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物理平拋運動的知識點分析

校園 閱讀(3.12W)

【&mdash 國中數學;平拋運動的分析輔導】一個物理知識的出現並不是必然的,而是大家通過日積月累的分析驗證證明出來的。

物理平拋運動的知識點分析

平拋運動的分析

平拋運動實際上是以下兩個運動的合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做自由落體運動。

這兩個分運動各自獨立,又是同時進行,具有分運動的獨立性和等時性。

(3) 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 ∵x=v0t,H=1/2gt2

∴ X2=H(2V02)/g 為二次方程

∴其運動軌跡為拋物線。

上述的內容就是全部的關於平拋運動知識的分析輔導,聰明的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吧。

八年級物理 巧記凸透鏡成像規律

1.畫定一直尺

2.在直尺上畫出點O,為光心,在O點畫一凸透鏡。在凸透鏡兩側標出一倍焦距點f、二倍焦距點2f.

3.分割槽,(如圖),在凸透鏡的左右兩側分成三區O──f為一區,f──2f為二區,2f以外為三區。

4.規律:

物在無窮遠時,聚焦點。

物三(區)像二(區)小實倒;

物二(區)像三(區)倒大實;

物一(區)像同側正大虛;

2F點是成放大縮小像的分界點

F點是成實像虛像的分界點。

在應用和記憶時我們採用標尺:

以物體在凸透鏡的左側為例,“物在無窮遠時,聚焦點”是說物體在左側無窮遠時,成像在右側一倍焦點。“物三(區)像二(區)倒小實”,物體在左側三區時,成像在右側二區,特點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物二(區)像三(區)倒大實”物體在二區時,成像在右側三區,特點是,倒立的、縮小的、實像。&ldquo 八年級;物一(區)像同側正大虛”物體在左側一區時,成像在凸透鏡的同側,特點是,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反之,物體在凸透鏡的右側時,也同樣成立。

例1、把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一物體放在此透鏡主光軸上距透鏡30cm處,則在透鏡另一側可得到一個()

A.倒立放大的實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虛像D.正立縮小的虛像

分析:由題意可以知道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把物體放在此透鏡主光軸距透鏡30cm,”得知物體在三區,由規律“物三像二小實倒”,成像在二區小實倒,答案應B.

例2、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小明將蠟燭放在離凸透鏡24cm處,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12cmC.20cmD.48cm

分析:“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這一特徵為二區像的特徵“倒小實”。由我們總結的規律“物三像二倒小實”因此物體在三區。U>2f,物距為24cm,即24cm>2f,f<12cm.

答案:A

例析會考浮力圖象題的解法

圖象是形象描述狀態、過程和規律的工具之一,也是在中應用的具體體現。因此這類能有效地訓練的敏捷性與創新性。具體解題過程中,首先要審清兩個座標軸分別表示什麼物理量,初步理清座標中圖象的物理意義;其次要善於抓住圖中的特殊點、線,甚至面來理解圖象的深層物理意義;最後綜合分析圖象中的資訊解題。

例1 (2005河南省)小華用圖1所示的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圖 1

(1)進行甲、乙兩步實驗,小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進行乙、丙兩步實驗,小華想驗證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華研究浮力大小與深度的關係時,根據測得的實驗資料,作出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物體下表面所處深度h的關係的圖象如圖2所示,根據圖象可以判斷出此實驗過程中浮力的變化情況是先______後______。

圖 2

解析:(1)通過甲、乙兩個對比實驗,說明物體在水中受到了水對它向上託的力(即浮力);(2)乙燒杯中裝的是水,丙燒杯中裝的是酒精,同一物體浸沒在這兩種不同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通過這兩個對比實驗,說明了物體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不同;(3)座標的橫軸表示物體下表面所處深度h,縱軸表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從圖1可知,浸放液體中的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彈簧測力計拉力F、浮力F浮和重力G三個力作用,三個力的關第是:F浮=G-F;從圖象中可以看出當h增大時,F逐漸變小,說明F浮在增加;當h達到8cm時,物體再下降,F不再改變,說明這一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也保持不變。

