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以及參考答案

校園 閱讀(2.63W)

九年級的學生在學完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時候,老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做一套測試題,檢測學生對一單元的掌握情況。小編為大家力薦了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以及參考答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以及參考答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一、知識積累(17分)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6分)

休鋟( ) 猖蹶( ) 隴畝( )

怫然( ) 舴艋( ) 社稷(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10分)

(1)故不錯意也( ) (2)豈直五百里( )

(3)秦王怫然怒( ) (4)嘗聞布衣之怒乎( )

(5)以頭搶地( ) (6)由是先主遂詣亮

(7)凡三往,乃見( ) (8)因屏人日( )

(9)欲信大義於天大( ) (10)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

3.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C.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D.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默寫,或根據課文填空。(11分,每空1分)

(1) ,燕然未勒歸無計。 ,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3)過盡千帆皆不是, , 。(《望江南》溫庭筠)

(4)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現作者的抱負和雄心的句子是: , 。

(5)把李清照《武陵春》默寫完整。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

, 。

三、綜合性學習宜昌(9分)

3. 對聯是傳統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語言形式,講究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語也可以對對聯,如: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井然有序—雜亂無章。你也對一對。(2分)

①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飯—( )

【材料1】

清代著名戲曲家、大文人李漁,在家鄉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財主李富貴贊助了資金,就要給亭子取名——富貴亭。李漁覺得不好,阻攔道:“且停停。”意思是說,你暫且停一下。財主說:“你有更好的名字嗎?”李漁笑著說:“我已說出名字了——( A )。”

後來李漁還為這個亭子擬了一副對聯: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來者往者溪山清靜 B 。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許那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但都可以走進去,體會生命中的一種從容。

(選自《于丹趣品人生》)

【材料2】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 / 有龍舟的競渡就有人擊鼓 / 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

非湘水淨你,是 C /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 / 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 你就在歌裡,風裡,水裡

(選自余光中《漂給屈原》)

【材料3】

(提示:以下左邊一半讀完再讀右邊)

甲:《水壺傳》我也愛看。 甲:和祝英臺嘛!

乙:《水壺傳》您都看過呀? 乙:梁山伯跟祝英臺是另一個故事!

甲:一百零八個大水壺嘛! 甲:你剛才說的梁山……

乙:哎喲,這得多大一個鍋爐房啊! 乙:水泊梁山。

甲:人都是英雄好漢,什麼鍋爐房? 甲:宋江有吧?

乙:英雄好漢有叫水壺的嗎? 乙:對對對!

甲:有那本書啊! 甲:扈三娘?

乙:《 》。 乙:有!

甲:《 》? 甲:化蝶了嘛!

乙:梁山泊 乙:哎呀!

(選自相聲《滿腹經綸》)

13.【材料1】講述了李漁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請你根據文意,在A、B兩處各填入恰當的三個字。(2分)

A B

14.于丹欣賞李漁所取的亭名,其實是欣賞李漁的一種人生態度,請用【材料1】中的一個雙音節詞概括這種人生態度。(1分)。

答:

15.【材料2】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屈原的無限崇敬。請巧妙調換劃橫線句的語序,將其填在C處,使之意趣頓生。(1分)

答:

16.【材料3】是相聲《滿腹經綸》的節選,讀之令人捧腹,卻又令人深思,請在兩處書名號內填寫同一部名著的名字,並說說這部相聲諷刺了一種怎樣的閱讀現象?(3分)

答: 《 》

三、課內閱讀(12分)

(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解釋下列加點同語在句子中的含義。(4分)

(1)躬耕於南陽(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由是感激( )

(4)遂許先帝以驅馳( )

2、用“/”給第一段畫線的句子斷句。(1分)

4.第二段中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用原文中的四個四字短浯回答。(2分)

5、諸葛亮“受命以來”懷著怎樣的心情並採取了怎樣的行動來報答先帝?(3分)

6.請你用白話文(翻譯)寫出第二段小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

三、會考題(11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通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等死。 死國可乎?”陳勝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於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 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嗚呼曰: “大楚興。 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 “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 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1、加點字變雙音節詞有誤的一項是( )。(1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憐(可憐)之

C、百姓多聞其賢(賢明) D、宜多應(響應)者

2、詞義相近的一項是( )。(1分)

A、道:道不通通 得道者多助

B.舉:舉大汁亦死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C、等:等死,死國町乎 公等遇雨

D.數:扶蘇以數涑故 數有功

3.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之:二世殺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誠以吾眾詐自稱 殺之以應陳涉

C、其:百姓多聞其賢 懼其不已也

D、為:項燕為楚將 皆次當行,為屯長

4.對下面語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1分)

A、上使外將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B.法皆斬:按軍法都要斬頭。

C、苦秦久矣:苦於秦(的統治)已經很久了。

D、為天下唱:為天下的人鳴不平。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廣故數言欲亡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國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屬於作文以記之

6.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王侯將相寧有種平!

