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7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了解各種朗讀、背誦形式,訓練正確的朗讀、背誦的姿勢及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及背誦習慣。

2、瞭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及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健康的課外書報的習慣。

二、教學具準備:

PPT

三、教學過程:

(一)、觀察第l頁圖面

(1)圖上的小朋友怎樣坐的?

(2)這些小朋友是怎樣朗讀課文的?

(二)、猜謎語

教師:你猜他們就這節課坐得好嗎?他們的有一種東西值得我們學習,那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猜謎語!

(三)、說坐端正的原因,模仿練習。相互評判

1、教師:但是也有同學坐得不好,我們看圖片……我們為什麼要坐端正呢?

引導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小結。讓學生明白朗讀姿勢的規範

身正肩平雙手拿書

左右兩臂自然平放

目光課本保持垂直

眼睛書本距離一尺(33釐米)

2、教師:

圖中的小朋友在朗讀課文時個個姿勢正確,讀得多專心,多投入呀!我們也和他們比試比試,怎麼樣?請大家學著他們的樣子做做。(學生各自練習朗讀姿勢)

(1)請幾個學生模仿練習。

(2)其他同學給予評判。

(評判中,教師相機指出:朗讀時注意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

教師:從剛才同學的演練中,我們明白了朗讀姿勢的一些規範,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全體學生參與姿勢訓練。教師走下去進行指點、糾正。從班級中選出姿勢規範的同學進行表揚,為其他同學作示範。)

(四)、讀歌謠,看自己能否做到

(1)上課認真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積極思考;回答問題要起立,聲音響亮;要發言,先舉手。

(2)上課座姿要端正,讀寫姿勢要正確,努力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一尺遠,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遠,身體離桌一拳遠。

(3)作業要字型端正、規範,書寫格式正確,紙面清潔,不邊做邊玩。

(五)、評一評,比一比。

1、看題目,相互評議,看是否達到要求。

2、學生集體朗讀一段課文,教師巡視,傾聽,作指導。

教師:在一年級時,我們已經知道了讀書寫字的姿勢,掌握了握筆寫字的方法,還知道了保護視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朗讀的姿勢和朗讀的要求。剛才還聽了別人優美的朗讀,我相信,只要我們天天堅持練習朗讀,自覺訓練,你的學習一定會提高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設想

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於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後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側重操作層面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的內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於前者。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並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度。在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並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勤查字典和有關工具書。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態度,瞭解主動識字的途徑。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內容:指導看圖,知道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的重要性。

要求: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重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的重要性,並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

一 回顧,匯入新課。

1回憶以前我們學過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

3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個好習慣:勤查字典(板書、齊讀)

1出示第一頁的三幅圖,自己看看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瞭解這三幅圖是老師在教同學們查字典。

2你知道都有哪些字典嗎?(教師出示字典、詞典)你用過哪些?對我們有什麼用?

3出示第二幅圖,自己看看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瞭解這三幅圖是同學們自己在認真地查字典。

4練習查字典。

教師出示一段文字,學生拿出自己的字典查出不認識的字。

三 總結:

今後我們在看書學習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又多了一個好老師——字典,讓我們在它的幫助下,一步步邁上知識的高峰。

第二課時

內容:指導看圖,知道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的重要性。

要求: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重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的重要性,並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

一 回憶,導人。

上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好習慣?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好習慣:主動識字(板書,齊讀)

二 學習第二個好習慣。

1出示第一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

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生字的?

這就是主動識字的內容。

2出示第二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

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在給老師講他們學習的結果。

3出示第三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麼?

兩個同學在放學的路上讀路邊的商店招牌。

4你在主動識字方面是如何做的?

