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好語文

校園 閱讀(2.45W)

如何幫助孩子學好國小語文語文課是一門綜合訓練課,其中包括字、詞、句、篇(篇章、段落)的知識,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文的知識;著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兒童的思維能力。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好語文

根據國小語文教學要求,從家庭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家長應著重加強對孩子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它包括口頭的聽、說和書面的讀、寫兩個方面。

1.積極鼓勵孩子學會說普通話,訓練孩子說完整的話,要求孩子有條理地說話。孩子進學校的第一天就要學習說普通話,學說普通話是發展孩子口頭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必經之路。對於孩子掌握規範語言和書面語言,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重大意義。

為了訓練孩子說普通話,還可以讓孩子練習“繞口令”之類的口語活動專案,如有的孩子“s”“sh”分不清,可讓孩子讀、說這幾句話:“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要念成s韘歟四十不要念成sh靤h懟K禱耙實事求是,計數不能似是而非。”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講普通話,有些孩子在學校學了普通話,老師叫他們平時儘量講普通話。因此,孩子在家裡也應學普通話,如果他們講得不好,家長不要譏諷他們,而要鼓勵他們。會講普通話的家長,可用普通話和孩子交談?

孩子的語言裡,有許多話是不完整的。比如,你問孩子“你家裡有哪幾個人?”他可能回答:“媽媽一個,爸爸一個,我一個。”只要你認真訓練,嚴格要求,他可能會完整地說出:“我家裡有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

許多孩子在講一件事時,往往是東一句、西一句,有重複,有顛倒,還夾著一些“那麼……那麼……”、“後來……後來……”或“嗯……嗯……”之類不必要的詞句,家長應要求孩子想清楚了再說,說話時慢一點,要動腦筋,說話要有條理,考慮好哪些該先說,哪些該後說……這樣孩子說話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2.幫助孩子打好識字的四個基礎。

漢語拼音、漢字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獨體字是孩子識字的四個基礎。它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和初步自學能力,而這兩個能力的培養,又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語文和其它學科的興趣和發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記憶力、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因此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1)幫助孩子準確、牢固地掌握漢語拼音。

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字的形、音、又沒有必要的聯絡,不少字音、形脫節,給孩子識字造成困難。掌握漢語拼音就能依據音節,準確、迅速地讀出字音。低年級拼音教學的要求是:學會二十三個聲母、二十四個韻母,掌握四聲,學會十六個整體認讀音節,初步掌握拼音的方法。國小階段所學的生字全部用漢語拼音注音,用它當柺棍幫助識字,以達到正確朗讀課文,學說普通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漢語拼音是累贅,不易記住,不如直接學漢字,這是不瞭解漢字難學的特點;二是沒有認識到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意義。學會拼音就是交給了孩子開啟自學語文和其他書報之門的一把鑰匙。不學漢語拼音,教一個字,識一個字,沒人教就無法學,學了漢語拼音孩子就能,沒人教也會識字,以後還會使用詞典、辭源等工具書,等於為孩子請了一個終身教師。

我們農村學校很多家長不會拼音,為了輔導你的孩子準確、牢固地掌握漢語拼音,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學。

(2)幫助孩子準確、熟練地掌握漢字筆畫、獨體字、偏旁部首,引導孩子仔細觀察,辨清字形、理解字義,讀準字音。

漢字是方塊字,它是按不同的筆畫結構裝配在一起的。由於筆畫的形狀、數目、長短和位置不同,字形也各異,因而出現不易辨認的形近字,如“由、甲、皿、血、土、士”等;形體複雜的難字,如“蝴蝶”等不易書寫;一字多音,如:“長大”、“長短”等不易運用。漢字的這些特殊性和低年級孩子的感知覺、思維能力水平的侷限性等,在輔導孩子學漢字時都要引起重視。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認真比較,準確熟練地掌握二十八種漢字筆畫和七種寫字筆順規則,學好80多個獨體字(主要安排在教材的“看圖拼音識字”部分)和偏旁部首,孩子掌握了辨清字形的工具,空間知覺(指上、下、左、右、裡、外等方位知覺),他們識字水平得到相應發展,識字能力會得到相應提高,識字量也會相應增大。到了一年級下學期,家長就可以讓孩子運用自己識字的四個基礎學著獨立識字,複習和記憶熟字了。

(3)家長不僅要求孩子能識字,還要認真寫字、默寫。

也要會使用自己學過、學到的字,教給孩子看圖識字、部件識字、歸類識字、基本字帶字識字方式。

3.要幫助孩子學好語文,家長必須給孩子買一本字典(“新華字典”或“國小生字典”)或詞典。如果孩子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詞來問自己,家長應指導孩子去、查詞典,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開始、詞典的速度一定很慢,但只要家長加以指導、鼓勵,速度會逐漸加快的。而一旦培養了孩子們查字(詞)典的習慣和能力,他們就找到了一位可以隨時請教的好老師,從此就很少給家長添麻煩了。但不能忽視要教給孩子正確理解詞義的方法,歸納起來一般為7種:

