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5篇

校園 閱讀(7.82K)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5篇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1

最近一部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上映了,我和同事莎莎去電影院看了這場電影。可能是因為之前看過幾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比如《人狗奇緣》、《忠犬八公》,相比之下,這場電影給我的感覺還是比較平靜的,沒有什麼巨大的波瀾和衝突,而是用許多樸素但有趣的生活細節娓娓敘述貝利在漫長狗生中尋找目標的過程。你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因為這些細節,就來自每一個普通養狗之家的日常。我認為最後一幕是很感人的。

第一生中,貝利遇到疼他愛他呵護他的主人伊森,貝利也決定以後就養這個男孩了;貝利去世後,第二生,變成了一隻戰功赫赫的警犬,後不幸中槍;第三生,貝利變成一隻小狗,陪伴主人結婚育子並且有自己喜歡的物件,直到自己生命結束;第四生,被一女子收養,最後因男主人不喜歡他,將他丟棄了。慶幸的是,正因如此,它最後找到了前世的前世的前世的主人伊森。最後還幫助單身幾十年的伊森找到了伊森年輕時喜歡的姑娘漢娜,而此時兩人雖已不再年輕,但最後在貝利的幫助下終成眷屬。而且,貝利想辦法讓伊森知道,他雖然改變了模樣,但他就是曾經的貝利,幾番輪迴,最後又回到了他的身邊。

片尾結束語,貝利的獨白:“終於知道,活著的意義,首先是開心,然後就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舔你愛的人,對過去的事不要苦瓜臉,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只要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一隻狗的使命。”這句話講的很好,不僅是狗,人也一樣,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有一天,活在當下最重要,盡力做好自己的事,盡力珍惜眼前的人!

我一直都很喜歡小狗,但也很畏懼他。主要是因為在農村的家裡,很多狗是看門用的,並不是大家所說的泰迪、薩摩或者一些很優良品種狗狗,所以我見到的狗,還是比較野蠻的,總擔心不小心被它咬一口。所以直到現在,不管是何種體型的狗狗,遠觀時我都很喜歡,近處時便不自覺退縮。其實我知道,他們並沒有惡意,卻也總擔心,它們的一個不小心,傷到我。晚上出來遛彎,不少人散步都會帶上狗狗,亦或者牽著它,遛狗,亦或者狗狗帶路,一起跑步。看完這場電影后,我又見到狗狗,內心竟沒有了一絲恐懼,微笑的看著,在內心給他加上一些獨白,就像電影中,貝利一樣,有配音,擬人化。這電影作用對我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此,我竟不再畏懼了。

家中也養過狗,印象最深刻,感情最深厚的,就是沙皮,我給他起名“皮特”。叫他的時候,一般都是“沙皮”或者“皮特”。高三上晚自習,放學回家都是近十點左右,隔老遠就聽出了我的腳步聲,然後發出很低的一種聲音。有時候也通過他發出聲音知道我爸開車回來了,他的聲音釋放的訊號,只有我們懂。這聲音只對我們家人才有。記得有一次他惹我生氣了(但忘記是什麼事情了),我拿著一根細棍打他了,事後又很心疼,一直跟沙皮說,對不起、對不起……他眼神裡也後充滿了委屈,但我想應該原諒我了。還有一次,他的眼睛腫了,腫得很厲害,看了以後,非常的心疼,當時的感受就是自己的親人生病了一般,迫切希望他趕快好起來。再後來...沙皮被送人了。原因竟然是,這隻狗見到人不叫,沒有盡到一隻看門狗的職責。據說,送人後,他自己跑回來過。不過後來還是又被送回去了,後來再也沒見。至於最後,他的結局,我只是聽說,不提也罷,難免傷心。不知道他的今生在何處,希望他安好吧!

