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優秀教案

校園 閱讀(3.03W)

  教學目標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優秀教案

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並能從中感受到愛因斯坦的謙遜和對孩子的關愛。

3. 能聯絡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句的含義。

  一、質疑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1. 讀完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2. 請學生介紹有關愛因斯坦的資料。

3. 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做出了這麼一番貢獻的人,在生活中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和那個美國小女孩一起走近他,去感受感受吧!

4. 自讀課文,勾畫出生字詞。

5. 抽查生字的自學情況。注意“踱”、“溢”、“擱”和“輔”字的讀音。

6. 藉助工具書理解課後第2題的詞語。

7.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間的什麼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

  二、細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 文章講了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幾次碰面?

2. 第一次碰面:

(1)小聲自由讀初次見面的段落,你從中瞭解到些什麼?

(2)品讀描寫愛因斯坦外表的句子,感受他外貌的平凡。再有感情地讀有關句子。

(3) 從愛因斯坦的舉動中你又感受到他哪些不平凡?抽學生讀有關句子。在互評中點撥,感受人物的謙和有禮。

3. 第二次碰面:

(1)分角色讀4~7段,請學生質疑。聯絡課後第二題理解“偉大”的意思。並進一步感受愛因斯坦的謙遜、小女孩的天真可愛。

(2)再次分角色讀這幾段,注意讀出人物的感情,以及自己對人物的喜愛。

4. 第三次碰面:

(1)自讀8~9段,思考這次會面發生了什麼事,用簡潔的話說一說。

(2)結合課後第3題說說從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

(3)分角色朗讀。

5. 第四次及以後的碰面:

(1)這次碰面和前幾次有什麼不一樣?

(2)通過母親和愛因斯坦的對話,你瞭解到他和小女孩後來是怎樣相處的?

(3)從這裡,你感受到愛因斯坦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小組內先自由談體會,然後請一位同學把小組意見綜合起來說給全班同學聽。

(4)分角色讀這一段,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讀出相應的情感來。

  三、課外結合、交流拓展

1. 你還了解愛因斯坦的哪些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

2. 老師講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

3. 完成課後第2題的造句。

  四、總結全文

愛因斯坦平凡,他僅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普通得連自己生活都不會照顧的人;同時,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謙遜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心靈、高超的學識讓他不同凡響,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參考資料

  愛因斯坦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絕貢獻。其最卓絕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佈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天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相信這一看法,據之提出了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觀念。愛因斯坦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絕對運動觀,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如月球上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相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來說的。在同時性是相對的基礎上,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概念。因為時間的同時性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所以都是相對的;而運動又是與時間緊密相連的,所以運動也都是相對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是緊密相連的',所以絕對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從而,愛因斯坦把看起來似乎是彼此無關的時間和空間聯絡了起來,使它們成了相互密切聯絡的對立統一體,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它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狹義相對論僅僅適用於不存在引力的物理過程。研究的是直線、勻速相對運動的參照系;而廣義相對論研究的是作任何運動的參照系,既適應直線、勻速運動的參照系,又適應加速運動和旋轉運動的參照系,因而它是相對論大廈的第二層樓房。廣義相對論進一步表明,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孤立的,物質的分佈和運動也反過來決定時間和空間的結構。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是對立統一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近代科學技術在20世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導致了古典物理學的徹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學第三次理論大綜合,進一步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石。

  愛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他的父親海爾曼·愛因斯坦很有數學天賦,但父母沒錢供他上學,只好棄學經商,愛因斯坦的母親保裡諾·愛因斯坦是富有糧商的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年幼時,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音樂,6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幾乎成了愛因斯坦的“第二職業”,小提琴終身陪伴著他。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南針),羅盤的指標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得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並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裡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後,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愛因斯坦不拘成見,勇於創新。“懷疑一切”的信條始終貫穿他的整個科學生涯。當然,愛因斯坦的傑出科學成就來之於他堅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個青年人請教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他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勞動,Y代表你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而Z表示少說空話,要謙虛謹慎。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