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53W)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勝似親人般的真情厚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人教版《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本課是第七組教材的首篇課文,立足於整體建構的思想,可以從單元的導語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在這個單元,效引領學生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不只有人類,還有奇妙的動物世界,異彩紛呈的植物王國,只有地球上的生命都能和諧相處,我們這個星球才能更加美麗可愛。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恆)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後,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融,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本文語言明白曉暢,行文脈絡清晰。在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瞭解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教學是結合課後思考題,著力體現編者的意圖,緊緊圍繞二條互為因果的線索細細地品讀,深入地討論、交流。其一是老人愛海鷗的語段,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不是兒女,勝似兒女。其二是體會老人去世以後,海鷗對老人的情義。

扣住一個“情”字,在充分進行文字細讀的同時,把朗讀的訓練穿插期間。使情感在朗讀中昇華,語言在朗讀中內化,思考在朗讀中明朗。在琅琅的書聲中,在靜思默想中,在情感澎湃中,實現語文知識、能力、情感的綜合提升。

教學本課時還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後續三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和情感的蓄勢。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勝似親人般的真情厚意。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單元導語,明確主題。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懷。這一單元,我們要與動物朋友親密接觸,瞭解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人與動物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走近《老人與海鷗》的故事,(畫海鷗簡筆畫)瞭解發生在昆明翠湖邊的這個真實的故事,感受那份別樣的“人鳥情”。

【意圖】進入一個新的主題單元的學習,不能錯失“單元導語”這一學習資源,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能力主題,然後在雙主題的燭照之下進行單元學習,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切實可行之舉。

簡筆畫的引入主要是喚起學生曾經有過的關於海鷗的認知,與課文的學習相互作用,使學生的心空永遠有“海鷗飛翔”,讓“人鳥情”美麗每個學生的生命。二是加強板書的美感,強化文字對海鷗這種動物具有的驚人靈性的禮讚,力圖讓海鷗的形象和精神永遠根植學生的心田,從而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二、課後問題往往是我們學習課文的切入點。學生瀏覽課後題目,出示課後第二題。

◇2默讀課文,說說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閱讀的較高境界是把一句話可以讀成一個詞,上邊這個思考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重要的詞語,找到他,就找到了我們學習課文的敲門磚。今天,我們就圍繞課後第二題中的一個詞語“意想不到”開始我們的學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尋找哪些事情讓你最意想不到?可以勾勾劃劃,可以寫寫簡單的感受。(投影片:提示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都是深入理解語言的好方法。)

【意圖】本課的學習採用倒敘法,因果而溯源。只因本文首先讓人震驚的是海鷗的異常之舉,當然也是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點所在。因而,深入學習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刨根問底,順著文字的情感線索一步步走進文字的內涵。打亂原有的教材順序不是否定教材,而是創造性地“用教材教“,同時更加清晰地瞭解教材的敘述方法的深層次意圖。在課尾還要由“亂”而“治”,明瞭作者組織材料的手法之精到,從讀學寫,受到寫作的啟迪。

語文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第一位的,只有把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漸漸地,學生才會由“要我學”,慢慢成長轉化為“我要學”“我會學”,成為終身受用的能力。本篇課文的學習以課文後的思考題目切入,引導學生與編者的意圖相契合,在單元主題目標的引領之下,找到便捷的學習路徑,從而提高學習效度。

學生課堂之上的自己靜思默想是語文學習的必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自由讀書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享受自由閱讀的樂趣。讀書交流中,他們快樂地與同學分享著自己的收穫,同時也快樂的分享同學的收穫。

  三、彙報交流。

1.群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見到久別的老人,海鷗們表現異常令人意想不到:①叫聲:連聲,不住聲,急切地。從這急切地叫聲中你聽出了海鷗的——激動、熱切、疑惑、淒厲、悲愴……②姿勢:上下翻飛,久久地盤旋,海鷗一定在想——今天老人為什麼靜立不動呢?為什麼看不到他撮起嘴,聽不到他親暱的呼喚了呢?他給我們帶來的美餐呢?不是發生了不測吧?……

