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讀悲慘世界有感

校園 閱讀(3.18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悲慘世界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悲慘世界有感

讀悲慘世界有感1

“哼,太可惡了,怎麼能這樣呢,太不公平了。”咦,這是誰為誰打抱不平?“冉阿讓的命運太苦了,好可憐。”原來,這是我在讀書時所說的話。是這樣的,昨天爸爸送了我一本《悲慘世界》。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書,所以爸爸一買來我就開始看了,剛才就是我在為書中的人物而發出的感嘆。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現實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批判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展開情節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時卻遭到了世人的唾棄,不過,在他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關照,因為冉阿讓有前科,儘管他有強壯的身體,卻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海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下了大海,冉阿讓不顧自己的安危救了他,自己卻落入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冉阿讓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讀這篇小說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的人為什麼那麼討厭冉阿讓,甚至誤解他的好意,而冉阿讓又為什麼對她這麼好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冉阿讓有前科,上流社會的人都嫌棄他,而冉阿讓卻始終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說明了當時人性還是善良的。

讀《悲慘世界》時,我的心情是隨著冉阿讓的命運改變而改變的`。當冉阿讓出來別人嘲笑他時,我為他打抱不平;當他受到主教的幫助時,我心裡為他高興;當他落入水裡時,我不禁為他的命運而擔憂。

讀《悲慘世界》使我明白無論在多麼醜惡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要有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能放棄生活,生活是不會放棄任何人的,我們要樂觀地來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去挑戰困難,並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要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要有犧牲精神,多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嫌棄他們,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讀悲慘世界有感2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在小說裡透露了人人生來平等這個思想。通過冉阿讓的遭遇,我們可以知道,人一開始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始終帶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一個人做過壞事並不代表他這輩子就只能是壞人,也不說明他這個人本質就是壞的,只是因為他缺乏愛,感受不到愛,所以也不相信愛。我想冉阿讓就是這種人吧,主教的無私舉動,深深震憾著冉阿讓。於是冉阿讓也相信人間有愛了,轉而自覺成為一個愛心傳播者。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主教高尚的行為,深深震撼了冉阿讓,令冉阿讓看到人世間還是存在愛與善的,也促使了他後來的轉變。主教心裡有愛,他把愛傳遞給冉阿讓,而冉阿讓則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用其一生去贖罪。

我開始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會有這樣的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感化了冉阿讓,使他重新燃起了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雖然冉阿讓最後沒有和女兒幸福生活在一起,但他已經毫無遺憾了,終於可以安詳的離開了。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這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做真正的自己,把任何刻意的偽裝都脫掉,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人才是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讀悲慘世界有感3

題記:“世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心。”——雨果《悲慘世界》

他僅僅是偷了一塊麵包卻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恨的是他被四處通緝,使他終生無法自由。他也曾想過要一直當個小偷,可是,他被米里艾主教偉大的愛感化了,他在主教給予的愛中,懂得了愛,理解了愛,學會了去給予愛。他用無私偉大的愛,終於使那些過去曾鄙視他的人真心去接納他、感激他。從他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令所有人肅然起敬的充滿愛的靈魂。冉阿讓雖然死了,因為他的寶貝珂賽特已經找到了屬於她的幸福,他最終也失去了他的珂賽特。但他並不是痛苦的,他已經用他無私而偉大的愛為他曾經的過錯贖了罪,在那個黑暗的世界裡留下了他永不磨滅的足跡。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免不了犯錯,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像米里艾主教一樣用一顆寬容而充滿愛的心去原諒他的過錯呢?這世界有種陽光般的東西,它看似渺小,卻令人心暖。它,叫為愛。於是從那一刻開始,冉阿讓得到了重生。

愛是什麼?愛是心靈深處湧起並流動全身的暖流,是心絃在真善美的彈撥下響起的美妙音符,是平靜的心海投進一粒石子泛起的陣陣漣漪,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絢麗多彩的人性之光。

因為簡·愛不屈不撓的愛,有情人終成眷屬;因為曾祖母對阿廖沙慈祥的愛,缺乏溫暖的高爾基因而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因為昭君對元帝的愛,中原與匈奴幾代和平;因為岳飛對祖國赤誠的愛而,他永遠被後人所銘記;因為文天祥對破碎山河的愛,譜寫了一曲愛國的讚歌……因為愛,世間的一切既是不幸的,又是萬幸的,因為愛的`力量足以讓全人類為之動容,讓整個宇宙為之震撼!

