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巴別塔觀後感

校園 閱讀(7.58K)

巴別塔,在聖經中的一個最後無果而終的建築,一個人類美好的願望的終結,一個上帝帶給人類的痛苦標記之一。在聖經的故事中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故事,因為人類從此之後就再也無法容易的溝通,雖然人類想了各種方法,但是溝通的困難已經不僅僅是語言的不同了。現在有一部電影,想通過2個半小時的時間來說明這個沉重的話題,這是個很有勇氣挑戰,不單純是對於電影本身,也是對於我們所有人。

巴別塔觀後感

影片分成了4條線,這4條線索引起的故事想必這裡的愛電影的人們大多已經瞭解,我就不再冗述。故事中的人們由於語言不通使他們的交流充滿了困難。但是在摩洛哥,父親與孩子,家人與警-察,美國遊客和導遊;在美國,墨西哥的女傭和警-察;在日本,女兒和男孩子、父親和女兒,他們都能夠聽懂對方的語言,可是依舊的不理解,難以有效的溝通,甚至那對已經生兒育女了的美國夫妻竟然也不理解對方的想法,最終導致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後無法收拾,成了雙方都無法了卻的心結。

在突發事件和多線索中,導演總是期望挖掘出一些深度思考。之前探討了愛情和救贖的話題之後,本次導演將視角放在了交流上,由於多線索和多人物,本片探討的話題也遍及父母與子女的交流,夫妻的交流,兄弟的交流,不同的職業、信仰、地域人群之間的交流,並上升到每個人之間的交流。誤解、歧視、衝突以及自我封閉,使得交流變得格外的困難和不可能。摩洛哥、美國、墨西哥、日本,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一個個小故事卻在講述著同一個道理,看似簡單的交流原來是如此困難。

因此很多人說影片混亂,讓人摸不著重點。其實,這只是因為影片的本身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遠遠的超出了電影2個半小時放映時間所能包容的內容。的確,聖經的編寫者當時並沒有想到人類科技進步到目前的水平,可是人類的交流並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變得簡單,似乎一切變得更復雜了。摩洛哥人的兩個男孩之間還能夠說明自己的感受,而發達得多的日本聾啞女孩和他的'朋友也無法暢通無阻的交流。這似乎不是語言所造成的障礙了。似乎內心的距離才是交流的最大障礙,上帝當年也許並不僅僅的是擾亂了人類的語言,人類的心靈溝通似乎也被擾亂,每個人的內心都變得不可被別人理解。人類從巴別塔倒掉以來,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不同的語言和不同心靈的隔閡也有幾千年了,人們早已認識到了溝通的重要,發明很多東西來幫助克服不同的語言,可是人們的不理解和難以交流依然存在,可見內心的隔閡不實用科技就能解決的。我想這才是電影的內容所在吧。

原來,交流是如此困難。即使沒有種族差別、沒有地域區別、沒有信仰問題。同樣會有很多的衝突和誤解,每個人,都作為個體與其他人相互摩擦著。

導演電影結尾處寫道:“謹以此片,獻給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電影的最後部分,每個小故事都由於溝通問題進入了一種困境,即開始了最黑的夜。摩洛哥的小孩拿起了槍射向警-察,皮特望著遠去的旅遊大巴,墨西哥的加西亞驅車逃跑,日本的千惠子失魂落魄的走在東京大街。每個故事都向著痛苦的方向走去。不過最亮的光也隨之出現,摩洛哥的孩子忘記了之前和兄弟的爭鬥,想起兩人在山上吹風。布蘭切特被救,和皮特兩人合好。墨西哥保姆雖被驅逐,但也和兒子相擁一起。最終結尾鏡頭,全身赤裸的千惠子與父親擁在漆黑的夜,。三次非常重要的擁抱,帶來黑夜的點點光亮。正像結尾最後一個鏡頭,鏡頭拉遠,夜雖然漆黑,但還是偶有燈光的。無需語言,彼此相擁就好,最真誠的溝通,重建通天塔的唯一希望。

看完這部片子,我才知道,神,是不救人的,能使人類得到救贖的,僅僅只有人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