養狗,是要對他負責任的,他是你的朋友,亦如你的孩子一般。現忙於工作,我就暫不考慮養小狗了,不過這個念頭還是滿強烈的。心想,等有了孩子,在合適的時間,讓他養一隻小狗吧,同時也期望他變成一個更有愛心的人。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2

《一條狗的使命》借用一條狗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看似講述了一條狗的三生三世,但不如說講述了你、我、他,我們所有人的一生。

我們童年的是無憂無慮的,即便是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好像那些煩惱只跟大人們有關係,我們心裡或許有那麼點明白,但是我們可以裝糊塗,裝作一無所知。一個壞掉的皮球,也足以我們玩一天,足以讓我們將所有的煩惱拋在腦後,然後髒兮兮的跑回家,不洗手就上飯桌,滿身泥土的倒在床上就睡。

我們想長大,卻發現在所有人眼裡自己總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做錯任何事情都能以自己是個孩子而逃過責罰,沒有人跟我們計較,有的只是因為我們的不懂事而惹得眾人一笑了之。我們在周圍人的呵護中一步步向前走,這時的我們心情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上一秒的不開心總會很快地被下一秒的愉快給抹去。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們做錯事有人開始跟我們計較,我們會受到責備,心裡也開始會覺得難過,更多的時候我們做的事情是出於對父母的期望。我們會有失落的時候,開始希望有人能真正地瞭解我們內心的想法,但是總覺得全世界沒有人能理解。

我們也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女生,但是不能那麼輕易地讓她看出來,一定要非常酷酷的跟她打招呼,當別人都圍著她轉的時候,明明心裡的醋罈子早就翻了一地,臉上卻沒有半點波瀾,總是要跟別人不一樣,總想與眾不同。

所以我們的青春總是充滿很多遺憾,不過單純的歲月總是那麼短暫和讓人無比懷念,我們不斷地憧憬美好的未來,孰不知,最好的時光已經悄悄地溜走。

我們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紀,可是發現談戀愛並不像自己想的那般摸樣,或是從不曾像你看到過的任何一部偶像劇。結婚有時候甚至成了一項差事,更多時候我們甚至都沒有機會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真正意義上愛情。

愛情在這個到處充斥著物質、慾望的時代似乎變為了一件奢侈品。大多數人的愛情並非像男女主人翁那樣始於一句簡單的問候,始於一見鍾情,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彼此是通過所謂的媒人,坐在餐桌上,跟調查戶口一般恨不得把你上八代的情況全部瞭解一番,然後權衡利弊,斟酌之後再斟酌,這好像不是所謂的處物件,更像是你來我往,不斷討價還價的一樁生意,而我們似乎對這樣的一切早已習以為常。

我們越來越覺得孤單,渴望被理解,卻往往被現實的冷酷而打敗。當然,我知道除了愛情我們並非一無所有,我們還有友情。

友情很多時候是我們受挫時的避難所,隨著年紀的增長,更多的時候我們想找一個朋友來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家人,珍貴的友情是值得一生銘記的。影片裡似乎對友情闡述的較為少,但是人跟狗之間的那種相互依賴,如果不是一種友情又能算什麼呢?即便是冷漠的警官,當艾薇中槍離去那一刻,淚水終究奪眶而出。但是,如果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倘若只能和狗狗們建立友誼,那是何等悲哀的一件事。

我們喝了太多的雞湯,卻還是將自己包裹的越來越嚴,但你說這些雞湯一點用都沒有嗎?我覺得它們最大的用途就是讓你去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也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即便是經歷了一些挫折。就像電影裡狗狗的最後一生的前半段,遇到不靠譜的主人,遭到拋棄,但是它並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反而是我們,被稱之為高階生物的人類,有多少人在經歷了種種磨難,選擇消沉下去的,這時的我們好像真的還不如一條狗。

人的一生終究是短暫的,加起來可能也就是一條狗生命的四個輪迴。但是我們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我們的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其實還是由我們自己決定,可能一生平平凡凡地度過,但是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只要用心去走過每一段旅途,那人生不完美又如何,更何況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生可言。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3

時過八年後,這部《一條狗的使命》會讓我遇到什麼?

本來是帶著批判去看的,但看完以後......我對導演真心佩服的五體投地!