汶川地震的那一刻,多少父母、多少老師為了心中的愛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人們在一堆廢墟中發現了一個弱小的女子,她頭低著,雙手抱著腿,懷裡鼓鼓的,像是有什麼東西。果然救援人員在其中發現了一個嬰兒,母親特定的姿勢讓他毫髮未傷地活了下來,救援人員發現一個手機,手機上是一行已經打好的字:“孩子,媽媽不能陪你了,但是請記住:媽媽永遠愛你。”母親在最後一刻還不忘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愛,還有誰有資格去質疑愛的力量——愛穿越生死!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瘦削的身軀死死地護住了幾個學生,用生命唱響了師德之歌——愛築就豐碑!

地震之後,又有多少解放軍戰士因為心中對人民的愛日日夜夜不停救援,一位年輕的戰士已經虛脫卻還在哀求讓他再救一個……愛挑戰極限,創造奇蹟!

是的,大自然是無情的,但只要有愛在,就會有希望在!我們要把整個人類的愛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去,用這博大的愛築起一道永不倒的“鋼鐵”長城,讓感動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相信我們的力量,相信團結的力量,相信愛的力量!

那是一股怎樣的力量從地底奔騰而出,如脫疆野馬肆意蹂躪生命,如惡魔般帶走數萬張美麗的笑臉;那又是一股怎樣的力量,讓中華民族在災難中奮起,在困境中永往直前,讓人類的靈魂在天際昇華……

這個世界固然有些悲慘,但只要愛還在,還有什麼不能溫暖人心呢?生命的魅力,在於她所綻放出的絢麗。生命的絢麗,便是那以奉獻愛為快樂的純潔的心靈了。世界雖悲慘,但每一顆心靈卻在無私奉獻的過程中,迸濺出最熾熱的火焰,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當生命的火焰帶著心中的愛燃燒時,它在消失的同時,也在以光輝照耀著,綻放出最絢麗的火花!

原來——愛,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偉大的力量!

讀悲慘世界有感4

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芳丁是多麼地無助,多麼地悲哀;卞福汝主教十分慈祥,連一個苦役犯一個危險分子都招待,因為他有愛心,所以他能感覺到滿足;冉阿讓為了報答姐姐的養育之恩,養活姐夫去世給姐姐留下的七個孩子,他四次越獄,四次被捕,他在監獄裡一共呆了十九年,就因為打破了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麵包,後來養活了一個備受侮辱的女孩,並幫助她成人,最後,他為了她的幸福死去了,他十分關心他人;馬呂斯為了拿破崙王朝,不惜失去生命,說明他愛國。

《悲慘世界》有五章,一共有202頁,是由法國的雨果編寫,這篇鉅著一共花了他大約12年時間,許多事情都是真實的,人物不一定是真實的,雨果把自己遇見的種種事情和自己做過的`事情結合在這一本書裡,還把修女朱麗葉的稿子原封不動地添加了上去。雨果寫完稿子之後,朱麗葉十分幸運地成為了第一名讀者。

雨果真正編寫《悲慘世界》卻是在十二年之後,據悉至今為止,這一妙筆生花的鉅著——《悲慘世界》已擁有超過四千九百萬讀者了,我為能讀到法國第一詩人——雨果的這鉅著而興奮!

讀悲慘世界有感5

今天,我讀了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裡面,你一定想不到,我同情的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而我最恨的就是一個利用騙術來騙錢的一對商人夫婦--容德雷和容德雷夫人.我同情冉阿讓,並不是為他的處境,而是被他那中越獄之後而想重新改過自身的精神所打動.每一次,他都滿連灰塵,上衣破爛不堪,褲子上還有個大洞的.身影出現在故事裡,他每一次都是滿臉灰塵的出現在故事了,有一次他為了早個睡覺的地方竟來自:作文大全和一隻狗爭起窩來.後來,他用他那智慧的頭腦把一個落後的城市給建設起來,眾人都選舉他當市長我討厭容德雷夫婦,因為他們不惜任何手段來騙取別人的錢財.冉阿讓最後死的很完美,彷彿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業,而德雷夫婦卻落魄成了乞丐.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啊~!

