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跨專業考研考生該如何做理性決斷

校園 閱讀(2.75W)

我們在進行跨專業的時候,作為一名考研考生,我們應該做理性決斷。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跨專業考生的理性決斷指導,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跨專業考研考生該如何做理性決斷

  跨專業考生的理性決斷

在考研變得異常火熱的今天,報考專業的如何決斷也越來越成為一個現實重要的問題。有人因為本科專業不夠理想,希望通過考研來選擇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專業;有人因為專業就業前景,希望選擇報考一個熱門專業促進就業……

原因各有不同,但同樣的都面臨著本專業與相對陌生的跨專業之間如何取捨的現實難題。選擇的不同,可能直接影響到考研的成功與否,甚至是今後的一生。

近期我收到過很多學生關於跨專業考研的諮詢,下面是其中之一,相信同樣的疑問可能困擾著無數的考研學子:

案例

學生:關於是否跨專業考研我挺猶豫的,因為我本科期間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現在想跨考會計學。但是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是我學習了四年的本專業,畢竟有一點點基礎,如果本專業考研難度可能會小一點,但我自己對本科專業並不是很有興趣;另一方面跨專業報考會計的話,會涉及數學這一門新的學科,會計對我來說也是一門新的學科,但我自己對會計很感興趣,而且就業的話會計也相對前景好一點,我很想跨專業可是又擔心時間不夠學不好。這個疑問困惑了我很久,時間一天天過去,但一直沒有最後決定,想聽聽老師的意見。

解答:

考研學子中,跨專業考試已經不是少數了,有很多學生都面臨案例中的困惑,其實考研輔導終究是外因,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還是內因,所以對於這個學生,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先請你回答我的幾個問題:

第一,自己是否為了考研而考研。如果只是說為了讓自己是一個碩士學歷,專業及學什麼不重要的話,那麼考一個有點把握的本專業可能會比較簡單;

第二,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會計這個專業。如果喜歡,我相信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只是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因為喜歡這些是值得的,也因為喜歡這些學習是有興趣的、不枯燥的,更是因為喜歡我相信你會成功;

第三,自己是不是隻喜歡,而沒有做好良好的心理準備。畢竟會計涉及的數字比較多,起初或很長一段時間你可能會覺得困難,但如果真的心理準備充分的話,這些不算什麼。

如果這些你都能肯定的回答,那麼我支援你跨專業考試。

  專業基礎不牢考研慎跨專業

據瞭解,在選擇考研專業時,部分考生一味追熱門專業,而不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相關專業基礎。從往年情況看,有些考生在複習幾個月之後發現難度太大,不得不放棄考研。

選擇考研專業,考生要考慮自己是否具備較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如果基礎較差,要儘可能地補充。有些跨專業考生認為研考初試僅考1至2門專業課,只要認真備考這兩門專業課就可以了。實際上,複試在研考中越來越重要,招生單位加大了複試的權重,以便全面考查考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跨專業考生不但要為初試做好準備,還要為複試環節的綜合考查打好基礎,否則很容易被淘汰。

考研過來人楊娟認為,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評估自己現有的專業基礎。比如,考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數學基礎又不好,跨專業報考計算機專業就不是很好的選擇。其次要判斷自己的學習能力。如果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學習理工科專業會感到非常吃力;如果記憶力不強,報考歷史專業也非明智之選。

  解讀最苦的考研人群:跨校跨專業考研人佔60%

跨校、跨專業:懂策略者贏

“再來一次”,多麼讓人怦然心動的措辭,對於不滿意自己本科院校或專業的廣大學子而言,跨校、跨專業、跨地區考研 成了他們千載難逢的“再來一次”的機會,每年有近百萬人選擇跨考,佔考研總人數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錄取人數超過了總人數的70%……但機會總是與風險並存,選擇跨考也意味著要比考本校本專業冒更大的風險,而科學理性地跨考將為你帶來更大勝算。跨考的難度究竟有多大?你適合跨考嗎?“三跨”成功之路能複製嗎?本期獨家正在揭曉。

跨考大勢鑑:

熱度逐年提升,交叉學科受追捧

早在數年前,報考中央財經大學 的外校生就佔到84.9%;北京大學每年跨校考研人數過萬……巨大的跨考群體的背後,是殘酷的競爭趨勢: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高校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低於5%,分母中大部分為跨考生,越來越多的跨考生也正在擠進分子之列。“跨考蛋糕”究竟多大?“跨考江湖”水深幾何?

跨校、跨專業考研人數高達60%以上

據統計選擇跨校或跨專業考研的考生佔總人數60%左右。據筆者調查,在2013年考生就讀的某輔導班裡,選擇跨校考研的學員佔到90%之多,而選擇跨專業考研的考生也達到了70%。跨校、跨專業考研無疑成了當今的一種趨勢。事實上,跨校跨專業群體龐大的數字來源於一些客觀的招生條件。在全國2000餘所高校中,有900餘所具有研招資格,擁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僅有60餘所,民辦高校從2012年才開始有5所獲得研招資格。這注定了大多數學子想要讀研就必須跨考,想要讀好專業也必須跨考。

