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微觀經濟學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校園 閱讀(2.94W)

《微觀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學好這門課程對於後續的專業課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微觀經濟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

微觀經濟學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微觀經濟學讀後感(一)

我選擇了《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這本書作為文獻選讀書目。我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這學期也修讀了這門課程,但是隻涉及了其中一些章節,現在我細緻瀏覽了全書,發現這確實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好書。它詳細闡述了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我們通過學習可以掌握一些重要的經濟學模型與方法,並以此為基礎工具來研讀更高階的課程,此外這本書還緊緊抓住了當今主流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憑藉其來分析當前的經濟政策與形勢,聯絡實際地來理解書中的經濟理論。

該書的作者是哈爾·羅納德·範裡安,1947年3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伍斯特,他是一位研究微觀經濟學和資訊經濟學的著名學者,曾任教於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密歇根大學等等,執教經驗十分豐富,他撰寫的教科書受到了許多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其中最著名的兩本是《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和《微觀經濟分析》,而前者被學界普遍認為是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的典範,還被許多高校作為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籍,由此可見這本書影響之廣度與深度。

那為什麼這本書在世界範圍內如此受歡迎,並且近年來還被引入國內高校廣為傳播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針對前者,我認為是由這本書的自身特點決定的;而對於後者,它成為國內高校教材其實是西方經濟學大規模引入中國的一個縮影。下面首先我就談談這本書的一些主要特點。

這本書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用邏輯的方法全面展現了微觀經濟學的歷史發展歷程,遵循其思路,讀者能由淺入深地完成經濟學知識的學習。首先是該書囊括了大量對於最新研究和歷史文獻的總結,比如資產組合理論,這是1990年剛剛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編入了該書。另外,雖然本書包括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與文獻總結,卻多而不亂,僅僅有條,靠的就是其闡述的邏輯性與系統性,比如作者用第3章的偏好來引出第四章的效用函式,第18章的技術是為其後的廠商利潤最大化與成本最小化做鋪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足見該書層層遞進的邏輯性。

注重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而不是直接給出結論是本書的第二個特點。我們都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故事,要讓學生真正學會經濟學,就該讓他們學會分析經濟的方法及工具,因為經濟學的理論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現在學到的主流的經濟學理論在未來可能是不適用的,因此只有讓學生學會分析方法才能讓他們真正掌握這門學科。比如本書中的附錄中用數學工具論證了許多例子,在求解柯佈道格拉斯效用函式的最優需求時就用到了微積分,數學工具的引入使得論證變得簡潔又不失嚴謹,而且使學生得到對問題更深刻的理解。

本書的第三個特點的注重理論的實際應用,通過現實經濟學問題來誘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分析問題。首先,作者對一些抽象的理論進行了具體化的處理,比如消費者行為理論,本書不但通過偏好效用函式來推匯出需求函式,而且還關注了需求行為反過來對偏好和效用的影響;其次,本書通過不斷放鬆經濟學模型的假定前提,使經濟學理論更加接近實際。眾所周知,微觀經濟學的很多理論模型都是建立在完全競爭市場的基礎上的,比如廠商是競爭市場的價格接受者,均衡價格完全由供給需求決定,這些假設很多時候都是偏離實際的,因此要將經濟學模型應用於實際,需要不斷放寬假定,這樣才能得出真實的結論;最後,本書通過大量的實際例子生動地說明了理論的實際運用方法。比如本書借鑑了很多文獻的例子,通過將實際問題轉換為標準的經濟學問題,並通過數學工具求解,使

學生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可以說這本《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是十分優秀的,這也是它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典範教材的原因,它不但在國外十分受歡迎,而且近幾年還被引入了國內高校並受到了許多財經類學校學生的歡迎,這其實西方經濟學大規模引入國內的一個縮影。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一大批高校學子走入社會,這勢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的改革與發展。那麼這本書或者說西方經濟學的引入對我國市場經濟到底有什麼作用與影響呢?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西方經濟學理論被引入國內,改變了許多人對經濟學的看法,也讓他們看清了計劃經濟的弊端。這本《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也是其中之一,它十分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闡述了市場調節與政府幹預的緊密聯絡,同時還解釋了消費者與企業在市場中的行為,並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法律制度。最重要的是,它還十分重視數學工具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近些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我們看到了許多西方經濟學的影子,比如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利率市場化的試點,浮動匯率的實行,央行基準利率的市場化調節等等,這些都是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

