋子”,爸爸和媽媽都不讓英子去惠安館附近玩耍,甚至有時帶著英子路過惠安館門口時都會加快腳步離開。可英子卻不怕這個“瘋子”,還時不時的揹著家人去惠安館附近找“瘋子”玩,並漸漸地與這個“瘋子”成了好朋友。當英子得知“瘋子”的名字叫秀貞,並且知道秀貞不是真“瘋”,而是因思念她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所造成的精神恍惚!英子為了讓秀貞的“病”好起來,決定幫助秀貞找到自己的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多方打聽了解,英子發現自己最要好的夥伴“妞兒”竟然就是秀貞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並且及時讓她們母女相認,從而秀貞的“瘋”病也不再犯了。

讀書至此,我發現英子是一個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的人。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讓我們伸出援手的人或事,我們又是怎樣做的?真是值得深思!

記得有一次,我在搭乘地鐵時,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了下來。過了幾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我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將座位讓給老人,可是我心裡卻很矛盾,到底要不要讓座呢?如果讓了座,我自己就沒有座位了;但如果不讓……很快,我就拋開其它想法,站起來對老爺爺說:“爺爺,您坐這裡吧!”老爺爺笑了笑說:“小朋友,你坐吧,我不坐。”我又想坐下時,心中突然想起了英子的故事,我們應該學習英子助人為樂的精神啊!我再次堅持要把座位讓給老爺爺,並對老爺爺說:“爺爺,沒事的,您就坐這吧!我馬上到站了”,老爺爺猶豫了一下,又對我笑了笑,輕輕地坐了下來,並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啊!”

世間的“愛”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向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學習,學習她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讓社會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

《城南舊事》讀後感2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城南舊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湧現。 日記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裡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這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國小畢業呢!看著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為本書畫上句點。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著溫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裡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反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裡的偷兒,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英子,組成了作者的寫作世界,在這世界裡,帶著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著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紹它自己。那樣的不緊不慢,溫厚淳和,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舊事》讀後感3

《城南舊事》一本感動了一代人的小說,它或許沒有歐美小說那般巨集偉深沉,也沒有日韓小說那樣的唯美浪漫。但就是這樣一部看似普通的小說,俘獲了我,更俘獲了一代人的心。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短篇小說,也是她的代表作。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英子的視角解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社會,整本書以“悲”為主線,用溫婉的手法將當時的社會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文章的主人公雖是稚嫩的孩童,但展現的卻是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給人一種簡單直觀,但又不失對世間的深層理解的意境。全書雖然以悲為主線,可卻無時無刻的不在滲透著一種溫暖。這種溫暖很特別,不是《母親》中的那份無微不至,也不像《茶花女》中的細膩,《城南舊事》給予人們的溫暖既不澎湃,也不震撼,可就是能在我心頭產生一絲盪漾,伴隨著書中獨有的那一縷憂傷。或許是我能從中得到一些共鳴吧,不得不說書的內容是憂愁的,是沉重的,但也是寓意深刻的,文中的英子,因為稚嫩而不能完全明白這個世界,但卻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現如今的我們不也一樣麼。我們也曾有過迷茫,有過彷徨,但同時我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因為我們現在長大了,更瞭解世界了,亦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永遠的逝去我們的童年。

都說失去了才會珍惜,童年是這樣,人,也是這樣。就像書中的那些人物一樣,他們都曾出現在英子的生活中,可最終卻都一個個悄然離去。每每想到那些曾經如此熟悉的身影,總會有一縷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濃濃的相思。這些回憶深深的印在了她的腦海中,同時那一幕幕也深深地打動著我,感染著我,久久不能自已。 全書滿含著懷舊的基調,但卻一點都不過時,書中的一切都顯得如此自然、精細的手法更是一種昇華,使得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就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令人著迷。還記得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無一留下。這些畫面至今在我腦海中,不禁感嘆為何人世這般悽苦。

看完《城南舊事》,心裡暖暖的、酸酸的,因為真的已經很少看見如此精緻的東西了,它不刻意也不做作,只是用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從容的描繪著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每次想起英子,我總會想到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抒發著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親切動人。每個故事都讓我思緒起伏、浮想聯翩,有種交集的感覺在心頭湧現。或許這就是這本書所蘊藏並想要告訴我的吧。

