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通用7篇)

校園 閱讀(1.0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通用7篇)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1

從開啟這本書,到我翻最後一頁,一共用了5個小時。文字戛然而止,而我的思維卻仍在伽莫夫構建的科學之海中遨遊著,久久不能釋懷……

我看見宇宙如畫軸般在我的眼前,緩緩向那無盡的遠方展開,上面飾滿銀白的星點;我看見熟悉而又陌生的數字在我的身旁,跳著數不出的舞蹈,無窮無盡地迴旋著;我看見物質一層層地分解成更小,帶著幾分調皮與嘲笑;我看見了科學,時空中交織,從一到無窮大……

我很遺憾,沒有更早接觸這本書,一本科學的方向標。我突然催生出一種幻想:如果能有人在整個科學範圍內寫出像這樣一本充滿了趣味與知識的科普書籍該多好!

有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看清當下科學的全貌,而不僅限於盲人摸象;有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理清科學的脈絡,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向著青草更青處盪漾;有了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加高效地知道我們做了什麼,擁有什麼;有了這本書,我們的瞭解將更加全面,我們的學習將更加滿足我們的需求……類似的句子還可以寫很多,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就是:

有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科學的過去與現在,並去追尋他的未來……

我們能否建立起一個體系,將整個科學放入其中,從而方便我們去查閱和獲取?我因為自己的才疏學淺、見識淺薄而無法去知曉這個問題在未來甚至現在是否有解。於是我只好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猜測我們可能的一些解決方式。

從現階段來看,我們構建的知識體系的存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數字技術以客觀資料形式儲存,另一種則是通過人類的大腦以主觀經驗形式來儲存。現階段來看,從我個人的淺薄認識出發,我認為兩種方式各有優勢,而互為補充。資料形式具有儲存量大、再明確目標時易於查詢的特點;而經驗形式則具有模糊搜尋能力和基於自身的再創造能力。

我想前者很好理解,而後者則可能有人質疑,我或許需要用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比如你的研究遇到瓶頸,前路迷茫,我想更多的人會傾向於找一個這方面的專家聊聊天而非拿去讓一臺電腦來解惑(事實上這是我在一次又一次對著電腦迷茫的經歷後得出的個人結論)。即使是當下人工智慧處理下的資料也只能給你一堆雖然詳盡,但是你已經瞭解的知識(要不怎麼搜得到)。

而經驗(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的)則能告訴你你到底應該瞭解什麼,換言之,到底什麼東西能解決你的問題。

以上兩個方面使得當下的探索往往是先找人聊天解決方向問題(獲得靈感),再通過精確化的資料搜尋獲取所需要的知識。

這個過程至少受兩方面條件的制約:

當下知識爆炸導致的學科精細化使得各個領域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大,可以說上文“前一階段”尋找思路的難度正在加大。即使是當下常見的集合多領域專家“會診”的模式,也會因為專家的人數與相互交流受限程度之間的負相關,而難以高效運轉。

知識存在“多級許可權”並且有很強的領域性,獲取和掌握上層知識的難度不斷升高。

說白了,以上兩段話可以總結成一句話:要麼不知道找啥,要麼找不著,要不找得到卻看不懂。

我以為,這是科學、技術與生活運用之間出現明顯斷層的一條原因。

如果我們無法期待人工智慧做到這一點,那麼或許只有我們的智慧能夠接此重任——做科學的方向標。

我想這正是這本書給我的啟迪。

之前我也一直在思索,但這本書無疑極強的促進了我的決心。我想,或許我們真的可以通過一本或幾本書來勾勒出我們整個科學的輪廓和架構,以此提高知識學習的效率,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知識素養,最終通過知識人群基數的增加來減小科學—技術—生活之間的代溝。

而寫這種書的人無疑需要是一名多面手,瞭解各個學科的分支後跳出細枝末節的具體知識,以全域性的眼光和開闊的視野,來構建一個充滿相關性、邏輯性而又簡潔明瞭的知識框架。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同時意義非凡。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有人去把我們厚實、豐富卻複雜、高深的科學讀完、讀薄。在自身獲得主觀經驗的同時,利用文字(或資料)的形式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分享給整個社會。

由此觀之,科學的風向標其實是同一個人的兩個屬性:個人而言,能夠在獨立研究和互相交流中發揮創造性;社會而言,能夠使更多的人走近科學、瞭解科學。

唯是,我們才能讓理論更好地產出技術,讓技術更好地服務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人類的未來更加光明!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2

