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觀後感

校園 閱讀(1.44W)
  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觀後感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觀後感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長征》

《長征》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在長征勝利會師時候為緬懷長征抒寫的詩歌。它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難困苦,飢餓、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沒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因而在長征之路上每天都會有流血犧牲。但面對長征路上重重磨難,我們的英雄們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走完了令世界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而今晚的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一個老人對自己長征的回憶。老人叫王瑞,在長征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著父親、姐姐和姐夫參加了紅軍,並且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黨中央開始了長征之路。瑞伢子跟著紅軍隊伍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艱苦的長征途中,瑞伢子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敵人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但在長征的過程中使他不斷長大,使他對黨信念更加堅定。

長征途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熱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他們不僅要受到國*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而且還要受到病魔、飢餓的艱苦折磨。但是面對困難,勇敢的紅軍戰士沒有畏懼,一個倒下了,後面的人繼續跟上去。這精神已經不僅僅是言語所能概括的了。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中國革命抱著必勝的信念,他們無所畏懼,他們甘願獻出生命,為了革命事業奮鬥一生。

在長征中,未滿年齡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黨。當黨組織問及他用什麼保證他的入黨信念的時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話:用我的生命和靈魂。這簡短堅定的回答不僅是瑞伢子當時的真實內心,也是當時每個紅軍戰士,每個共產黨員的心理寫照。為了解放中國,為了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為了中國人民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欺凌,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中國革命事業做鬥爭。

二萬五千里長徵,歷時兩年,經歷無數艱苦磨難,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忠誠、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事業保留下了寶貴火種。當毛澤東問到瑞伢子是怎麼走長征的時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著走”很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體現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信任。雖然長征已經過去了多年,當年參加過長征的英雄們也大多離開了我們,但是長征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這一代心中。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在我而言,長征是我們英雄們的拼搏之旅,他們用生命熱血給我們換回來了今天的幸福。但也許由於我們的英雄離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遠,因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已早已遺忘了我們的長征精神,遺忘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當年的艱難歷程。我認為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應該遺忘我們的英雄,遺忘我們的歷史,遺忘我們的長征精神。相反,我們要發揚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征精神,讓我們的英雄魂永存於世,讓世人銘記那段我們英雄們特殊的人生歷程。

通過今晚觀看電影,讓我回想起國小時候所學的《七根火柴》,無名老黨員用生命守護著那珍貴的七根火柴,為了能給部隊帶來火種,給長征帶來希望,他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這也許這就是一名黨員堅定的信仰。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更應學習培養這種信仰,因而我今後要學習長征英雄們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長征精神發揚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保持黨員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踏實工作,希望今後能為人民、為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觀後感二

打仗是最令老百姓痛苦的事。打仗,會費盡人力、財力。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要命的是多少人會因此喪命;多少家庭會因此破裂;多少人會因此失去至親……難道,他們(日本鬼子和國*黨反動派)為了地位,為了金錢,就可以不顧一切了嗎?他們也有家庭,也有朋友,也有至親,難道,為了金錢和地位,他們連家,連朋友都可以放棄?

而最受苦的是中國老百姓,他們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也要忍受家破人亡,失去摯友的痛苦?不過,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會在抗日戰爭中出現大批的抗日英雄。他們不畏個人的生死,誓死效忠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勇敢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偉大的“長征”就是證明!通過觀看“長征”的電影,我瞭解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長征”是多麼偉大!他們的精神是多麼令人震驚啊!不管敵人使用了多少惡毒的酷刑來嚴刑逼供,他們直到犧牲也不會透露半點兒訊息。是他們震撼了中國人,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是他們的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懂得大膽地拿起武器對抗日本鬼子和國*黨反動派。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們不再受到欺壓;從此,他們成了中國的主人……

這個過程是多麼的漫長、觸目驚心啊!其中,有我們熟悉的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最震撼我的是飛奪瀘定橋。當接到“在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的命令時,紅軍便開始了飛一般的長途跋涉。他們翻山越嶺,沿路還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天黑了,戰士們一整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沒顧得上吃一點東西。沒想到連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傾盆大雨,這真是雪上加霜啊!為了在天亮之前到達瀘定橋,戰士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面對惡劣的天氣,泥濘的小路,艱難的地理環境都毫不畏懼……終於,他們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瞧,這麼艱險的自然環境紅軍都不怕,那他們還有什麼好畏懼的呢?

