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

校園 閱讀(1.94W)

現在各重點中學招生包括將來孩子走向社會都開始考核孩子的綜合素質,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

  要明確語文基礎教學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1

雖然近十年語文教學淡化語法教學,但是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自身卻不能缺失這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從2017年浙江大學聯考改革開始,語文的一些基礎知識有了調動。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分值雖有所減少,但是十年沒有考的標點符號又出現在考卷中。而且減少的四分分別加在現代文1分和古詩文閱讀3分。古文和古詩及傳統文化都有所加強。顯示了語文教學中基礎積累和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2

現實中,國中生在基礎知識積累、運用板塊的考試中,失分較少,但是,反觀大學聯考試卷中,學生在積累運用板塊中卻失分較多。這裡面的原因令人深思。究其原因,是多年來淡化語法教學及忽視語文能力的養成造成的。

  如何提高語文基礎知識3

從當今初高中英語教學和語文教學的得失比較中,教育部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部教版的新語文教材中,語法教學和傳統文化及古詩文的比重在悄悄增加。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也要與時俱進,修正自己在教學中的側重點,要指導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的規律,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要掌握現代漢語基礎知識的規律和文言詩文的常識及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同時不要把現代漢語和文言文完全割裂開來,要找出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絡。

  1.瞭解漢字的基本特點和運用規律

漢語是表意文字,來源於象形文字,從造字規律上可以大體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嚴格意義上說,每個漢字都是實詞,造字時都有一定的意義,只是在運用中,有些漢字出現了意義和用法虛化的現象。特別是形聲字的造字方法,讓漢字詞彙的內容大大的豐富了。因此,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三者有一個不同,就會是不同的漢字和用法。這樣,漢字就出現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等現象。

作為老師要了解這些方面的知識,結合現代漢語語法和古代漢語語法,正確按照規律指導學生積累運用祖國文字。比如:木(象形字),即是一棵樹;本、末(指事字)、指樹根和樹梢;休(會意字)、指人在樹下休息;沐(形聲字)、指人洗頭。而形聲字中的聲旁和形旁又可以指導我們大致辨析字音和字義。比如:頁字,在古代是指人腦袋,因此,用頁字做形旁的漢字,都跟人的腦袋有關。譬如:頸、項、領、額、頷等。又比如三點水、兩點水做形旁,三點水做形旁的漢字,大都是指流水和液體,而兩點水做形旁的卻指溫度低和水的凝結物。如:冷、冰、凍、冷冽等,特別是冷和泠的區別,如《與朱元思書》中,“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一句中,“泠”字,如果沒有課下注音,很多同學會把它和“冷”字混淆,如果明白中國造字方法和原理,自然會清楚它們的.區別。

而現代漢語的產生也不是無根之水,它是在我國古代白話的基礎上隨著民族融合而不斷髮展變化,特別是近現代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爆發,更是有力推動了現代漢語的發展和完善。因此,1954年我國語言改革委員會(語改委)就對現代漢語和普通話下了定義: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以現代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語語音體系。並對原來的文字進行了歸類、簡化、正音工作,就形成了簡化字。我們現代所學習的現代文都是按照這個體系的標準進行推廣、教學、運用和考試的。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掌握現代漢語的基本常識,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積累和運用。

  2.要了解古代漢語和名著名篇,能較準確地解讀古代文言文相關知識,才能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

文言文實際是是指以秦漢文學為代表的的散文和後代文學家模仿秦漢文學風格所寫的文字。因此,秦漢時期的諸子百家的散文,我們老師要大致能讀懂、弄通,這樣,遇到考試時的文字,我們才會融會貫通,不致於誤導學生。比如:相字,古文中既指名詞,幫助帝王處理政務的最高長官,又有相助之意,做動詞,同時又可以生髮出互相、一方對另一方之意。“面面相覷”指互相,而“眈眈相向”卻指狼瞪著眼睛盯著屠戶。同時,我們也好理解“苟富貴、勿相忘”中的相實際上是一方對另一方之意。不是指大家不要互相忘記了,而是陳涉說自己一旦富貴,絕不會忘記你們之意。

  3.要積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識,這樣可以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文中的一些晦澀句子和詞語,不至於濫用、錯用古代積累下來而現在還在用的成語和俗語

在《桃花源記》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一句,教科書及課外輔導書上解釋為“男男女女的穿戴,全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人”,這種解釋顯然是錯誤的,既不符合歷史沿革,也不符合上下文的內容。歷史上,秦代按照五行之說,秦崇水德,水尚黑,因此,張藝謀拍攝的影片《英雄》中,將士和官員都是黑色的裝扮,這是符合歷史的。而到漢代景帝時,崇土德,而土尚黃,因此,漢代得服裝顏色以黃為主色。服裝款式和色澤完全不同。聯絡上下文,如果衣著打扮一樣,桃花源的人們為什麼會“見漁人乃大驚”呢?再有“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書上註釋也有商榷之處。“問今是何世”教科書解釋為:問現在是什麼時代了。實際上,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大秦帝國,才開始正式以皇帝自稱,並認為自己是自古以來開天闢地第一位大帝,因此稱自己為始皇帝,其子孫繼承人應該是二世、三世乃至千世、萬世永不滅國,所以桃花源人本是“自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和外界完全是隔絕的,因此,他們不可能瞭解到外面的改朝換代的歷史,實際上,他們問話的真實意義是“問現在是秦多少世了”。

今年部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賣油翁》一文中“嘗射於家圃”,書上解釋為“曾經在家中的空地上射箭”。大家就難以理解,“圃”怎麼就成了空地了,按照字典的解釋圃應該是菜園才對啊!但是,誰這麼坑爹,要在自家的菜地裡射箭,菜還要不要了!實際上,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的生產生活習俗就知道,古人夏秋要收割莊稼,要脫粒歸倉,就要有打穀場,春天到夏收之前和秋收後都做園圃,而夏收和秋收時節是平整為打穀場的。所以,孟浩然詩《過故人莊》中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詩句,瞭解了這些,我們才能明白課文中把圃解釋為空地的原因了。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工作,既要掌握國家及浙江省大學聯考的政策、題型變化和考點佈局,又要專研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做為語文老師且不可淺薄,要厚積而薄發,注重各方面語文知識的積累和對國語運用規律的把握,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不至於出現做題目做不過學生,講知識又讓學生不知所以然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