如果提到科普書,我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十萬個為什麼》,它的書名很簡單,一看就是給我們解讀世界萬物祕密的科普書。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對科普書的一個定位。所以當我一看到《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的題目時,我覺得它肯定是一本有點高深莫測的學術性著作,一直沒有興趣去看。但是有一次在網上搜索這本書的資訊時才發現是它也是一本科普書,而且是一本受到了很多著名人士稱讚的好書,於是我也帶著好奇心開始看這本書。首先我翻了一下目錄,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做做數學遊戲,空間、時間與愛因斯坦,微觀世界,巨集觀世界。這個目錄給我的感覺就是範圍好大。它不僅要研究數學的問題,還有物理的,甚至是生物的知識。如果要把這麼多知識結合起來講,在沒看之前我是覺得那會是一件繁瑣並且不能引起讀者興趣的事。但是這本著作卻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他們稱這本書啟迪了無數年輕人的科學夢想。於是我也帶著一顆追求科學真理的心拜讀了喬治。伽莫夫大師的這本書。

在正文前面介紹了喬治。伽莫夫生平。他出生於俄國,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莫夫興趣廣泛,曾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績,並與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了天體物理學的“大爆炸”理論,還首先提出了生物學的“遺傳密碼”理論。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科普作家,正式出版25部著作,其中18部是科普作品,多部作品風靡全球,《從一到無窮大》更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看到這裡我不禁對喬治。伽莫夫科學熱愛,樂於傳播科學文化的的精神感到敬佩。

《從一到無窮大》被定義為一本“通才教育”的科普書。從這個定義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這本書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不僅僅是科學或者數學。裡面可能還有生物和化學的東西。看了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在這本書裡面你學到的不只是數學知識或者物理知識,你在這本書所得到的知識是全方位的,你可以涉獵到天文學、地質學等等。這本書會讓你全方位的知識面得到擴充。

如果說你看到這本書的題目覺得它的內容會一板一眼的來寫,那就錯了。這本著作作為一本科普書,內容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在每一部分開始時他都有能力引起我們的興趣。首先在第一部分中,他在第一段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匈牙利的貴族,他們在一起比誰說的數字大。從這個故事很自然的就引出了第一部分第一章的內容——大數。在第二部分的第一章“維數與座標”中他則是用一個生活常識來展開的,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時,你想到一個地方去當然會想別人問路,在指路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維度、座標這些知識。這些故事似是信手拈來但卻緊扣文章的主題。作者的巧妙心思不僅使用來文章的來都而已,在閱讀這本著作是你會發現裡面的內容時而陳述,時而比喻,時而疑問,讓讀者跟隨著作者遨遊神奇的知識海洋。

現在我想來說說這本書的內容。如果你單看這本書的目錄可能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那就是好難懂。這裡面主要講的是數、空間、時間、微觀世界、巨集觀世界,也就是主要是關於數學和物理的知識。在高中我就覺得數學和物理是最難學的,也是最難懂的。如果要把這兩個合在一起講的話那不就更無聊了。但是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發現它的內容其實並沒有他的題目和它的標題那麼可怕,對於我們現有的知識水平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他讓我發現了原來這些討厭的數學公式和難以理解的物理原理原來還有那麼有趣的故事。

他在說明一個數學公式或者數學知識時不僅僅是陳述原理,還會配有許多講解圖。比如說尤拉公式時他就在書中展示了正四面體、正六面體、不規則多面體等等,讓讀者在閱讀他的解釋的同時也能自己去尋找規律。再比如說作者在講巨集觀世界這章內容時講到了一個反對大地為球形的論點。在這個論點裡他們認為地球不是球形的,在這個論點下面就配了一張很有趣的圖:一個圓形的地球,在上半球人可以行走,船可以航行,但是在下半球不管是船還是人都會因為重力掉到太空中去。這個就讓我們很容易的理解了他們反對地球是圓形的原因。在他的筆下,這些微觀世界、巨集觀世界的物質似乎就變成了我們的朋友,向我們一一介紹自己,一點都沒有知識灌輸的影子,這大概也是這部著作能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我對於這本書也是有目的有詳略的看的。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巨集觀世界這部分的內容呢。巨集觀世界這部分主要講的是宇宙的知識。對於宇宙我從小就很感興趣。我一直就很想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顆,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等等這些問題。在這張中我也找到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就比如說天上到底有幾顆星星,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問別人的話,他們可定會說數不清楚的,無數顆。但是我們憑肉眼只能看到兩千顆星星,如果你能以每秒一顆的速度數的話,那你就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數完天上的星星。在寫宇宙的產生時寫得非常具體形象。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當中有一個行星紅移的現象,在解釋這個問題時作者就用了一個起球來代表宇宙,在氣球上點的黑點表示各個行星,氣球不斷吹大,我們可以發現每隔遠點周圍的原點都在離他遠去,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紅移。如此簡單的吹氣球試驗就向我們形象地解釋了“紅移”這個專業術語,他所採用的不是傳統的說教,而是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向我們講述科學中比較難理解的知識。我讀這部分時就感覺作者是在給我們講一個一個的故事,而不是給我們闡述一個一個的原理。這樣的寫作方法能引起我們讀者的興趣,是我們愛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得到閱讀的快樂

