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化學知識點積累

校園 閱讀(5.57K)

【pH溶液的酸、鹼性可用氫離子濃度(記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計算不便。因此,化學上採用氫離子濃度([H+])的負對數來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範圍通常在0―14 之間。

高中化學知識點積累

pH=0 表示酸度較強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鹼性

pH 與[H+]的關係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強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強度也越低。

pH減小一個單位,相當於[H+]增大10 倍;pH增大一個單位,相當於[H+]減小至原來的1/10。

測定pH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即把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然後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這樣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確地測定溶液的pH,可以採用測量pH的儀器(參看酸鹼指示劑、pH試紙的使用)。

【相對原子質量】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任何一個原子的真實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採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係。

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x10-26千克,則(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後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相比後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其他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計算的。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一般為其中子數與質子數之和,相對原子質量是有單位的,其單位為“1”,通常省略不寫。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它的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根據其所佔的原子百分率計算而得的平均值,計算方法為,A=A1·a1%+A2·a2%+......+An·an%,(A是相對原子質量,A1,A2......是該元素各種同位素的相對原子質量,a1%,a2%......是各種同位素所佔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種同位素,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別為75%和25%,則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x75%+37x25%=35.5.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如水H2O,高錳酸鉀KClO3、五水硫酸銅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態存在的具體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組成,即組成該化合物的元素種類、質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均是固定不變的。由於化合物的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號和數字表示它的組成,這就是化學式(或分子式)。就水來說,從巨集觀上看,純淨的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從微觀看,水是由同一種分子――水分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由於水的組成固定不變,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來表示水的組成。

化合物種類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如氯化鈉 NaCl、硫酸銨(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構成,如氨氣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構成,如二氧化矽SiO2、碳化矽SiC等。化合物可以分為無機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鹽等)兩大類。按化學性質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類、鹼類和鹽類(參看單質、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等)。

【化學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根據已知化學式和相對原子質量,可計算出化學式量,例如,氯酸鉀的化學式為KClO3,K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9.098、Cl 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453、O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應該是CuSO4與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誤為“×”而錯算為CuSO4與5H2O的式量的乘積,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對原子質量一樣,化學式量也是相對比值,沒有單位。

【化學性質】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如可燃性、不穩定性、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跟某些物質起反應等。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質的化學性質。例如,加熱KClO3,可以生成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表明KClO3受熱達較高溫度時,能夠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熱分解產生O2的化學性質。

應該注意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區別,如蠟燭燃燒是化學變化;蠟燭能夠燃燒是它的化學性質。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它的結構決定,而物質的結構又可以通過它的化學性質反映出來。物質的用途由它的性質決定。

【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又叫化學反應式,簡稱反應式。

化學方程式表示客觀存在著的化學反應,所以不能任意編造,並且化學方程式一定符合質量守恆定律,即等號兩邊各種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不符合以上兩點的化學方程式就是錯誤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應客觀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學式MgO2不正確

Fe2O3+CO=2Fe+2CO2↑

等號兩邊各種原子的數目不相等(配平有錯誤),反應物中有氣體CO,生成物的CO2氣體不應標“↑”。

欲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必須切實理解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

②每2個水分子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

③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質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在化學方程式各化學式的前面配上適當的係數,使式子左、右兩邊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這個過程叫做化學方程式配平。

配平的化學方程式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正確表現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為化學計算提供準確的關係式、關係量。配平方法有多種:

(1)觀察法。觀察反應物及生成物的化學式,找出比較複雜的一種,推求其它化學式的係數。如: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數最多、最複雜,其中三個SO4進入Na2SO4,每個Na2SO4含有一個SO4,所以Na2SO4 係數為3;2 個鐵原子Fe 需進入2 個Fe(OH)3,所以Fe(OH)3係數為2,這樣就得到: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確定NaOH 的係數,2Fe(OH)3中有6個OH,3Na2SO4中有6 個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係數6,得到: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後把“―”改成“=”,標明Fe(OH)3↓。

(2)單數變雙數法。如:

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兩邊出現次數較多,並且一邊為單數,另一邊為雙數的原子(氧原子)。由於氧分子是雙原子分子O2,生成物裡氧原子總數必然是雙數,所以H2O的係數應該是2(係數應該是最簡正整數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於2H2O中氫原子個數是C2H2的2倍,所以C2H2係數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於2C2H2中碳原子個數為CO2的4倍,所以CO2係數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後配單質O2的係數,由於生成物裡所含氧原子總數為10,所以反應物O2的係數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已經相等,把反應條件,等號、狀態符號↑填齊,化學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數法例如:

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現一次,只有氧原子數兩邊不等,左邊3個,右邊2個,所以應從氧原子入手來開始配平。由於3 和2 的最小公倍數是6,6 與KClO3中氧原子個數3 之比為2,所以KClO3係數應為2。又由於6 跟O2的氧原子個數2 之比為3,所以O2係數應為3。配平後的化學方程式為:

2KClO3 =2KCl+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