西方經濟學的作用在中國有目共睹,這麼說我們可以在國名經濟中大範圍應用了,其實不然,我覺得在引入過程中,學會甄別很重要。我們不能夠照搬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而應該深刻分析其實質,並結合中國實際國情來一步步確定發展方向,因為西方經濟學主要是在歐洲及美國的土壤下培育出來的,是對他們國家的經濟規律的總結與概括,在世界範圍內不一定適用,因此取其精華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必須採用漸進的方法來試點,而不是一步到位,此外西方經濟學中哪些東西可以適用並能中國大地上蓬

勃發展,歸根結底取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具體規律,我們先要摸透自身才能接受外來者,否則就會消化不良。總之,西方經濟學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

最後,我認為《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這本書是十分優秀的,它能讓我們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併為學習其他更高階的經濟學打好基礎,同時它也是西方經濟學引入中國的一個縮影,我們作為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一份子,必須深刻學習其理論,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融會貫通,最終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觀經濟學讀後感(二)

閱讀這本書,是因為我認為即使我們是理工科的學生,從科普的角度與實用的角度,我們都應該學習一些文科類的書籍。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是一本十分適合經濟學學習的書籍,首先,這本書的講解深入淺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其次,這本書中有豐富的經濟學的例子,可以更好地讓我們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再者,經濟學的知識在我們以後走向社會,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學中學習一些這些知識也是為以後打下基礎;最後,這本書也是較權威的經濟學教材,常被用於專業課教學,作者曼昆是哈佛經濟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的主席。這至少保證這本書是嚴謹的,而非市面上博人眼球的劣質書。

站在科普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的話,我認為它是非常有趣而且貼合實際的。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與參考資料,即使只看這些部分,也能對經濟學有一定的瞭解,而且這些內容都源於實際的生活,通過這些內容,我們不僅明白了經濟學中一些潛在的道理,更讓我們理解如何以一個經濟學家的眼光去看待現實中的問題。

書中很多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比如為了控制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國家可能會每年支付給你17.5萬美元讓你不種植任何東西。因為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意思是,消費者一般不會因為農產品漲價而不買,這時如果減少需求,價格就會升高。所以,農民向市場供給少一些的糧食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收益。但是,這就像博弈論中囚徒困境的問題,如果沒有外部干涉,所有人都不會放棄土地什麼都不種,因此這時就需要政府的干涉,通過支付一些錢來減少供給。

這個故事和資本家倒掉牛奶的故事是一樣的。小時候我聽過說,以前的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會送給窮人。我一直覺得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但在我學過經濟學後,我並不認為這是所謂資本家惡毒的證據,首先從個體來講,他們自己會獲得更大的收益,減少供給確實讓他們收益更多。其次,這也使資源獲得合理的配置,以價格控制需求。

站在一本教材的角度上看這本書的話,這本書也是非常清晰而嚴謹的。在我讀過此書之後,我認為經濟學原理微觀部分的核心概念,就是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關係,當他們畫在同一個座標軸下,交點處會達到均衡,這也將是生產者實際生產量與消費者實際消費量,兩條曲線與y軸所謂面積就是總剩餘。需求曲線的斜率決定了該商品的需求是彈性或缺乏彈性,當考慮稅收時,也可以在原座標軸上繼續加上一些線,就可以得到稅收之後會使社會總剩餘減少,其中一部分作為政府稅收,而另一部分則是無謂損失,是因為價格變動而阻止的交易所造成的損失。本書以這種曲線的方式講解經濟學,十分直觀易懂,而且作為理工科學生,對我而言這也較好理解。書中不但沒有繁雜的公式,而是層次清晰,輔以影象講解。 同時,這本書每章開始都有概述,每章結束都有內容提要、關鍵概念、複習題以及實際應用問題,能讓這一章的`核心概念一直貫穿於章節之中。同時,概念以及數學部分的介紹之後,往往都會有參考資料或者案例分析,這也使講解更加生動並且易於理解。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

