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

校園 閱讀(1.45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報社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1

一.實踐目的:

暑假期間,為積極響應學校以及學院的號召,努力提高自己動手等各方面的能力,我利用假期的機會,在西安市藍田縣華商報社進行了三十六天的社會實踐。我很珍惜而且重視這次實踐,因為我明白它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和社會工作之間的一大模組。它是密切連著學習和工作的鏈子,扮演了把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正確運用到工作中的角色。是我們必須做到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時間去證明理論。因為所學的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實踐是一個鍛鍊的平臺,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會不斷顯露我們的不足,然後去反饋到學習中去,從而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儘快適應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生活。

二.實踐內容:

本次我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實踐前期工作和實踐過程,以下我將會分別從這兩個方面詳細說明這次的社會實踐過程。

(一)前期工作:

1.在實踐前,首先我在網上搜集準備的社會實踐的地點--藍天縣的所有招聘短期工單位及企業的資訊,並仔細比較最適合自己的部門,同時為了避免遺漏一些招聘人但沒有在網上貼出廣告的門面房資訊,我騎著自行車將藍田縣大街小巷招人的資訊都仔細的記錄了下來。

2.接著我將所有的資訊分類整理了一下,得到現在聘請的人類別大致如下:飯店門迎或服務員,旅館工作人員,麥當勞或肯德基,超市工作人員,發單員,在農地裡幫人收花椒工作人員,華商報社工作人員。通過分析自身條件以及自己想盡可能多的鍛鍊自身能力,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在報社進行社會實踐。

3.20xx月7月15日我來到藍田縣青羊路的華商報社進行面試,順利被聘用後,我便在網上仔細查閱了華商報社的有關資訊。華商報社,註冊資金50萬元,於1995年正式成立,公司位於西安市含光路北段15號,擁有員工300人。公司資金實力雄厚,生產能力強大。加上公司總裁李大燦的領導,目前已發展成為業內一家較具實力的生產型企業。華商報是陝西僑聯主管的一份綜合類城市生活報,報紙已被批准為對外開放日報60版。華商報堅持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的辦報宗旨,突出市民化,都市化,生活化,時尚化。是西安、陝西、乃至西北地區發行量、閱讀率、影響率最大,廣告成本最低的報紙。看到這些資訊,我為自己能夠在這個企業工作而自豪,雖然我是在藍田縣華商報社工作,但它畢竟還是隸屬於西安市華商報社,所以我感到抑制不住的興奮。

(二)實踐過程:20xx年7月15日早上4:40,我正式來到報社開始我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由於我是在校生,工作時間不是很長,報社社長給我安排了送200分報紙的工作,並讓我跟著靜姨學習、熟悉所送報紙訂戶的具體位置。在靜姨的細心指導下,我明白了一天的工作具體由摻報紙,送報紙、回收舊報紙,以及值晚班四個部分組成,我明白自己要以良好的工作態度以及較強的工作能力和勤奮好學來儘快適應報社的工作,所以在短短的兩天以後我便能獨自一人送著200份報紙。這種快熟適應能力,使同事和社長都很欣賞我的工作能力和態度。

摻報紙對剛來報社的我來說,還是一大挑戰,它既要求摻得快同時又要求摻的準確,不能少攙或多摻,為了儘量不出錯,每次在摻那很薄的六七種報紙時,我都必須全神貫注的用心、細心的摻,同時不斷總結,能將報紙摻的有好又快的規律。慢慢的我發現,將六七種不同種類的報紙中最薄的一種放在最外面,而將頭版報紙和其他報紙反著放的話會比較容易摻,於是我便堅持這種摻法,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種摻報紙的方法不僅使報紙摻的又好又快,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出錯的可能性,進而避免因摻錯報紙而給報社帶來財產損失。