讀悲慘世界有感6

冉阿讓的前半生是悲慘的,是讓人同情的,冉阿讓的後半生曲折,困難重重,提心吊膽,過著被警察追捕的日子,但他不再像從前一樣墮落,他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只要心中有愛,不論困難多大,都可以跨越,都可以克服,都可以乘風破浪,最終取得成功。

冉阿讓的一生被主教改變了,主教的仁慈和愛讓他感動。有人會質疑,如今的世界會有這種人嗎?主教只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人物,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是的,儘管如今的世界擁有愛,但同時也擁有著恨和鄙夷。但我相信,只要心存仁厚,心裡擁有著不需要回報的愛,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的人。就像主教那樣,一個小小的舉動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不要以為付出了就是損害自己的利益,當你在真正付出後,你會發現,你在付出的時候並沒有想到需要別人的回報。或許你給予別人的.是金錢,或許是自己的私有的貴重物品,或許是一個微笑,或許是一句話,或許。.。.。.不論付出的多少,不論是否貴重,它都代表了你的一份愛,當你知道自己付出的錢和物品可以幫助到一些人時,你會感到很值得,當你知道自己的微笑和話語可以使一些人重拾信心,對生活再次充滿希望,你會感到一種特殊的感動。付出的愛,總會被需要它的人所用,或許你在公車上給別人讓座卻連一聲謝謝都得不到,但是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被周圍的人所看到,會有人被你所感動,會有人以你為榜樣的。中國有句古話——人心都是肉長的,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有軟弱的一面,所以一個充滿仇恨,身份低賤,沒有自尊和自信的人,在接受到別人的真心付出的愛和幫助後,總會有些許改變的。給與別人幫助的時候,不僅使被幫助的人獲得瞭解決困難的鑰匙,也使你自己學到了愛和付出的真正意義。記得愛心義賣活動中,同學們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平常喜愛的玩具,學習用品等等。在進行義拍義賣時,不論物品的本身價值的貴賤,不論物品外貌的美醜,不論物品是否有真正的使用價值,同學們老師們紛紛慷慨解囊,為愛心事業做出了儘可能的付出,這些老師同學不是因為家境富裕在揮霍,而是當他們想到他們所付出的愛心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多的書籍,甚至可以讓一些孩子重返校園,坐在寬敞的教室裡讀書。我們一點點地付出,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愛的付出不僅僅侷限於人,倘若你碰到一隻正在嘗試著飛翔卻不幸失敗掉落在地的雛鳥時,你輕輕捧起它,並把它放回巢中,讓它與父母相聚,它該有多麼高興呵!倘若你碰到一隻腿受傷不能奔跑的小兔子,你輕輕撫摸它,並給它敷藥包紮,讓它重新在田野上奔跑,它該有多麼興奮呵!倘若你到一隻無家可歸總是風餐露宿的小貓,你輕輕抱起它,並給它安置一個溫暖的家,讓它不必再為食物煩惱,它該有多麼快樂呵!一絲絲的愛心,讓這些小動物們遠離了危險,可了自在的生活下去,難道不值得嗎?

你真正付出了愛,那你就會有回報,回報就是付出後擁有的別樣的快樂和一聲真摯的感謝。對於真心付出的人而言,那是最崇高的禮物!

讀悲慘世界有感7

一個因為不忍心看七個外甥捱餓而偷了一塊麵包因而被囚禁了十幾年,出獄後飽受歧視的普通園丁冉阿讓,在被社會的殘酷冷漠折磨到絕望,決定從此作惡後遇到了慈悲善良的主教,並受到了感化,從此改名換姓,開廠謀生,救濟他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市長。

“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記得這就是那句使得冉阿讓重新做人的話。

是那位主教在發現了冉阿讓起初的惡意之後不但沒有制裁他,反而安撫,鼓勵他,把銀子送給了冉阿讓。這就是冉阿讓的動力。

讓我驚訝的是在這樣一個血腥瀰漫的社會中,竟也會有教主這樣的人,正是這些擁有慈悲心腸的人,才使得當時的世界沒有變得太“悲慘”吧。

也許只有他人的慈悲關心還不夠,重要的是自身的奮發向上吧!冉阿讓沒有讓教主失望,沒有辜負他對自己的期望。他的善心猶如一顆種子,是教主的`慈悲為陽光,撫慰了他,才使得這顆種子萌發,冉阿讓為窮人做了許多事,也受到了追捧。也許他對人民的關心也如陽光,普照了更多的人。