(2)藉第令毋斬,而戊死者固十六七。

7、起義的導火索是: 。(1分)

8.文段記述了陳勝發動起義的過程,他向士卒發出號召“ ”,並提出了“ ”這一千古流傳的.表現了人人平等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名言。(1分)

四、(12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共l 2分)

(一)中國竹,意無窮

①青青翠竹,挺拔勁秀。竹,無華麗之姿,卻有丹、青之貌;無脂粉之態,卻有凌雲之志。自古以來,竹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我國竹類資源豐富,素有“竹子王國”之稱。據《中國植物誌》記載,我國竹現有37屬約500種,屬數和種數約佔世界的二分之一。雲南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現有28屬220種,被譽為“世界竹類的故鄉”。

③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聯絡著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筍、竹米;住有竹樓、竹屋;行有竹車、竹筏;用有竹籃、竹筷。隨著時代的發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創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纖維製成衣物,用竹炭製作空氣清新劑和除溼劑等。

⑤從生活環境看,竹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決定了它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少噪音和為其它生物資源提供生存環境等,從古至今人們都利用它保護和美化生活環境,人們漫步於幽靜的“竹海”之中,心曠神怡,難怪我國自古即有“無園不竹”之說。

⑥竹在人們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質貢獻舉不勝舉,在文化上所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更是無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就有了對竹利用的確切記載。竹自竹簡、珠筆到竹紙,在儲存和傳播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以竹為題材的詩詞歌賦,用竹編織和雕刻的藝術品,竹製的笙管笛簫奏出的音樂,無不給人類美的享受。

⑧在我國文化史上,竹蘊含著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價值。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的生物特徵逐漸升華為一種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鬆、梅並譽為“歲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虛懷若谷,和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

⑨無論是魏晉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賢”,還是唐朝李白、韓準等“竹溪六逸”,莫不對竹有一份執著和憧憬,清代鄭板橋,與竹為鄰,以竹為友,愛竹、寫竹、畫竹、贊竹。“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正是他堅忍不拔、超凡脫俗的人格寫照。

15.閱讀全文,說說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中國竹的。(3分)

16.閱讀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3分)

雲南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現有28屬220種,被譽為“世界竹類的故鄉”

17.從說明方法的角度,簡要分析第④段畫線句的表達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筍、竹米;住有竹樓、竹屋;行有竹車、竹筏;用有竹籃、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結構上有什麼左右能夠?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題。(共18分)

(二)最溫暖的一片陽光

李雲迪

①母親真的老了,有點像孩子般纏人。她每天都會打來電話。她耳朵有點背,電話裡聲音總是很大。其實她也沒什麼事,只是問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就高興地把電話掛掉。有時我忙,就會打斷她的話,我能聽得出那邊輕輕的嘆息。但母親還是在每天上午九時左右打過來,正是太陽升在頭頂的時候。

②這一天,母親又來電話,除了問好外,還告訴我她去採了很多婆婆丁。母親過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時沒有開花前去採,這時的最新鮮。小時候我很愛吃母親做的這個菜。我有些擔心地告訴母親,您都八十多歲了,千萬不要去野外採野菜了,我會不放心的。母親答應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時分,有人叩門,開啟門見是母親。她臉上汗津津的,花白的頭髮也有些凌亂,我急忙把母親扶進屋內,埋怨她為什麼不打電話告訴我。可母親不理我的不滿,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絲倦意。我見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結痂的血口子,一定是採野菜時留下的。她說,快吃吧,還溫和著呢。我怎麼也想不到,母親為了讓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著風雨去野外,頂著晨星點灶火,用一股愛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車,顛簸幾個小時,給我送來。在世上,凡是有母親的地方,就會有奇蹟。

④母親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記不住,可過去的.事情卻記得很清晰。母親也有青春,只是離今天很遠。她曾把箱子裡儲存的一條長裙拿給我看,告訴我她就是穿了這條長裙和父親在向日葵下相識的。那長裙還依舊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卻被時光洗老,腰彎了,頭髮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雲。