解決了摻報紙這一大難題後,慢慢的我又發現能將這200份報紙準確無誤的送到訂戶手中也是一大難題。也許因為藍田縣畢竟是一個偏僻的小縣城,所以送報紙的路單雖然明確標著訂戶的民排好,但實際情況是訂戶的民商就看不到門牌號,而且有的訂戶家位於深巷中很不好找,更有甚者一些訂戶要求我們必須將報紙按特殊形狀放在指定位置而不時報箱,這些都無一例外使我們原本就因不斷從高高的家屬摟上上下下而疼痛的身心更加疲憊。但俗話說,不經歷風雨焉能見彩虹,所以為了不將無門牌號的報紙送錯,我會細心地記下訂戶家門口的獨特標記或相對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會用心記下各個訂戶的獨特要求;同時我也會深思熟慮的儘量將報紙放好以防備丟失。而最令我自豪的是我通過總結將訂戶數量編成兒歌,這更大大加快送完報紙的速度及提高了送好報紙的準確度。同時在我的努力下,我也將回收舊報紙和職業版這兩個工作部分做的很好,受到大家的誇讚。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2

今年我讀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說是難忘,因為我沒有回家,而是在報社實習工作了兩個月,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好了,我非常興奮自己能夠有一次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在報社,這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夢,不過我相信,只要我不斷的努力,我就會一直不斷地進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斷的進步中走過!

通過學校宣傳部老師以及大通社的幾位學生幹部的努力爭取,我總算得到實習機會了。在知道結果的那一刻我十分激動,然後認真規劃了一下自己的暑假,這樣,自己距離曾經的記者夢就會近很多的。這次實習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們得到了報社領導和記者老師們的認可,也從中學到不少知識,為人處事和新聞觀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另外,通過實習我們對記者和編輯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幼稚的感覺什麼是什麼,學會了怎樣實事求,尊重事件的本來面目,與自己的新聞夢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報》實習,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過《洛陽晚報》,那裡的威嚴讓我有種自卑的心理,畢竟《平原晚報》也是一家市級報社,無論要求還是紀律都應該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廣播電視新聞學的本科生,並沒有與之相當的能力。所以,事先我們幾個就認真做好準備,從與老師交談的態度到提要求的措辭都是經過我們四個人的反覆推敲才最終實施的。也許是年輕吧,我們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頭,想早早地進入社會,多隨記者外出採訪,體驗一下學校以外的新聞傳播情況,為以後的求職應聘準備條件。

因為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我和陳靜分到《平原晚報》總部,跟一個編輯老師學習編輯稿件,偶爾和記者出去做一些採訪。王騰和晴川則跟晚報一性格豪爽的樓市記者跑樓市。剛來的幾天,我們每天早上8點之前都會到報社,打掃衛生,整理老師的檔案。旁邊的記者老師看到我們汗如雨下的樣子,都誇師大的學生有素質,積極主動,我們幾個總會是笑臉應答,因為我們是揹負著師大和宣傳部以及大通社的榮譽去實習的,我們必須展現師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可實習將近半個月了,也沒什麼採訪人物,我們幾個都非常著急,情緒也開始有懈怠。偶爾寫點消極的感慨,把寶貴的時間都忘記了。其實在那段時間裡我們完全有時間和機會學好方正飛騰這個軟體的,只是我們都太不切實際了。

真的也許是還年輕的緣故吧,我們缺少社會閱歷,記者們出去採訪很少帶我們,有些任務我們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報社度過的,看報紙,寫評論,偶爾也寫一些感慨,然後時間就這樣慢慢地走完了。不過看到記者們在聽到有突發事件後立刻趕赴事發現場的魄力時,我還是由衷地敬佩和羨慕,也許將來從事這個行業了,我也會嚴格要求自己的。

經過一個月的實習,新聞在我的意識裡越來越成為一種模糊的概念了。隨著對其漸入瞭解,就像一個點和一個圈的關係,當還是點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新聞有多難,需要把握多少度。當點漸漸擴大,成為一個周長繼續擴大的圓時,我才體會到新聞也有其更深層的類似於藝術表現的市儈和絕妙。新聞源於生活,源於社會,源於黨和人民。新聞的幾個要素包括真實性、時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真實性,在學習過程中我也反覆在思考辨證這個問題。但一味地追求新聞的真實性是不可能順利完成新聞的廣泛傳播的。以前總是認為,新聞,是什麼就是什麼,要絕對堅持其真實性。

可是實習的這一個月,當所謂的理論和時間相撞時,理論只是一片空白,並且顯得比較膚淺。現在的新聞傳播同樣考慮社會效應和大眾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實,只會把新聞送進死衚衕。怎樣很藝術的變相表達才可能達到新聞傳播的最終目的,讓新聞起到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