雖然命運沒有讓冉阿讓順利,平安地生活,給他安排了許多起起伏伏,大災小難,但冉阿讓並沒有氣餒。他積極努力,尋找一切機會發展,生長,為社會貢獻付出。

讀了這本書,我內心感觸很多。一是感動於主教有這樣一顆慈悲的心,他的寬大感化了冉阿讓,也讓冉阿讓有一顆慈悲寬大的心,溫暖更多得人。如果遇不到這位教主,結局可以想象,冉阿讓成為了真正只會作惡的人,他不再樂觀向上,他熱血的心變得腐爛發臭。他的生命才真正地變得悲慘。也許每個人都擁有這樣一個亮如太陽的人物照亮自己的信念。

二是它讓我認識到了,我們應當做回自己,擁抱自己真是的靈魂。善良的人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它的光芒無法遮掩,總會散發出柔和的氣息。醜惡的人再怎麼披上一張虛偽的麵皮,他所散發出來的惡臭也終將會敗露他們一顆腐爛的心靈。正如文中的德納第,他貪婪虛偽,為了金錢多次“變身”一會兒是演員,一會兒又是畫家,但變化的身份無法掩飾他醜陋的本性。

雨果再一次用他的筆震撼了我。他所揭露的世界,有好有壞,有善有惡。他渴望用自己的心靈碰撞人們的心靈,用雙手感化更多的人,用文字洗滌更多的心靈。

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書籍充實你的內心,使你明理,得知!

讀悲慘世界有感8

“他長眠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忍受著坎坷和挫折;他去了另一個世界,因為他失去了自己可愛的天使。然而時間的規律就是這樣,就像白天和黑夜不停地更替迴圈。”

再往下,也只是一片空白了。我合起書,那如澀茶般的悲傷仍然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主人公那回腸蕩氣的話語仍然縈繞心間。這是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

我細細的從頭細數那些情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苦潦倒的工人就因為太餓,到麵包店偷了一塊麵包後經發現做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他遭人唾棄、鄙視、白眼相對。他連個過夜的地方都沒有,連狗都不願意接納他,當他舉起手扣響最後一扇門時,一位慈愛的老人映入眼簾,老人的笑容讓冉阿讓已經是冰雪裹著的心裸露了出來,如今鮮活地跳動著。他是米里艾主教。他說:“這扇門並不問走進來的人有沒有名字,但是要問他是否有痛苦。您有痛苦,您又餓又渴,這裡就是您的家。”。他關心人民的疾苦也理解群眾的唾罵對冉阿讓施加的壓力。米里艾主教用自己的善良溫暖他,洗淨他的靈魂,讓冉阿讓看見了世界溫柔的一面。很快,主教變成了冉阿讓最知心的人,他被米里艾感化,立志要做一個好人。冉阿讓決定改頭換面,重新生活,重新讓人們認識,他改名馬德蘭。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在一顆熾熱的心驅使之下,他答應了臨死的可憐女人芳汀照顧她的女兒珂賽特。

世界竟如此殘酷,冉阿讓已成為萬人愛戴的市長,卻因在為一位無辜的貧苦工人澄清時被人揭穿身份,他,承認了。於是,他又被抓入了監獄。但他卻不服於命運,他不相信,他的命運即是如此,他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曾經犯過錯的人再重新開始做人就不能做一個好人。於是他逃跑了。冉阿讓找到了珂賽特,找到一處偏僻的地方隱居起來。多年之後,珂賽特與馬呂斯墜入了愛河,他們結婚了,冉阿讓過上了平靜而又孤獨的生活。然而,當冉阿讓再對這兩個年輕人講起自己和珂賽特的身世後,馬呂斯卻對冉阿讓拒而不見。當馬呂斯夫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冉阿讓床邊懺悔時,冉阿讓撫摸著他們兩個的頭,揮動著沉重的翅膀,飛向了天國……