⑤母親生在青川江邊,長在稻花鄉里。母親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條唱著歌的小溪,每當燕子呢喃著飛來的時候,桃花就開了,開著開著,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裡打著旋流遠了,就像流遠的歲月。老家的院子裡種著兩棵杏樹,每當圓潤的青杏結滿枝頭的時候,不等熟透,母親就和小姐妹們採下來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時辛酸的日子。母親在艱苦的歲月中學會了很多家務活,有一手好針線,成家後很是勤儉。在那艱苦的日子裡,她用那根銀針縫補著舊衣裳一樣的破舊歲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親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離開了人世。 母親開始獨自生活。我擔心她孤寂,執意把她接到身邊來,可她不肯,她說,她能自理,也不想給我們增加麻煩。我給她請了保姆,可沒幾天就被她打發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兩天沒有接到母親的電話了。我急忙打電話過去,多次無人接聽,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車就往家裡趕。趕到家裡時,見母親躺在床上,額頭敷著毛巾。鄰居大嬸告訴我,母親發了兩天燒,燒得重時不斷念叨著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親的床邊,兩手緊攥著她那像樹枝一樣乾癟的手。母親問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麼嗎?我搖搖頭,她告訴我,最希望的事是讓我永遠不會老,永遠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讓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樂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擾動我,一個人悄悄去找我的父親。我聽著,心被刺痛,淚如泉湧。我把臉緊緊貼在母親的手上,整個人似乎已經融化了。

⑦往後的日子裡,每天上午九時左右,也就是太陽升在頭頂的時候,我都先把電話打給母親,問候她是否安好。我還會幸福地眯著眼睛,虔誠地半張著嘴,側著耳朵凝神聽母親講著過去的故事。這個時候,我真的很溫暖。母親就是給我溫暖的那一縷陽光……

(選文有刪改)

19.文章以“最溫暖的一片陽光”為題目有什麼好處?(4分)

20.品味語言,回答問題。(共6分,每小題3分)

(1)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3分)

她臉上汗津津的,花白的頭髮也有些凌亂。

(2)結合語境,賞析第④段中加點詞語。(3分)

那長裙依舊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卻被時光洗老

21.請結合第③段內容,談談你對畫線句“在世上,凡是有母親的地方,就會有奇蹟”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構思和寫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請結合文章內容,就其中一點寫出你的發現和見解。(4分)

四、(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請以“那聲音,常在心田”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則扣分;③不得抄襲;④不少於600字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

3.(2分)①花好月圓(花紅柳綠、月明風清等)。②山珍海味(山餚野蔌、玉盤珍饈等)

13.(2分)A. 且停亭;B. 且停停

14.(1分)從容

15.(1分)C.你淨湘水

16.(3分)水滸(或水滸傳)(1分);對經典名著閱讀很少,張冠李戴,不明所以,似是而非(2分)。(意對即可)

17.(1分)吾將上下而求索(見錯無分)

三、l(1)親自, 自身

(2)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3)感動,激動

(4)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勞”)

2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正反對比論證。句子為“親賢臣,……傾頹也”。

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5.心情:夙夜憂嘆。行動: 五月渡滬,深入不毛。

6.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

7、在當時對內政建設打而(用人)有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三、1、B 解析:“憐”應為“愛戴”。

2 、D 解析:兩個“數”都是“多次”的意思。

3.B 解析:第一個“以”是“把”,第二個“以”是“來”。

4.D 解析:應為“為天—F首發起義”。

5.D 解析:A.故意/所以。D·本來/鞏固。

C.助詞/同樣。

6.(1)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2)假設僅能免於被斬首,可是戍邊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7.遇雨失期

8、死即舉大名 王侯將相寧有種平第

三、(30分)

15.答案:示例:①我國竹類資源豐富:②竹與生活息息相關; ③竹在文化上賦予我們精神財富。(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做此類題目要仔細閱讀,然後對每個自然段的說明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語句,它往往是說明的一方面內容。

16.答案:“之一”,是“其中一個”的意思,準確地說明我國雲南省只是世界竹類植物起源地中的一個地區,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地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解釋詞語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說明文一些限制性詞語的表達作用,首先要解釋詞的含義,並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強調、程度、否定、推測等);其次說明有這個詞說明了什麼,如果沒有這個詞說明內容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太絕對化、與事實不符等);最後加上“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嚴密性的特點。