有一次單獨去輝縣的向陽幸福院,碰到新鄉好多媒體的記者,參與完那個活動之後,我感慨頗多,做新聞的困惑和疑問也逐漸增加。回來後我一直在探究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這兩個問題,現在社會,什麼事情都講究策劃,新聞也不例外。前者是為順利正常有步驟地進行新聞傳播而採取的一種理性的新聞規劃,後者則是為達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當的手段對新聞事實進行扭曲和擺佈。聯想現在的新聞,好多都已經是擺佈出來的,有的甚至是虛假的,每年查處的虛假新聞也不在少數,大多都是很雷人的。這樣的新聞傳播環境無可否認地造就了一批喪失社會良知和責任心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會拿封口費,會寫虛假廣告,會看關係發新聞,會“不辭辛勞”搭上地區腕兒級人物然後伺機找“岔兒”領費,會“獨當一面”給人辦事包人滿意……這些只是我的個人見聞,但是當它們一天天多起來的時候,我想到中國新聞事業的悲哀,想到作為一個記者會在這樣紛繁複雜的環境裡逐漸喪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韜以及其他優秀的新聞工作者還在的話,他們會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實習快要結束了,和報社的老師也慢慢熟悉起來,偶爾也會和其他記者老師一起出去採訪,回來之後忙著寫稿,生活開始過得充實。最後一次是“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和報社的焦老師一起去採訪一個護航索馬利亞海域回來休假的海軍士官。得到通知後,晚上回來查詢關於我國這次索馬利亞護航的相關情況,然後設計問題,理清思路和邏輯。在學校做這類人物通訊,絕對有充足的時間,可是在報社,可就不一定有了。由於時間倉促,老師說我的設計的問題很不成熟,去的路上我沒想到老師會讓我一個人獨立完成這篇稿子,也就沒在意。還好與採訪物件在年齡上有優勢,他剛大學畢業,算是05級的學長,彼此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很多,然後我就在聊天中變相採訪,得到了很多細節。回來後,老師臨時有事,就讓我先寫,沒辦法我就硬著頭皮趁熱打鐵用兩個多小時完成了這4000多字的人物通訊。老師看後,露出很意外的表情,然後點頭表示讚賞。昨晚和劉月一起改稿子,她改我的我改她的,氣氛挺好,感覺不錯。真希望這樣的事情可以多發生幾次。

和老師出去採訪的幾次經歷,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說辦到就能辦到的,採訪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採訪中要引導被採訪者,不能隨採訪者自己的意願,還要注意提到與採訪物件相關的人,蒐集多方素材,這樣在寫稿的時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學校的採訪,都是事先策劃好的,有老師和同學一起,大家集思廣益。而現在,大部分時候老師會把任務完全交給你,而你就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而這個過程不能僅僅說得到鍛鍊就可以一筆帶過的,像專業課上學到的採訪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必須掌握好的,這樣在學以致用的情況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聞業務水平。

第一次實習,得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也明白新聞真實的難度,所以以後不會再鑽這個牛角尖了。不過作為一個新聞人,必要的社會良知和責任感還是必須堅持的,這是一個新聞人稱其為人的最起碼素質和底線。還好實習期間遇到的都是一些社會小問題,有的糾紛也不傷大局,總體上社會主義的新聞還是比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們接觸不到,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讓我們練筆了。需要大力宣傳的,我們要學會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義提升到三度,沒有那麼好,也要看情況,巧妙地誇大。而一些批評揭露的新聞,可就沒這麼輕鬆了,有時候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完成的採訪和披露,對方找一下報社上層領導,一個小小記者幾天的辛苦就白費了。現實就是這樣無奈,所以一些圓滑的記者就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沒有得罪人的時候,幹嗎總跟自己過不去呢。於是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就應運而生了,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記者的道路是很艱難的。堅持兩年,執著地選報廣播電視新聞專業,因為喜歡,所以熱衷。正是這樣,我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好好規劃自己的新聞路,從點滴積累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難與不難也是視努力而定的。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我仍會堅持,為圓自己的記者夢而努力。

