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簡單的邏輯學優秀讀後感作文

校園 閱讀(3.23W)

簡單的邏輯學是一本現實應用的指南,對那些初次接觸邏輯的人介紹邏輯的基本原理。《簡單的邏輯學》讀後感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簡單的邏輯學》讀後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簡單的邏輯學優秀讀後感作文

  《簡單的邏輯學》讀後感篇一

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邏輯,作為一個整體,是個寬廣、深奧、精彩紛呈的領域,《簡單的邏輯學》這本書既沒有刻板的理論論述也不是正規的教科書,這是一本現實應用的指南,對那些初次接觸邏輯的人介紹邏輯的基本原理。《簡單的邏輯學》期待造就實踐者,而不是理論家。

在我們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運用邏輯思維的場合無所不在。有些人平時表現得非常聰明伶俐,但是邏輯性卻不是很突出。他們有邏輯思考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顯然還沒有成為本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從來沒有被系統地培訓過,這是他們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實際上,邏輯學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學校裡它卻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無時不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然而邏輯到底是什麼,也許並沒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對門外漢或是初學者來說,本書都有切實的幫助。這本書的目的是向讀者介紹邏輯學的初步知識和基本技巧。

  《簡單的邏輯學》讀後感篇二

近來從網上看到一本小書,是一個美國人寫的,不足150頁,但讀起來感覺越來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國作者的魅力了,甚至連本書的編輯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這本書書如其名,就是《簡單的邏輯學(BeingLogical)》。

本書將邏輯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是準備,為成為一個邏輯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邏輯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確的邏輯思考。第二章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重點是“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第四章,探討導致非邏輯思考的態度及思維模式。第五章圍繞“謬誤—非邏輯思考”的細節展開。

邏輯,作為一個整體,是個寬廣、深奧、精彩紛呈的領域,這本書既沒有刻板的理論論述也不是正規的教科書,這是一本現實應用的指南,對那些初次接觸邏輯的人介紹邏輯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實踐者,而不是理論家。

通讀全書,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邏輯學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稱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就是合理”。它告訴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當然“問題”,比如質量問題、投訴問題、收費問題等等,作為事物的一種特殊存在形式,理論上,產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個人去追尋探究的`。所謂原因,它必能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並在結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記;每一個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體探尋問題根源的過程中,我們一般從結果出發。每一個問題必然與其結果之間存在必然的相似之處,是我們要遵循的原則。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探尋某個原因的時候,我們不能知道產生某種原因的結果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前面的結果得到關於它的間接的知識。通過統計、評估結果的強度、分佈、性質,我們可以推測出原因的部分特性,這些知識將指引我們繼續探尋的方向。這這裡作者舉了一個誰打翻了廚房裡的牛奶的故事。從奇怪的聲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見螞蟻,到金絲雀出籠,到窗戶外鄰家的貓,作者一步步探尋和排除,最終鎖定那隻灌木叢中正添嘴的貓為重點懷疑物件。

其次,對原因的探尋不要半途而廢。事實經常告訴我們原因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發生的原因,而B的發生又導致了C,C接著帶來了D……,如圖示:A→B→C→D……假設圖中D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發現D是由C造成的,遵循解決事物的正確方法是找到他的原因的原則,我們決定把注意力放在C身上。邏輯思路走到這裡是值得表揚的,但如您所知,它走得還不夠遠。C確實是導致D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的原因。因果鏈的源頭是A,A導致B,B導致C。B和C都是一個過程結果,關於B的問題必然追溯到A,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夠的干預,否則D的問題就難以得到徹底的解決。陳院長常提到的“燈不亮了”故事就是一個典型,還有我們所知的“蝴蝶效應”、“多米諾骨牌效應”。

作者同時指出,有時,我們不能發現問題的根源,僅僅是因為我們懶惰,沒有充分地研究;有時則是耐心不夠。對於要做的事情,我們總想著用最快的、一勞永逸的辦法來解決,殊不知,問題的根源還在原地嘲笑我們呢!

  《簡單的邏輯學》讀後感篇三

《簡單的邏輯學》是我讀的第一本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的書,當然也是近期我最認真對待的一本書。沒讀之前我會把它跟哲學聯絡在一起,自認為它是生活中很難觸 及到的高度的一本書。初讀卻像是在做數學題,尤其讀到論證邏輯學的語言這一章,和大學上的《離散數學》中的命題邏輯講的很類似,很習慣的開始梳理 A->B,則-B->-A、A->B,B->C,則A->C。直到真正讀完這本書,才明白為什麼說“雖然邏輯學是一門科 學,但它同樣是一門藝術,或者一項技能”,為什麼說“無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邏輯學無時無刻不在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其實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不是將來在工作中可以更快的理清IF ELSE的邏輯關係,而是明白了不是特定的事情才需要邏輯支撐,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一切都是按邏輯次序進行的,不是光靠頭腦發熱、感性衝動和熱血沸騰或是勵志、理想、信念就可以實現的。

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後兩章——非邏輯思維的根源和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作者很用心,他用了28種非邏輯思維形式讓我們學會怎樣讓我們的思維更合乎邏 輯。邏輯並不滿足於斷言。他毫不理會權威的見解、眾人的成見,更不理會死人的迷信。(英格索爾)這句話很讓我感動,也很讓我反省。我們在推理很多事情的時 候其實這些細節的推理原則我們也許都明白,但是過程中經常會受周圍環境、他人的成見、傳統的習慣,甚至是個人的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第四章中提到逃避性不可知論是非邏輯思維的根源的一種,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對某個事物所知有限,不能做出確定的判斷,那就應該尊重事實,否則我們 作出的結論就是不負責任的。然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多少次害怕逃避說一句“我不知道”就肆意逾越真理呢?“魏則西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非邏輯思維的表現,莆田系醫療產業和百度的關注重心都在利益目標上,儘管他們對於“腫瘤免疫療法”並不可知,但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不考慮其他方面、甚至不擇手段,也就是作者說的“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是不重要的”。這樣的事件令我們痛心,更令我們警醒:為什麼社會的“邏輯紊亂症候群”這麼嚴重?

邏輯本質上是關於真相的,而我們要追尋的就是努力讓自己發現真相,我覺得這個過程一定是很讓人享受的。當然我們不能保證努力過後就能永遠作出正確的推理, 也有可能產生“謬誤”,這本書很清晰的告訴我們熟悉錯誤推理可以是我們對正確推理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對謬誤的認識可以保護我們不受誤導,所以對錯誤的推理形式的認識尤為重要,看到這裡我是很安心的。 因為對照書中所列舉的生活小事,很明顯自己是一名典型的“邏輯紊亂症候群”患者,對自身毛病有了清晰的認識才能對症下藥,及時改變自己。

都說這是一本小書,其實真的是有大用。也確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很多,正如作者所說“生活中,你是否都在遵循這些簡單的原理,用正確的語言,做正確的判斷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