把我們的感悟化作深情地朗讀。

【意圖】緊扣意想不到,深入語言文字之中,反覆把玩品味,走進海鷗的內心,喚起情感共鳴,再把咀嚼出來的語言滋味用深情地朗讀加以再現,親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味十中的語言實踐中得到歷練和成長。

2.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抓住海鷗的動作,體會海鷗的情感。

①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是想——再細細地看老人最後一眼;瞻仰老人如父親般慈祥的遺容;向老人最後表示自己的感激與懷念……

②紛紛落地,在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這是海鷗們在——對老人表示哀悼;向老人訣別;是海鷗對老人深深地思念才使他們像是有誰無聲地指揮,收起了翱翔的雙翼,出人意料地自動站成兩行,為親如父親的老人守靈,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儘管海鷗不會說人的語言,但他們分明用人類想象不到的動作告訴我們:老人生前待他們如兒女,如今老人去世,他們要做老人的“兒女”,送老人最後一程啊!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動容?就讓我們滿懷深情讀讀這段帶著靈性的語言。

【意圖】課文描寫的是海鷗異常的舉動,令人詫異的背後是理所當然。此時,用師生對話豐富語言的觸角,把海鷗未曾表達的心意,用個性化的解讀陳述出來,無疑是情到深處的傾訴,是揣摩作者表達老人與海鷗深情厚意的有效載體。

3.穿插學習1——13自然段。

№1質疑:這一連串發生在眼前的海鷗訣別老人的場景實在太令人意想不到了,這哪裡是人與動物的永別啊,分明是兒女為老父親舉行的追悼會啊!讓人不由得悲從心生,疑從心起。

①老人是誰?②海鷗與老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勝似親人的感情?③老人與海鷗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過往?④老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意圖】自主學習離不開自主質疑,自主解疑,自由存疑這樣一個過程。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在問題的牽引之下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此處就是於情於理的糾結之處,任何一位讀者都會油然而生種種深入思考的疑竇,而這些疑點正是學習深入的加油站。

№2潛心會文。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課文前13自然段,從老人與海鷗生活的一幕一幕中尋找答案。

【意圖】求解的閱讀應當是聚精會神地,有求知若渴之感。雖然課前學生已經反覆會晤文字,但是這樣打亂文字順序的學習和課堂情境中情感的波濤,都會給學生一種更加嘗試的閱讀內驅力,從而,使讀書更加有針對性和思維含金量。

№3交流昇華感情。

☆老人的外貌描寫: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邊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①駝背的老人,身體衰弱;②三個“褪色”分明告訴人們這是一位簡樸的老人,他的生活並不富裕;③飾物褪色,說明用得時間特別久了,老人喂海鷗一定堅持了很長時間。……

④朋友的介紹印證了我們的感悟:老人每天步行20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往返就是40餘里,對於一個身體衰弱的老人,疲憊該是可想而知的。可就是為了與海鷗相伴,給海鷗餵食,老人風雨不誤。

⑤介紹資料:老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8元,而喂海鷗的餅乾每包一公斤就是4.5元,可是他一買就是幾公斤。而他對自己最大的奢侈品,就是0.2元一包的香菸。就在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簡陋的住所發現的還是他自己捨不得吃,留著給海鷗的2個雞蛋。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到——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就是這樣與海鷗相依相伴。這是一份何等的牽掛和無私地關愛啊!

讀出我們對老人的這份由衷的敬意。

【意圖】感悟老人普通樸實的外貌,為感悟他以餵養海鷗為樂,十年不曾間斷的高尚品質形成反差,可以說,在學生心目中建構形象的過程就是完成崇敬之情的薰染過程。人越是不富裕,關愛海鷗的善舉越是偉大,對人的衝擊力就越發強烈。

適時補充吳慶恆老人的日常開銷,為感悟老人對海鷗無私的關愛具有驚人的說服力。這樣的課外延伸才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結,不至於陷入為了拓展而拓展的“泛語文”誤區。