新聞難做,這是很正常的,不過我擔心的是自己想做這份難做的工作連機會都沒有,現在大學生找工作多難啊。好的單位幾乎不要人,差的單位大學生一般都不願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導致現在就業形勢越來越難。我不想這樣,在畢業後就失業,我會通過社會實踐提高自己能力,在我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單位,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的!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3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報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絡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為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著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裡堅持下去。

由於x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著。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著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著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裡,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著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為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著“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著多少辛酸,擔負著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裡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面上才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為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報社也不是一直都忙於工作,有時記者們也會帶我們去七樓打球,這給我們的實踐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忙碌而有趣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拿鑑定表那天,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我們又回到閱覽室,翻閱著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學文的,更不是學新聞專業的,卻有幸在xx報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為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們有時為了趕時間,就把飯帶到報社吃,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裡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個月是短暫的,卻有著許多珍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此時拿起一份《xx報》,定會有另一番感受,因為那裡曾經有過我的足跡。我似乎能夠感覺到每一篇報道中記者們為此留下的汗水,我開始看重,珍惜《xx報》了,是它,伴我走過了這個美好的、充滿回憶的暑期報社實踐生活。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4

大學生暑期社會時間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作為大一生活學習的總結,我也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實踐單位領導的讚譽,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了知識,長了才幹。

很快的,署假又過來了,面對最後一年的校園生活,想著剛剛過去的最後一個署假,緊張沉默之後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腦海裡的每一個足跡都是那麼的深,真的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伴著時間,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賽跑,不可能從真實的兩面去看清它,只是經意不經意的感受著有種東西在過去,也許更適合的只有那句話:時不待我,怎可駐足

xx工人日報的新聞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什麼人在辦公室,以至於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在辦公室見過每個人。他們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只有趕稿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辦公室,或者說,只是來交稿的時候出現在報社。跟著“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師們學習,確實有點難度。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才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著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裡很著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絡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1、高溫系列採訪

才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麼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於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採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群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後,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願意多講,更不願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後也勉強地瞭解到了我們需要的資訊。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麼好寫的,然後發到我郵箱。”由於我還沒有自己的訊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髮掘過的訊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著終於找到可寫的了,於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檯,以辦業務為由取得了一些資訊,也寫了一篇稿子,心裡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為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闆關係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是採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採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採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採用迂迴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裡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著他們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溫州,跟著採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才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怎麼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踐中提早得到了鍛鍊。社會實踐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踐中看!

通過實習,我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鍊,並且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5

在這次社會實踐期間,從一個從未接觸過報紙媒體採訪到漸漸熟悉採編業務,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處,這些難得的收穫使我受益匪淺也必將有力支援自己以後的實踐和工作。因此,我很感謝學院安排這次社會實踐,感謝報社眾多老師給我們的辛勤指導和熱情幫助。現在,我把自己社會實踐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

一收穫

從9月10日開始我和其他幾名同學在學院安排下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社會實踐。

在這近四個月的社會實踐期間,前一週時間基本是在熟悉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熟悉了報社的採編系統和基本工作流程,通過指導操作,自己學會了如何在採編系統撰寫稿件、如何上傳新聞照片,並知道了稿件應該傳給誰。對於新聞採編業務,大家都表現出了相當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並表示一定要積極參與新聞採訪,努力完成社會實踐任務。

作為一名文學專業的學生,雖然經常和文字打交道,但對於新聞體裁文章的操作還是第一次,怎麼寫、如何寫、新聞眼在哪,這些都是以前不曾遇到的情況。對於新聞這個熟悉的陌生事務,我還是認真看每一份報紙,看那些記者是如何尋找新聞線索,是如何把普通的事情寫出故事來。面對螞蟻般的新聞作品,分析新聞寫作的套路,自己也漸漸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新聞稿件的寫法,直到該到哪裡去尋找新聞。

