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擺渡人》讀後感(集合15篇)

校園 閱讀(2.3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擺渡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擺渡人》讀後感(集合15篇)

《擺渡人》讀後感1

很久沒有看到一本讓自己捧著就放不下的書,我也很久沒有與書籍有那麼強烈地共鳴。9月我遇到了《擺渡人》這本書,像是許久等待著我,一種約定吧。之前我在好友在家看到過這本書,好友說這本書挺不錯的,這大概就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似乎就在我心裡留下了印記:我有機會也要看看。

的確,這是一本拿起來就放不下,一直要讀下去的書。看完《擺渡人》這本書關於迪倫、崔斯坦之間的故事,我被愛情的偉大、真誠的善良而感到,同時迪倫的勇氣也深深地感染著我。有時一些事情我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周圍的人的建議去做,只因為擔心失去,安然接受當下,可是想到迪倫尋找自己愛的人義無反顧,並且離開了所謂的最終擺渡的地方,她本該像所有順利到達目的地靈魂一樣歸宿,但她沒有,她冒著被惡魔抓住的危險找到了自己深愛的崔斯坦,並且她和她愛的人回到了現實生活,一切都在往好的、他們倆內心向往的方向發展。多不可思議,似乎給了我對生活奮鬥一個莫大地鼓舞,我也可以在未知的情況下,多多去嘗試,哪怕結果不是所想象的,但是盡全力嘗試一下,沒準就遇見那個奇蹟。

我剛讀這本書時,跟著故事一直讀到了他們快要到達最終擺渡地,才遲遲放下了書,感覺這個故事或許已經快結束了,然而,當我再讀下去的時候,故事情節開始轉變,沒有和愛的人在一起,這樣的生活不是想要的,內心的掙扎過後,抱著忐忑的.心,迪倫的那勇氣使得她無論回去會發生什麼都要去試試,她真的回到了那段之前的旅途—荒野,開始找最後一間安全屋,尋找到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從崔斯坦送迪倫到達目的地似乎只是一個單程旅行,但是勇敢的迪倫堅強完成了返程,造就一個美好的結局。似乎是兩個故事的融合,一個是享受著愛戀,另一個是對幸福的追求。

讀完這本書是一個月前了,故事雖然是那麼簡單,但是又是那麼的耐人尋味,久久不能忘懷,或許這就是愛的力量吧。

《擺渡人》讀後感2

朋友推薦的書,說是好玩。我抱著“有一搭沒一搭”的態度消遣,沒想到一開始就墮入其中,沉迷於書中的“荒原”,好像當年三毛熱愛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這裡說是有的。在那遙遠的另一個我們不曾瞭解的世界,有著諸多的似曾相識的遊魂在四處掙扎,不停遊走。

伴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倫身上一次次呈現出過人的膽魄和聰慧。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堅強,她在生死邊緣處不停掙扎和奔跑。她的每一次蛻變都鼓舞著我們這些苟活著人,念隨她起,心隨她動。這世間,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故事的主題是關於靈魂擺渡。

正如書封面的標題:“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文中所有的機緣巧合都來自迪倫和崔斯坦的兩廂情願。正應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愛讓我勇敢,讓我不再膽怯”。前些天剛聽師傅講到“心想事成”。佛法裡強調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書。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瞭解佛法,但看到過許多貌似虔誠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發善願而不作為,常焚佛香而不慈悲,總感覺有些大不妥。

所謂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種下這個因,然後必須通過我們的行為,精進尋求外援,才能逐漸超越自我,從而達到“心想事成”。書中的迪倫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堅持不懈,她克服種種困難,她終於心想事成。

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系英國實力派女性作家。資料顯示,這部20多萬字的《擺渡人》曾獲得多項世界文學獎,版權暢銷30多個國家。我買的是付強和劉勇軍的譯本,兩位老師的翻譯措詞優美流暢,將原著中靈魂的荒原刻畫的逼真必現,常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部20多萬字的書共分三冊,我個人感覺,第一冊和第三冊較為精彩,第二冊相對遜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鳴。人固有一死,死後,誰會成為我們靈魂的擺渡人?他(她)們也似曾相識,並帶我們達到理想的彼岸嗎?讀罷《擺渡人》,相信很多人都會浮想聯翩,意猶未盡。