城南舊事,安靜祥和,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城南舊事》讀後感4

還望重返那林海音筆下一方靜謐的四合院,撫撫那滄桑的青牆,望望那斑駁的黛瓦,走走那青石的小巷,聽聽宋媽那不標準的北京話,看看那惠安館昔日瘋子的痕跡,聞聞那烤的脆脆的掛落棗。

舊時,有一個女孩與惠安館的瘋子成為了朋友,兩人談天說地;舊時,有一個女孩認出了妞兒就是小桂子,拯救了秀貞的心,卻殊不知她倆竟雙雙落難;舊時,有一個女孩為小偷打抱不平,只為他是善良的人;舊時,。對,那個女孩就是小英子,她如一縷陰霾過後的圈圈光暈,一直將那份輕輕淺淺的暖意縈繞在我心房。

記得初識小英子是個炎熱的夏日,就連蟬也被熱得唱不出一首曲子。坐在舒適的空調房裡,它——《城南舊事》,就這麼躺在我的書桌上,開始覺得無趣,拿來看看也無妨,但沒想到,這裡面的情節是那麼的淳樸,猶如一潭清水,淡淡的洗滌著我的心;又如一場夏雨,悠悠地牽引著我的夢。夏日荷花開的正好,幸逢你,是我的榮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於小英子從認識秀珍到幫助她找到女兒的過程了。看到秀珍日夜思念小桂子時,我會感覺莫名的難受,心猶如被繃緊了一般,但看到她認出妞兒是小桂子時呢,我又會覺得如釋重負一般。雖然最後她們雙雙遇難,但只要她們在一起,只要不留悔恨,對於這世界也就無憾了!

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小英子對父親去世,心中充滿了極度的悲傷,但更是一份堅強與成長,從懵懂孩童走向豆蔻少女,風中搖曳的不僅僅是父親的落花,還有上天傳遞給小英子的責任和擔當。花已落,人已逝,韶華到,相信小英子一定能扛起家庭的重擔,播撒著父親的花種,開遍城南大街小巷......

再次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著!那暖暖的文字,讓我彷彿聽到了緩緩的駱駝隊;那“噹噹”的鈴聲,彷彿看到了那一季爸爸的花落。在這充滿質樸的語句中,我深深體會到時間飛逝的一種懷念和惋惜。依稀記得孩童時的我對自己毫無目標,沒有方向,不懂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常常與父母發生爭執,但在讀完“小英子”,我在改變,慢慢改變,改變了從前的傲慢與叛逆,開始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因為我怕什麼時候這一切也會離我而去,我不希望留下後悔。在那季的荷花滿池時,我與父母一起漫步在荷花池邊,一起分享著這本《城南舊事》!

回首那一方四合院,仍是靜謐,卻少了笑聲,笑聲或許也被父親的駱駝隊一塊帶走了吧。花落滿地,唯有那首歌,依舊悠遠流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的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城南舊事》讀後感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當我讀完《城南舊事》這本書時,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裡: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那章。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著她念叨著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衚衕裡誰都說秀貞是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但是在英子的眼裡,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麼會變瘋的。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裡,一走就是六年。後來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著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著妞兒跑去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著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裡,又下著大雨,英子還發著燒,但她最後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才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後來,英子有一次聽媽媽說原來那天晚上秀貞和妞兒被壓在了火車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她那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淌過淚坑流到嘴邊了。

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從《城南舊事》這本書中再次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的童年是溫馨的;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喜歡這本書,不光是喜歡它寫的內容很符合我們的年齡,而且它裡面的故事好溫馨,有父母照顧你的一舉一動;有好朋友關心你的一言一行;真的好溫暖,讓我的感觸特別深,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

《城南舊事》讀後感6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讓我來介紹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吧:《城南舊事》。同時也寫下我的城南舊事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半扇院門的的插閂,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裡,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緩緩的駱駝隊、惠安館、衚衕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裡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每秒每刻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淨淡泊,彌舊溫馨。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竟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安閒。我覺得很希奇: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這本書,我只要你們與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因為我已經六年級了,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看完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裡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著。

《城南舊事》讀後感7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復返。東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這段話是林海音對《城南舊事》一書的總結,也是小英子對她童年時期的領悟。