導演用狗狗的五世之命,揭露了狗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環境下的命運,同時也揭露了現代社會下的人,常常因為沒有“活在當下”而有著無窮盡的焦慮的真諦。

第一世:沒有看清品種的幼犬----出生就夭折的“慘命”

劇情剛開始時,主角貝利一生下來沒有多久就夭折,甚至很多觀眾都還沒有看清它是一隻什麼品種的狗生命就結束了。這個橋段事實上揭露了,很多新養狗人在對狗沒有任何健康常識的條件下,只因自己想養一隻狗,或者只因看到別人養了狗就去買狗養,而買回來後,沒有養活幾天就夭折的現象。

在中國的新城市養狗人群體中,幾乎每個養狗人剛開始都在家養死過一兩隻幼犬。很多時候大家都一味地怪賣狗的人賣病狗,也許真的有這樣的賣狗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這樣的賣狗人的。

第二世:新斯科舍獵鴨尋回獵犬----既滿足了人類文明,又釋放了自我天性的“福命”

有人陪伴,有人餵養,有健康免疫,有正式登記管理,白天有大院子大草地自由奔跑,有人陪著互動,晚上有溫室安睡,能活到終老死去。

對於狗來說,真正的幸福是一半為適應人而活著,一半為釋放它自己的天性而活著,最重要的是,能正常的活到老死。這才是真正人、狗、社會平衡共處的生活最佳狀態。三者都保證了自己的正常發展,同時也完成了最佳的相互合作。這是普通人養狗的普世終極追求。

第三世:德國牧羊犬----為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獻出自己生命的“殞命”

站在人類社會需要更高進步的高度去看,我們認為這是狗的生命價值的昇華,人類為了維護整個社會能更普世安詳的`持續發展,在努力付出自身的價值以外,還給狗賦予了超越它們生命本能的生命價值。從大自然整體平衡發展的意義上去講,社會職能性工作犬生命意義的高度遠遠要高於個人家庭養犬。

對於它們的生存方式我們無可厚非,我們也沒有資格純粹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職能部門對它們的特有生存方式,因為這些狗用生命換來的社會價值享有者本身有我們一份。我們能去做的只有讓我們自己更好地去遵守社會公序,人人做到守法守序,需要狗付出生命代價的社會職能崗位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如果有些人專門借用狗的社會職能崇高價值而讓狗承受這些生活磨難只為得到自己的一己私利,那這種人根本不配談對狗的愛和尊重。

第四世:威爾士柯基犬----被捧為寵物而實則憂鬱一生的“幽命”

真正讓我對導演敬佩的就是這個橋段,貝利轉世為一隻威爾士柯基犬,一生看似被主人奉為愛物過得一生安平,但實質上,導演在最後的鏡頭中讓它孤獨地坐在鏡頭前瞬間跨越到老態,最後再幽幽閉眼死去,如果我沒有前面十五年的從業經歷,我永遠也看不到我今天看到的憂傷。

這隻柯基一生的生存狀態是目前所有把狗當成一種私人物品來擁有的最普遍現狀,人們往往只是從人的情感感受去理解狗,認為給狗好吃的,向狗投射人的愛慰情感需求,就是在愛狗,沒有人會俯身站在狗的視角去看自己,沒有人會站在狗的天性去了解狗。這隻狗一生當中沒有幾次能在大自然自由釋放,縱使有了一個同類在陪伴,但也是兩個相同命運的疊加,沒有人能看懂它最後死去的眼神,它的主人最終並不懂得它的內心。

這是目前所有城市圈養狗的宿命,一生都在期待,一生都在憂鬱。它唯一比其它狗好一點的就是最終還是活到了老,沒有被轉送,沒有被遺棄,沒有夭折,沒有被流浪而已。

但,它的主人卻因它而找到了一生的陪伴和心理歸屬,這是一種心靈上的不公平。

第五世:聖伯納犬----重回人狗共處終極福命的期待

不得不佩服導演拐了一個如此大的彎,在批判了人類常常面對動物時,只顧自我情感表達,而不顧對方天性存在必要性的普遍謬愛倫理。

最後在主人翁幾十年單身再次與所愛之人終成眷屬的劇情結尾,也折射了人類之間的愛就是一個相互獨立又相互為伴的陪伴過程。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4

生命中有沒有輪迴?摯愛能不能往復?人未必知道,但是狗狗知道。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給我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條叫“貝利”的狗狗,穿越三生三世,找到了已經老去的主人。這部帶著溫度的電影,名叫《一條狗的使命》。