開啟最近聽過的新歌《胡廣生》,哼哼呀呀的曲調如幽靈般在谷底呻吟,讓《擺渡人》滋生出更多的感慨。我聽的是任素汐本人的版本,有興趣你也找來聽聽~

《擺渡人》讀後感3

人死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會去哪裡?遇見什麼人?有生之年,大概每個人都會想過,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輪迴這麼回事。讀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引起我們的思考,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生命。

生來便是擺渡人的崔斯坦他沒有活過,沒人知道他原來的樣貌,他會以一種讓靈魂信任的樣子存在,直到遇見下一個靈魂,他的存在只是因為靈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倫在十五歲火車遇難,她成為了唯一沒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結束突如其來,使她意識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以為自己還能見到陌生的父親,嘮叨的媽媽以及討厭的同學。

一路上顛沛流離,崔斯坦竭盡全力護送迪倫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擺渡下一個靈魂。迪倫呢?她愛上了無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離開極樂地回到起點與崔斯坦在一起。

單親女孩迪倫15歲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欺負,與母親缺乏溝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轉學離開……這一切讓她痛苦不已,她決定去看看素未謀面的父親。然而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當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與火車附近的男孩崔斯坦結伴,跟隨他以為可以回家,他們穿越荒原、沼澤……在經歷了怪物襲擊、看見鬼魂等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後,崔斯坦告訴她“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每個人死後都會有一個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送他們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崔斯坦極力保護天真的迪倫,將她護送到天堂彼岸,可是迪倫卻愛上了崔斯坦,不忍與他分離,她決定冒險回到荒原和他在一起。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內心的荒原,才會開花。

《擺渡人》讀後感4

黑暗,無盡的黑暗。她摸索著,走著。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腳下粘稠的液體是什麼。下了火車,終於走出了漫長的隧道,她看到了一個男孩兒。

十五歲的迪倫生活在單親家庭。尖酸刻薄的母親,嘲諷她的老師和同學。她受夠了這一切,決定去找她的父親。

一場火車車禍後,迪倫在爬出火車後遇到了一個男孩兒。這場相遇,讓迪倫平靜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驚濤駭浪。

擺渡人為穿越荒原的靈魂提供保護。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心地善良,卻疏於表達。他不知道,這個叫迪倫的女孩兒將會使他的命運發生巨大的改變。

人死後會是什麼樣子?意識喪失,無法思考,無法行動?迪倫的靈魂逸出軀體,被崔斯坦引導著,去尋找荒原盡頭的“家”。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懼,有離別。崔斯坦不知已經引導了多少個靈魂。但他從來沒有像對待迪倫這樣,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導過一個靈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對方。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迪倫終要到達目的地,那個被稱為“家”的地方。那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禁地。崔斯坦為了讓迪倫有勇氣獨自越過那道屏障,告訴迪倫,他會陪著她。這是為迪倫編織出的“善意的謊言”嗎?還是因為心中不安而說出的話?或許都不是……

這是一本關於抉擇的書。面對死亡、生存和信任,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在生死抉擇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覺,不被恐懼矇蔽內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擺渡人像一座燈塔,靈魂像迷失的內心。燈塔引導迷失的內心,去尋找那個最初的內心。有時找到方向的內心,也能夠讓燈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擺渡人》像一束光,能夠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間。它教會人們愛,怎樣去接受愛,怎樣去回報愛。它讓我學會如何抉擇,如何接納他人的內心世界。

《擺渡人》震撼心靈,感人至深。他敢於去挖掘人內心的黑暗,也能夠用獨特的文字去照亮人們的思想,讓我們學會抉擇,學會信任,學會去愛。

擺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燈塔……

《擺渡人》讀後感5

穿過兵荒馬亂,跨越千山萬水,我如約而至,死亡也無法讓我們分開。

迪倫來到了她的內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著一個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沒錯,迪倫死了,死於一場事故。