《城南舊事》一書中共講述了五個片段: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惠安館”這一小片段令我感觸最深,它通過林海音真實、淳樸的筆調,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寫出她幼時在北京城惠安館邊的生活。

小英子在那居住時期,一次出遊,她認識了人人口中所唾罵、不堪的的“瘋子”。而在交往過程中,英子卻深深地喜愛上了“瘋子”秀貞。也知道了秀貞的病來源於她的生活——為丈夫、女兒的深深眷念而積累出的病,想要尋找到女兒,再帶女兒找出丈夫,三人共同過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與此同時,英子也在北京城新認識了一名叫做妞兒的女孩。她們做了好朋友,也被妞兒的可憐經歷所哀憐,妞兒自小失去雙親,被人撫養至今,卻常受苦受累、被虐待。後來,在小英子用她的那顆誠摯的心,妞兒與秀貞母女相認。而英子,卻因為高燒失去了記憶,忘記了她們。

此片段使我對友誼提出了更深的認知和感悟。友誼不分年齡,讓人擁有相識相知相伴的機會。秀貞的尋女心切,妞兒的聰慧勇敢,以及英子的熱情天真,人物間的不同性格緊緊相連,得到了友誼。英子是單純的,她為了秀貞和妞兒付出了她的心。在高燒期間,她得到了其實妞兒便是秀貞尋找多年的“小桂子”,不惜強撐著身子去傳遞出這個訊息,讓她們得到了相認的機會。這就是英子自身所流露出的善,在殘酷社會間的不可多得的性格。

“我們看海去”一段中,向我們講述出英子與一位小偷朋友間的真情交往。在斷斷續續的交往中,互相坦誠,並約定要一起看海去這個美麗的夢。可最終,小偷被英子的不慎而透露風聲,被警察捉去。圍觀群眾中發出的是一片唏噓聲,沒有關心,只是單純的數落。英子在這片壞境中,想起了他們的約定,並希望小偷朋友以後的生活能夠美好。

文章到了第三章——“蘭姨娘”,這段向我們展現了現實社會的落後和黑暗,要槍斃大學生!德先叔為政府的此次行動而逃到英子家中避難

;後來,蘭姨娘也因為僱主的丟棄,並想趕走她,也去到英子的家中居住。後來他們的生活使德先叔與蘭姨娘相知,一起離去了。

“驢打滾兒”是講宋媽的的小栓子死去,小丫頭子又不見了,在找小丫頭子過程中,看見有人買名為“驢打滾兒”的吃食,最後宋媽也離去了。

最後的片段,就是講英子爸爸的石榴掉了,他的花兒也枯萎了,爸爸也相繼離去了。英子的這些經歷中,她所熟識的朋友一個個相繼離開,讓她的心也漸漸地傷起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充滿疑問的,她從來都不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中上鎖,任由許多的人進進出出,所以她收穫了許多的友誼,即使他們都相繼地離開,但是這些友誼的曾經存在也使英子得到了更深的感情。我們透過英子的雙眼,看盡各種悲歡離合,道盡人世複雜感情!

《城南舊事》讀後感8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題記

北京城裡的鬧市僻巷、殘陽駝鈴、花開花落,在林海音作者悠悠的筆墨下顯得格外悽美又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在那個年代,一個純潔的小女孩英子,用她純真的腦袋思考著這個世界,也有她的快樂和悲傷。在她的童年,有無數令她難以忘懷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裡,最後卻悄然消失。惠安館前的“女瘋子”秀貞;被打得遍體鱗傷卻執著尋找親生爹孃的妞兒;在荒草叢中許諾要和她一起去看海的小偷;甚至於他那個慈愛又嚴厲的父親也在落花世界悄然逝去了。於是,英子就這樣,長大了……

英子用自己的雙眼去看清這個世界,但單純的她分不清好人和壞人,亦如她分不清海和天,她那童稚的雙眼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她讓妞兒,不,小桂子和秀貞團聚,卻不得不面對母女倆的離開,離開了英子,離開了這個冷漠的世界;和小偷哥哥約定一起去海邊,卻不得不面對他為了弟弟而偷東西的事實;她不想讓媽媽傷心,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卻傷害了爸爸;當宋媽不得不離開時,她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不捨;當她發現自己已經能扛起肩上的重任時,爸爸的花卻已經悄然落下,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長大了……