(1)根據詞的內容、範圍,選擇正確解釋,如:“居高臨下”、“身臨其境”、“臨別”這三個詞語中的“臨”字,由於所組合的詞不同,它的意也就各異。分別當“面臨”、“來到”、“將要”講。

(2)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詞的基本義。如:“置之不理”:置,放;之,它,全詞義為“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亡羊補牢”:亡,丟失,全詞義是“丟了羊再去修補羊圈”。

(3)根據上下文理解詞義。如“茫茫”這個詞有兩種解釋。一是沒有邊際,看不清楚;二是一無所知。在《草原》這課中,有這樣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其中“茫茫”一詞就是第一種解釋。

(4)找詞中的近、反義詞理解詞義。如“能屈能伸”的“倔、伸”成反義,“伸”是展開的意思,我們就可以找到“屈”是彎曲的意思。全詞含義是“能彎曲能展開。”在《種子的力》這課中,“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這句中,其引伸義是“形容小草的生命力強。”

(5)由個別詞到綜合的方法理解詞義。如“洞察”,“洞”在這裡是“清楚”、“透徹”的意思。“洞察”就是“觀察得很清楚”。與此相似,“洞見”是很清楚地見到。“洞曉”是很清楚地知道。

(6)從詞語的來源,加深理解詞義。如“杯弓蛇影”就來源於《晉書•樂廣傳》,說的是晉朝有一名叫樂廣的人,拿酒招待來看望他的好朋友。朋友因覺得酒裡有條小蛇在遊動,喝酒後回家生了一場病。樂廣知道後又把這個朋友請來喝酒,破除了關於“蛇影”的疑慮,使朋友明白了“蛇影”原來是弓箭的影子,病也就好了。後來人們把“疑心恐懼,虛幻誤作真實”的意思,叫做“杯弓蛇影”。

(7)結合作品的語言環境理解詞義。如“綠”本指色彩,但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中的“綠”,就把王安石立法革新,雖有失敗,但雄心未減,還懷念家鄉,重幹一番事業的思想感情描繪出來了。是“使綠、吹綠”的意思。

4.根據句子的語氣,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句子不同特點,幫助孩子認清各種句子的用途。

(1)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號。其中有的是肯定或否定一件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敘述一件事,如:“在遼闊的北方平原上,牧人放牧著牛和羊”;有的是描寫一件事,如:“在寬闊的江面上,薄薄的霧氣正慢慢散去。”

(2)疑問句是向別人提出一個問題的句子。有的是有疑而問,要求回答,如:“你見過被壓在石頭下的小草嗎?”有的是無疑而問,不要求回答,目的在於用疑問的方式表示肯定的見解。如:“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3)祈使句是要求對方做一件事情的句子,句尾用句號或感嘆號。其中有的表示請求和商量,如“同志們!用石頭砸!”三班長馬寶玉在關鍵時刻向五壯士下達了命令,提出了要求。有的表示命令和禁止,如“師傅啊,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魯班在拜師學藝時發出了懇求。

(4)感嘆句是抒發強烈感情的句子,句尾用感嘆號。其中有歡樂的,憂傷的,也有驚訝的,氣憤的。如“摸著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麼有意思呀。不是亂吹的,這就是知識呀!”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句子,還應幫助孩子懂得句子的基本結構。一般句子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說明“誰”(或什麼)叫主語部分;後一部分“做什麼”(或“怎麼樣、是什麼”)叫做謂語部分。通常用雙豎線“//”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分開,豎線前是主語部分,豎線後是謂語部分,用“一”表示主語和謂語,用“~~~”表示句中動作涉及的物件。

除此之外,八種常見的關聯詞語和用關聯詞語連線的句子對讀中、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家長也要聯絡課本與實際生活,幫助孩子反覆實踐,正確地運用。如:表示並列關係的常用“……一邊……一邊”,“不是……而是……”,“又……又……”等關聯詞語;表示遞進關係的,常用“不但(不只、不光)……而且……”,“不僅……還……”等關聯詞語;表示選擇關係的常用“不是……就是……”,“要麼……要麼……”,“或者……或者……”等關聯詞語;表示轉折關係的詞語常用“雖然……但是(可是、卻)……”等關聯詞語;表示假使關係的常用“如果……就……”,“即使……也……”等關聯詞語;表示條件關係的常用“只有……才……”,“無論……都(也)……”,“不管……都(總)……”等關聯詞語;表示因果關係的常用“因為……所以……”,“既然……就……”,“……因此……”等關聯詞語;表示取捨關係的常用“寧可……也不……”,“與其……不如……”等關聯詞語。