荒原是死者內心的世界,因為迪倫內心缺愛,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擺渡人的使命是讓靈魂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抵達安全的棲息地。所以他們會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並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初次見面,迪倫於崔斯坦而言不過是千萬靈魂中的一員。

直到崔斯坦的出現,迪倫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與其他亡靈不同,她沒有痛苦沒有哀嚎,欣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崔斯坦擺渡過很多人的靈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樣子,他的存在,只是因為靈魂的需要,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只是一隻無處可去的孤獨靈魂。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直到迪倫的出現,才讓崔斯坦那波瀾不驚的內心泛起點點漣漪。

在充滿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從惡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倫。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正義、溫暖的少年總是毫無抵抗力,崔斯坦溫馨的'話語,讓她在充滿厲鬼的荒野中充滿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只要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於崔斯坦而言,迪倫又何嘗不是特別的呢?女孩的純潔、善良像光一樣照亮他近百年來毫無生機的內心。愛情正在這片淒涼、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綻放。

但凡是路就總有終點,另一個世界雖好,但沒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無法讓迪倫駐足。她寧願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飄蕩,哪怕生命會終止於厲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讓他再一個人孤獨,她要做他的擺渡人!

愛上一個人,心便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艱難,這一次,她也要義無反顧。沒有任何一個靈魂這樣做過,她的勇敢讓我震撼。木心說: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跨過所有的障礙,有情人終於相遇,愛讓他們回到了原點。

她說:"原來你在這兒。"

他說:"我在這裡。"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後感6

這幾年世界的動盪不安,讓我比以從前更頻繁地陷入思考:死亡,是不是人生的終點?

在《擺渡人》中我逐漸構想出了一個死亡後的世界,也開始直面“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

書中的女主人公迪倫在一次火車意外中死亡,來到了她生命的荒原,見到了她的擺渡人,也是本書的男主人公——崔斯坦。在荒原上,有無數惡鬼——他們是穿越荒原失敗的靈魂所化,經過和他們的鬥爭,迪倫成功地來到了分界線,只需穿過分界線,她就能去到另一個安全的'世界,在這裡,等著和她的家人團聚。

關於“荒原”如上所見,人在死亡後,會去到一片荒原,而靈魂只有在擺渡人的幫助下才能穿越這片荒原,如果失敗,靈魂將失去意識,化為惡鬼,不入輪迴。但一旦成功越過分界線,靈魂會來到一個“平行世界”,這個世界和死亡前的世界無甚差別,他們會在這裡生活,等待與家人團聚。我認為關於“荒原”是作者在書中最妙的比喻,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片“荒原”。

書中,荒原是獨立於生死之外的世界,這個世界只由靈魂自己掌控,風和日麗或是雷雨交加,沙漠或是綠洲……皆取決於靈魂的心境和情緒。崔斯坦對迪倫說“這片荒原是你造成的”,“你的身體只是你心像的投射,你的真實軀殼留在車上了”。這與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講到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的生活狀態、心情等等都是取決的自己的,在我們每個人心的荒原裡,又何嘗不是每天在與“惡鬼”作著鬥爭呢?

貪婪與自私,道德與底線……我們行走在心的荒原中,這裡藏著許多惡鬼,他們害怕陽光而藏匿在陰影下與黑暗裡,但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他們的威脅,而擺渡人可以保護我們。書中說,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的擺渡人,對此,我十分贊同,在面對“惡鬼”時,也許只是擺渡人的一句提醒,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但女主人公重返荒原併成功穿越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充滿勇氣與希望的自己也會是自己最可靠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7

一本書,一個故事,往往承載著很多的情感。《擺渡人》或許正如書的封面一樣,在無邊的河流,我們在船上渡到河岸。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為我們詮釋了一部治癒心靈的《擺渡人》。