英子用她飽含熱情的心去接納身邊的每一件事,雖然,她會一點點放開蒙在眼睛上的手,漸漸地塵封過去,但她童年時那顆純潔的心卻不會消失。時間有如白駒過隙,長大了的英子依舊會像從前那樣嗎?她會依舊幫助別人,與別人定下一起去看海的約定,依舊如小女孩般不喜歡離別。但是,或許又不是這樣,她不再是從前的那個英子,因為她忘記了從前,將來很快就在眼前了,她,長大了……

而如今的我們,再沒有閒暇去一起仰望頭頂的天空,鄰家之間只隔著厚重的門;早起晚睡已成為習慣;不再奢望那偶爾的懶覺;從前對音樂美術課的嚮往也在漸漸地成長中消失殆盡。我們不再尊敬父母;也漠然地對待身邊的人;朋友之間從來不能坦誠相對。年少的我們,臉上卻是毫不相稱的冷漠與成熟,以及競爭所帶來的驕傲亦是自卑。

不止一次地想回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小時代,那個怕回家晚被捱罵的時代,那個可以無拘無束歡笑的時代,那個你我之間只隔了一層空氣的時代……那才識屬於我們的小時帶,雖然小,卻又無窮無盡。只是,歲月逝去,已是中學生的我們正如英子一樣,長大了……

朱自清曾經寫道: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們萬戶的世界裡的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我們徘徊在童年,卻又匆匆離去,我們又能奢望什麼呢?就如同英子的小活雞,只能在記憶中鮮活。

但是,偶爾,能讓思緒飄回那個小時代,我就心滿意足。只怕,往事淡如煙,那裡只留下了空虛罷了

《城南舊事》讀後感9

花了10天左右看完了《城南舊事》,這部書在七年級那時上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就好想看,一直都沒時間看,現在終於能有時間看完了,感覺好開心。

《城南舊事》裡通過敘寫英子在童年發生的各種事情,在裡面感覺到英子的童年時光是多麼的快樂,有許多令人不禁發笑的情節,如在惠安館遇到的瘋子秀貞,那時英子竟不害怕,而是主動地去接觸她,在秀貞對著她說一些有的沒的時候,她也不知道什麼,就隨便應和幾聲,聽到糊里糊塗的,但卻從不拒絕,在讀者我看來,感覺到英子是那樣的單純,活潑可愛,她所做的不覺得都讓人想發笑。隨著年齡的增長,英子好像慢慢懂事了,並不單純覺得好玩了,如在敘述《我們看海去》這篇時,英子在裡面分不清什麼是好人和壞人,當知道是自己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使得哥哥被抓,既感到傷心,又感到不知所措,因為英子知道哥哥是迫不得已才這麼幹的,他這樣做都是為了弟弟能繼續讀書,但另一方面它的確幹了些不好的事情,這下英子只好哭了出來,把“我們看海去”這個願望好好地記住。

雖然英子經歷這件傷心事,但快樂活潑的英子還是存在的。

小小的英子竟人小鬼大!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蘭姨娘與四眼的事。蘭姨娘來到英子家時,英子的爸爸對蘭姨娘可謂有意思了,害的媽媽好生氣,起了醋罈子。這是聰明的英子竟人小鬼大,主動撮合蘭姨娘和四眼,在兩人互不相識時,就胡編亂造地在兩人面前說對方的好話,也不斷地找兩人能單獨相處的機會,最終兩人真在一起了。這樣小小英子家庭很好地被保護了下來,也不會傷了母親,不禁讓人感覺到小英子真聰明。

最後篇寫到爸爸去世了,這不禁讓人有些感傷,從這之後小英子必須承擔起照顧媽媽和妹妹弟弟的責任,而不是一個像從前那樣天真活潑的小孩,她必須馬上長大,因為這個家就像老高說的,數你最大了。面對爸爸的離世,小英子從未這樣的沉著冷靜,這在文章的結尾更好地突出小英子長大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句話,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

