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一節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1.75W)

必修一的化學內容是最多的,也是基礎的,在第一節的內容中,我們將會學習各種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你想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一節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化學第一節知識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1.化學實驗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濃硫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燒鹼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後塗上硼酸溶液;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應立即用溼抹布或沙土撲蓋;水銀灑在桌面上,可灑上硫粉進行回收;誤食重金屬離子,可服用大量雞蛋、牛奶等含蛋白質的食物進行解毒;誤食鋇鹽溶液,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實驗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蝕性的藥品取用時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藥品的味道。常見的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有:銀鏡反應、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質絕大多數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組分開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離,把某物質中所含雜質除去的操作叫提純。

3.過濾操作適用於分離固體和液體混合物。使用的裝置叫過濾裝置。它常由漏斗、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濾紙組裝而成。該裝置組裝和操作時應做到“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低於漏斗邊緣,漏斗中的液麵低於濾紙邊緣,三靠: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的下端緊靠接收濾液的燒杯內壁。

4.蒸發操作適用於可溶性固體混合物的分離,使用的裝置叫蒸發裝置,一般由蒸發皿、鐵架臺、酒精燈、玻璃棒等儀器組裝而成。應注意:加入蒸發皿的液體不應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在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膠棒,防止由於區域性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接近蒸乾前應停止加熱,利用餘熱把溶劑蒸發完。

5.蒸餾操作適用於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寫出裝置中各儀器的名稱(編號和名稱要對應):①酒精燈、②蒸餾燒瓶、③鐵架臺、④溫度計、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錐形瓶、⑧石棉網。該裝置中溫度計的水銀球要和蒸餾燒瓶支管處齊平,測得收集蒸氣的溫度,以確保收集到的餾分的純淨;冷凝水下進上出,以達到良好的冷卻效果;燒瓶中盛飯的液體不能超過容器的2/3;使用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實驗時要在蒸餾燒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體暴沸。

6.分液是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輔助性儀器還需燒杯、玻璃棒。主要儀器中的上層液體應從上口倒出,而下層液體應從下口放出。

7.萃取是利用溶質在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操作。所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輔助性儀器還需燒杯、玻璃棒。常見萃取劑:汽油(密度比水小)、苯(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42-的檢驗:一般在原試樣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為了排除CO32-、SO32-等離子的干擾,再在酸化後的試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澱,說明原試液中有SO42-存在。

Cl-的檢驗:一般在試樣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為了排除CO32-、OH-等離子的干擾,再在酸化後的試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說明原試液中有Cl-存在。

CO32-檢驗:在試樣中加入HCl,產生無色、無味、能使澄清Ca(OH)2變渾濁的氣體,說明原試液中有CO32-存在。

  高一化學基礎知識

離子反應

1、電離 ( ionization )

電離:電解質溶於水或受熱熔化時解離成自由離子的過程。

酸、鹼、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僅如此,酸、鹼、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於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2、電離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硝酸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硝酸根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有一個新的認識。那鹼還有鹽又應怎麼來定義呢?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鹼。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這裡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小結]注意:

1、 HCO3-、OH-、SO42-等原子團不能拆開

2、HSO4―在水溶液中拆開寫,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寫。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鹼、鹽等。

②非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結

(1)、能夠導電的物質不一定全是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裡或熔化狀態下才能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既不是電解也不是非電解質。

(4)、溶於水或熔化狀態;注意:“或”字

(5)、溶於水和熔化狀態兩各條件只需滿足其中之一,溶於水不是指和水反應;

(6)、化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對於不是化合物的物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4、電解質與電解質溶液的區別:

電解質是純淨物,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無論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的導電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說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導電就是電解質。

注意事項:

①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對化合物的分類,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電解質應是化合物(屬於純淨物)。而Cu則是單質(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或金屬),K2SO4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離子不是它本身電離出來的,而是與水反應後生成的,因此也不是電解質。例如CO2能導電是因CO2與H2O反應生成了H2CO3,H2CO3能夠電離而非CO2本身電離。所以CO2不是電解質,是非電解質(如氨氣、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 H2SO3NH3. H2O 是電解質

③ 酸、鹼、鹽、金屬氧化物、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為非電解質。

④ BaSO4 AgCl 難溶於水,導電性差,但由於它們的溶解度太小,測不出(或難測)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但它們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所以他們是電解質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熱熔化時本身能否發生電離是區別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理論依據,能否導電則是實驗依據。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電解質本身不一定能導電,如NaCl晶體。

⑥ 電解質包括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是水溶液還是熔融狀態下均可導電,如鹽和強鹼。共價化合物是隻有在水溶液中能導電的物質,如HCl 。

{補充:①溶液導電能力強弱與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的多少和離子所帶電荷數有關;②在溶液的體積、濃度以及溶液中陰(或陽)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導電能力強的溶液裡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裡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多。③HCl、NaOH、NaCl在水溶液裡的電離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大。據此可得出結論:電解質應有強弱之分。

5、強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6、弱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強、弱電解質對比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物質結構

離子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

某些共價化合物

電離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時微粒

水合離子

分子、水合離子

導電性

物質類別例項

大多數鹽類、強酸、強鹼

弱酸、弱鹼、水

7、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注意點

①電解質的強弱與其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有關,與其溶解度的大小無關。例如:難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故是強電解質。而易溶於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電離,故歸為弱電解質。

②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的強弱只與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與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絡。例如:一定濃度的弱酸溶液的導電能力也可能比較稀的強酸溶液強。

③強電解質包括:強酸(如HCl、HN03、H2S04)、強鹼(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數鹽(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離子化合物和少數的共價化合物。

④弱電解質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鹼(如NH3·H20)、中強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電解質。

⑤共價化合物在水中才能電離,熔融狀態下不電離

舉例:KHSO4在水中的電離式和熔融狀態下電離式是不同的。

  必修一化學考點知識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 外觀特徵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例項

溶液小於1 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 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 Fe(OH)3膠體

濁液大於100 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複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複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鹼、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並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型別的離子反應。

複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澱、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反應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反應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應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幹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鹼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澱、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恆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示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係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