答案:(1)測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3)變大、不變。

例2 (2005蘇州市)—個邊長為a的立方體鐵塊從圖甲所示的實線位置(此時該立方體的下表面恰與水面齊平),下降至圖中的虛線位置,則圖乙中能正確反映鐵塊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鐵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關係的影象是( )

解析:從題目要求上不難看出座標的橫軸表示鐵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縱軸表示鐵塊所受水的浮力F,在h由0增加到a的過程中,鐵塊浸入水中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浮力F在不斷增加,A、D符合要求;當h=a時,鐵塊恰好完全浸沒在水中,此後,h由a增加到2a的過程中,鐵塊浸在水中的體積不再改變,浮力F大小也就不變,因此只有A符合要求。

答案:A

例3 (2004新疆建設兵團)某學生做以下實驗:先在一隻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後將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裡(如上圖所示),測得船底到液麵的距離為h,再每隔一定時間向水裡加食鹽並攪動,直至食鹽有剩餘。問在他所繪製的吃水線至船底距離h隨加鹽量而變化的圖象中(如下圖所示)正確的是( )

解析:從題目要求上可以看出座標的橫軸表示加鹽的多少,隨著加鹽量的增加,水槽中的水的密度增加,而塑料小船始終漂浮,則:G船=F浮=ρ液v排g,當液體密度增加時,要保持浮力不變,則v排一定減小,表現為塑料小船要上浮;座標的縱軸表示吃水線至船底距離h,當塑料小船上浮時,h減小;當加鹽量加到一定時,水槽中的水變成飽和溶液時,鹽水的密度不再隨加鹽量而改變,此時v排不再發生變化,表現為h的大小也不隨加鹽量變化。

答案:D

例4 (2005南通市)如圖所示,縱座標表示物體的質量,橫座標表示物體的體積。影象a、b分別表示物體甲、乙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將物體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將物體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將體積相等的甲、乙物體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D.將體積相等的甲、乙物體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解析:從圖象可知,甲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所以將甲放入水後甲會下沉;而乙的密度較水的小,它放入水中後會上浮,最後會漂浮於水面;體積相等的甲、乙物體捆在一起時,它們平均密度:,所以放入水中一定會下沉 國中歷史

答案:C

浮力中圖象型別題的命題方式可以靈活多變,但如果同學們掌握瞭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就不難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進而順利地使問題得以求解。

用塑料圓珠筆做的物理小實驗

慣性現象 輕推一下桌面上的圓珠筆,圓珠筆由於慣性仍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或將圓珠筆輕輕向前拋當它離開手以後,由於慣性仍能繼續向前運動。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輕推桌面上的圓珠筆,圓珠筆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了推力的作用改變了圓珠筆的運動狀態。或將圓珠筆輕輕丟擲,圓珠筆在重力作用下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斷改變。

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用力扳圓珠筆(或其中的筆芯、彈簧皆可),可使圓珠筆彎曲,說明了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或將圓珠筆的一端用力壓在掌心,力的作用使掌心下陷。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將圓珠筆豎直立於手掌心,手掌用力壓圓珠筆,掌心下陷。說明了手壓圓珠筆的同時圓珠筆對手也施加了一個壓力。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係 圓珠筆的筆尖按壓手指或掌心,用力越大時筆尖陷得越深,表明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也可將大拇指和食指張開,分別按壓在圓珠筆的兩端,同時向內施加壓力,可以看出,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摩擦的種類 輕推圓珠筆,圓珠筆在桌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為滾動摩擦;寫字時,筆尖與紙之間的摩擦也為滾動摩擦。手握圓珠筆,筆不下落,這是因為筆和手之間存在著靜摩擦。如將手略鬆開一點,圓珠筆會沿掌心向下滑落,此時產生的摩擦為滑動摩擦。