在以下的日子裡我就和同學一起到大街小巷或者社群公園裡尋找新聞線索,從具體現場找一些事情來寫。第一週基本在熟悉環境,第二週之後大家就開始獨立策劃採訪。

在學院指導老師的耐心輔導下,每週大家都會進行一次總結,談談自己在工作中的收穫體會。因為某些因素的限制,剛開始的時候自己在採訪方面做得很不順暢。通過總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指導老師也積極和報社方面溝通,爭取給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和條件。這樣我們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有了方向,有了動力,有了做下去的信心。由於缺乏報社記者的指導,自己在實際採訪中有時候找不準新聞點,只是盲目地溜大街,對於策劃也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做到有觸而發,往往落實不到實處。這些都在指導老師的疏導下得到了一定的解決,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雖然也遭到了別人的質疑和踢皮球,說你們採訪是不是要錢的,還說你們到哪個部門該他們負責,總是困難不少,但收穫也頗多。自己切實在實際採訪中受到了真實的體驗,通過和採訪物件的接觸,通過社會實踐操作,對新聞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記者職業的定位有了更明確的理解。同時,自己在採訪中也真正體驗了作為都市報在地方生存的艱難,感到了記者間的競爭與壓力,以及編輯記者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報社沒有具體給每個人安排指導老師,但有些記者還是主要在採訪時帶上我們,甚至有在社會實踐的記者也積極帶著我們去採訪。

由於自己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對新聞專業也不甚瞭解,只是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上。所以等到自己承擔記者的角色時,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的瞭解也很欠缺。但是有學院指導老師耐心的指導和提示,有些報社領導和記者的支援,不斷告訴自己在採訪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在社會實踐中,自己的努力贏得了老師和領導的信任與認可,應該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勵。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更應該積極去做,努力去做,力求做得更好,做得更深刻。

二、成果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一共完成了四期報紙製作

三、體會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在理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這既包括理論在實踐方面的運用,又包括在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通過四個月的社會實踐,通過到大街小巷和市民接觸,通過牧區四天兩千裡的追蹤採訪,總計還是有一些較為深刻的體會。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對待工作不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應當作一種藝術來做。做就要爭取做到體現自己程度的最好。在都市報的社會實踐中,對新聞稿件的質量要求並不是很高,也沒有硬性的要求和規定,但自己還是認真對待自己寫的每一件稿件,爭取做到消滅錯別字,努力把標題想得儘可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做到有題目有內容。並不是想報社有些記者那樣,只是簡單地把採寫稿件作為謀生的收到,為了保證基本工資,隨意採寫些沒有任何新聞價值的東西,對稿件的質量缺乏嚴格的自律自求,要嚴於律己,通過踏實的工作,儘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時積極向別人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新聞業務水平。

第二,當記者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準備隨時在路上。通過和記者下牧區採訪牧民和運輸公司衝突事件,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做記者的辛苦和勞累。以前都是看別人看著攝像機、拿著採訪本奔波與各種場合,和各色人等接觸,有時候也看到作為一名記者出入各種場合的風光。但輪到自己親自作為一名記者,親自下到基礎採訪時,才發現記者的風光決不是輕易贏取的,記者的辛苦也不像畫面上描述的那樣。三天的扎魯特旗牧區之行行程近一千公里,和政府官員、公司老闆、鄉下牧民、詩人作家都有過正面的接觸,知道了採訪一件事的不易,常常遭到各種採訪物件的各種理由的推託或質疑,給你“踢皮球“。這也讓自己真實體會到新聞工作在社會上所承擔的責任和所遭受到的非議。同時,由於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需要記者必須腿勤,嘴勤,筆勤,往往一個新聞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後組織稿件記者並不是每天都在報社,朝九晚五的按班照點的工作,隨時都要準備到現場去,到基層去,而不是呆在辦公室看報喝水。作為社會實踐生雖然沒有必要加班加點,但看到那些記者每天都忙裡忙外,甚至連週末都沒有,在還是體會到作為記者,不是在採訪的現場,就是在去採訪的路上。

第三,做記者要有嚴肅的職業道德。記者首先是一項工作,工作代表自己的一份責任。而作為記者,至少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完,最好把它做好。要有嚴肅的職業道德,把記者工作當作自己生命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來對待。要對得起自己手中的筆,要對得起群眾期盼的目光,要對得起老闆付給自己的那份工作。當然不能為了那份工資而忘了職業操守忘了職業道德。作一個普通的記者如此,作一名好記者更是如此。在社會實踐中也遇到一些據說實力較強的記者從別的報紙上一字不改地抄襲別人的報道,或者把別人的稿子署上自己的名字發表。