5.為了把句子說和寫得準確、鮮明、生動,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家長必須指導孩子學習一點常見的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知識。既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又要掌握它們各自的用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都有比喻詞。如“像”、“好像”、“似”、“如”、“彷彿”等,這是明喻。例如:“夜空的繁星,彷彿碧波上撤滿了寶石似的。”有的不用比喻詞,而用“是”,“就是”,“成了”這是暗喻。例如“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2)擬人就是把事物比作人來寫。例如“一顆生命的種子,如果不落在肥土裡,落在瓦礫土堆裡。它決不會悲觀,決不會嘆氣。”這個句子中“悲觀”、“嘆氣”本來是用來描寫人的心理和形態的,這裡用來描寫種子,就把“種子”擬人化了。

(3)誇張就是對人或事物作有意地誇大和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三千”形容山勢高峻,瀑布之長,突出了瀑布從天而降的氣勢。又如:“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容得下十幾個人呢!”“巴掌大”極言地方之小,是有意縮小。

(4)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貫的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接連說出來。例如:“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能阻擋它,因為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到目的不止的力。”又如:“有喜有優,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5)設問就是自問自答。例如:“世界上有沒有給自己寫信的人呢?有!這個人就是德國著名的醫生歐立希。”

(6)反問有肯定的反問和否定的反問。例如:“大至鐵路、礦井,小至桌椅、椽柱,有幾個省市的建設與興安嶺完全沒有關係呢?”(肯定的反問),又如:“小姑娘天真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否定反問),再如:“我們不是沒有說什麼不能告人的話嗎?”(雙重否定的`反問)。

6.家長要幫助讀中、高年級的孩子學習寫作文。作文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是一個人的思維水平、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將來參加工作也離不開它。作文有“片斷作文”、“口頭作文”、“筆頭作文”。怎樣寫好作文?教育孩子一要多聽,二要多看,三要多寫,四要多想,五要多修改。更為重要的是動筆前要審清題意,確定中心,選好材料,安排結構等方面認真思考,否則文章就會寫不好,甚至會離題千里。7.指導孩子閱讀方法,培養孩子良好讀書習慣。要使孩子會說話,會作文,必須指導孩子多讀書。注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就樂意學。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選擇所喜愛的讀物,如:《民間故事》、《科學畫冊》、《伊索寓言》、《童話》等,幫助他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辨別是非。尤其是讀書方法的指導更為重要。“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之一。讀懂一篇課文,首先看課題,想想這篇課文是敘事,還是寫人,寫景、還是狀物的,接著初讀課文,看哪些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再進一步讀課文,看看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些什麼,在此基礎上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最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仔細體會文中表達什麼感情,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從而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閱讀過程中,圈出一些疑難的生字或容易寫錯的字;劃出一些寫得比較好的句子或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批上一些疑問、感受和看法;點一些新詞、難懂的詞。這樣讀書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有問批問,有疑點疑,這樣獲得的知識才能牢靠。

下面談談輔導孩子學習語文幾點建議。

1.注意教育的統一性、協調性。

語文課學的是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培養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就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要按《教學大綱》要求,以教材為依據,循序漸進的輔導孩子學習,不要隨意提高要求,加重孩子的負擔,更不能超越大綱的範圍和教師的教學進度。否則會使孩子上課不專心,無興趣和盲目自滿,並易養成只聽家長的“教”不注重在校“學”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學有餘力,可指導孩子讀些課外書籍,或寫點日記,做點“小作文”等,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學得較吃力,要多鼓勵,多指點方法,不可一味指責,甚至打罵,更不能代替孩子做作業。只要耐心地幫助、啟發,孩子是可以闖過學習難關的。家長還要注意防止孩子學習上的偏科,應該把各門學科的基礎打好。同時,要注意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要把著力點放在學習興趣的調動、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以養成孩子良好讀書習慣。一是愛護書本,不亂扔亂畫,更不能丟失;要有天天讀書、天天寫字的習慣;二是要求孩子坐姿、寫字姿勢做到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面一拳,手指捏筆離筆尖一寸。堅持長期訓練下去,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三是複習功課後再寫字,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四是有聽少年兒童廣播節目和看課外書籍的習慣。

此外,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語文要有堅持性。輔導學習語文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想起來抓一陣,工作一忙,家務事一多就丟下不管。還有家長以考分為準,孩子考分高,不聞不問,孩子考分低,才慌了腳手急著抓,時冷時熱是抓不好的。要做到輔導孩子學習語文統籌安排,相互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