故事從15歲的迪倫講起。15歲的年紀迪倫遭受的是母親的冷漠,同學的無情,但她一直堅信著自己。在去找生父的途中,火車遭遇事故,迪倫成了“唯一出逃”的人。經歷滄桑歲月的崔斯坦成為她的擺渡人,在擺渡人的引領下穿越荒原,來到靈魂的歸屬地。在經歷重重困難後,他們相愛了,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那一份愛迪倫回到荒原尋找崔斯坦,冒著未知和危險,他們回到了現實世界。故事在這裡結束,顯然這是一本讓人放不下的書。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可同樣迪倫也是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他們完成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橫跨了時間,橫跨了生命。那麼誰會是我們的擺渡人呢?他可以是任何一個人,任何那些理解,幫助,溫暖過我們的人。或許很多的人和事,都會像迪倫和崔斯坦一樣是命中註定的,橫跨一切界限,註定要到對方的世界。

因為責任,崔斯坦遇到了迪倫,引領她穿越荒原。因為愛,迪倫重返荒原,和崔斯坦回到現實。書裡說,荒原是靈魂的投射。那麼荒原裡那些沼澤,泥濘,骯髒的河水其實不過是人心的醜陋,貪婪和邪惡。而穿越荒原也只是認清自己的醜陋,並戰勝它。擺渡人其實也可以說是靈魂的投射,擺渡人的面貌是靈魂心中所想的',而這樣的存在,是靈魂想要有個人陪伴,保護,引領自己。

在迪倫回到荒原時是孤身一人。她一個人在危險和困難中走了很久,也沒有放棄。事實上,不管是最初還是之後的荒原,都是一個人的旅程。擺渡人只是一個輔助,也是自己,那真正給了自己希望,真正引領自己穿越荒原的其實只是自己。

人生那麼長,又要走過那麼多的“荒原”,因為我們的需要,也會有擺渡人來引領我們。然而有些路終得一個人去走,我們要堅信自己,堅守自己的心,不放棄,不後退,彼岸一定是花開遍地。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為需要你的人而存在,堅信著自己。

《擺渡人》讀後感8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擺渡人》我我讀這本書是因為書中的資料簡介很趣味和有意義。這本書的作者是克萊兒。麥克福爾他是一個美國人,並且這一本書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十分短,結構也很簡單,可是有一個哲學的感覺。寫的是從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的觀點和角度,那個女孩死了並且她是試圖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擺渡人的幫忙下她成功到達,但那女孩在天堂不開心因為她愛那個擺渡人所以她離開了天堂去找到她的.愛人。

心緒到此刻還悸動不定,好像自我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齊穿越每一座山,一齊被惡魔追殺,一齊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齊,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那裡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回到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裡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異常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

是迪倫和崔斯坦最終相遇了,也一齊跨越了所有的障礙,回到人間,在一齊。當看到最終,“原先你在那裡”“我在那裡”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向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看過了很多本書了,這是第一次異常強烈的想寫書評吧,《擺渡人》是一本十分棒的書,看完之後,你會思考很多,反觀自我,說是勇敢,可是我明白我從來沒有勇敢過,說會為自我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可是每次到半路我都會恐懼的回到,找各種藉口回到,忘記初衷,我明白,這以後我想成為叫迪倫的這個女孩,為喜歡的人與事,勇敢的走到終點。我要大圓滿。

我十分喜歡這一本書,當我在閱讀時我放不下這本書因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歡這書的神祕感,讓我一心只想書中會發生什麼事。

《擺渡人》讀後感9

書的封面有這樣的介紹: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癒小說。第一次看到類似的標題應該是在《解憂雜貨鋪》封面上。出於它的名氣以及我的好奇,某個下午我在言幾又全文翻閱了這本書。意料之外,我並沒有被故事吸引,更談不上被治癒。再一次印證了阿塞爾普魯斯特的那句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這份治癒不在我心,因此沒有共鳴。

鑑於這次前期經驗,我對有諸如療愈、救贖之類介紹的書籍,有了一種傲慢與偏見。傲慢於我自以為無需這些救贖,偏見於由此引發對此類書籍的天然排斥。但《擺渡人》給了我意外的驚喜。好像只是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然後莫名的讓人溫暖,或者說治癒?

