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巴別塔與阿900字讀後感

校園 閱讀(2.07W)

《聖經·舊約》中有則關於一座高塔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最初使用著同一種語言。由於相互之間交流頻繁,人們結成一個堅強有力的團體。在合作中,人類甚至開始建造起一座直達天庭的高塔,名曰“巴別”。此事引起了上帝的震怒。他不能容忍人類如此輕易地就能夠到達天國,於是施展神通,將人類分為若干部族,讓他們說不同的語言。這樣一來,人類無法有效地溝通,“巴別塔”便再也沒有能夠建成,而人類也自此流散於世界各地,沒能幹成什麼大事兒……

巴別塔與阿900字讀後感

由此看來,那兩位分別餓死的人在分手之前一定是沒有咿哩哇啦地聊一聊,抑或兩者根本不能說同一種語言,而翻譯又未能及時出現,才釀成慘禍。分得魚簍的人會想:“乞丐頭上二升糠”,人是沒那麼容易就玩完的,只要眼前有吃的就成,吃完總會有辦法,天無絕人之路,走一步看一步。而揹著魚竿的人恐怕心裡更是樂得直顛: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有魚竿在手,到了海邊就一勞永逸,再也不必為生計發愁了。咬咬牙,堅持到海邊就行……前者樂觀,後者執著,只是沒有想到,現實與夢想有時往往只岔開一點點,就足以使人回天乏術。作為現實主義的代表,選擇魚簍的`人死於短視與沒有追求;而作為理想主義的典型,選擇魚竿的人死於目標高遠而超出實際。悲劇性與諷刺性同時並存於二人的失敗之中。而兩個後來者的選擇也證明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握手言和的必要性。在沒有衝突的情況下,雙贏是一個美好的選擇。對於心中嚮往大海的人來說,手中有魚的人會是他理想的夥伴。而對於手中有魚的人來說,找到一位持竿者,就是找到自己長久的依託。這樣一來,雙方的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幸福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的媽媽在彌留之際囑託他:“神賜予你的,你要好好發揮。”——神賜予了阿甘什麼呢?對於一個先天智商極低,不會走路的人來說,生命給予了他一個低的極限。但意外的是,阿甘發揮了他的善良。有了善良,他生命中的殘缺變得完善而無比珍貴,他命運中的腐朽都化作了神奇。他甚至從不會走路變成了跑步健將,跑遍了整個美國,覽盡了生命的景色。

對於每個人來說,冥冥中的那位“長者”不會賜給我們一切,不會使我們既擁有魚竿,又擁有魚簍。殘缺是生活的本真,有憾的完美籠罩著一切,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發揮它。與他人的合作會使我們更有可能尋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