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山居秋瞑教案設計

校園 閱讀(5.02K)
  山居秋瞑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山居秋瞑教案設計

知識目標:深刻理解王維山水田園詩“詩中有畫”的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培養和提高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深刻理解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創作風格,感受詩中的圖畫美。

教學難點:領悟詩歌主旨,感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問答、情境教學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學習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兩首古體詩之後,今天我們轉入近體詩的學習。自東晉陶淵明、南朝謝靈運開創山水田園詩派以來,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深受一些優秀詩人的稱讚。到了唐代,它開始受到人們的推崇,王維、孟浩然就是這一時期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維的一首山水田園詩《山居秋暝》。

  二、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開元九年(721)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其詩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蘇軾曾贊:“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三、課文講解

(一)講解近體詩的相關知識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時間分界為唐代,唐以後的詩稱為近體詩。包括律詩,絕句和排律等幾種,在字數上有五言,七言兩種。近體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每一個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節詞或片語,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二)根據註釋,疏通文意,把握節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三)詩歌解析,以整體把握詩歌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時間、地點、天氣)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月、鬆、泉、石)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浣女歸、漁舟下)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願望)

(四)品味鑑賞,具體分析詩歌

1.品味鑑賞, 感受詩中圖畫美。

(1)意象作為一首詩的主題和作者思想的載體,在歷來的詩詞鑑賞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何謂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飽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

提問:找出詩中有哪些意象。

明確: 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清泉 竹林 蓮 石

浣女 漁舟

(2)感受此詩的圖畫美(先請同學簡單敘述,再由教師描述)。

第一幅“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秋雨圖。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新,高山寂靜,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鬆間照”——明月松林圖。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鬆樹的虯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圖。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這是多麼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歸浣女”——浣洗晚歸圖。竹林裡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麼開心的事兒在竹林裡嬉戲追逐著,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月夜採蓮圖。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盪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這五幅畫面總合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村生活圖景。

2.具體分析, 領悟詩歌主旨。

(1)詩歌第一句說“空山新雨後”,詩中明明有浣女、漁舟,詩人為什麼說它是空山?

明確:因為山林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於這裡人跡罕至,“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顯得空了。“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在王維詩中“空”字出現頻率之高,如: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哭孟浩然》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鳥鳴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鹿柴》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酬張少府》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桃源行》

“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所謂“空”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虛幻不實。王維受其母的影響,通過接觸禪宗,對佛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佛教講究“四大皆空”,在詩人的眼裡,一切勝景浮名都不過是一“空”而已!

(2)頸聯的詞序可以作怎樣的改動?改了好還是不改好?為什麼?

明確:可以改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改了不如原來的好,因為一來是為押韻的需要,二來這樣才符合生活的實際,因為浣女是隱在竹林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聽到竹林內的喧鬧聲才知道浣女,看到蓮動才看到漁舟,這樣寫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三是可產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藝術效果,增添情趣,表現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3)頷聯和頸聯寫得十分熱鬧,這和作者要創造的寂靜、寧謐的環境是否和諧?為什麼?

明確:和諧。浣女、漁舟的熱鬧,正是為了烘托出山村環境的寂靜、清幽。如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樣。人們從這些熱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味出一種和平恬靜,體味出恬靜中的一遍勃勃生機。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4)尾聯運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義,我們怎麼理解這一句?它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王孫自可留”關於王孫的典故:《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遊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裡反用其意,意謂任它春芳盡,王孫也可久留。詩人被雨後秋山詩情畫意的景物深深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感嘆:芳菲的春天已經過去,就讓它過去吧,眼前這秋天的山野也別有一番景象,也一樣的美好。“隨意春芳歇”只是作陪襯,而真正的重點則是“王孫自可留”。這句話是本詩的主旨句,表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之感,深化了主題,同時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四、課堂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寧靜的雨後山村圖,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風,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環境。他不忍離開,回到官場上那種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去,表現了詩人熱愛大自然,陶醉於閒適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厭惡官場,想歸隱山林的強烈願望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五、作業佈置

嘗試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附:板書設計:

《 山 居 秋 暝 》

王 維

空山 新雨 明月 松林 自然美

清泉 竹林 蓮 石 詩中畫

浣女 漁舟 —— 生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