對於人而言,狗狗是一隻寵物,而對於狗狗而言,人是TA的全部。無論是流浪街頭,還是被溫柔以待;無論是兒時的玩伴,還是孤寂時的陪伴;無論是盡忠盡職,還是調皮搗蛋。我不知道我是對了,還是錯了,是惹你生氣了,還是讓你開心了,我只知道,我想和你在一起,我以為你會喜歡這樣的我。

影片從貝利的視角出發,用狗眼狗心狗鼻子感受著這個世界。TA從流浪狗轉世後遇到了小男孩伊森,兩個小傢伙一起歡快地長大,幾乎形影不離。貝利見證了小伊森的茁壯成長,也看到了他的家庭破裂,享受了他的歡樂愛情,還經歷了他的人生低谷。在伊森身邊的時候,貝利充滿快樂和激情,伊森是他生命的全部焦點,哪怕被伊森爸爸趕出家門時,也會趁夜偷偷溜回他的被窩。貝利不斷地告訴自己:這是我收養的小男孩,我要對他好一些。

小男子漢一天天長大,貝利一天天老去,他們曾經共有的歡樂時光,像那個癟了氣的橄欖球一樣,被放進了倉庫深處,慢慢落滿了灰塵。貝利終於在回憶和等待中,帶著無比的眷念,離開了深愛的伊森。

影片前半部分用大量篇幅敘述著貝利和伊森的點點滴滴,一度讓人誤以為是全部情節,以致於貝利離開時,聽到身邊唏噓一片。不曾想導演用巧妙地輪迴手法,迅速把轉世的貝利推到了眼前,那個毛茸茸的小不點兒,霎間點亮了觀眾的眼睛。哇,原來故事還可以這樣?原來貝利一直在往復轉世?而且,TA還記得那段最美好的歲月,重疊著幾生幾世的懷念?

影片下半部分,是貝利此後的三生三世,從公狗到母狗,從金毛到柯基,從警犬到寵物,TA經歷了不同的生活場景,品味了迥異的世間百態。而無論歲月怎樣更替,生命如何跌宕,在TA靈魂最深處,始終只有一個伊森念念不忘。

這是故事的硬傷嗎?不,恰恰相反,這是故事鏈中最動人的篇章。當我在芸芸眾生中歷經風霜雪雨,行走了三生三世;當我在滾滾紅塵中嚐遍人生百味,擦肩了千萬過客。那個一直刀砍斧鑿般留存於心的身影,何嘗不是最長情的溫暖?哪怕歲月老去兩鬢斑白,哪怕韶華已逝此生無多,我想要的,不過是找到你,陪著你,保護你。

每個靈魂都是孤獨的,寂寞地生長於某一個小小的角落;每靈魂都是有牽掛的,偶爾裸露小小的線頭。線頭盡處的陰影裡,必然捆綁著一段鮮活的情愫。狗狗不會說話,無法表達TA的渴望和憂傷;但是狗狗會感知,能精準體會到主人每個微小的變化,能夠幸福著你的微笑,傷感著你的苦痛。TA努力地尋找那一段可以拉扯出你回憶的線頭,希望讓你也感知TA的存在。

當貝利叼著幾十年前的橄欖球來到伊森面前,當年邁的伊森彎下腰支撐貝利的跨越,當貝利用他們最熟悉的方式咬住尾巴,我想,不僅僅是伊森,太多的人都會被喚醒久遠的童年往事,看見此生最純淨的情感底色。

是的,我回來了,主人。你的狗狗,你的快樂,還有你的摯愛,你的幸福,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悄然回來了。從此,你的人生不再孤獨,我的生命也不再荒涼。

有觀眾說,導演真懂狗狗。立即有人反駁,不對,是導演更懂人。我想,或許還有人說,導演不僅懂狗、懂人,更懂人和狗狗對待彼此的心。他一定知道,世間萬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於每個陪伴自己的生命,都需要你溫暖我一下,我溫暖你一下,才能慢慢地走下去,才會且行且珍惜。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5

現在都在關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兒咱們來聊聊“四生四世萬里尋主”的故事。

一個比較玩笑的開頭,並不能掩蓋這部電影的讓人哭的稀里嘩啦的。其實“把人看哭”對一部商業電影來說是有負面影響的。畢竟一部娛樂作品,大家歡天喜地的去電影院,最後整的聲淚俱下、七葷八素實際上是不可取的。

