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年級數學教案(15篇)

校園 閱讀(2.9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願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願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演算法,彙報演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一數: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瞭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後,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演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複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匯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麼。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說說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麼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說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說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並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後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完成後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案3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公里)的使用資訊,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正確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直接性”和“可視性”的體悟或者從感受經驗比較抽離,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會在走路上學、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中接觸到千米(公里),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周圍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相應的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親身體驗“1千米究竟是多長”,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認識千米,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教學難點:

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教學關鍵:

通過親身體驗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關於長度的單位,說一說,你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你能不能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書:米(m) 釐米(cm) 毫米(mm)

請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進率。

板書:1米=100釐米 1釐米=10毫米

下面的括號中填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課桌的長度約是100(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 )

學校運動會比賽跑200( ) 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 )

(說明: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

3、師:國慶節,老師從上海出發到南京,指示牌顯示距離南京還有268(?),後面應該是哪個長度單位呢?

4、揭示課題:用米、釐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

板書:千米的認識

(說明: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匯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圖片。

圖1:路標。

圖2:限速。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小結:表示鐵路、公路等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

(二)新課展開:

1、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各位同學,請大家看運動場的跑到圖,它的環形跑道一圈是200米,這樣跑幾圈剛好是1000米?(5圈)

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練一練:

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

想:2千米就是2個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個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周邊地圖:這是我們學校周圍的地圖,從校門口出發,你認為走到哪裡是1

千米呢?(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說明:以情激趣,使學生感到生邊處處有數學,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

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三、練習鞏固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來做一些練習,看看同學們的掌握

情況。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讓學生獨立嘗試,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交流反饋。

2.選擇題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4( ),每小時能跑40( )

A.釐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於我國西藏自治區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為海拔4( )

A.釐米 B.米 C.千米

四、聯絡生活,學會應用

1、十一期間,小丁丁沒有選擇出門旅遊,他在少年宮參加完活動準備去圖書館,請問,有幾條路可以選擇?

620m

620m

小丁丁覺得路太遠了,他決定打車,請你任選走法,計算一下長度,如果選擇計程車,你的選擇起步價夠嗎?

五、課後實踐: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長時間。

(說明:千米的實際長度的感知,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六、板書:

千米的認識

千米(公里)km 米(m) 釐米(cm) 毫米(mm)

1米=10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捲尺。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釐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釐米、4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並回答量的結果。

二、匯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麼?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後,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釐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釐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釐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瞭解這根繩子有多少釐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釐米?”“也就是1米等於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並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捲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捲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捲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釐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釐米100釐米=( )米5米=( )釐米200釐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於100釐米。

六、作業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釐米100釐米=( )米

3、5釐米+30釐米=( )釐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裡填上米或釐米。

(1)電線杆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5

口算除法(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例2

教學要求:會口算簡單的一位數除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組題

30÷380÷820÷260÷690÷3

6÷38÷86÷26÷63÷3

二、展開

1.例1

(1)提出問題學生嘗試:口算36÷3

①你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

②想一想:區別在哪裡,有聯絡嗎?

(2)彙報:你是怎樣得出結果的?(板書學生的算式思路)

(3)評價:選擇另外方法計算,通過比較,得出

較簡便。也可以直接這樣想:36÷3=12(強調高位算起)

2.自己編類似的.題目,口算說出得數。

3.從學生編題中抽取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嘗試練習,說各種方法。

(2)歸納方法:

4.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9÷324÷456÷7

90÷3240÷4560÷7

900÷32400÷45600÷7

(2)算算,填填。

40÷2=□90÷3=□70÷7=□80÷4=□

8÷2=□6÷3=□7÷7=□4÷4=□

48÷2=□96÷3=□77÷7=□84÷4=□

5.鞏固

39÷326÷242÷255÷5

88÷893÷348÷476÷4

87÷356÷430÷291÷7

6.光榮題:從自編題中找出一位數除三位數。

693÷3說出口算方法。

三、作業:課堂練習

四、教學後記: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一、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佈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豔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1)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2)12×3表示什麼意思?(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演算法的,就把幾種演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後,在小組裡交流,把自己的演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演算法。這時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彙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各種演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演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演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

引導學生擺。因為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為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

例如畫出如下的圖: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的分解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評價各種演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演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才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開啟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並說明為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為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演算法。

六、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筆算時你認為要注意什麼?

三年級數學教案7

一、教學內容:練習十三的第4、5、7、8題及相關補充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感受到有餘數除法的價值,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其中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2、難點: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學準備: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師:同學們,現在書店對小朋友進行書的.優惠,每本兒童讀物都只賣4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同學都要買些什麼書吧。

師出示書店買書的情境圖

讓學生找出問題,獨立解決。

2、師出示森林餐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說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老師板書。

問: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樣分的?