三 總結。

教學反思: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地、不懈地訓練、堅持。第一課時,我結合本學期的目標之一——學習部首查字法進行教學,使得空洞的說教變得豐滿起來,變得有血有肉,孩子動起來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共有3頁彩色插圖,其中第一頁的主題是“不懂就問”,第二頁和第三頁的主題是“勤於蒐集資料”。第一頁四幅小圖,分上下兩塊安排。上面一塊圖的右下方是頁頁插圖的主題,左邊是一位國小生遇到疑難問題向老師請教,右上方是兩位國小生參觀校史館,向老師詢問有關問題。可以看出兩位國小生參觀的興趣很濃,問得很仔細並很有禮貌。下面一塊有兩幅小圖,左上角方框內是課間同學之間相互請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內是兩位同學在校園裡向花工請教培育花卉有關知識從本頁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國小生都很愛動腦筋,善於學習。第二頁和第三頁是通版圖畫。第二頁上面一幅圖是一位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並將查到的資料內容抄錄到筆記本上。下面的方框圖是幾位國小生在學生校圖書館(室)蒐集資料,他們有的正在查閱,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專心。左上角圓形圖內是一位學生將蒐集到的資料貼上到活頁紙上。第三頁上面有四幅小圖,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內容分別是在閱覽室讀書讀報並相互交流;上網蒐集資料;參觀有關展覽;邊參觀邊記錄;採訪老人時認真聽,仔細記,有的還作錄音。下面圖畫是幾位國小生向老師展不他們蒐集的有關資料,彙報蒐集資料的心得。老師認真地欣賞著學生們蒐集的資料。

  二、學情分析

指導觀察第一頁插圖,可以先由老師闡述“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還可以發動學生交流不懂就問的好處,說說自己的體會,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可舉一些例項,說明有“不懂就問”好習慣的人後來對國家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如果孔子不恥下問,程門立雪等小故事,也可舉班級或學生校裡好學生多問的同學生進步很快的例子,說明“不懂就問”的意義,然後依次觀察插圖。

  三、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蒐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蒐集資料的方法,並逐步養成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勤於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蒐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蒐集資料的方法,並逐步養成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這裡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同學們:

(1)老師打算寫一篇關於張家港歷史文化的文章。請問同學們,老師現在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2)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辯論會,她該提前做些什麼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等)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3.老師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1)上面一幅圖的女同學在哪兒?在幹什麼?(2)圓形圖上的女同學在幹什麼?態度怎樣?(3)下面一幅圖上的男同學在做什麼?

2.指導觀察第2頁上的圖片。

(1)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裡?在幹什麼?你覺得他們的態度怎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認真觀察第2頁下面的圖,然後,清你說說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可以通過看報刊、網路、參觀展覽、採訪和訪問來收集資料)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3.講授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第3頁上面的四幅圖,都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那麼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於查閱,分類不要雜亂。(2)製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於資料分類。(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續的畫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製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三、引導觀察第3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暢談學習收穫。

教學後記: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能認識到平時收集資料的重要,他們都很有興趣地忙於做收集資料的準備,我相信只要在以後的日子裡,老師不斷加以引導和督促,一定能讓學生體會到收集資料的樂趣,並養成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勤於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2.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1.展示優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

2.教師告訴同學們,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主人優秀的學習成果。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怎麼做?

二、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

1.分發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一份。

2.學生閱讀材料,收集資料。

要求:

(1)認真閱讀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3.教師巡視指導,多作點撥。

4.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三、教師小結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重在鼓勵,希望同學們貴在堅持,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

指導看第4頁上的圖,讓學生感知“不懂就問”的重要性

1.齊讀“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1)第1幅圖上有什麼人,在哪裡,幹什麼?

(2)第2幅圖是在哪裡?從哪裡看出來?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幹什麼?

(3)第3、4幅圖表現的是哪裡?怎麼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幹什麼?

(4)看第5頁左上方的一幅圖,這是在哪裡?兩名同學正在幹什麼?老師呢?

(5)看第5頁右上方的一幅圖,這幾名同學在哪裡?他們在幹什麼?

(6)最後兩幅圖表現的是哪裡?同學在幹什麼?老師又分矧在做什麼?

四、組織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第4、5頁的8幅圖後,你明白了什麼?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於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裡,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裡,在校園裡,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卜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樣?

3.我們今後應該怎麼辦?

五、發出號召,希望學生早日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後記:

不懂就問,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卻是很難,這關係到老師平時對這一事情的關注程度及其對學生提問的態度,不斷鼓勵,民主教學,我相信不懂就問的人會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