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7北京建築大學專業最新排名

校園 閱讀(3.04W)

北京建築大學始建於1936年。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法、藝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校。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北京建築大學2017年專業的排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北京建築大學專業最新排名
  2017北京建築大學專業排名  北京建築大學簡介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基本情況

北京建築大學(原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築類高等學校,始建於1936年。學校歷經77年的發展與變遷,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法、藝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博士、碩士和學士多層次培養的特色鮮明的多科性高校,是北京乃至國家城鄉建設的重要力量。

1936年為北平市立高階工業職業學校土木工程科

1952年為北京建築專科學校

1953年為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校

1958年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1961年為北京建築工程學校

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本科院校

1982年獲批為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高校

1986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2年獲批為首都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基地

2011年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2年獲批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2012年獲批國家建築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專案

2013年獲批更名為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院系設定

學校現有西城和大興兩個校區,設有10個學院和3個基礎教學單位,即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電氣與資訊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測繪與城市空間資訊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計算機教學與網路資訊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和體育部。

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134.8萬冊,其中與住建部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共享圖書40萬冊,電子圖書121萬冊,大型電子文獻資料庫40個,成為全國建築類圖書種類最為齊全的唯一高校。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71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58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1人;具有高階職稱的教師410人,其中教授108人。兩院院士周幹峙教授、李德仁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和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教授、專家和政府高層管理人員與企業高階管理人員受聘為學校兼職和客座教授。

現有長江學者1名,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名,長城學者1名,教育部、住建部專業指導和評估委員會委員9人,兼職博士生導師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市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人才、學術創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新星等37名,擁有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優秀教學團隊、管理創新團隊共計23個。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本科生教育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11531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218人,包括本科生7018人,研究生1490人,留學生58人。

學校現有31個本科專業,其中教育部特色專業3個——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北京市特色專業7個——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測繪工程、自動化。學校6個土建類專業全部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專業評估,成為全國12所全部通過評估的高校之一,其中,2012年建築學專業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均通過7年最高有效期的評估。

學校教學工作獲國家和市級質量工程標誌性成果百餘項,在近兩屆北京市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18項獎勵,其中省部級一等獎7項。2009年獲教育部批准為“建築行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創新實驗區”;2011年獲教育部批准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2012年獲批“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現建有3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等實習實訓基地共計102個。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研究生教育

學校研究生學科專業設定以工學為主,兼有管理學、理學和藝術學。具有5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共有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可涵蓋5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有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2年,“建築遺產保護理論與技術”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專案。

現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124人,非全日制(在職)碩士生494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474人,兼職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人。目前已與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3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是北京高等學校“城鄉建設與管理”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學科評估

2012年,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最新頒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聚類排位,這是我國開展的第三輪學科評估。

學校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6個一級學科參與本輪評估,並取得優秀成績,體現了學校重點和特色學科建設的整體水平。

學科評估將有助於學校準確定位,科學發展,進一步明確今後一段時期內大學建設的目標,優化結構,突出學科引領、科技支撐、人才強校和開放辦校發展戰略,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建築大學的征程中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為更好地立足北京、面向全國,培養服務國家需求的專門人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科研成果

近五年以來,學校在研各類科研專案1700餘項,其中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水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世界銀行專案、歐盟國際合作專案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專案354項;其中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技發明獎共8項,2010-2012連續三年以第一主持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服務經費連續7年過億。

學校現已建有1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形成了幾個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團隊和研究領域。注重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以及校內工程實踐創新中心建設,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學生科技立項620餘項,獲國家級獎勵115項,省部級以上獎勵336項。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科研平臺

學校作為“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國家建築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城鄉建設和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支撐、複合應用型人才支撐和高水平智力支援。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國際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廣泛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35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除已有的與英國格拉摩根大學的“3+1”、“4+1”專案外,2012年學校與美國奧本大學合作舉辦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2+2本科教育專案(教外綜函【2012】30號文)通過了教育部審批。該專案學生在國內學習兩年、國外學習兩年,成績合格者將得到雙方學位證書。同時,學校也注重提升自身國際化氛圍,招收外國留學生就讀,目前有來自蒙古、越南、利比亞、伊朗等國家的58名長期留學生在校學習。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學生就業

學校專業設定科學實用,畢業生主要面向北京市各級政府建設、規劃、管理部門和建築設計院及建築、市政等企業公司就業。

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每年學校畢業生供需比均在1:4以上,近年來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部分專業達到100%,位居北京市高校一次就業率前列。目前,北京市建築行業的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70%以上均為學校畢業生。

城市建設領域及建築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需要大量的建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報考學校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北京建築大學概況 知名校友

學校為國家特別是北京城鄉建設培養了5萬多名高階專業人才。校友中有以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為代表的老一代建設者和國家領導人;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在明為代表的9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學校培養了全國近十分之一的建築大師);有以周正宇等為代表的從事城鄉建設和管理的年輕一代管理骨幹;有以吳巨集建等為代表的城鄉建設領域知名企業家。

學校校友活躍在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技術和管理崗位上,從北京老十大建築到新十大建築;從北京亞運工程到北京奧運工程,從北京地區總體規劃到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從城市交通、市政管理到新農村建設,都凝結著他們辛勤的智慧與汗水。

  北京建築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

近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直很好,連續多年在北京市屬高校一次就業率位居前列,每年我校畢業生供需比均在1:3以上,就業率均在95%以上,部分專業達到100%。學生主要面向北京市各級政府建設、規劃、管理部門和建築設計研究院(所)及建築、市政等企業公司就業,許多畢業生現已成為首都及其他省市城鄉基本建設戰線上的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為國家及首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下,我國政府明確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在新一輪建設中把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工程列為重點,我國基礎設施等投資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建設高峰期,北京還將加快外部聯絡線和城市路網、公交樞紐建設,重點推進京臺高速北京段、京承高速三期等高速公路建設,提前建成北京市規劃高速公路網。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建築類專業人才,我校專業設定凸現其就業優勢。城市建設領域、建築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需要大量的建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發展潛力很大,因此報考我校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在校“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精神的激勵下,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已走向首都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開發、施工、管理等各個崗位。在服務城市化、奧運場館、新機場建設、舊城改造、文物保護等專案我校畢業生正在充分發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為首都的建設貢獻力量。用他們驕人的業績為母校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