17.答案: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例項,具體真實地說明了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說明方法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列圖表、摹狀貌、分類別、做詮釋、下定義、引用說明等。分析文段的說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幾個就寫幾個。本句列舉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例項,運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了……的例項,具體真實地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8.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緊承了上文對竹用途的介紹,又引出下文對竹所賦予的精神財富的說明,使文章語意連貫、銜接自然。(承上啟下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文段結構作用的能力。說明文中間段落在結構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說明物件特點的介紹,與首尾有呼應關係,運用某種說明方法介紹說明物件特點等,具體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體內容具體分析。本題“竹在人們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質貢獻舉不勝舉”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賦予……”開啟下文,與文章首尾都有呼應。回答承上啟下段落的作用類題目,最後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語意連貫、銜接自然”。

19.答案:本文主要講述了母親給“我”打電話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達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以及“我”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題目不僅運用象徵手法,用“最溫暖的一片陽光”象徵母親、母愛,而且與文章結尾相呼應,突出了母愛的偉大。(概括文意佔1分,主旨佔1分,題目所用手法及作用佔1分,結構特點及作用佔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題目妙處的能力。分析記敘文題目妙處,首先要反覆閱讀文字,瞭解作品內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後從題目的修辭(比喻、象徵、一語雙關等)方面,分析題目的作用或深層含義,明確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線索,與寫作內容、寫作物件、寫作順序、文章首尾等的關係,最後表明題目與文章主旨的關係。

20.答案:(1)這句話運用了外貌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母親著急趕來給“我”送蒸菜時的樣子,表現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描寫方法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2)洗,是“沖洗”的意思,在這裡是指母親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變老,巧用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歲月的無情以及“我”的傷感。(解釋詞語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句子的能力。做這類題目必須結合上下文的內容來理解分析,先分析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然後再根據上下文內容考慮這句話寫出了什麼內容,最後點明這句話表現了相關人物或作者怎樣的情感。(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中重點詞的能力。賞析文中的詞語,先要解釋這個詞語的本意,然後根據上下文內容分析在文中的具體意思,最後指出這個詞所表達的人物情感。

21.答案:只要有母親在,就會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發生。文中是指母親不顧年老體衰,克服重重困難,採摘野菜並做好美味的蒸菜給“我”送來,令“我”震撼的事情。這句話體現了母愛的偉大,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句意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3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點句子含義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類題目先解釋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達的人物情感。

22.答案:示例一:運用對比的寫法。如文章開篇寫母親主動給“我”打電話和結尾“我”主動給母親打電話形成對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對母愛的理解與讚美,以及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運用插敘的寫法。文章插敘了母親過去的生活經歷,使文章內容充實,使人物形象豐滿,突出母親一生的艱辛,更為真切感人。(見解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佔3分。允許有創新發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構思和寫作方法特點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構思特點,主要從文章的整體架構、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選材等特點去觀察和思考;分析寫作方法的特點則要仔細觀察作者敘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對比、象徵、借景抒情、欲揚先抑、側面描寫、襯托或烘托等。本文對比手法明顯,記敘順序上還用了插敘的手法,可從這兩方面加以分析。

四、(50分)

23.答案:略

解析:這是一篇命題作文,沒有材料的引導,也沒有過多的內容限制,不存在審題障礙,但要想寫得出彩也需要動一些腦筋。

寫這篇文章還是重在解題。“那聲音”是主體,是寫作時應重點思考的內容,結合後面的限制成分“常在心田”,“那聲音”對自己而言一定是印象深刻的、觸動自己心靈的聲音。可以寫自然之音,童年走進山野,風吹樹林的聲音,山間叮咚悅耳的泉水之聲,林間鳥鳴啾啾聲等等,與現實中因過度砍伐,開荒建廠、種田等破壞環境的行為,造成山頭光禿、溝谷乾涸、飛鳥幾絕、霧霾頻現等現象對比,表現環保的主題。可以寫物之聲音,狐貂等被殺前的哀鳴、車禍瞬間刺耳的剎車聲等,表現珍愛生命的主題;當然,還可以寫幼時父親晚歸的自行車聲、祖父的撥浪鼓聲等,表現愛的主題。還可以寫人之聲,老師的一句鼓勵、朋友的一句安慰、親人的一句叮嚀、媽媽的一聲囑託、父親的一聲嘆息,表現勵志的主題。

“常”是限制詞,是“經常、常常”的意思。這個詞告訴我們,這篇作文不可只寫一事,一定要寫出“那聲音”常在心田,常現耳邊,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時候都會在心間響起,會警醒自己、激勵自己。

“常在心田”是補語,為什麼會常在“我”心田,因為它難忘,它對“我”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對“我”影響很大,引發“我”的思考,啟迪“我”的人生……

如果能做到如上解題,拓開自己的思維,在作文形式上能夠有些創新,充分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寫出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