《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被譽為是“影響一代人的一本書”,這句話並不誇張。一本科普書籍能到現在這個知識充斥了的資訊化世界還依然為人津津樂道,經久不衰,那肯定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它的魅力我們也可以從對比現今的書籍來發現。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各種小說盛行,小說的內容不外乎描寫各種感情,寫法都有雷同,而且從這些書中你能得到的實質性的知識是微乎其微的。反觀《從一到無窮大》,它裡面有生活實際的例子,但是也有關於數學、物理等知識的解釋,從中我們不僅能學到這些知識,而且還會發現原來這些知識都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就有這些知識的存在,這些知識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存在在生活當中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魅力可能就在於這本書的內容不僅是知識的還是生活的,兩者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就能更加吸引讀者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3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罪惡,那就是無知。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開拓視野,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和臆測》。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美國天文學家喬治.伽莫夫。這本書的內容覆蓋很廣,涉及了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但是,這本書與其他按主題分類來寫作的書可大不一樣,作者用一個又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打頭,由淺入深,把數學、物理乃至生物學的許多重要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在讀者們不知不覺間把一些非常實用的理科知識甚至技巧信手掂來,讓讀者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瀏覽了自然科學中的基本成就和最前沿的進展。

這簡直是一個絕對大手筆的典範!作者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質學、以及遺傳學的許多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們可以盡情的跟這本書一道天馬行空地遨遊科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枯燥的數學公式、物理概念、化學符號之間,還有那麼多妙趣橫生的故事;原來無窮大的宇宙、無邊無際的遙遠星系,並不是跟我們毫無關係;原來分子、原子並不是真正的微觀世界、並不是那個基本單元的“1”,它們仍然是由質子、中子、中微子,甚至更下一臺階的夸克粒子組成;原來愛因斯坦的四維空間和時空相對的概念並不是那麼抽象,那麼遙不可及,:原來我們眼見為實的直線、平面,也可以是彎曲的、迴圈的,甚至空間、時間都可能是彎曲的……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甚至一讀再讀的好書。下面我給你們來舉個例子。

喬治.伽莫夫在其中的一篇中寫道:在無窮大的世界裡,部分可能等於全部。隨後,他舉出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設想有一家旅店,內設有限個房間,而所有的房間都已客滿。這時來了一位新客,想定一個房間。“對不起,”旅店主說,“你沒法住進去了,因為所有的房間都客滿了。”現在在設想另一家旅店,內設無限個房間,所有的房間也都客滿了。這時也有一位新客來臨想定個房間。旅店主答應了。他把一號房間的客人移到二號房間,把二號房間的客人移到三號房間,把三號房的旅客移到四號房間,以此類推,這樣一來,新來的客人就住進了已被騰出的一號房間。如果還有一家旅店,有無限多個房間,但是來了無限多位要求訂房間的客人,那麼該怎麼辦呢?旅店主仍有辦法。他把一號房的旅客移到二號房間,把二號房間的旅客移到四號房間,把四號房的旅客移到六號房間,以此類推,那麼所有的單號房間都騰出來了,新來的無限多位旅客可以住進去了。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了:無窮大數的性質與我們在普通算術中所遇到的一般數字大不相同。

這本書中有許多這樣有趣的故事,怎麼樣,你動心了嗎?動心了就去看一看吧。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4

科學中的猜想與事實總是形影不離,就如物理與數學。——題記

無窮大是一個什麼概念,也許沒有人能準確說出答案,更別說從一數到無窮大了。但正因如此,這本書吸引了我,有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學或數學事物,卻又能夠靠猜想得出事實。書中並未一開始就提出數數這一古老的問題。開頭先以幽默詼諧的語氣講述一例圍繞人類數數的歷史問題,書中寫道“在數數方面,再凶猛的霍屯督戰土也會被已經能夠數到10的幼稚園兒童打敗”。很諷刺,但知道什麼是無窮大的霍屯督人,卻不會數到四。(三以上的數他們都稱很大,所有即使知道數字有無限個的霍屯督人依舊不會數數)下一頁筆鋒一轉,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無窮大”。也許有人會想在數字後面添上足夠多的0就可以了,但這種想法在科學麵前未免太年輕。