滑鐵盧戰爭的慘烈,法國底層人民生活的悽苦……雨果通過這部125萬字巨集偉鉅著向我們娓娓道來。這一部小說像是一部演繹著世間所有疾苦的樂曲,每一個音符都是如此的苦澀,那麼的催人淚下;這部小說又像一卷卷帙,沉澱著歲月的滄桑。這部小說讓我親身感受到了貧窮的底層法國人民窮困、苦難、不平等的悽苦生活,激起了我心中疾惡如仇的洶湧波濤。

通過這黑暗的生活,我不由得想到了如今我們的光明生活。

當濃濃春意充盈起來,我們踏著輕快的腳步走進可愛的校園,明媚的陽光灑在我們的身上,剛剛拂過樹梢的清風送來一天的好心情時,你又是否覺得如此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如今的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更沒有如《悲慘世界》裡政治的壓力。但卻有的人不知珍惜,明知道危險還偏要去打著“到人間走一遭,什麼都得嚐嚐”的`旗號矇騙自己去吸毒,生活壓力大就不顧及父母與他人感受去自我虐待,如果我們的祖先都這麼幹,估計這個世界早就沒有人了吧。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已經丟失了一些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可貴精神,丟失了先人對我們的期盼,更把和平、安寧,公正、法制、平等丟到了九里雲霄。更有的人,總想著“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發明獲得諾貝爾獎哪輪得到我?”因而不思進取,總想著“我不是讀書的料”。但有一位叫薛之謙的明星,他說:“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不公平是好事,它會讓你更努力。”是的,誰一生下來就可以嚷嚷著:“我爸是李剛!”而獲得諾貝爾獎。我們看見的只是諾貝爾得主們在人們面前的光鮮外表,在他們的背後,也許他們不曾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他們卻依然能善待這個世界;也許他們通過自己付出了雙倍或者更多的努力而征服了不公平。是,不是每個人都都可以拿諾貝爾獎,但是如果人人都有著奔向諾貝爾的那股衝勁,那麼世界將會完全不同。先人的黑暗經歷應該引起我們深思如今的光明,應該喚醒那些玩世不恭,在生活中放蕩不羈,不對世界未來負責的人。國家與社會給予了我們如此優越的條件,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學習,報答社會?人生路漫漫,請君多珍重!

再看《悲慘世界》,難道我們不該珍惜眼下嗎?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那個時候的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的黑暗之中,根本不敢奢望我們如今的光明。我們要知道,今日的和平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知道,祖國的未來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使我們的社會民主、平等並幸福、安康。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

我把手中的書攥得更緊了些,窗外的陽光好溫暖了呀……

讀悲慘世界有感9

夜,無星光。在這寧靜的黑暗裡,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帶著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的不同命運,反映當時社會的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純真,揭示了階級間相互鬥爭的醜惡現象。

雖然是在這樣黑暗不公的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惡勢力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純真善良及高尚的靈魂,喚回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給外甥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因曾是囚犯而飽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平對待及排斥,磨滅他重新做人、改過自新的信心。然而,在當時無情的社會也是有聖人存在的。主教伸出了無私的援助之手收留了無路可走的冉阿讓。他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還讓冉阿讓把他的銀器賣掉,去過好一點的生活。是主教的仁慈感化了冉阿讓,使他重新燃起重新做人的希望,開始新的生活。他開始變得樂於助人,漸漸地,他從一個囚犯變成了一位受人愛戴的好市長。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為主人公的品質所感動。原來在那樣一個冷酷無情的社會裡還是存在著光明與溫暖的!是冉阿讓用自己的善良、博愛、寬容以及卑微的存在喚醒了在那個悲慘世界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每個人都有愛,冉阿讓的愛是給世界上所有可憐、貧苦、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是市長,擁有無數財產,可他卻把大部分的錢捐給慈善機構和窮人。他出門時口袋裝滿了錢,回來之後便空了。他經常送吃的給捱餓的人,送穿的給受凍的人,為窮人們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甚至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冉阿讓,這位好市長,對於窮人而言,是光明的.代表,是正義的化身,是一頂保護傘,時刻為他們著想;對於富人而言,是優秀的榜樣,是勇敢的先鋒,是遠處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時刻激勵著他們。