☆老人的動作:老人把餅乾丁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群鷗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著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①小心地放,這小心翼翼地投放告訴我們——不能浪費一塊鳥食,這鳥食是老人節衣縮食買來的;是老人省下了自己都捨不得吃的雞蛋精心做成的。充分顯示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深的愛心。②撮起嘴向群鷗呼喚——這幕熟悉的情景已經定格在每一隻海鷗的腦海,定格在每一個見過老人喂海鷗和讀過此文的人的心中。聽聽這呼喚,是那麼——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親暱無比;彷彿是一首悅耳的歌,卻是變了調的地方話,叫著海鷗的名字……

【意圖】老人動作刻畫不多,卻處處向讀者顯示著他喂海鷗的無比,非常的熱心,拳拳的愛心。通過對本段語言的品讀,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老人的一舉手一投足,處處都是老人對海鷗的無私之愛。

☆老人的語言: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老人對待海鷗就像是對待——親人、朋友、兒女、孩子、晚輩……

☆①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這是海鷗熟悉老人的——海鷗居然能夠懂得老人的意思,海鷗熟悉老人的動作,熟悉老人的呼喚,熟悉老人的'身影。幸福地享受老人的美食。②翻飛的白色,把文字轉化成畫面,透過這片翻飛的白色,你彷彿見到了——海鷗爭相吃食的情狀,海鷗見到老人的親切情狀,海鷗了為老人表演群舞的生動情狀……③有聲有色的樂譜,仔細聽聽這悅耳的聲音,你從中聽到了——老人親暱的抑揚頓挫的呼喚,海鷗撲翅的聲音,海鷗歡快地鳴叫,海鷗啄食的聲音,輕風吹拂的聲音,老人開心的笑聲……用想象之眼仔細看看,看到了哪些顏色——翻飛的白色、海鷗嘴的紅色、湖水的蔚藍、浪花的白色、老人衣服的灰色……這聲與色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簡直成了——一首美妙的詩、一曲動聽的音樂、一幅活動的畫卷……

人鳥相依,親如一家,這是多麼感人的情景啊!就讓我們代表海鷗幸福地讀一讀。

海鷗最重情意,心細著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來,今年也沒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嘖……

不善言辭的老人說起海鷗來可謂滔滔不絕——①真實的事例,又一次說明海鷗與老人的深厚感情。②老人對海鷗的稱讚一點兒也沒有言過其實。請大家速讀這段文字,瞭解可愛的海鷗。

海鷗是美麗的,也是人類的朋友。由於人們與海鷗在海洋上“和平共處”。“人愛鳥,鳥知情”,海鷗便是海員、水兵的忠實朋友。對艦船來說,一旦在航行中遇到不測,沉船失事,海鷗會馬上整合大群,在失事艦船上空大聲吼叫,以引導救援艦船來援救。

海鷗還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乘艦船在海上航行,常因不熟悉水域環境而觸礁。擱淺,或因天氣突然變化而發生海難事故。富有經驗的海員都知道:海鷗常著落在淺灘。岩石或暗礁周圍,群飛鳴噪,這對航海者無疑是發出提防撞礁的訊號;同時它還有沿港口出入飛行的習性,每當航行迷途或大霧瀰漫時,觀察海鷗飛行方向,亦可作為尋找港口的依據。

此外,海鷗還是“天氣預報員”。如果海鷗貼近海面飛行,那麼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著海邊徘徊,那麼天氣將會逐漸變壞。如果海鷗離開水面,高高飛翔,成群結隊地從大海遠處飛向海邊,或者成群的海鷗聚集在沙灘上或岩石縫裡,則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海鷗之所以能預見暴風雨,是因為海鷗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這不僅便於飛行,又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此外,海鷗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個個小型氣壓表,能靈敏地感覺氣壓的變化。

海鷗身姿健美,惹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樣晶瑩潔白,曾為人們所羨慕而招來殺身之禍。早在上世紀中葉,歐美上層社會的貴婦人都愛戴有白羽毛裝飾的帽子。為此,海鷗成了獲取高利獵手的眾矢之的,使其瀕臨絕種。幸好當時英國波士頓一個生物研究所的幾位女研究員及時通過報紙等宣傳渠道呼籲保護海鷗,並得到許多上層開明婦女的大力支援,而後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成立了一個保護海鷗的協會,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才使海鷗“家族”得以逐年恢復生機,繁衍生息下去。