看完整本書,感覺小英子的天真活潑讓人喜愛,雖然這本書裡面有描寫一些的傷心的事情,但這本書的基調是快樂活潑的。之前看的那本《呼蘭河傳》,雖然童年時的蕭紅是快樂活潑的,也讓人喜愛,但感覺那本書的基調是悲涼的,裡面寫到了生活在呼蘭河的人的各種麻木,並沒有過多地快樂,更多的是同情跟諷刺。雖然在《城南舊事》也有一些封建迷信的畫面,作者並沒有大幅度地描寫,更多的是寫英子的快樂。這在兩人的寫作方面是很不同的,不同的作者對相同的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與他們生活的閱歷和家庭背景是有關係的。英子從小接受的是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有許多人疼愛,而蕭紅從小的生活環境就不太和諧,只有祖父比較多地疼愛她,所以在性格方面兩人有大大的不同,導致她們對社會的觀察也不同,寫的作品反應出來的思想也不一樣。

不一樣的閱歷,不一樣的生活,創造不一樣的作者。

《城南舊事》讀後感10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薄薄的一本書,之前讀了一遍,假期又花了兩個多小時讀了一遍。五個小故事串聯成一箇中篇小說,故事看似獨立,又相互聯絡,通過回憶童年往事,描述了英子眼中見到,耳中聽到,心中感悟到的那個悲歡離合的社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在《城南舊事》出現了兩次,一次是一年級時,一次是畢業時,意味著從童年的開始到童年的結束。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英子歷經了很多人,文中寫到了“瘋子”、“小偷”、德先叔、蘭阿姨、宋媽等,每一個人都使英子成長。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日莫徘徊”,這句歌詞意味著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別離。作品中英子身邊的人一個個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走了,她終於告別了童年。父親的離世也是英子人生路途上的一個節點,讓她學會了堅強地面對生活,去承擔生活中的責任。小院裡夾竹桃的散落暗示著爸爸的逝世,然而英子卻在剎那間成長起來了,爸爸的花兒落了,她已不再是孩子。這與爸爸對他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慈愛卻又嚴格。“闖練”一詞,一直迴響在我耳旁,的確,學習和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但只要勇敢地去面對,總會闖過去的。我也能明白爸爸對我的嚴格和無情了,這只是希望我能儘早地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本書在介紹英子的童年時光時也反映了社會的動盪,人民的貧困生活,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替。秀貞和蘭姨同為女性,但秀貞在世俗的禮教下,孩子沒了,自己也瘋了。蘭姨卻大膽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敢於跳出火坑,並且最終和德先叔走在了起,煥然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女子,一個知識女性。這就是作品中守舊和革新的不同命運吧,讀書總是好的,蘭姨走之前不也教育英子要好好讀書,還有宋媽也是這麼說的。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全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和英子結成了朋友,又一個個悄然離開。作者在寫分別時一反常態,沒有更多地寫分別時的痛苦,而是從側面的問答體現了英子的成長,對離別的認識以及對離別的態度。這就是一個孩子眼中的離別,看似很快就忘了,其實總會有傷感,一個個回憶的故事不就是抒發了英子那淡淡的哀傷嗎?我又想到那麼句話:離別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是離別後的回憶。然而長大後的英子也會是堅強的,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次次的分別不是造就了英子最後的堅強嗎?人生本就聚散無常,留住相聚時的美好片段就夠了。

《城南舊事》讀完了,匆匆兩遍,我也要與它離別了,故事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也會刻在我的閱讀經歷中。儘管生活中充滿了匆匆的相逢,又充滿了匆匆的別離,但珍惜擁有時的歡愉也就足夠了。用著善良去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學會堅強地面對生活,是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穫。

《城南舊事》讀後感1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看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後,我便痴迷在這部小說裡。

裡面的人物在林海音的筆下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裡面的小英子,勇敢的宋媽,“瘋女人”秀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難忘的是小英子自打上一年級以來就有早晨賴在床上不起來的毛病。有一次外面下著大雨,小英子怎麼也不起來,她的爸爸就打了小英子一頓,最後小英子還是冒著大雨去上學。讀到這裡,我只覺得小英子的爸爸太不近人情了,那麼嚴厲。可到英子在早讀的時候,爸爸給她送來花夾襖,看著小英子穿上,又給了小英子幾個銅子兒。啊!小英子的父親雖然早上還氣沖沖地打了小英子一頓,但這麼做是為了小英子好呀!是在對小英子負責呀!這就是父愛!這種愛雖然不善言辭,但卻愛得深沉,父愛如山,爸爸的嚴厲,爸爸對小英子嚴格的愛讓小英子從天天遲到的學生成為每天早上等校工拉開鐵柵欄的學生之一,使小英子更加努力,更加認真。