感嘆人生,是正因以前沒有過轟轟烈烈的壯舉,覺得渺小,覺得平庸,似乎生活過於簡單,簡單得讓人煩躁。而冉阿讓似乎過的就是這樣簡單的生活,他沒有大言不慚地說過將來,只是比較現實地握住了今天,做了更多有意義的事。

最為值得珍惜的是這天,正因最容易流逝的就是這天,把握這天就是把握期望,分分秒秒只是瞬間,而所承載的分分秒秒就叫做一天,時間的流逝往往在不經意間,也許我們很難去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只要讓光明常駐心裡,用善良與愛去對待身邊的人,那麼世界將充滿愛與光明,這將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讀悲慘世界有感10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故事主要講述了冉阿讓從被釋放的苦刑返到去世之間所發生的事。在這期間,冉阿讓做過市長,幫助人們改造小鎮;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無畏地救助,幫助別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冉阿讓做市長時救助街頭女子芳汀的事。冉阿讓對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的態度是一樣的。他很公平,很公正,是一個知錯能改、心地善良、無私奉獻、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人。這也體現出了法國當時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和法國F不公平不公正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冉阿讓仍然能夠無私地奉獻著,關心著其他比自己更困難,更可憐的人,並且在艱難困苦中活了下來,還從一個苦刑犯變成了一個品質高尚的紳士,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比起冉阿讓,我自愧不如。有一次,我在小區內散步。突然,有一個正在學走路的小孩子摔倒了,他“哇哇”地哭著,許多人都被他吸引過來,可有些人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沉默不語;有些人不僅露出誇張的表情,還對著那個小孩子指指點點;還有些人在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不要向他那樣······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助他!我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因為怕惹是生非,所以也沒有過去。我們放任這個小孩子在那邊肆意的哭著。過了一會兒,孩子的.媽媽來了,她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看著我們,那憤怒的眼神似乎在說:“你們為什麼不肯過來幫忙??他只是一個孩子啊!!!”我在一旁呆呆地看著,感覺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起冉阿讓,他關愛他人,不管是誰,不管是身份高貴的領導者還是身份低微的街頭人,他都同等對待,就算是搭上自己的性命也無所畏懼。他英勇無畏面對密集的槍林彈雨,他毫不退縮,抗戰到底。我真是不如他。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冉阿讓是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無私奉獻、心地善良、英勇無畏、公平公正、知恩圖報的精神!

讀悲慘世界有感11

法國大作家雨果嘔心瀝血的著作——《悲慘世界》,的確是本名副其實的經典名著。

主人公金·伏爾金,這個服過十九年刑的罪犯,甘願為素不相識的'割風老人和芳汀一家付出大量錢財,最後也是割風老人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從此,他變成了人人為之尊敬的人。之所以最終得到了善報,是因為他付出了。只要能改邪歸正,為國家、為社會奉獻過的人都是好人。就像主教所說:“你不再屬於惡魔所管,讓你從此不必再受恐懼和憎恨的支配……”這也許就是付出的魅力吧!當然,有些人窮其一生,也不會有這種傳奇色彩。

如果你很痛苦,問我怎麼辦。那我會說:“去看《悲慘世界》吧!”其實,正如書中所描述的刻在伏爾金碑上的一句話:“他活著,雖然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閤眼,生生死死,是人生自然的規律,晝夜交替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瞭解自己痛苦的來源,然後擺脫痛苦,把身心沉浸到輕鬆、寧靜中去,這就是最好的忠告。

話又說回來,那些窮人是很悲慘,可那些像德約第那樣為了錢不擇手段的人不是更悲慘?他們家中雖然金銀細軟到處都是,但並不快樂。生前每天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死後被人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讓後人唾棄,真是可悲可悲!

