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1.48W)

新建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是一座以社會公眾為主體,青少年和資源環境相關業務人員為側重點,兼顧科學研究人員需求的科普型自然類博物館,是河南省資源、環境、省情展示交流的“視窗”。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僅供參考。

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範文

  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篇一

春節來臨,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大年初五,媽媽帶我來到了省地質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鄭東新區,來到博物館門前,就看見兩隻巨大的恐龍模型站立在博物館的門前,後面還有用許多恐龍蛋的化石築成的一面牆和各種奇形怪狀的礦石。

進入博物館兩塊巨大的晶石分別矗立在門的兩邊。我們首先來到了我最感興趣的恐龍廳,恐龍廳在地下一層,映入眼斂的是一條很長的環行長廊,長廊的牆壁上都是各種恐龍的化石和對恐龍的介紹。走過長廊進入中心,有許多件巨大的恐龍骨架,被人工搭立起來,旁邊還有一些模擬恐龍模型,都栩栩如生,好象又回到了侏羅紀時代。我還在模擬機上過了一把和恐龍賽跑的癮。

然後,我又進入到地球廳。地球廳想我們展示了奧妙無限的宇宙和地球的有關知識。包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層結構,還展示了各種各樣自然形成的岩石,真是千奇百怪呀!我還體驗了地震海嘯的真實感受,真是另人歎為觀止,感覺人在自然的面前非常渺小。

還有一個另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命演化廳。裡面講述了從遠古的生物到現在的動植物是怎樣進化的,並向我們展示了它們的化石和復原圖,讓我們瞭解地球生命從無到有、從低階到高階的進化歷程。

通過參觀地質博物館,我感到世界是多麼的廣大,我們又是多麼的渺小,大自然所創造的奇蹟是我們不可抹滅的,請大家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更和諧美麗。

  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篇二

河南地質博物館位於鄭州鄭東新區18號,12月3日下午,我和二班的同學一塊去參觀。地質博物館的恢巨集氣質令我難忘,特別是館藏更令我感到震撼。

因為我以前是學文科的,因此對博物館很多東西充滿了好奇,更充滿了不解,幸好有 學理科的同學給我講解,讓我對此方面的知識有所瞭解。下面談談我的遊後感,並上對博物館的大致介紹。

地質博物館建築新穎別緻,獨具風格,與河南博物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館藏當然也異常豐富,讓大家都很震撼。剛進門,巨大的恐龍雕塑展現於眼前,十分壯觀,好多人都在拍照。館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礦物廳、地質環境廳等。我們進的第一個館展廳是地球廳,在地球廳裡,我們看到了地球在整個宇宙,整個太陽系中的位置,還有些立體動畫元素,可以看到行星的執行等。在地球廳,我們還看到了地球的演化,滄海桑田,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於大家急於到恐龍廳,因此對地球廳 沒有太多的觀賞。

在恐龍廳,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馬門溪龍,足足有兩層樓那麼高。進到廳內細看,你會看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因為有些恐龍小的難以置信,與想象中的霸王龍等是一個巨大的反差。比如翼龍,還有世界上最小的恐龍---竊蛋龍。在恐龍廳,我特意細看了一番,因為有好多標本來自我的家鄉---洛陽,比如有洛陽欒川的有汝陽的。這些珍貴的標本,見證了中原地區那個世紀的地理特徵。

古象廳,我所看到的與想想中的不一樣,與在電視上看的似乎也不同。館內所展現的大象骨骼並沒有想想中的那麼大。出廳時看到了牆壁上的豫字,當然也就聯絡到了我們省,從中我們可以想想一下我們中原大地在遠古時期竟有大象的蹤跡,在現在看來固然是不可思議的。

再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著重觀看了礦物廳、礦產資源廳和地質環境廳。在礦物廳和礦產資源廳陳列了好多礦物質及礦產資源,形態各異,有液態的、粉末狀、石塊狀,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等等。還有些比較珍貴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雲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態、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觀遊人的眼球。當然我對這方面不瞭解,都是同學給我講解,收穫頗大。在地質環境廳,我們領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種地質遺蹟資源。而且,瞭解到了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影響。比如,由於所處地區的地質元素的構成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某種化學元素含量大,會造成當地某種疾病高發或比其他地方多發。通過對地區地質環境的瞭解,可以幫助人們預防地方性多發病。另外,還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質災害,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十分有益。

在地質博物館,我看到了以前在書上學到的地質地貌的標本,如同親身觸控一樣,也學到了許多以前聽到過的或不瞭解的很多東西。比如某些岩石的一些特徵、作用,一些絢爛晶體的由來;瞭解到了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的一些知識;瞭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運轉;瞭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們的骨骼。從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萬千氣象,反映出了河南遠古時期的地理環境,說明了河南的資源的豐富多樣。曾經知識理論上的東西,我們在現實中看到了,並親身接觸了,對於我們自身是一種提高、進步 。

