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五年規劃》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3W)

這週末我觀看了央視臺的節目五年規劃《民生為大》,使我有很大的感觸。

《五年規劃》的觀後感

《民生為大》這期節目從糧食生產、精準扶貧、城市棚戶區改造、生態文明建設、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文化民生等不同方面,闡述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治國理政新實踐和新思想。

並用北大荒糧倉、南泥灣新糧倉、三江源、庫布其沙漠、洛陽棚戶區、貴州扶貧各系案例向觀眾生動講述中國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

“悠悠萬事民為先,百姓才是頭上天”。

民生為大,民心為重,是由黨的宗旨、黨的執政地位決定的,是實現黨在新時期奮鬥目標的客觀要求。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就必須重視民生,關注民生,改善民生。 人民群眾是我們的主體,是我們力量源泉。是否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只有永遠服務人民,才能得到群眾真心擁護,才能調動廣大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一定要像焦裕祿那樣,重視民生,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好務。

民生為大,民心為重,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把群眾甘苦、群眾願望、群眾要求,作為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李總理作的《政府的工作報告》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這是我們黨著力民生,著力民心,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充分體現,也是我們黨執政實踐一以貫之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收入大幅增長,教育水準全面提高,醫療制度不斷健全,衣食住行的全面保障,無不證實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這一樸素而美好的願望。小康,一個民族為之奮鬥的目標,正在中國人的雙手上變成現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路上。

只要真正做到民生為大,民心為重,我們就能順民意、得民心,就能贏得民心,贏得發展,我們的各項事業就能永遠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有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和堅不可摧的民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