據報道,早在2004年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校報考的考生就佔到考生總數的70%~80%;當年報考中國政法大學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報考中央財經大學的外校生則佔到84.9%;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相關負責人表示,北大年招收碩士研究生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約佔1/3,並且近幾年一直保持這個比例。“跨校報考我校並錄取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重點大學,尤其是設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佔了錄取總數的70%。”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點院校、重點研究院在研招時不再過分挑剔考生本科時的`專業。中科院研招辦主任告訴本刊記者,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近些年招錄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專業錄取的。有基礎學科跨應用學科的,也有應用學科跨基礎學科的。這些考生憑著自己對跨考專業的濃厚興趣以及由此激發出的巨大學習熱情,已經在專業能力上達到,甚至超越了本專業優秀考生的水平。“我們一貫的招生態度是,只要專業知識技能過硬,就不存在本科專業歧視現象。”

傳統熱門專業與交叉學科成為跨考熱門

據調查,2012年跨考的熱門專業主要集中在:會計學、行政管理、企業管理、金融學、語言文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通訊與資訊系統、應用心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產業經濟學等傳統熱門專業中。受市場需求的影響,財會、計算機、通訊、管理科學等專業尤其得到跨專業考生的青睞,這些專業應用性強,與市場結合緊密,有著較好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學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考生跨專業報考。

與此同時,大量非本專業的考生跨考熱門專業,使得傳統熱門專業的競爭門檻越來越高,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高校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低於5%。數學基礎深厚讓很多理科生扎堆跨考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試競爭的難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2011年的報錄比分別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歷史、哲學專業考生的報考,更是讓浙江大學傳播學專業2011年的報錄比低至198∶1,競爭異常慘烈。

熱點前沿的生命科學、奈米科學、海洋科學等學科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大門類橫向聯合的諸多專業,如理論與系統生物學、奈米科學與技術等。由於這些學科跨度大,對考生的背景知識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領域甚至超前研究領域,因此儘管這些專業報考難度大,但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吸引了越來越多專業跨度之內的優秀考生報考。

許多考生跨考“交叉學科”專業主要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學位屬性,從純理論型專業嚮應用型專業、從純文科專業向經管結合型專業轉變。比如許多理科專業的本科同學,諸如物理學、應用化學、計算科學、力學等同學紛紛向電子、化工、軟體、航天、船舶等工科專業跨考;中文、歷史、哲學向對外漢語、新聞、旅遊、文化管理方面跨考。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有不少跨考同學認為,即使是要繼續攻讀,也不想讓碩士階段就把自己的專業限死,博士階段還想繼續觀望,選擇更符合自己特點的方向。如政治學的同學選擇國際經濟合作研究、中國對外經濟研究等方向,拉近與經濟學的距離;礦業工程的同學選擇數字礦山及計算機應用、安全技術與工程計算機應用、人工智慧與模擬安全技術等方向,拉近與自動化、系統工程的距離。

興趣和名校情結成跨考兩大動力

因為大學聯考 填報志願時,學生對大學專業設定瞭解不充分,大部分學生大學聯考服從調劑,不少人本科階段讀了自己本就不感興趣的專業。對他們而言,跨專業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強的二次選擇的機會。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長,決定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對專業興趣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非單純圖有趣,而是更多地結合自身長遠的理想,將對專業的興趣發展成“志趣”。本刊記者調查採訪了某考研培訓機構的集訓營,調查顯示,有近半數跨專業考研的同學表示自己“出於對報考專業的興趣”而選擇跨考。

同時“名校”成為跨考的另一內在動力。據統計,近年來報考人數最多的10個招生單位是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微博 招生辦)、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報名人數最多,跨校考研人數常年過萬。

名校如此受寵,與當今應屆生的就業形勢有直接關係,因用人單位掌握的資訊有限,所以多數只能用學歷背景衡量應屆生的綜合能力。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劉曉(化名)深有體會,劉曉因大學聯考失利曾在某專科學校讀書,後“升本”進入一家二本院校讀法學專業,畢業求職時卻在三個月內連在十家單位碰壁。眼看著一起應聘的名校畢業生被一線律師事務所錄用,劉曉燃起了繼續深造學業的鬥志,決定報考人大並最終順利被錄取。

事實上,相對於考生的名校情結,近些年來許多名校在對待跨校考生的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隨著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進、研究生複試改革的日趨規範、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為名校錄取的重要標準,甚至有的名校更偏愛從一般院校刻苦學習考進來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學生,這無疑給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特殊研院和特殊專業為跨考提供了必然性

跨考形勢的火熱,還與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機構有關。一些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的研究生院,由於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錄取的研究生都屬於跨校考生。一場大型招生會,場面火爆,參加招生會的小陳說,他就讀於武漢大學遙感資訊工程學院,十分熱愛自己所學專業。中科院的微波遙感技術水平和科研裝置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夢都想進入中科院深造。他認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屬於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競爭,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強一些。

與此同時,一些專業學位專案的興辦,比如法律碩士(非法學),其招生物件就是非法律專業的本科生,這也造成了跨專業報考人數的增多。例如,法律碩士在2000年開始不再允許法律專業畢業生報考,當年全國的報考人數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報考人數增加到3.9萬人。2009年根據教育部通知,在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之間,新增法律碩士(法學)專業,招生物件為法學本科,但法律碩士(非法學)的招生物件依然是非法律專業本科生,當年僅北京市法律碩士(非法學)報考人數就達到74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