瀘定橋離水面有十幾米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一樣。現在連木板都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山峽直聳傾瀉下來,衝到岩石上,飛濺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對面就是瀘定城,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堵住橋頭。而守城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了工事。看,這麼危險的環境,紅軍到底能否戰勝呢?真為他們捏了把汗。

戰鬥開始了。紅軍發起了總攻。號手們吹起了衝鋒號,所有的武器一齊開火,一霎時,山谷傳來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喊殺聲。二連擔任突擊隊,他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武器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衝去。跟在他們身後的是第三連,他們還每人帶著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看樣子,紅軍勝券在握!

突擊隊終於衝到了對岸,敵人見勢不妙就放起火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戰士們為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都奮不顧身地穿過熊熊大火,衝進城去,跟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2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走了。啊,紅軍戰士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正因為紅軍戰士有著這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國才會解放,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過觀看“長征”,知道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戰勝了敵人,建立了新中國,我們要珍惜今天,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時期、新的長征中,我要努力學習,聽黨的話不斷進步!

  開學第一課長征精神觀後感三

今天下午,廳機關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幹部觀看電影《我的長征》,當我趕到七樓會議室時電影剛剛開演,不知是何緣故,平日裡可以容納二、三百人的會議室今天顯得冷清了許多,很多位置都空著。我選擇了最後一排的空位坐了下來。平日裡習慣了在電影院看電影,而今在會議室看電影,雖然窗簾都拉上了,但心裡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與以往的戰爭影片電影相比,《我的長征》不再以領袖人物為主要刻畫物件,而是通過一個小紅軍戰士的視角,將視點主要對準基層官兵,再現長征的艱苦卓絕。無論是開篇湘江大戰的長鏡頭帶來的震撼力和心理時間延續力,還是飛奪瀘定橋時鏡頭的緊迫感和衝擊力,或是尾聲時少數民族戰士達爾火將紅旗插上高地時那悽美至極畫面,都為這部影片的成功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作曲大師張千一的音樂緊緊抓住了影片的節奏,經過他的音樂情緒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氣勢更是無與倫比。男主角鍾秋年僅十七歲,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擔任這部大片的主角絲毫不顯單薄。影片充滿了濃濃的深情,飛奪瀘定橋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動人的部分,如果說其他場面讓我飽含熱淚的話,那麼這一場面則讓我熱血沸騰、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時代的高度,對主題思想進行深度的開掘,表現紅軍戰士“跟著走”的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歡離合串聯起主人公的整個情感經歷和心路歷程,實現以小見大、真實感人、發人深省的藝術效果,真正觸控到了長征的精髓所在,體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高度統一,具備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是激勵人們繼承革命先輩遺志,激發人們深厚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過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熱淚,彷彿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風血雨中,不滿十六歲的小紅軍王瑞的情感彷彿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著他睜著一雙驚恐的眼睛,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從自己的身邊消失,和大人們一起拼殺在戰場上,衝鋒在槍林彈雨中,我不禁感慨,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何曾體驗過這種感覺?當我們懷著自己所謂的生命的疼痛,來看七十多年前祖輩的疼痛時,才發覺我們是那麼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裡說起長征,我總是聯想到“兩萬五千裡、雪山草地、草根樹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樣一些詞,還有一些電影,電視裡的畫面。至於更具體,更深入的東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這部影片後,一段段悲壯的故事,一個個蕩氣迴腸的場面,讓我真切地瞭解到長征的艱苦卓絕,我也被深深的震撼著: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是什麼力量在支撐並凝聚著他們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嗎?

我不禁在想,紀念長征,如果耽於紀念日的隆重,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思索:以什麼樣的紀念讓這段歷史完好的儲存下來,以什麼樣的方式讓人們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價值,以什麼樣的途徑讓偉大的長征精神與具體生活結合起來。作為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弘揚新時代的長征精神,更是責無旁貸。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傳播、宣傳,而且要身體力行,刻苦努力,用實際行動去實踐、去發揚。正如一位當代大學生所言:“開始於70年前的長征還遠未結束,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在中國地圖上,很容易找到長征的起點,在我們心裡,長征永遠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