變滑動為滾動可減小摩擦 將課本平放於桌面上,水平拖動課本。然後在課本底部平行鋪墊幾支圓珠筆(或筆芯),沿鋪墊的方向水平拖動課本,與前相比課本更易被拖動。說明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手握圓珠筆輕輕釋放,圓珠筆在重力作用下豎直下落。如用細線繫牢圓珠筆,將它懸吊起來,靜止後細線也將懸垂於豎直方向。說明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的。

槓桿的平衡 用一隻手指尖托住圓珠筆,稍稍調整指尖在筆上的位置,使圓珠筆在手指尖上水平靜止。此時,圓珠筆以指尖所在位置為支點處於水平平衡狀態。

光的直線傳播 將圓珠筆直立在陽光下,其影子的產生說明了光的直線傳播。或者我們隔著物理課本去看桌面上的圓珠筆,“看不見”也能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的折射 將圓珠筆斜插人水中,圓珠筆的水下部分向上彎折 八年級。或在圓珠筆插人水中後,透過透明玻璃杯的側面觀察圓珠筆,發現圓珠筆的水下部分“變粗”了。這些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摩擦起電 將塑料圓珠筆的塑料外殼在頭皮上摩擦幾下後靠近小紙屑,紙屑被吸上。說明塑料圓珠筆與頭皮摩擦後帶上了電。

導體與絕緣體 將圓珠筆的塑料外殼接人實驗電路中,由於塑料外殼不易導電而使得電路不能接通;如將其中的彈簧(或金屬部分)接人電路,電路接通,說明彈簧(或金屬部分)容易導電。如將圓珠筆的塑料外殼弄潮溼後再重新接入電路,電路卻被接通,說明了導體與絕緣體並無絕對的界限。

固體能傳聲 用手堵住一隻耳朵,將圓珠筆的筆尾小心抽人另一隻耳孔(注意安全),輕敲筆尖,能聽到很響的敲擊聲。說明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手握圓珠筆,豎直釋放,其尾端接觸桌面後發出聲音,同時,用另一隻手輕輕接觸桌面下方,感受桌面的振動。或者,我們可將圓珠筆筆芯的一端按壓在桌面上,輕輕撥動伸出桌面的另一端,筆芯由於振動發出聲音。如迅速握住筆芯,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響度與振幅的關係 將圓珠筆筆芯的一端豎壓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伸出桌面的另一端,用力越大時,筆芯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音調與頻率的關係 將圓珠筆筆芯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變筆芯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筆芯,發現筆芯伸出桌面端越短,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機械能與內能的轉化 將圓珠筆置於兩掌心之間,雙手來回揉搓圓珠筆,因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而使圓珠筆的溫度升高。

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 將圓珠筆用細線吊起,做成單擺,觀察其來回擺動時速度與高度的變化。也可將圓珠筆豎直上拋或自由下落,觀察運動過程中高度及速度的變化,瞭解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

“四步”幫你搞定會考電學綜合

第一輪的,我們重點側重於什麼呢?就是把力學裡面所有的基本概念全部都紮實到位,浮力部分有哪些點,大家一定要紮紮實實的徹底掌握,摩擦力部分有哪些考點,一定要紮實掌握,機械部分也是如此。只有把每個部分都掌握到位的話,那麼最後我們再來做力學綜合的時候,我們才能保證在解題過程當中,你不會犯太多的錯誤。當然,力學綜合也有它自己的特點,究竟它是如何把這麼多部分的板塊合在一起的,它靠的是繩子。

我們說如果說你見到這樣一個POSE,說小名這樣,然後舉了這樣一個知識,繩子上去了,繩子上去它繞過一個輪子,輪子過去繞過一個槓桿,槓桿那邊再繞個繩子,繩子下面掉一個物塊,說物塊不聽話,把它放在桌子上,把它放到水裡面,這樣組合起來,它就成了一道力學綜合。當然我們說力學綜合它雖然說難度比較大,綜合性比較強,實際上它的規律也是非常明顯的 國中物理。我們可以在後續複習的時候,把這類題做一個更加詳盡的分類。

比如說先從最簡單的力學綜合開始複習,比如說僅僅是摩擦力和滑輪組加以組合,再將摩擦力、滑輪組以及浮力加以綜合,等等之類的。因此從最簡單的開始,慢慢的找到做力學綜合的感覺,最後再去突擊綜合性更高的力學綜合題,包括2010年的最後一道題,包括2011年各個區一模二模的最後一道力學題,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感覺。這是第一點。

電學綜合計算和力學幾乎也差不多,那麼整個電學我們說,它可以建立在一個基本框架上。我給自己的,將它叫做1234。

什麼叫1234?