最初吸引我並讓我下決心買下這本書的'是封面上的這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一直很認同生命是一趟孤獨的旅行這一論點。人的天性就是尋求認同,孤獨的人更會下意識的尋求依靠,看起來這個擺渡人一定讓人感覺溫暖幸福。

書的開篇鋪墊部分有一些單調: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迪倫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態:父母離異並分居兩地。迪倫死於開往父親所在地的火車事故上。隨著迪倫的靈魂前往荒原與崔斯坦相遇,故事逐漸精彩起來。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倉皇逃亡,躲避惡魔的吞噬。在崔斯坦履行護送迪倫職責的過程中兩人漸生情愫,難捨難分。所以,當崔斯坦順利將迪倫送達彼岸後,兩人傷心欲絕。迪倫心有不甘,於是在一位前輩的幫助下了解到可以返回荒原的可能性。最終,對崔斯坦的濃濃愛意和思念戰勝了恐懼和猶豫,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她隻身一人四處闖蕩,抵抗惡魔,並發現了躲避他們的方法:專注,不對視。最終,以犧牲崔斯坦引領的新一個靈魂為代價,迪倫成功找到崔斯坦,開啟了兩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旅。

在迪倫的鼓勵下,兩人逆流而上穿越荒原,回到了迪倫火車事故發生地,並重新回到了人類世界。

全文最讓人驚訝的是:儘管八成的篇幅都在寫相似的逃亡情節,卻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單調重複,次次都是驚心動魄,扣人心絃。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故事中兩人互訴衷腸的情感讓人感覺甜蜜又美好,最終,都順利重返人間更是先讓人鬆了一口氣,然後心滿意足。

《擺渡人》讀後感10

可是我的擺渡人,你在哪裡?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是的,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黑暗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明白自己已經死去,掙扎著爬出列車,然後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著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迴避著女孩各種問題,不願直接告訴女孩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現身體奇怪的表現,逐漸理解了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後,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迴歸,能夠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夠讓人戰勝恐懼。以前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完美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應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取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齊的決定。他們一齊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能夠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齊。

《擺渡人》讀後感11

其實,我不是個愛閱讀的孩子。從小到大,我真正能閱讀下來的整本書籍少之可憐,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大概不會超過40本。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在社會中的摸爬滾打,隨著整個社會瀰漫著的浮躁氣氛,我漸漸覺得,能夠靜下心來學會閱讀,或許對自己來說應該是件幸事,也是能夠沉靜自己的最好方式。於是,我在看到青島金融團工委推薦的`書單後,首先選擇了《擺渡人》這本書。

這是一本你想放手卻無法放手的書籍,從一開始故事情節的設定,到最後故事的結尾,你總是想知道接下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忍不住跟著這本書的思路在走,你總是在思考這本書的主題到底在給大家講述著什麼。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迪倫的小女孩在去看往父親的火車上突遇車禍,全車的人只有她不幸遇難,但她並不知道實情,直到她碰到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告訴她,她已經不在人世,需要跨越荒原才能達到極樂世界,否則就會被惡魔拖入無底的深淵;於是崔斯坦帶領著她衝破種種阻礙和困難,艱難跋涉終於跨越荒原,幫助她安全到達極樂世界;但這期間迪倫與崔斯坦暗生情愫,迪倫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所以已經跨越荒原的迪倫決定再次返回到荒原中尋找崔斯坦;迪倫執著地找到崔斯坦後,她帶著崔斯坦穿越荒原折返回到出事地點,當迪倫再次登上火車跌跌撞撞尋找到自己的屍體時,讓人驚奇不已的是迪倫竟然活了過來,故事就在此畫上了句號。