看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溼潤了,我也擁有如大海那般深的愛——父愛。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學習舞蹈,但是由於我的起步晚,在基本功課上總是比別人多喊一聲“疼”,多流一份淚。我對舞蹈開始抗拒,有些時候裝病不去上課。爸爸不論我說我有多難受,只要我能堅持,就一定要讓我去上課,就算不跳也要在旁邊看著,也要堅持。我熬了一節又一節課,當我所有痛苦即將噴湧而出的時候,爸爸對我說:“知道‘笨鳥先飛’嗎?你雖然比別人晚學舞蹈,但你可以用你的努力去拉近你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在家天天練習,每天積累一點點,每天縮小差距一點點,日子久了,你日積月累下來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想成功,就要從現在開始努力,開始奮鬥!”

對呀!每天我比別人多練幾分鐘,我的努力會讓我每天都進步,我相信,每天都會練習的那一個,總有一天會成為最好的那一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什麼是克服不了的。於是,我每天做完作業就拿出練功毯,劈腿、下腰、倒立……一樣一樣練,在我的努力下,每次演出我都是排在最中間的那一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爸爸帶給我鼓勵,帶給我相信。

爸爸對我嚴格,是在對我負責,雖然沒有說過那三個字,但我比誰都清楚,我的爸爸是最愛我的。父母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我,而不是我無時無刻在想著他們。

從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開始,我要珍惜現在圍繞在我身邊的愛,不讓他們被我不懂事的話語刺傷,愛爸媽,尊重爸媽,讓他們笑口常開!

《城南舊事》讀後感12

我喜歡把閱讀看做一次旅行,每每讀書,彷彿自己正徜徉其中,身臨其中;每每品讀完一本經典,就如同結束了一場漫長的旅程,在其中收穫了許多,有快樂,有淚水,有感動,更有深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早在很久以前,這首《送別》便總是掛在我的嘴邊,悠揚的曲調中,那一句句富有詩意的歌詞,讓離別時的傷感盡顯其中。在一次很偶然的經歷中,我認識了那本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的書籍—《城南舊事》。

輕輕地撫摸著那設計簡約但卻不失典雅大氣的書本,望著那封面上如鍍了金一般的四個大字,滿懷期待地翻開第一頁,我靜靜地告訴告訴自己:新的旅途又要開始了。

半個多世紀前,英子跟隨著父母飄洋過海來到了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裡。京華古都的一切都使英子感到新鮮,為之著迷。惠安館前的“瘋女人”秀貞,被養父逼迫學戲,總是遍體傷痕的妞兒,和英子一同相約去看海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媽宋媽,和自己相伴12年,對自己嚴厲但又不失慈愛的父親,都隨著英子的童年時光悄然離去。

在她的童年中,英子一直用她那童稚的目光去看待那悲傷的,一次次的離去,那些同他們的歡聲笑語,也一直迴盪在她的耳畔。也許在夢境中,他們會再次相見。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他們在英子的記憶中,永遠無法抹去。為何人世間有那麼多悽苦,也許尚時還小的她,永遠都不會懂。

每每讀完一個片段,忍不住的,我總會細細回看;充滿著書香的紙張上,沒有一字寫的令人心酸,但透過那行雲流水的如詩一般美麗的句子,總是讓人有發自肺腑的感動;透過那行雲流水的如詩一般澄澈的句子,總是讓人沉醉於那溫馨的友愛與親情;即使過了許久,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

這是一本散發著無窮魅力,無窮純真,無窮芬芳的書籍,在英子那充滿這童趣的世界中,作者以極其細膩,甚至帶有魔力卻質樸無華的文筆,寫出了英子童稚目光裡的老北平,她帶著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

品《城南舊事》,就如同品一壺茶,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也沒有誇張的比擬,品味到的僅僅是真實與樸實,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品《城南舊事》,就如冬日裡的陽光,它輕輕地掠過你的心頭,在嚴寒中為你送來溫暖。

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緊促的快節奏,不緊不慢,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還原最初的本質,帶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安靜與祥和,細細閱讀這本經典,帶著自己的心,隨著英子,一同奔向美好的純真夢境!

