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王陽明優秀讀後感悟閱讀心得作文

校園 閱讀(2.24W)

王陽明這本書是講明朝最偉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戰術家,他還創立了“心學”這一學派,他是誰?他就是王守仁。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王陽明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王陽明優秀讀後感悟閱讀心得作文

  王陽明讀後感篇一

王陽明是與孔子相提並論的人,專研理學、佛學、軍事戰術造福於人,傳道授業解惑,解救蒼生於危難之時,乃一代聖賢。

陽明先生從小對於一件事物專研的程度就是達到極致的,玩象玩得棋子被扔掉為止,射箭能百步穿楊,沙盤模擬能排兵佈陣勝敵於棋盤之上,研習理學能有龍場悟道得出致良知的心學,上陣殺敵讓匪寇聞風喪膽,在件件事情如此成功背後,不斷堅持、不斷練習是背後的驅動,而核心則是“境隨心動,可為聖賢”的觀念。

“去天理滅人慾”是朱子理學的精髓之處,講的就是要嚴格恪守自己的內心,不為外物所左右。而王陽明在學習理學“格物致知”的理念時,在竹林革竹節的過程中,深深地對這一理念產生了懷疑。而後在理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心學”此心即良知,以自己的良知去審視周邊的一切事物,然後去實踐,發現真理,這是陽明心學的精髓。

在軍事領域,定倭寇、滅寧王,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從小的騎馬射箭、追殺蒙古兵、夜宿大山之中、皆展示了他的勇氣和軍事才能。

“心隨境動,則為凡夫;境隨心動,可為聖賢”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心隨境動,煩惱雜生,只有讓境隨心動,堅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並且不斷去實踐,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人生才能儘量修得圓滿。

  王陽明讀後感篇二

剛看到《王陽明》這本書的時,我極力的在腦海中回想關於王陽明的種種,卻只得到了“明代大儒”這四個模糊的字眼,只能回憶起“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些空洞的思想主張,任我再怎麼努力腦海之中卻再不能搜掠出其他相關的資訊了。於是便把這本書拿起來仔細看了看,只見“場景式歷史小說”這七個字立刻映入我的眼簾,我個人認為這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和一般的傳記體的枯燥無味不同,這本書看起來就像是在看劇本,每一字一句呈現在你的眼球,歷史就一幕一幕如浮影般在你的腦海裡生動的上演,讓你歷歷難忘,如此新穎的體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所以就立馬把書拿回來準備仔細研讀。也誠如作者所言,此書描述了明代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及書法家王陽明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一章一節,一幕一幕,以不同的角度、視角,全面地向我們展示了王陽明的人物特徵,生動形象的為讀者刻畫了一個活生生的王陽明。

全書共用二十三章來刻畫王陽明這個人物形象,主要可歸納為童少奇狂、龍場悟道、掃清寇賊、宸濠之亂以及征討思、田(總督兩廣)五個部分,我們可以分析出,王陽明作為一個文官,不管身在何處,身邊總是有一群積極求學的弟子們,在領悟心學之後,王陽明時刻傳播著自己的心學思想,用自己勇於批判程朱理學的不懼勇氣來指導弟子要勇於突破傳統,拋下門戶之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誡弟子們要根據個人心性進行修行,不能攻於“知”而忽於“行”。王陽明雖為一介文官卻三次立下軍功,其中尤以宸濠之亂影響最大,最為成功,這在歷史上已是極少的了。離奇曲折的童年生活,似乎是充滿了神幻色彩,那個神祕的和尚、託夢的神仙,乍一看似乎覺得不可相信,但是可貴的是,這部書是一部嚴肅的歷史小說,除了史籍中無法涉及的細節之外,筆者皆是按照《明史》、《王陽明年譜》等正史史料編撰而成,幾乎沒有虛構,這亦是本書的第二大特點。

《王陽明》這部書花了大篇幅來描述戰爭場景,用各種手法展示出王陽明作為“曠世儒宗”(如本書最後一句話所說)在戰場上的用兵之奇,揮兵之神,用人之智,管理之紊,用九個字概括便是:明賞罰、量情法、重綱紀。書中有許多細節皆有所展現,如在剿滅賊匪之前,王陽明便能通曉許多賊匪皆是被逼無奈之舉,所以便大舉招安,一方面以亂惑敵心,一方面也指導民眾改邪歸正,一舉兩得之法,但是並不是僅僅招安這麼簡單,王陽明時刻心繫百姓,在平反賊匪之後,依然時刻牢記著招安的民眾會受到歧視,便花心血做《南贛鄉約》頒於鄉村田野,以教化民眾文明禮儀。

第三大特點,便是將陽明心學的思想時刻的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並且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和平常接觸的死板空洞的文字大不相同。將修行所得應用於生活之中,給人以深刻印象,此乃學者之貴也。

整觀全書,徹改王陽明於我心形象,還讀者一個生鮮活脫的大儒形象,也讓我明白,王陽明不愧為“英雄幾許,平亂、撫民、興學成三事”、“儒門千載,立德、立功、立言唯一人”的“曠世儒宗”!

此上皆為個人淺薄看法,語言通俗請見諒。

  王陽明讀後感篇三

最初看王陽明的時候,先是欣賞這個人,立德立功立言,真正的三不朽也,盛名之下,再去追逐他的功績,才發現他用兵如神,軍功顯赫,再慢慢領悟他的心學思想的過程中,我喜歡上了博大精深的.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是“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所謂“心”,當是哲學上一種本源的概念,跟我們所熟知的黃老思想中的“道”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在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中皆蘊含著道,“心”也是如此,所謂“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吾來看此花時,此花之顏色則一時明亮起來。”心與物同在,心即是物,物即是心。這樣的說法像是禪理,卻是“心學”這種唯心主義思想的極致。心學是讓我們去掌控自己的心靈,能夠被心看見,把握的,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良知,一個起初看起來晦澀的詞,慢慢琢磨之後,才明白,王陽明的“良知”,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就是“聖人之道”,而他在龍場悟道之後,忽然頓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切都已經存在,我們只是需要去發現而已。而這個發現的過程,就是修行,就是“致良知”,這是個很精妙的說法。手段無非有二,一是向內求索,就是內省,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冥想自問,曾國藩日日靜坐深思,修為已臻化境,終於也成了“三不朽”的完人;二是向外求索,要多做“事上磨練”,從行事中去打磨自己,踐行自己的“良知”,使自己的行事和自己的認識協調和諧,在世俗生活中不斷修行,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有能力去掌控命運,掌控這個世界,從而成就夢想,絢爛人生。

陽明心學是很多人的心靈導師,如今也是我的人生指引,我希望它的力量也可以讓我面對這個浮躁的社會,強大自己,讓我有勇氣和能力面對,去獲得去改變去創造去擁有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