曾經有人寫過無數多的0,卻又被一個科學家以寥寥幾十字給打敗。

幾千年前,著名數學家格奧爾格·康托爾提出一個猜想,以此看出無窮數的多少。人們都知道有無數個奇偶數,設想有一個無數房間的旅館(現實中雖不能,但如標題,這是科學中的猜想)裡面佳滿了人,但又有無數個客人想入住,這下可難辦了。老闆靈機一動,叫所有客人移至對應的偶數房間,這一舉動又讓無數個奇數房間空了出來,無數的客人擠了進去。

上面的猜想很神奇對吧,這也是我讀完書後最大的感受——神奇。每一個寫在紙上的字如同變魔術,一會這樣,一會那樣,讓人抓摸不透,就說上面的“房間猜想”吧,數學家們巧妙的用已知事實加上科學猜想得出了既定事實,說些拗口的話,“房間猜想”一開始雖講明瞭房間都已滿人,但當人們搬進所有偶數房間時,又憑空出現了無數個奇數房間。看似相互矛盾卻又符合事實。雖說房間已滿,但無窮數沒有盡頭,你那些搬過去的人,也只能算是其“無窮沙漠”中的一粒沙子罷了。

正因無窮數無限大這一特點,看似已達到上限的無窮數卻依舊在無限擴大,宛如黑洞將所有數字吸入口中。

曾有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在科學世界中看來,又有一絲不妥,誰能拿出無數個房間與無數個人實踐呢。

科學中的事實可由猜想得出,不能實踐不代表不是真理,畢竟科學就是如此神奇!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5

  部分等於整體:

如果問一個問題:所有整數的數量和所有偶數的數量,哪個多哪個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肯定是所有的整數多呀,因為整數是12345678這樣排列的,而偶數是2468這樣排列的。但是如果你把一和二對應,二和四對應三和六對應四和八對應的話,這樣一直排列下去,你會發現,不管你排練到多少,總會有一個偶數和這個整數是可以對應的。

  星際旅行:

如果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將會靜止,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倒流。假設你決定去參觀天狼星的一顆衛星,而它距離太陽系9光年,你搭乘上一艘以光速行駛的飛船。這時候,你很自然地會認為從天狼星到迴天狼星的往返一程至少要18年,因此你一定會籌劃著攜帶上大量的食物以做供應。但如果你乘坐的飛船執行速度接近光速,那麼你的所有擔心都將是沒有必要的,而所有的防患措施也完全是多餘的。事實上,如果你的速度能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那麼,你的手錶、你的心臟、你的肺、你的消化和思考過程都將會減慢70000倍。如此一來,地球到天狼星往返一趟所需的18年(這是從地球人的角度看到的時間)對你而言,不過是區區幾個小時而已。而事實上,若是你一吃完早飯就從地球出發,那麼,當你的飛船降落在天狼星的一個行星上時,正好是你想吃午飯的時間。或者,如果你行程匆忙,吃完午飯後馬上就得回家,你也很可能會趕到晚飯時回到家。但在當你回到家時你定會大吃一驚,因為你會發現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8年。且因為你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運動,故而地球上的18年對你來說,也不過才一天的光陰而已。

  隱性遺傳和顯性遺傳:

兩條染色體當中只需一條上面的資訊就可以顯現具體表徵的叫做顯性遺傳。而必須兩條染色體同時具備同樣的資訊,才可以在外觀顯現的叫做隱性遺傳,所謂的隔代遺傳,就是雖然父體和母體沒有相關的表徵,但是不代表他們的某一條染色體上面沒有相關的資訊,如果它們身上攜帶有相應的基因,那麼他們的孩子身上就有可能出現在父體和母體身上沒有出現過的表徵。

人造病毒

所有的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而有生命的細胞和沒有生命的一團物質,它們的區別是是否有基因。而基因的本質是一團以固定結構存在的原子,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蛋白質分子,一部分是核糖核酸。病毒就是自由基因,現在生物化學家已經掌握了用普通的化學元素合成生物蛋白和核糖核酸的方法,雖然暫時只能合成最基本的一種病毒,但是假以時日,未必就不能用簡單的化學元素來合成所有的基因。