海鷗這種吉祥鳥給了無數詩人以靈感,寫出了許多不朽的詩句。

在王維的眼中“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在李白的眼中,“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在杜甫的眼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海鷗和人類從來都親密無間。(分別出示字幕)

師生吟誦這些美好的詩句。 欣賞海鷗健美的小模樣。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diān)池裡,可惜我去不了。”——這是一群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日暮時分它們就到滇池裡休息。老人這樣說是不願與海鷗分開,樸實的話語中飽含著對海鷗發自內心的依戀之情。

一個普通貧寒的老人這麼十多年視海鷗為兒女般的照顧呵護,難道不也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嗎?難怪,當我們把老人的遺像擺在翠湖邊時,海鷗會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會有如此令人動容的永別儀式,這是人與鳥的“日久生情”啊!讓我們再回到這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海鷗懷念老人的鏡頭之中。

【意圖】老人的語言,尤其是談論海鷗的語言,文中用了不少篇幅,當然是走近人物內心的不可或缺的學習資源。分別採用把簡短的話解讀成千言萬語和把一席話解讀成一句話甚至一個詞的語文學習方式,殊途同歸,就是要根據人物語言挖掘人物內心,從而感受老人對海鷗發自真心的關愛,也為下文海鷗為老人守靈做好了充分的鋪墊。這就是作者的行文層層設伏的細緻妥帖之處。

跳躍式的回讀了前十三個自然段,學習的視線又要拉回海鷗悼念老人的鏡頭,就需要教師語文的過渡,使起承轉合圓潤自然。過去的“樂”與“喜”同今天的“悲”和“痛”形成了鮮明的比照和巨大的反差,閱讀體驗的結果當然是喜之處更喜,悲之筆更悲。這也是我們進行跳躍教學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4.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①這個比喻表面是寫鷗群的混亂,實際上是寫海鷗的感情——不捨之情、依戀之情、痛苦之情、傷心之情、絕望之情……②大聲鳴叫,那一定是海鷗在——深情地呼喚老人、情不自禁地失聲痛哭、同老人做最後的訣別、聲聲泣血……③咀嚼“撲”——不顧一切,不想就這樣與老人永別;抑制不住內心的無比悲傷,不能自己;恨不得把老人的遺像帶走;恨不得與老人同去……④因為海鷗悲痛至極,個個呼天搶地,所以這是一片悲痛的漩渦,淚飛頓作傾盆雨啊!是真情的漩渦,似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河!此情此景,讓天地動容。

就讓這感人肺腑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感情朗讀。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1.填空:

《老人與海鷗》記述的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深感“意想不到”。這“意想不到”包括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年冬天到翠湖邊喂海鷗,視海鷗如自己的“親人”。這“意想不到”也包括老人去世後海鷗與老人訣別的感人場景。這“意想不到”還包括昆明人竟然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宋慶恆塑像,樹碑立傳。……

2.瞻仰老人雕像。動筆寫一寫碑文。

朗誦欣賞。再讀一讀“海鷗老人”的碑文:

①您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愛心大使……

②大愛無疆

③鳥語有情 萬古不朽

④因為愛,地球才更和諧

……

出示真正的碑文片斷:

“……與鷗同樂,此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妙趣,豈非春城人民愛鷗情結之表徵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鑄像以誌其永恆。夫天人合一,國泰民安,乃華夏文明之精義,然則,“海鷗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

3.質疑:課題可否改為《海鷗與老人》?說說理由。

不能改題目。

①是因為先有了老人對海鷗十多年無私的關愛,才有海鷗的知恩圖報。

②在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中,畢竟人是萬物靈長。首先是人類應該瞭解動物,關愛動物,所以要把人放在前邊。

③把老人放在前邊,帶給人的思考與感動將更多。動物自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人類要關愛地球上的每一個動物,每一個生命,這樣我們的星球才是美好而和諧的。

④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喂海鷗——悼老人——葬老人

有著自身的前因後果,順理成章,還是不換的好。

  板書設計:

20老人與海鷗

意想不到—— 勝似親人

喂 喚 談

老人                 海鷗

鳴叫 肅立 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