第四,作記者要敢於和群眾打成一片,要體會民眾的心聲。社會實踐期間,時常遇到有群眾到記者部找記者要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比如找失去聯絡的孫子,比如幫買藥的老人向藥店詢問情況。有些記者對這些事情都表現很高的熱情,盡力幫他們解決問題。簡單而言,就是作為記者的一種職業道德,是記者體驗民生最生動的體現。很多群眾自己無法辦的事或者不知道怎麼辦的事,通過記者的幫助,就能比較快捷比較及時的解決。這也切實體現的報社三貼近原則。當然為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當權者和地方惡勢力,甚至會遭到他們的打擊報復。但是,作為一名記者,憑自己的職業良心,佔到民眾這邊,不僅要讓一小部分人滿意,更得讓大部分人滿意。

第五,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在社會實踐中,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學生,自己什麼都不熟悉,都要積極向其他記者學習,雖然他們或者沒有上過大學,或者沒有較為專業的理論知識。但作為出入茅廬的社會實踐生,他們的敬業,他們的工作熱情,他們的積極作為,都值得自己去學習。用業餘的知識去做專業的事,這也是一種很偉大的精神。對於一個自己陌生的環境,一邊自己要主動去靠自己的力量去熟悉,另一邊也要通過熟知的人去了解。他們都給自己提供了這樣一個條件。作為社會實踐生,在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式的工作人員,像他們那樣尊師各項規章制度,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端正自己的態度,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寫好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第六,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知識更加系統廣泛。作為記者需要廣泛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自己的知識應該有更大的接觸面,需要對相關方面知識的全面瞭解直至熟悉。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和寫作技巧是遠遠不能解決好工作遇到的眾多問題,遇到的深刻的東西是自己就現出了知識的空白。在本科階段的教育還基本屬於通識教育階段,知識比較雜比較散,缺乏一個系統,因此需要強化訓練,使之形成一個系統,乃至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這就需要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多讀,多想,多學,為將來投身做更職業的事情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問題

自己在社會實踐中收穫頗多、收益匪淺,但也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

(1)缺乏主動。記者這個職業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勤快是第一要素。但我個人在社會實踐中缺乏主動,比如報社沒有安排指導記者,自己就幹做著等著安排,而不去主動找記者聯絡或者自己親自去熟悉情況。這種缺乏主動性的滯後思想讓自己浪費了一段寶貴的社會實踐時間。所幸的是,在緊接著的幾天後,自己和同學就主動找記者要求一起去採訪,主動去找新聞線索,去發掘新聞體裁,去主動聯絡採訪單位。

(2)缺乏理論修養。由於本身不是新聞專業學生,對新聞業務採訪還是一種主觀上的`熱情,只有熱度沒有深度,不知道該去做些什麼,做什麼事情能夠把新聞價值體現出來。這就需要以後加強理論學習,對新聞知識要有進一步的.認識,要多學習,多讀些相關書籍,補充自己理論知識的缺乏。

(3)缺乏一定的新聞敏感。這需要慢慢培養,需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來提高。

五、建議

對於自己的收穫和不缺點,自己也給自己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意見。在新聞寫作方面,第一,新聞一定要真實,要有價值。因為有些記者會因為這種原因而不去求真求實,只是簡單把別人說的話記錄下來。第二,要深入群眾,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做大眾的喉舌,作為都市報記者尤為如此,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也是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體現。第四,對自己要有新的突破,要敢於去創新。

總之,我在這次畢業社會實踐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使自己在新聞業務上得到的一定的熟知和鍛鍊,自己在社會實踐工作也漸漸成熟,認識了很多純樸的朋友。同時我在社會實踐中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些都會在以後

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加以改進,使自己更適應新聞工作的需要,更有利於進行深層次的新聞採編工作,努力在以後的新聞工作中表現出真正的記者的素質和魄力。