  拓寬視野:

古人他認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後來放大格局,認識到太陽才是中心。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人來講,可能內心的潛意識認為太陽就是中心。但事實上,從天文學觀測到的結果來講,整個太陽系都是在銀河系當中特別特別邊緣的一個小地方。以前聽到一個學者說,如果以後的孩子選擇專業的話,不考慮生存的前提下,他會建議孩子要麼選擇天文學,要麼選擇歷史。因為歷史可以從時間的維度來極大的放大格局,而天文學可以在空間的維度放大格局。

自然科學揭示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價值觀當中,這應該成為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貴的組成部分,價值觀越貼近世界的真相,對行為的指導意義就越大,所以自然科學不可不瞭解。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6

我們都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那麼,如果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待在房間裡,空氣會不會只流到你的同伴那裡,而把你憋死呢?聽到這個問題,你會不會說我腦子進水了,居然想出這個異想天開的問題。其實我的腦子正常的很,空氣是隨意流動的,還可能會發生一個半球的空氣流動到另一個半球,導致這個半球的生物慘死的悲劇呢!以上的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出自一本書名叫《從一到無窮大》,另一個問題則是我看完這本書自己所產生的想法。

還有一個出自這本書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關於核反應的。核反應分為兩種:裂變和聚變,這兩種反應發生的範圍很大,除了銀外,任何物質都會發生。那麼,如果有一天,核反應堆出現鏈式反應,導致整個宇宙的物質(除銀外)發生反應,整個宇宙的物質會不斷進行轉變和反應,直到他們變成銀為止。如果有一天發生這種事,整個宇宙一樣豈不是會變成一塊純銀?如果你對這幾個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的問題感興趣的話,就來閱讀這本《從一到無窮大》吧!

除了這些內容外,這本書的其它內容也十分有趣。它分為四個大章:《做做數字遊戲》《空間、時間和愛因斯坦》《微觀世界》《巨集觀的世界》。其中,比較有趣的是你可以比較無窮大數字的大小。其中一個比較奇怪的事,所有奇數的數目和所有整數的數目一樣!這就好比你的頭和你全身的質量一樣的。這聽起來很奇怪,但他就是現實。但是,無窮大數也是有大小的,曲線、面上的點的個數大於平線、面上的點的個數大於整數的個數......

這本書之所以被我推薦,是因為它雅俗共賞:雖然有一些內容十分深奧,但是大部分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多個年齡段(學歷)的人去閱讀,建議五年級以上的同學閱讀。

  《從一到無窮大》讀後感7

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今日終於把第一部分內容讀完了,這部分內容讓我收穫挺多的。

在我以前的認知中,無窮大的數就是無法計算出具體的大小,而對無窮大與無窮大的數大小的比較沒有清晰的認識,只錯誤的認為無窮大的數中部分無窮數的集合是要少些的,比如錯誤的認為偶數的個數是要小於整數的個數的。作者用一種通俗的描述方法說明了無窮大的數如何比較大小。即尋找一種一一對應的關係,並舉了多個常見的無窮大數的例子,比如所有的偶數、整數、普通分數的個數都是相等的。其實這應該就是我們函式裡面學過的一一對映,如果兩個集合存在一一對映的關係,這兩個集合元素的個數肯定是相等的。但我想,如果作者用這種方法去說明的話,估計能看懂本書的人將會少很多。

無窮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解釋清楚後,接著,作者丟擲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無窮大數都相等呢?——層層深入。由此引出了第二級無窮數列,前面的為第一級無窮數列。

作者用反證法說明了線段點的個數是要大於整數的個數。首先把每一個點看做一個無窮小數,這樣才方便於建立對應關係。然後假設這兩種間存在前面所說的一一對應的關係,那麼很容易找出一個無窮小數(這個小數的第n位不等於第n個整數對應的小數的第n位)不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中,所有不存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也就是線段的點的個數要大於整數的個數。作者又說明了任何線、面、體上的點的個數都是相等的。

而到現今,數學家們已經找到第三級無窮數列,所有幾何曲線的數目。雖然作者沒有給出證明,但應用前面的方法很容易證明,假如線段上的點與幾何曲線的數目存在這樣的一一對應關係,那麼同樣,我們也很容易找出一條几何曲線不在這樣的對應關係中,比如這樣一條曲線,它等於前面一一對應的所有曲線從開始到無窮的和。

有關第一部分心得暫時記到這,作者通篇用最基本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無窮大數比較大小“深奧”理論,基本沒有讓讀者不懂得專業術語,我覺得這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