乍一看像一個魔幻故事,又像一個愛情故事,但是通讀全書後,你會發現這是一本以愛為基礎的著作,這種愛貫穿全書,也是全文的主線,它支撐著女主角的執著,支撐著女主角在穿越荒原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不抱怨、不妥協,哪怕明知前途困難重重,哪怕自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自己也勇敢地跟著愛前行;在我看來,這種愛是一種超越愛情的愛,是一種大愛,不僅是愛情,也是對生活的熱愛,這種愛指引著我們前行,為我們帶來了光明與感動,所以作者設定靈魂擺渡人的意義就在於此。

所以有人會說,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時刻,那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在向你告密,也正如書的封面上的一句話寫的這樣,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後感12

這本書在書架裡擱置了好幾個月,最近因為一些事情不愉快,就想起了這本書,看是否能從中找到答案。

迪倫再去看父親的途中失事,當她努力爬出隧道時,看到了一個小男孩(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引她回家,她渡他成人;從一開始的不解困惑,到漸漸地瞭解交談,再至後來的相愛,一個靈魂愛上了擺渡人的故事躍然紙面,途中有一個個的關卡,途中有妖魔鬼怪,再“回家”的路上(與其說回家,不如說是追逐光明)也有各種各樣的誘惑,一切都是未知的。對於迪倫來說,未知是可怕的',對於我們來說,未知也是可怕的,但可怕的不是未來會發生什麼,而是在你決心要走向未知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對於未知是害怕的,因為不確定,所以才有無限可能,每一次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做出選擇的那一刻才會如此糾結,因為你不知道你現在的選擇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因為害怕,所以才會覺得未知是可怕的。其實,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吧,難得是我們是否有踏出自己的舒適區(安全屋)的勇氣。

一開始的迪倫是害羞,膽怯的女孩子,但是再途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打破常規的勇氣,在她到達邊界踏入舒適區的時候,還有勇氣重新回到那個可怕,淒涼,充滿危險的荒原,即使在沒有擺渡人指引的情況下,她勇敢地踏上了尋愛之路。她完成了自我救贖,她是她自己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也在迪倫的救贖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無關名字,無關面貌,無關擺渡人身份,迪倫認識了不一樣的崔斯坦,他們二人相互擺渡,相互救贖。

若是愛情,兩人相互進步,聆聽內心,傾聽生命,一起成長。

若是生命,發現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

若是生存,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被妖魔鬼怪侵擾。

人必有他的來處,也有他的去處,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若不能改變世界,那就只有改變自己。

以愛之名,渡人之心。

唯有愛不可辜負。

等你來。

《擺渡人》讀後感13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氣看完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

一本寓喻濃厚的英國小說,寫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學女教師——麥克福爾。在小說裡,我們看到孤獨、愛、磨難、勇氣、救贖、迴歸、家園等多層面敘述的脈絡。

可以把它看成愛情故事,但讀者似乎更願意把它當作內省、發現、強大、自救和他救的心靈成長和靈魂救贖的小說。如果把小說主人公15歲女孩迪倫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經的困頓、惶恐、黑暗、苦難,那麼這就是本勵志小說。

文中一句話,相信會打動一些讀者,因為它已打動了我。“我引導靈魂穿過荒野……”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就像每人要從母親溫暖的子宮穿過黑暗陰道,才能來到人世。這一出生的過程,象徵著人之靈魂的發現和拯救亦是如此。我們從懵懂無知,到洞徹世事,最後與塵世與自己和解,需要穿過多少荒原,甚至獨自穿過沒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難中,在跋涉中,逐漸發現自己力量的成長,發現對自己的愛,發現對他人的愛。等無數時間之沙從指縫溜走,等走過片片荒原,我們終於成長為人,一個擁有獨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寫的人,才可以說:我來過,我見過,我征服過!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夠的力量和愛,易被荒原淹沒,成為荒原中飄蕩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個新跋涉者為生。一如《呼嘯山莊》中的孤兒希斯克利夫,從愛出發,但被世俗等級的荒原摧毀了他的愛及他本人,由愛轉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惡魔,一個復仇者。文中的每個人,都是悲劇的主角,所有的愛、恨,最後化作英格蘭北部高地呼嘯的長風,掠過孤寂的墳頭,掠過茫茫的荒原。

