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自學快速學會粵語

校園 閱讀(1.93W)

在生活中多一份瞭解就可以多一份樂趣,相信自學粵語可以帶給你很足夠的快樂。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有效自學粵語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自學快速學會粵語

  如何有效地自學粵語

自學過的人來說一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1.字音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知道常用字的讀音。例如,看到「廣」知道這個字讀gwong2,看到「州」知道這個字讀zau1。

這裡我用字母表示讀音的方法是「粵語拼音」,是一套表示粵語語音的方案。就像你學普通話的時候也有拼音,查字典看到「普」讀pǔ,你就知道這個音讀什麼。想有效學習建議要學會拼音。有些人不學拼音,只是聽多了粵語節目之類的而大致知道每個字的讀音,而其實有一些音,在廣州話中不同,但不會粵語的人聽起來很接近,例如「救」gau3和「教」gaau3,「金」gam1和「筋」gan1。如果學了拼音,一開始就係統性地知道粵語中會出現哪些音,遇到這種容易出錯的字,你也有意識會去查一下。

查字音可以用粵語審音配詞字型檔等網路資源,還可以聽錄音以便矯正自己的發音。你也會發現,粵語拼音方案有好幾種,上面的網站裡就有7種選擇。我舉例用的,也是該網站預設使用的是香港語言學學會的方案,據我個人經驗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種,建議先學習這種拼音,等水平比較高了,遇到使用其他拼音的場合,可以看情況學一些其他方案(其實不同的拼音方案之間也是一一對應的,熟悉了就不難)。

積累字音的時候,粵語歌有個讓人意外的好處,大部分粵語歌都是把和普通話一樣的歌詞按粵語讀音一個字一個字唱出來(你也許有些驚訝但這就是事實),懂普通話的人看了歌詞就能理解意思,於是也很容易把每個字和聽到的讀音對照起來。這樣也就比較容易記住幾首喜歡的歌的.歌詞,那麼歌詞中涉及的字也就順便記住了。

2.詞彙和語法

這裡主要要學的是粵語和普通話不同的表達,也就是說,不能只把普通話逐字轉換成粵語讀音,有時還要替換一些詞語和語法。例如「明天」要說成「聽日」,「不知道」要說成「唔知」。

如果不想讓學習壓力太大,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例如,先去網上找最基礎的粵語詞彙表和句式表,公眾號總結的、民間組織自發的粵語培訓材料都可以,不一定要有多全,但要夠基本,覆蓋了 「他」、「吃飯」、「有多少」、「是不是」等最基本的詞語和句式。先把這些背熟,基本上就可以自己把下面這樣的句子轉換成廣州話:「他在超市買了玩具送給他女兒。」「你昨天什麼時候和你爸爸吃飯的?」

這時差不多可以聽懂最正式的粵語口語了,例如新聞。新聞中出現的粵語特有的表達比較有限,大多數都屬於上面這一類。然後就要注意聽其中你沒學過的表達,同時兼顧學字音,你會發現聽到的和字幕一個字一個字對照後有些地方對不上,對不上的就是你沒學過的詞語或句式。慢慢把這些沒學過的學會,你就可以漸漸選擇越來越「口語化」的材料,例如訪談節目、一部分用粵語口語寫的歌曲(上面說大部分粵語歌不屬於此類,但也有一部分是直接按粵語口語怎麼說就怎麼唱的,例如許冠傑的很多歌),再口語化一些,就是娛樂節目、影視劇等等。越口語化的材料,與普通話不同的詞語表達乃至於諺語俗語就越來越多。儘量循序漸進,這樣在能聽懂一部分的基礎上,你很容易知道一句話中沒聽懂的是哪一部分,針對性地去查這個詞語或者句式,然後記住它。

此外,有可能的話積極創造語言環境,例如和來自粵語區的人多交流。雖然母語者由於從小「自然而然」地學會,很多人不懂粵語拼音,也講不清一些語法應該怎樣使用,但他們可以告訴你怎麼說地道而怎麼說不地道。當然,不是所有人身邊都找得到來自粵語區的人,這也不用著急,從我個人經驗來看,學習過程仍是以在上面的那些為主。

  粵語相比起普通話的優勢

粵語有聲調更為豐富、朗誦古詩詞時更為符合韻律美的優勢外,更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近義字的區別。

古漢語對於近義字的發音特點是:聲母相同,但韻母不同。這樣近義字的讀音相近但又有區別,才能夠正常表達。

普通話最大的問題是文字完全繼承自古漢語,但讀音卻被“胡化”,從而出現很多常用的近義字讀音完全一樣的情況,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極大混亂。例如“的、地、得”,“做、作”,這兩組常用的近義字,在粵語裡完全符合“聲母相同,韻母不同”的要求,所以懂粵語的人完全不會搞混淆“的”與“地”與“得”,也不會用錯“做”與“作”。但北方地區的人經常會搞亂這兩組近義字。因此要想漢字能夠正確地使用的話,讓北方的人學一些粵語非常有意義!

另外,就是前文曾提到了,粵語裡沒有捲舌音,即不存在北方地區的人也經常搞混淆的。

“z、c、s”與“zh、ch、sh”這三對對應的、捲舌與不捲舌相區別的聲母的正常使用問題。所以粵語的表達往往能夠比普通話更為清晰、明確。

  何文匯與粵語復古音(病毒音)

粵語在清朝晚期正式形成後,其讀音相比起漢唐時期雖然大部分保留,但肯定會會有一定的改變,且改變是以語言的表達更為流暢、清晰為前提的。其權威的發音是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音,其權威的音韻書籍是1979年廣東省出版的《廣州音字典》。

但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文匯教授並不認同這點,他認為標準的粵語發音應該是嚴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廣韻》的音!例如“構、購”兩字應該讀為“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應該讀為“素”音,而不是“索”音;“糾”字應該讀為“九”音,而不是“鬥”音等等。

於是他藉著香港政府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而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製作了一系列的電臺、電視節目,推廣他的復古漢語,併成功讓香港的中、國小語文教材的發音更改為《廣韻》的音。結果粵語產生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廣州話為代表的現代粵語,一派就是復古粵語。

何文匯的舉措引起了包括廣東、北美等地大部分粵語語言學家的反對,並稱其發音是搞亂粵語的“病毒音”。相當一部分的香港語言學家也不認同按照《廣韻》來發音,再加上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日常說的都是現代的粵語。因此現在香港是兩種發音並存(但新聞播報則以復古粵語為主),中學生畢業時按規定要用粵語流利朗讀一段文字,也是隨便採用那種發音都可以。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與廣東的電視臺在發音上會有一定區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