《城南舊事》讀後感13

那些將要逝去的記憶,那些模模糊糊的的痕跡,穿起斑駁的人生過往,卻在腦海刻下珍惜的字跡。

——題記

歲月無法伸出一隻手,替你抓住過往的雲,然而站在童年的十字路口,我迷失了方向,那麼多的選擇,卻不知該往哪走。十六歲的我想起了《城南舊事》裡的英子的童年,淡淡的故事訴說著淡淡的幸福。

電影飽含懷舊的基調,將其身飽含的多層次情緒色彩,從英子大大的眼睛裡流露出來。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逝的歲月,畫面上英子歪著頭,睜大眼睛,緩緩微笑的瞬間。

那裡,小英子歪著頭,傻傻地看著駱駝,笑眯眯的學著他們咀嚼的樣子……沒有理由地想到了無憂無慮,充滿童真的年少,童年總是美好的,棒棒糖甜蜜的滋味依舊纏繞心頭,猶記得我們還是當年田野裡瘋瘋癲癲的一群孩子。現在的我們已然習慣了揹著大書包騎單車的日子,忙碌卻似乎有一絲壓力。

英子在她小小的世界用她微弱的力量幫助著周圍的朋友們,她只是想在童年裡沒有遺憾而言。那晚雨下得好大,膽小的英子躲在家裡。可當妞兒單薄的身影出現在雨中時,英子還是毅然的衝進了雨裡與妞兒奔跑在磅礴的大雨中,帶著她去找她的親生母親。

畫面靜靜回放,黑白,悄悄地將懷舊的基調彌散,纏繞了又纏繞。小小的英子用她的故事訴說著無悔的童年,那時的她應是做了不曾留下遺憾的事吧。

記憶盒子的絲帶悄然滑落,在混屯的童年記憶中,想起了外祖母的歌謠,想起了月亮籬下的蛙聲,似乎又看見斑駁在池塘中的樹影婆裟,在那裡有一個小女孩靜靜的等待月亮出來,在月光下她才可以偷偷幫著小妹妹找尋那丟失的玩具又不讓家人知道。她也有一顆善良的心,曾經會為了鄰居家的一棵小樹苗悉心照顧了一個月,也會為了村子裡的衛生寫了好多“保護環境”之類的標語貼在各家的牆壁上……

隨著再次遠去的馬車,英子離開了故鄉,離開了宋媽,電影在離別的歌聲中畫上句號。合上電腦,在腦海裡,在心裡,在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仔細的品味這部《城南舊事》。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又略帶哀愁的詩,正如那夜屋簷下的雨,盪滌出水圈,成漣漪般的彌散開來。主人公英子的世界單純,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任由別人進進出出,她也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一臉微笑面對現在的生活。我豁然開朗,開始的惆悵消逝的無影無蹤,那些該流浪的故事適合埋在心底的某個角落,現在的我原沒有理由沉浸在消逝的記憶中,十六歲的我會選擇珍惜該珍惜的少年時光,綻放出最具活力的青春色彩,也許英子也會這樣吧,永遠無悔於當下。

還是那個童年的十字路口,我找到了方向,敞開心靈的窗戶,既然無法捉住那些浮雲,那就讓我把那些飄雲全部記住,把握現在,珍惜眼前,不必轉彎,我筆直的大步向前走!

《城南舊事》讀後感14

很喜歡這本回憶性小說,英子的聰明伶俐,她幼稚的心靈中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在她的世界裡,駱駝帶鈴鐺是為了長途跋涉的時候能有一點點聲音的陪伴,給拉駱駝的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宋媽口中惠安館的瘋子是一個可愛的大姑娘,偷東西的年輕人的是個善良的人。

英子對什麼都好奇,對秀貞,對思康。在大人的眼中,思康是一個不值得愛戀的人,而秀貞卻一直在執著的等著他,櫃子裡還留著六年前思康穿過的大棉襖。在小英子的世界裡,只要肯去努力,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後來她也確實讓秀貞母女團聚了。英子對於人性天真單純的認識和書中的大人們形成了極大的對比,側面反映出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人世間複雜的情感以及人們面對世態變化的無奈。