這本書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

首先,本書在第一章就介紹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這裡邊有一些很好理解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如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但當我看完全書我才明白,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貫穿了全書。有一些概念則需要思考,思考後則能基本理解,比如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他所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概念),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概念),原理五:貿易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都變的更好(優勢、比較優勢),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生產率概念),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通貨膨脹概念)。原理十在我剛看第一章時感到很難理解: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後來我明白了,

這其實是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相互關係。原理六、原理七則分別闡述了市場、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第二章是關於經濟學的一些籠統的介紹,以及對該書學習方法的介紹,當今經濟學的大致概況、應用,以及其他的非專業性的內容。

而從第三章起,這本書就開始了較專業的介紹。我最先接觸到的一個以前沒有學過的概念,叫比較優勢,這種優勢是相對而言的。舉例而言,AB均需要吃魚和麵包,A每天可以捕3條魚或做4個麵包,B每天可以捕2條魚或做2個麵包。在這種情況下,A對B在捕魚和做麵包時均具有絕對優勢,但是,根據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得知,A捕一條魚的代價是4/3個麵包,而B捕一條魚的代價是一個麵包,所以說B在捕魚上有比較優勢。結論是,A儘管在各方面都比B要強,但是A與B的合作仍然可以讓A過的更好。我看完這段之後受益匪淺。

下一部分,第二篇,四五六章講的是市場。這一部分有一點像高中的政治課上講的內容。這一章講了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價格則是其中衡量的關鍵因素。與高中政治最大的差別在於,高中政治課講的經濟學知識是定性的,而這一章則更多的以數學形式表示了出來,如果知道了供給的曲線以及需求的曲線,我們求可以求出一個理論的均衡量。之後,關於需求還講了彈性,這可以用需求曲線的斜率的方式用數學表達。最後,在這一部分還講了政府政策與市場的關係。

第三篇是市場與福利,講解了何時供求均衡對社會是合適的。從這一章起的知識對我就全部都是新的知識了。本章通過引入了消費者剩餘和供給者剩餘的概念,給出了市場效率的概念。上邊說過的平白支付金錢讓農民不在自己的土地種植作物的例子。之後,本章又討論了稅收與國際貿易的出現對市場的影響。對於稅收而言,稅收會導致價格上漲,如果價格上漲後,雙方仍能達成交易,則會有一部分的收益變為稅收,而如果雙方因稅收而未能達成交易,這就是稅收的無謂損失。對於國際貿易而言,貿易價格會最終等於世界價格,如果本國貿易價格較低,則會有商品出口,之後在貿易價格處達到均衡,反之則會通過進口補足需求。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畫圖描述的。

第四篇主要涉及的是福利經濟學,講解了外部性問題、公共資源問題以及稅制的問題。所謂外部性,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影響。比如鋁工廠生產時,會有一部分廢氣進入大氣,這將產生負的外部性。因為對待外部性的問題,政府應當有所鼓勵或有所懲罰,這也就產生了稅制的問題。公共資源是指大家所共有的資源,如果沒有一定的政策限制,很可能會產生公地悲劇。

第五篇是企業行為的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成本的概念,一般而言成本都包含固定成本(購買裝置需要成本)以及可變成本(生產投入原料的成本)。之後講述的是在完全競爭市場內企業的行為。而對於某些企業,他們處於壟斷的地位,這就是非完全競爭市場,在壟斷的情況下,企業可以任意定價,而與成本關係較小,這樣將會使市場結果無效率。