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篇6

從20xx年的2月18號到3月20號我在西安商報報社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時間雖短,但讓我學習到了很多在校園裡學不到的知識,增加了不少閱歷。所以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社會實踐過程中,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堅持了下來,認真完成了大學期間重要的一次課外作業,以下是我的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選擇《西安商報》作為社會實踐單位緣於一位認識的中文班的同學的推薦,《西安商報》是有西安日報社主辦的一份經濟生活類報紙,創刊於20xx年。後來的經歷證明我選擇商報社會實踐是正確的選擇,商報的老師對我和我們一起社會實踐的同學都很關心,及時給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每一個社會實踐生都由兩位老師帶,這足以說明商報周到的考慮,儘量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不至於浪費寶貴的時間,每天都有事可做。商報的記者不多,所以每個人的任務就比較大,每天都很辛苦,帶我的是商報的李老師和詹老師,李老師在報社工作了將近十年,是一位資深的記者了,詹老師則是剛進入報社的年輕記者,但我感覺到了他們都是那麼的敬業,那麼的熱愛這份工作,對於我這個社會實踐生也是當做朋友一般,經常跟我溝通交流,指導我的稿件,教我採訪的技巧,我從內心感謝他們。

在報社待的一段時間,讓我有了很多收穫。剛去報社的幾天,老師並沒有給我安排任務,而是讓我看報紙,除了本報社的報紙外,還要求我多看幾家比較有名的如《大河報》《成都商報》《華商報》等他們的報紙,我在學校就是比較喜歡看報紙的,但是在學習之餘把看報紙當做一種放鬆的方式,而現在讓我整天坐在哪裡看報紙,當時真的是很無聊,老師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訴我說讓我看報紙不光是讓我看新聞的內容,關鍵是讓我瞭解記者採寫新聞的角度,報到的方式和對新聞事件的把握,這是當記者的第一關。我社會實踐中我認識到好的新聞稿要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進行換位思考。社會實踐的第三天李老師把我和另外一個社會實踐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李老師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群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訊息事件知道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李老師的引導下,我們從這訊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絡新聞當事人,開始著手社會實踐的第一篇新聞。

還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有一次我們要採訪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聯絡不上,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詹老師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後來經過同學的同學真的就聯絡上了教授。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資訊資源才可以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物件,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物件。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為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資訊。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記得有一次我單獨去採訪,我報了老師的名字,沒有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老師後來批評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可見對記者而言,交際範圍很重要。

報社李老師一直要求我要學會擴充套件思維,目光要獨特。他經常讓我關注財經類的新聞資訊,他說,現在很多報社都主打社會新聞,所以社會新聞很多,我們多關注社會新聞以外的東西,沒準就能另闢蹊徑,寫出優秀的稿子來。事實也是這樣,不光目光要獨特,還要會發散思維,由點及面,同一篇新聞不同的人閱讀就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有一次詹老師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上面的報道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訊息作為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房價的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記者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老師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老師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充套件思維,從點延伸,新聞就在身邊。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為老師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訊息就會隨著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才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社會實踐期間我感到了自己知識儲備的嚴重不足,才發現記者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什麼都得懂,因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會遇到什麼情況,而且要敢於提出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有一次去採訪一起,李老師帶著我和另外一個社會實踐生,到了現場我都嚇傻了,現場情況很慘,老師採訪交警瞭解情況,我們躲在旁邊不說話,後來老師問我們為什麼不說話,我說現場太慘了,都嚇傻了,老師狠狠批評了我們,作為記者,連這點是都扛不住怎麼行,不管現場怎樣,你的採訪都得照樣進行下去,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給我上了一課。以後採訪就比較主動點了,也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問題來。

在報社期間深刻體會了作為記者的艱辛,有的記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聞,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點為了第二天報紙能發出最有價值的訊息。報社是一個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間沒有隔閡,這裡沒有年齡的差距,部分職位的高低,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有時候爭得面紅耳赤,但這都是為了出精品稿件。我們這些社會實踐生也是耳濡目染,平時有什麼想法都及時跟記者提出來,好的點子都會得到老師的支援和鼓勵讓我們放開手獨立去做。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商報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裡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做新聞、做記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這說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同時,報社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由於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得心應手。

社會實踐雖然很辛苦,但讓我體會到了工作的艱辛,為將來踏入職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社會實踐期間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和自己的堅持努力下都一一解決,由於學校離報社較遠,每天就得6點起床,往報社那邊趕,晚上有時候稿子較多就得加班,回到學校已經是深夜,好幾次都遇到沒有公交車回不到學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棄,但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讓我堅持了下來,而且老師也很照顧我們,知道我們路途遠,所以儘量讓我們每天都早點走,真的是無微不至。社會實踐時間不長,但將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在以後的道路上我將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