與其富著遺臭萬年,不如窮著流芳百世。

讀悲慘世界有感12

吃罷晚飯,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晚秋中。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剛剛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主人公冉阿讓的形象總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悲慘世界》只要講述的是:在舊巴黎悲慘的世界中苦役犯冉阿讓的遭遇。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使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看完以後,我倍受感動。冉阿讓啊,你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你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你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你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讀到這裡,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敬重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歡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中。囚犯和市長即是天壤之別,這是一種人性的巨大轉變。想到這裡,即將產生兩種人。第一種:卑鄙,狹窄的人。他們的自私,貪婪,醜陋的本性是無法隱藏的。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為了錢財,可以不惜一切,彷彿錢就是他們的領域。他們飾演角色多的數不勝數。一會兒變成畫家,一會兒聲稱演員。但是再高明的詐騙手段還是掩藏不住他們醜陋,陰險的一面。

我掩卷沉思:其實當今社會還存在一些只顧眼前利益而可以不擇手段的卑鄙無恥的小人。如:渺小到考試作弊者, ,在賽場上為了追求好成績服用 …。他們把慘淡荒蕪世界的人性盡收眼底,使我感嘆人生的微妙。任何虛偽的偽裝都不可能埋藏一世。 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願我們加入這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諧,美好,光明!

讀悲慘世界有感13

在人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幾個人成為自己的人生導師,很幸運的是阿讓遇到了,不然也就沒有以後的故事了。比安弗尼主教就彷彿是上帝的化身,周旋於窮人和富人之間,用富人的錢來救助窮人,他總為別人想多,為自己想得少。他文中為數不多依然擁有自己靈魂的人。阿讓就是他拯救的,主教拯救了一條即將墮入深淵的靈魂,改變了阿讓的命運。或者說,阿讓的心中還有一絲良知沒有被泯滅,被敬愛的主教喚醒了已被塵封多年的人性、良知。本書在我看來突出的是“人性”,各個階層的人性和生活方式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揭露了不同的嘴臉。那麼我就不由的想到:人是不是在貧窮落魄、潦倒無以為生的.時候就沒有了尊嚴。我在心中答到:當然不是,即使落魄尊嚴和人格不可棄。如果失去了那才是真可悲。即便阿讓後來已經很有錢了,可是他依然如苦行僧一般,也許是他的身份使他一直難安,也許是他覺醒的良知告訴他還有許多人在受苦受難,也許是比安弗尼主教的精神感染著了他,並把這種精神烙印在了他的內心深處,哪怕已經多年過去了。

每當阿讓面臨抉擇時,他總是站在人性光輝的那一面。當他得知尚馬蒂厄即將代替他被判終身監時,他猶豫不決,他知道尚馬蒂厄是無辜的。如果他能夠狠心一點,讓尚馬蒂厄成為冉·阿讓進入監獄服刑,而他以馬德蘭的身份繼續“苟且偷生”,造福當地,繼續當他的市長,可是他沒有。他還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他明知道此後將有無窮的苦難,可他依然奮不顧身的自首了,在法庭上揭露了自己的“罪惡”。

“做個聖賢,是特例,做個正直的人,是人生正軌。可排行,可失足,可犯錯,但終要做個正直的人”。

冉·阿讓在用餘生闡釋這句話。

讓我們來看看冉·阿讓“不可饒恕”的“罪行”:

1、偷竊麵包(飢餓)

2、越獄(養活一家人)

3、偷竊主教家的銀餐具(只有主教願意留他吃晚飯、過夜)

4、搶劫(精神不清)

每一樁罪行背後的真相都令人發省,可惜當時的法律是無情的,嚴酷的,更沒有正視此種社會現象的人,他人的死活更是與己無關。

“只要依仗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給人類的神聖命運製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貧窮使男人沉淪,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愚蒙——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有些地區,社會窒息的現象依然存在,換言之,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愚昧和貧窮,那麼像本書《悲慘世界》這一類的作品就不會無益的”。

以上是本書的作者對本書作的序,其中所述的問題也在文中一一展現出來了:

“貧窮使男人沉淪”——泰迪納,一副小人嘴臉,為了錢不顧尊嚴四處欺詐;

“飢餓使女人墮落”——方蒂娜,失業後為了生存和養活幼女不得不出賣肉體;

“黑暗使兒童愚蒙”——加夫羅什,泰迪納夫婦之子,被父母不容,浪跡街頭。

讀悲慘世界有感1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悲慘世界》。

書中冉阿讓的出身非常悲慘,從小父母雙亡,與姐姐相依為命,為了讓姐姐的孩子吃上東西,不得不去偷麵包。冉阿讓雖然被叛了刑。但後來受到主教的感化之後變好了。雖然冉阿讓遇到了很多不公平的'事,但他仍然