但好的地方在於,這部《一條狗的使命》並不是虐心電影,電影結尾是一個happyending,各位觀眾大可放心。本片雖然有苦情與煽情之處,但最令人動容的地方,還是一個極度暖心與溫馨的結尾。

《一條狗的使命》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寵物電影,電影根據W布魯斯卡梅倫同名小說改編,一條狗的幾次輪迴視角,帶有奇幻色彩,以及那麼些許的擬人手法,呈現給觀眾一道特殊的萌寵大餐。

電影的整體用意比較淺顯,比起傳統寵物電影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導盲犬小Q》,本片並沒有實事求是的按照相遇――馴化――相處――相別這樣循序漸進的情感爆模式去發展,而是從“相遇”開始,就直接進入到了“相處”模式,狗狗與人類的情感來得有些迅猛,直接進入到“我和我的小夥伴”的互動情感描寫之中。

這樣的跳躍式進擊,顯然不符合常規寵物飼養模式的標準,說白了就是“超現實”。為此本片除了正片劇情中的轉世設定之外,還時不時的加入了狗狗視角,以及狗狗內心的獨白。由於沒有看過原著,不知原著小說中是否也是如此。但本片之所以進行這樣擬人化的設定,為的就是讓觀眾在欣賞本片的時候,從傳統寵物型別作品的桎梏總跳脫出來,電影更偏向於《叢林赤子心》、《子貓物語》這樣的動物電影,以動物擬人化的情感作為核心,才是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

就像本片中的轉世設定,有著那麼點宿命論的味道。對比其他寵物類電影中,人寵互動作為重心,而本片通過轉世記憶的噱頭,突出的寵物的主動情感。以狗狗的視角來強調動物對人類的不離不棄和善解人意。儘管這樣的主題有些虛無縹緲,但還是如上所述的那句話。讓觀眾跳脫傳統寵物電影人類對寵物的情感,以這樣的情感設定方式進行逆向轉化,著重寫寵物對人類的情感,將其演變成為一部寵物童話故事。

而且四生四世過程中,四種狗狗,有大型犬也有小型狗,在鏟屎官的眼裡,用句俗話來形容,總有一款適合你。

本片的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就是《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導演,當然他還拍過不少著名的電影包括《不一樣的天空》、《總有驕陽》、《濃情巧克力》等等。聯絡這些電影,不難發現,導演之前的作品幾乎清一色的是情感向,這是一位非常善於刻畫情感的導演。本片的在狗狗的輪迴過程中,首尾兩段為電影主線故事,交相輝映。第一段內容用了大量篇幅去鋪墊小主人與貝利之間的故事,

中間兩段情緣篇幅相對較短,但這裡用到了大量煽情段落,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

也就是說,在平鋪直敘的故事中,從電影40分鐘之後,就進入到了苦情的階段。狗狗與主人的相聚與離開,意外事件,生老病死,狗狗對人類的情感,有的是是主人唯一的夥伴、有的幫助主人牽紅線,這兩段故事目的就是為了強化電影的主題――寵物對人類的情感。加上大量煽情段落,淚點較低的朋友,這個時候已經忍不住了。這樣的處理方式,有些常規,依靠煽情來強化情感,但細想一下也是無可厚非。

因為寵物與人類,那種相伴已久最為純潔的情感,恰恰格外動人,永遠不會變。

當然,讓本片昇華之處在於最後一段,一段隔世重聚的溫馨結尾,我覺得沒幾位能忍得住的眼淚。不是悲情,而是太美好了。前期大量的情感鋪墊,中期隔代兩世的情緣,最終以這樣的方式相遇,怎能不讓人淚流滿面。

我不是一個很迷信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宿命和因果,你對他不離不棄,最終他終究會回報你。這部電影,以狗狗的視角來表達這個核心,動物單純的情感,對比人類駁雜的世界,最終達成的因果訴求,所以才會令結局顯得如此動人。

這部電影,描述了陪伴,但不是強化失去,而是迴歸。

善待自己的寵物吧,因為每個寵物,都是你命中註定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