“未曾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19世紀的浪漫詩人拜倫告訴我們,苦難是人之必經之路。但更重要的,從苦難中汲取生活的真諦,然後帶著愛,穿過荒原。

我們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轉瞬即逝,在被烈日蒸發前,閃爍一點亮的光。

《擺渡人》讀後感14

一葉輕舟,孤獨地漂泊在水面上,而水面卻被陽光晒的金黃,抬頭才發現陽光上還有團團烏雲。

擺渡人,是岸與岸之間的相接,更是靈魂與靈魂的相擁。當他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如果生命進行再次輪迴,他們又願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克萊兒。麥克福爾,《擺渡人》的作者,一個極其平凡的人,卻寫出了不平凡的作品,塑造出來的主人公崔斯坦和迪倫都是那樣的令人深省。這是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奮、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

上帝為了幫忙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齊走過這段艱難的路程。崔斯坦,迪倫的擺渡人,他不明白自我為什麼活著,沒有屬於自我的相貌性格,唯獨擺渡人的身份能證明他的存在,護送靈魂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使命,歷經千辛萬苦後,只為一個靈魂得到歸宿,而自我卻沒有歸宿,周而復始地完成宿命的輪迴。或許也正是他這樣,之後才會有一個女孩出此刻他的生命裡,改變他,讓他感受到生活的完美,也讓他找到了自我最終的歸宿。當他為了自我所愛的,所想要得到的東西時,他能夠奮不顧身甚至捨棄生命,只為守護一個無形的承諾,堅持不懈地追求,直到最終。他也得到了他最初嚮往的幸福。

但,崔斯坦和迪倫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是崔斯坦還是迪倫,沒有定數,記得有部電影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期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而迪倫用生命和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不是有形的鐵鏈和枷鎖,而是來自我們心中無形的膽怯和對未來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你自我的人生,僅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美麗的彼岸,才能擁有完美的結局。或許,在過程中有多麼的不盡人意,多麼的坎坷,但想想總是完美的,當場最終擁有了圓滿,你會感激那些挫折,因為是他們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15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同學的嘲諷、好友的離開、母親的不理解,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所以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卻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倖存者,但事實卻與之相反。迪倫在一片荒原之中,她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領著迪倫,帶她穿越茫茫荒原,將她帶到了靈魂的歸處。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最後的依賴,變得密不可分,迪倫最終尊重了自己內心的想法,重返荒原,與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人間。

在我看來,迪倫比其他的任何一個被擺渡靈魂都要高貴。當她得知自己已經死亡的時候,她的內心並不是沒有波瀾,但她更多的是接受,是面對;當她安全抵達自己靈魂的歸宿,她仍願意遵從內心,義無反顧地跨越結界,回到荒原,尋找她的靈魂擺渡人,即便前途困難重重,即便有著灰飛煙滅的危險。至少,我沒有像她一樣的坦然與勇氣。這是一場豪賭,贏了,或許還會有活的希望;輸了呢,便一無所有。

“為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

“值得。”

崔斯坦也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他是一個擺渡人,他的工作是將靈魂安全帶到另一個世界,僅此而已。他沒有感官,不用睡覺,不用吃飯,直白地說,他根本就不是一個人類,僅僅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行屍走肉罷了,但他遇到了迪倫,他們之間有著心靈的交匯,迪倫用自己的'單純感化了崔斯坦。“我變成了一個……人”這是故事的結尾,崔斯坦發現了自己會流血後說的一句話,他將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給了迪倫,所以在迪倫提出要與他一起返回人間時,崔斯坦雖然覺得有悖常理,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你不用害怕,我會保護你的。我保證。”崔斯坦完全履行了自己不變的承諾,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呢?

用勇敢去擺渡,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在這趟奇幻的旅途中,迪倫和崔斯坦完成了涅槃重生般的蛻變。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所謂的黑暗,其實均源自於內心,勇敢地做自己,或許就能得到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