第六篇講的是勞動市場經濟學,這一章考察了勞動市場的一些問題,並把勞動問題也歸結為一種供給的問題,並用座標系下曲線的移動解決了一些問題。並對比了人力資本,土地資本以及其他生產要素的關係。討論了歧視部分,以及歧視經濟學,以及收入不平等的現象與理由。

最後一篇講述的是一些深入的問題或前沿問題,主要涉及消費者選擇理論,資訊不對稱理論,政治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等。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值得學習的書。這本書站在個體的角度,講解了經濟學中的各類問題,涉及經濟學的許多分支,是一本非常好的經濟學入門書籍。這本書知識含量較多,但並不枯燥,因為有許多的例項與分析,反而經常使我感到欲罷不能。因此,這本書是一本可讀性、嚴謹性、以及知識儲量都很優秀的難得佳作。

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擴充套件了我的視野,尤其作為一名理工科學生,我漸漸懂得如何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經濟學家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往往會使問題變得更加清晰。這些經濟學的道理可以確實的值得我們的生活。

在書中第二章,作者也提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經濟學家的建議有時並不會被總統接受。這個問題更涉及了一個交叉學科的問題。想要更深入的去了解,我相信我們還是要更多的學習。

  微觀經濟學讀後感(三)

如果沒有學習經濟學以前,別人問我股票、房價等相關事宜,我肯定毫不猶豫地大談撈來的別人的牙慧;而今,我會想來想去,只有一句話,這個不好說,不是我的推脫,實在是不好說。為什麼呢?

微觀經濟學僅僅給了我們一個視角以去感知這變化多端、複雜奧妙的世界;微觀經濟學僅僅給了一個可以值得商榷的分析我們生活和做出決定的方法;微觀經濟學不是僅僅的必然性的集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它充滿太多的偶然性了。

茲以鄙見擇列於下,為以澄清我學習後的收穫和疑問。

第一,概念。對於概念,我非常佩服經濟學家們的視角,而我依然懷疑它所帶來的體系的價值、實用性及適用性。具體來講,比如,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對於價值取向的評判,是對基於自身方法的有限性所界定出來的結果的有效性列表中排序靠前者的選擇成本。所以,機會成本,是一種選擇成本。可是誰在決定的時候不是基於自己所具有的可能性給予最小之選擇成本呢?倘若出去時間的影響,適用性是要大打折扣的。

第二,時效、時滯。對於一種現象,逝者如斯夫,今非昔比;然而我們在以滯後了的資訊做出規劃的時候,其中卻包含了有於時滯帶來的內部之不協調性。不協調就意味著改變,改變就意味著規劃的某些不合實際,換句話講,計劃的結果是不能通過任何認為努力而完全達到的。這是經濟學告訴我的,然而經濟學家們卻力奉規劃之有效性及可能性。

第三,均衡的現實化問題。我很少在現實中用均衡的結果去說服別人該怎麼做,因為這麼做是誤人之事之時。為什麼這麼講呢?均衡僅僅是一種分析的必要,均衡似乎近在咫尺但其實就是差那麼一點點;它是空間上的“近在咫尺”,確實時間上的“遙不可及”

第四,體系的外部衝擊。因為經濟學給自己劃定了範圍,也就是有“線”可守,所以難免有“掩耳盜鈴”的分析也未可知;聽而不見、視而不聞,就因為不是我的範圍之內。然而要命的是,由此得來的結果卻影響著世界的大部分。故而,要集中精力於其內,更要時不時探出頭來呼吸呼吸外面的空氣。

第五,假設的可靠性問題。我們假設人都是理性的,全知的。可是,事實上不是。我們因為知道了這些,所以去努力靠近。堂而皇之的是,有些人用這樣的藉口解釋:“你也知道,人是自私的嘛,所以…”經濟學不涉及價值判斷,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這一點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第六,完全運用理論之能力的界限性問題。設若我們都知道了這些,設若這些都是適用而且實用的;可是我們拿什麼保證我們一定會掌握呢?發明這些的經濟學家也未見得能”運用之妙”吧。

以上就是我對微觀經濟學的思考,是我讀完以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