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失街亭》讀後感

校園 閱讀(3.2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失街亭》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失街亭》讀後感

《失街亭》讀後感1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失街亭,我感受頗深。

街亭乃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魏國大將司馬懿重新得到重用之後,立刻率精兵強將直取街亭。諸葛亮得到訊息,十分震驚。此時蜀國的主要將領不在身邊,要叫他們回來抗敵已不可能,但也不能不派兵防守。於是他急忙召開軍事會議,問誰能領兵去防守街亭?這時參軍馬謖自告奮勇,帶兵駐守街亭。有人懷疑他的才能,他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還能守不住一小小街亭?”於是立下軍令狀,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派王平作為副將協助防守。

馬謖領兵到了街亭,急忙察看地形。在一座山上安營紮寨。他說:“兵書雲:憑高而下,勢如破竹”王平說:“假如司馬懿把山團團圍住,斷絕水源怎麼辦?”馬謖說:“兵及死地而後生”。王平反對他這樣做,於是馬謖分出五千兵馬到別處安營,作為犄角之勢。沒過多久,司馬大軍潮水般湧來,果然不出王平所料,把山寨圍了個水洩不通。馬謖指揮軍隊向魏軍發起衝鋒,可始終衝不出去,手下的'兵將畏縮不前,馬謖連斬數將也不奏效,最後終因山上無水,軍心渙散,被魏軍擊敗。這正像春秋戰國時期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帶領四十萬大軍與秦兵作戰,結果血染長平,一敗塗地。

可見不論幹什麼,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行的,這正應了劉備臨終前對馬謖的評價,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由於諸葛亮用了馬謖這樣的將領,所以失敗也在情理之中。可再一深思,失街亭責任不在馬謖,而在諸葛亮。為什麼這樣說呢?試想司馬懿乃魏國名將,足智多謀,才華僅次於諸葛亮。即使馬謖安營紮寨沒有錯誤,也戰勝不了司馬懿。況且司馬懿所領大軍數倍於馬謖,諸葛亮心裡明白,手下沒有強兵猛將,即使自己前去也守不住街亭,因此丟車保帥,犧牲一個無用的馬謖而保全了自己的盛名,讓馬謖做了替罪羔羊。這正是高明的政治家陰險的一面。這種看法正確與否,我不過就演繹而演繹罷了。

《失街亭》讀後感2

自從看了《馬謖拒諫失街亭》,我的心一直無法平靜下來,面對讀書這一問題,我卻有了一些新的見解,好似迎刃而解一般。

街亭與柳城乃是漢口的咽喉,參軍馬謖毛遂自薦,願去守街亭,並寫下軍令狀,孔明讓王平與馬謖同去,抵之。馬謖要把軍隊在山上屯軍。王平勸他,而他卻狡辯,說:"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 以一可當百也。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王平見勸不住,自帶五千人馬屯於十裡這外,之後司馬懿帶兵拿下街亭與柳城,王平在半途中救下參軍馬謖。

說起兵法,馬謖皆可瞭如指掌,玩弄於五指之間,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馬謖卻只有匹夫之勇,只對文章的字詞加以背誦,卻沒有真正的對文章的精神加以參透。正如"失街亭",說什麼"憑高視下,勢如破竹……"馬謖只看見面前的好處,卻忽視背後的驚險。也正如趙括一般,只知道紙上談兵,並無真學實才。

看書!人人都會看;讀書!人人都會讀;背書!人人都會背。當你在辛苦中好不容易把書背了,卻發現無法在生活中運用,這是多麼可悲!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我發現,不管是看書還是背書,不管您看得再多,背得再熟,如果對其精神不理解,也只是做無用功,看不如不看;讀不如不讀;背不如不背。

"人可以把書讀活,也可以把書讀死",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在看書,讀書還是背書中,要根據你所新聞閱讀的內容去思考,故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能理解文章的靈魂,能夠和文章的主人公一起分享著歡樂,悲傷,憤怒……進而體會文章的主題。讓我們絕不能做一個像馬謖一樣讀死書的人。

馬謖,你就不要再轉世投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