那麼該如何解決?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彙報不同解決辦法。

3、出示叢林探險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所瞭解到的數學資訊。並說說要解決每個問題所需的數學資訊是不是知道。獨立解決。

4、觀察花店的圖,把了解到的數學資訊列出來。理解題目的要求。

讓小組一起用圓片、三角形、正方形來代替花進行扎花。最後一起確定解題策略。

5、給班級分組,怎樣分比較科學,說說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聰聰陪媽媽去水果市場買水果,媽媽說:“聰聰,我想買35個蘋果、28個梨子、32個橘子,然後你按4個蘋果、5個梨子、6個橘子裝一袋,看看可以裝幾袋?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教案8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瞭解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瞭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噸的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遊戲匯入。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遊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並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⑴、稱一稱。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說一說。

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並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一個雞蛋重()一個西瓜重()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

3、實踐活動我的體重、同伴的體重、一土豆,我的書包我的估計稱量結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穫?

2、佈置課後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並掂一掂。

課後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水災自救知識,在遇到水災威脅時,能夠及時自救。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人們常把水成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給了生命的存在,延續的力量,但同樣水也有剝奪人類寶貴生命無情的時刻。

二、新授:

1、說一說,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們有沒有過肆虐的時候?當時怎麼樣?

2、救助課堂

水災自救逃生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窪地區,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該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

2.為防止洪水湧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滿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裡面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麼底層窗檻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斷不漲,應在樓上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床板、箱子及櫃、門板等,都可用來製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床單、被單等撕開來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試試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發訊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旗臶、鮮豔的床單)、划槳等是必不可少的。在離開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較多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點等,

並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

6.在離開家門之前,還要把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關掉,時間允許的話,將貴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樓上的櫃子裡。出門時最好把房門關好,以免家產隨水漂流掉。

7.落水後,要屏住呼吸,放鬆身體,人體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纏住了腳,千萬不要慌張,屏住呼吸,輕輕的解開。 8.游泳時,遇到腳抽筋,不要緊張,要彎曲身體,雙手抱腳,等待救援。 8.水災後應謹慎選擇飲用水,事先儲備的飲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應事先儲備一些乾淨水放在清潔密閉的空間裡。如必須飲用河水、雨水等要燒開殺菌。

9.夜晚直升機在救援時,可用手電筒、蠟燭向直升機傳送救援訊號。白天可用鏡子反光和揮動顏色鮮豔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識互幫互助共同脫險

四、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麼?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簿,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簿,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資訊?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資訊?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麼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探究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過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簡單的經過時間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經過時間方法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教師:從情境圖中,你瞭解了哪些資訊?

學生彙報交流。

教師:根據資訊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預設:到奶奶家要坐多長時間的火車?

教師: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板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讓學生有親切感,並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二)自主探究,尋找策略

1、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和同學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解決問題的。

3、全班彙報。

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預設:

(1)在鐘面上通過撥針的方法,數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時的火車。(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計時法分段計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車的時間,再加上下午坐火車的時間。即:12-9=3(小時),3+6=9(小時)。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

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麼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二、學習主題圖例1

1、收集資訊:從圖中收集到哪些資訊?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麼?

(2)再算什麼?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裡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麼?在算什麼?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另外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麼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裡來的?)=30×()(為什麼填2?)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後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後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後圖形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後,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型。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四)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五)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型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後教

(一)更正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麼?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演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二、探索新知

1、讀題,求“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可以怎樣列式,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後,引導學生思考怎麼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三、拓展應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人數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2 4 8

80÷2 =

你發現了什麼?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四、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後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5頁練習五第9--11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和筆演算法則,能正確熟練地口算乘法,正確地、比較熟練地筆算乘法。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口算方法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

7×3=

3×70=

3×700=

6×5=

60×5=

600×5=

2×40=

2×400=

2×4000=

選幾題說一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說出下列各題最後一步的演算法和得數。

32×2=

2×320=

13×3=

3×130=

2×24=

240×2=

選幾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2、口算練習五第8題。

用卡片出示,先指名學生口算,再集體在書上進行口算,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幾道讓學生說說口算過程。

三、筆算練習

1、

(1)談話:這是老師在商店裡瞭解到的一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根據以上的資訊,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2)把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學生分組完成第1、2、3、5題。

要求:列出算式並用豎式計算。同時指名學生上來板演。

(4)集體逐題檢查,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了幾十該怎麼辦?特別是連續進位的乘法要讓學生說一說注意點。

(5):通過剛才的練習,誰來說一說筆算乘法要注意些什麼?

(6)根據剛才的計演算法則,進行計算比賽,做練習五第10題。

(7)讓學生獨立完成第4、6題。並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8)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

(1)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

(2)你能編出一道應用題嗎?先在小組裡說一說,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3)學生根據編的應用題獨立解答。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9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