因為小桂子脖子後頭正中間的一塊青色的胎記,而妞兒的脖子後邊正中間也有一塊胎記,在英子的幫助之下,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了,但是卻在去找尋思康的路上,慘死在了火車輪下。這件事也讓英子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她也逐漸領會到了世間的複雜與苦楚。

蘭姨娘,在文中是一位風流婉轉光彩照人的人物。蘭姨娘不僅長得美,心思也特別的細,對人好。可是在蘭姨娘三歲時,她的生母親為了她生病的哥哥在她三歲的時候就把她賣了,而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過著人前歡笑人後落淚的日子。被人贖身後,她敢闖敢拼,敢於與命運抗爭,總是把握一切機會去解救自己,最終與德先走到了一起。

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最後一章,表達出了最深切的情感。國小畢業典禮當天,英子衣襟上彆著一朵夾竹桃,夾竹桃是英子爸爸種的,可是爸爸病倒了住在醫院裡不能來,媽媽就用一朵夾竹桃代表爸爸來陪伴著我。六年前,爸爸參加了學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要英子好好用功,六年後也能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而今,英子要完成六年前爸爸的希望了,爸爸卻不能到達現場。在畢業典禮開始時,英子滿腦子都在回憶爸爸和自己說過的話,教自己做過的事情。大量的環境描寫,一系列的細節描寫,比如爸爸給我送來花夾襖?把爸爸對女兒的愛凸顯得淋漓盡致。

畢業典禮結束,英子走進了家門,家裡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玩著沙土,而英子卻意識到了旁邊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去醫院看爸爸最後一眼的時候,英子經過院子,對著垂落的夾竹桃,英子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感慨。

雖不再是小孩了,而她心靈的童年永存了下來。童年像一個五彩斑斕的夢,自由自在,真而無邪。

我佩服小英子的勇敢,無論是對惠安館裡的瘋子,妞兒還是和小偷叔叔約定一起去看海。但文章最後說到,他是個小偷,為了生存,為了贍養老人,供養弟弟上學,才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現實和理想終究有不可逾越的距離,這一段引人深思。

《城南舊事》讀後感15

早就會唱《送別》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至於《城南舊事》這部書和電影卻都未曾欣賞。如今,國小語文課本上選編了《城南舊事》的序言部分,於是我趕緊找來讀了一遍。讀後,不禁被林海音那饒具魔力的文筆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雙眼,透視著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倒進了人間的複雜情感,向我們展示了20世紀北京城南的風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憂傷,也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無法忘懷。

合上書,閉上眼,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向我走來。

英子,聰明善良。別人都認為秀貞是瘋子,沒人跟他講話,獨獨英子對她表示了友善,並和她成了朋友。為了幫助妞兒和秀貞找她們的親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媽媽的金鐲子。別人認為那是個“小偷”,而英子說自己分不清好人壞人,其實她是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著世間的人。為了供弟弟完成學業,供養母親,而自己要冒著危險去做賊,這在英子看來可不是壞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麼呢!藍姨娘儘管可愛,討英子的喜歡,可當她發現蘭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著大肚子的媽媽正在灶臺便炒菜時,她心裡難過,為媽媽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達,最終,聰明的英子通過牽線搭橋,促成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卻把爸爸蒙在了鼓裡,讀到這裡,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多的心眼。真是個小機靈鬼呀。於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個撲閃著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兒,一個不該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卻有著有著與命運抗爭的頑強個性。她出生後便被拋棄了。被人撿去後,也無非是把她當作賣唱掙錢的工具,還要動輒遭受繼父的毒打。為了擺脫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尋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沒成想,生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導下,她輕而易舉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這又能怎樣呢?她的生母——秀貞,由於過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終母女倆人雙雙葬身車底。讀到此處,禁不住潸然淚下。

蘭姨娘,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三歲時,生身母親由於生活所迫便把她賣掉了,後又淪落為風塵女子。被人贖身後,作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頭的姨太太,當然沒有什麼幸福可言。好在她敢於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脫離了那個家庭,最終與進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媽,同樣是一個生活在下層社會的婦女。她為了養家,為了不遭丈夫的打罵,忍痛離開自己的親身骨肉,而去給別人的孩子當奶媽。最終,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書中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再加上作者那樸實的、詩意的語言,使讀者不自覺地被他們深深吸引,為他們哭,為他們笑,透過他們,瞭解了那個時代生活在各個階層,尤其是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北京城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