河南地質博物館的種種館藏,將對河南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援。同時,具有無限的科考價值。通過參觀地質博物館,我們身心得到了陶冶,知識有了進步,收穫是巨大的。參觀地質博物館,瞭解地質知識,瞭解中原,發展河南。

  河南地質博物館觀後感篇三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位於金水路18號中國國土資源局隔壁,建築新穎別緻,獨具風格。館內設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等多個展廳。

在上一週的週末,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省地質博物館進行了參觀。雖是一項野外性質的作業,但是我們覺得作為學生,我們應該保持著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來看待這博物館中為我們現在人類所陳列的來自大自然的恩賜。

剛進入大門就看到了高大威猛的恐龍,頓時把我們拉進了遠古時代。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參觀充滿了無比的好奇心以及嚮往和憧憬。

首先在館外我們看到了礦石林、科普廣場、恐龍雕塑等。在館內我們一一參觀了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地質環境廳、礦物廳,總是迫不及待的拍完照後趕往下一個展廳。還到4D動感影院感受了地震海嘯的威力。在那裡我們飽覽了地球運動造就的`自然奇蹟。。。。。。

在地球廳,我們瞭解了地球以及天文的有關知識,明白了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層結構;瞭解、認識地質作用形成的各種各樣的岩石,並且親手操控古大陸的聚合、分裂與漂移,在地震劇場感受地震帶來的震撼和災境還了解到什麼是風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以及對人類的作用。

在恐龍廳,我們一睹中生代陸地霸主恐龍、海洋霸主魚龍、空中霸主翼龍的風采。這裡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龍,十餘件珍貴的長羽毛恐龍,恐龍足跡等珍貴標本。還有一些趣味的有關恐龍主題的遊戲,比如《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體重》、《恐龍拼圖》、《恐龍下蛋》、《恐龍蓋章留念》等。

在生物演化廳,我們看到了最早的生物化石,瞭解了生命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的演變進化過程,作為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無疑這是給我們進行了活靈活現的講解,字圖並茂的給我們複習了一遍知識。在這裡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們學科的重要性,這些成果都是我們的前輩們用心血研究並積累下來的財富啊。突然發現我們真的好幸運,能夠在這個層面上對人體進行了解。但我們同時也發現我們瞭解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更艱鉅的任務要讓我們這一代去完成,有更加重大的責任要求我們去承擔,我們不能退縮,唯一能做的就是帶著前輩們的期待與厚望堅實的走下去,使後代瞭解更多的生命組成,解開人類的祕密。

骨象廳裡,我所看到的與想想中的不一樣,與在電視上看的似乎也不同。館內所展現的大象骨骼並沒有想想中的那麼大。出廳時看到了牆壁上的豫字,當然也就聯絡到了我們省,從中我們可以想想一下我們中原大地在遠古時期竟有大象的蹤跡,在現在看來固然是不可思議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觀看了礦物廳、礦產資源廳和地質環境廳。在礦物廳和礦產資源廳陳列了好多礦物質及礦產資源,形態各異,有液態的、粉末狀、石塊狀,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等等。還有些比較珍貴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雲母、石英石等,千姿百態、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觀遊人的眼球。在地質環境廳,我們領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種地質遺蹟資源。而且,瞭解到了地質環境對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影響。比如,由於所處地區的地質元素的構成影響到了人們的健康,某種化學元素含量大,會造成當地某種疾病高發或比其他地方多發。通過對地區地質環境的瞭解,可以幫助人們預防地方性多發病。另外,還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質災害,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地質博物館,我看到了以前在書上學到的地質地貌的標本,如同親身觸控一樣,也學到了許多以前聽到過的或不瞭解的很多東西。比如某些岩石的一些特徵、作用,一些絢爛晶體的由來;瞭解到了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的一些知識;瞭解到了地球的演化和在宇宙中的運轉;瞭解到了一些最原始的生物、海洋生物,也看到了它們的骨骼。從中折射出了中原大地的萬千氣象,反映出了河南遠古時期的地理環境,說明了河南的資源的豐富多樣。曾經知識理論上的東西,我們在現實中看到了,並親身接觸了,對於我們自身是一種提高、進步 。

在館外,我們零距離接觸了礦石林,石凳、石桌,是它們的主體。在科普廣場,我們看到了“地球發威”的壁畫,它這是在警告我們: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相信每個人看到它的時候都會心有觸動的,愛護地球是我們不容辭的責任。

到此,整個地質博物館就觀看完畢了。雖時間不長,但收穫卻不少。既拍照了許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又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瞭解,娛樂的同時又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可謂娛樂、學習雙收啊。

此次參觀我不僅從中瞭解到了我們學科的重要性,同時也發現了在日常生活以人類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對大自然的影響,不能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宗旨。自然賦予了我們那麼多,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我們的地球母親。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走的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