無私的幫助窮人。

其實冉阿讓非常聰明,他改了自己的名字,叫馬德蘭。幫助了很多窮人,但是冉阿讓生活的社會中,他終究無法逃脫窮人的命運,歷經磨難,死前還幫助了一些人。

通過這個故事,我懂得了,現在這個社會給我們很多機會選擇未來,同時也要像冉阿讓學習,幫助窮人。

讀悲慘世界有感15

這個世界彷彿是為悲慘而生,我們在他們並不算幸福的人生中掙扎著悲哀。冉阿讓、珂賽特、芳汀、沙威……一個個本不相關的人被命運的齒輪碾壓著相連。所幸的是在最後的最後有著燭光中那一絲搖曳著的光明與串聯著傳遞的感恩。

在雨果的筆下,主人公冉阿讓和芳汀以及她女兒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法國各階級的生活,也以此體現了窮人的悲劇。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無一不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悲哀。就如雨果在序中所說的“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這是哪個時代無可避免的悲劇。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然而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冉阿讓因為偷一條麵包救濟7個外甥而坐牢十九年的囚犯,原本只判五年徒刑,但由於他並不信任法律,屢屢越獄以致罪刑加重。他倔強不懼強權的個性使探長沙威對他深惡痛絕,他過人的氣力也使沙威對他印象深刻,兩人於是結下一生相互追逐之緣,以致於引發了之後一連串的故事。

書中的冉阿讓一生多災多難,但他毫不畏懼。他的特殊身份——一個牢獄犯,卻使得他不被社會所接受。好心的主教使冉阿讓變成一個好人,為了感念主教的寬容同時也是為了生存他不得不隱姓埋名。當他為救人展現宛如千斤頂的力量而被認出後,警探沙威卻自以為是地抓了他,可見當時pol。ice的無知與自以為的使命,沙威眼中的自豪讓人心酸也讓人難過。而後他在監獄的船上救了一個人,自己卻掉入大海之中,他的英勇無畏又不得不令人為之敬佩。上天憐憫,冉阿讓並沒死,為了對芳汀的承諾,他去找珂賽特——芳汀的女兒,他的舉動無一不證實了他是一個好人,只是黑暗的社會卻容不下一個人對自己的救贖。芳汀的女兒在養主家受盡委屈,養主卻不知廉恥地向芳汀索要生活費,他們醜惡嘴臉令人髮指,那惡毒的片斷更是讓人難以忘卻。冉阿讓見到珂賽特十,她的身上沒一件像樣的衣服,渾身是被德納第夫人毒打的傷疤,就算如此,夫人仍舊不停毒打她,少女的眼神讓人心痛。冉阿讓帶走她後,她才真正有了生活的快樂。

善良的人受盡壓迫,而如德納第夫婦如此貪婪無知的人卻依舊衣食富足,是悲慘還是諷刺或者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的無奈。冉阿讓的苦難並未因此結束,馬呂斯,也就是珂賽特的丈夫,一開始得知冉阿讓的過去時就不再與岳父聯絡了,可憐的冉阿讓為了不讓女兒傷心,不顧性命的救出重傷的馬呂斯卻不告知真相直到惡毒的德納第無意的汙衊才洗清了馬呂斯對冉阿讓的誤解。馬呂斯夫婦在最後一刻趕到的冉阿讓的身邊,於是有了書本最後的那一段描述“當四肢失靈,身體越來越衰竭時,莊嚴的靈魂在上升,並且已經顯示在他的額頭上。他的眼珠裡已經出現了未知世界的光明。他的臉逐漸失色,但仍帶著笑容,生命已經結束,有的是其他的東西。他的呼吸中斷,眼睛睜大,人們覺得這是一具長著翅膀的屍體。”“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著的大天使展開著雙翅,在等待著這個靈魂。”

在我的心中冉阿讓是一位極具悲愴美的好人,他死後靈魂會得到主的寬恕,他會和無辜死去的人們一起在天堂守護那一對幸福的愛人,這也算是悲慘世界中唯一的溫暖,人性的純良與延續的感恩會使無望的世界散發出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