1就是歐姆定律,整個電學計算它都是圍繞著歐姆定律展開,或者說歐姆定律是整個電學計算的靈魂。

2對不能會考而言,整個電路我們只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串聯,一種是並聯。如果說串聯和並聯沒有識別清楚的話,那麼做電學肯定會遇到麻煩。也就是說識清電路的基本機構,是做好電學的基本。

3就是電學裡面的三大核心實驗器材。電流表、電壓表以及滑動變阻器。

4我給學生總結的是電學裡面串並聯電路的分配與比例關係,把這些掌握的話,再將電學裡面的各個細節知識點加以綜合,然後就成為我們的電學綜合題。

電學綜合計算,它實際上只要學生從基礎電路到我們的歐姆定律到最後的電功和電功率,每一個基礎板塊都掌握到位的話,並且到最後,對比值加以重點訓練,相信電學綜合這塊,它的難度實際上不會特別大。至少我相信電學綜合計算,要想提高成績,它要比力學綜合來得簡單。那麼會考最後一道電學大題,它放的位置往往是倒數第二道,它的分值是6分。整張會考電學題大的計算題,也大約是3道左右,它出現的位置往往是填空題的22題,倒數第二道題,以及單項選擇第11題或者是多項選擇當中出現一道,好,那麼整個計算也就是力學在三個,電學在三個。

國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常見的力

1、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壓力;變滾動為滑動。 (2)“有害”摩擦:減小摩擦的:減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壓力;變滑動為滾動;

2、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兩個物體互相接觸且相互間有擠壓;

(3)物體間有相對運動

【典型例題】

例析:

如圖所示、豎直向上丟擲的小球重12N,請在圖中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圖示。

解析:

這道題考查了是否會作力的圖示,另外,題目給出了一個干擾條件,小球向上運動,此時有的同學就認為小球受的力的方向也應該向上,從而忽略了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解:球受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且力的大小是所給標度的4倍。

國中物理聲音的反射課外實驗

【目的和要求】

瞭解聲音在遇到障礙物時的反射現象。

【儀器和器材】

玻璃圓筒(直徑約8釐米,高約40釐米),平面鏡,三合板,金屬板,海綿,表。

【實驗】

1.在玻璃圓筒底部墊上一塊海綿,海綿上放一塊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正上方數釐米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

2.當耳朵離開玻璃圓筒口豎直方向後,如圖1.57-1甲所示位置,則聽不見表聲。

3.在玻璃圓筒口安放一塊平面鏡,如圖1.57-1乙所示,改變平面鏡角度直到從鏡面裡能看到表像時,固定平面鏡的角度 國中語文。耳朵仍在圖1.57-1甲所示的位置,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能像光一樣反射。 4.用三合板、金屬板、海綿板代替平面鏡實驗,比較聽見的聲音的強弱。說明不同材料反射聲音和吸收聲音的不同。

【注意事項】

1.表的聲音不能太小,所選的表要在距表約50釐米處仍能清晰地聽見表聲。

2.為避免玻璃傳聲的干擾,墊表的海綿要選厚些的,以儘量吸收聲音。表也不要直接與玻璃圓筒內壁接觸。

實驗前要反覆校驗,當表放入圓筒後,僅在圓筒豎直上方數釐米處能聽見表聲,其他方向聽不見表聲,這樣演示效果才會好。

3.為了使全班能同時聽見表的反射聲音,可用話筒放在耳朵處,用擴音機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