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

校園 閱讀(2.16W)

考試反思是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供大家參考!

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

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一

語文月考下來,內心充滿失望和無奈。辛辛苦苦付出,卻得不到回報,心裡的感受可想而知。學生的基礎不好,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基礎不落實。從選擇題的得分,可以看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嚴重欠缺。沒有任何語文積累,國中三年基本等於零。錯別字、語病、排序、文言虛詞等題目得分率很低,毫無基礎,與大學聯考相差十萬八千里。

2、學習不用心。3班不及格人數5人,4班2人。有的同學坐在教室裡心不在焉,一個單元下來,什麼也沒有學到。上課講過好多遍的東西還是一問三不知,最突出的是文言翻譯。幾句簡單的話,講了無數遍,還在課件裡把譯文打出來了,可仍然翻不出來。6分只得1分或2分者大有人在。

3、學習不紮實。背誦很爛,當背誦的沒有背,當默寫的默不出來。不知道每天都在幹些什麼。

4、作文無材料。作文大都是空話連篇,記敘文不懂怎樣記敘、抒情,議論文不懂怎樣舉例、議論,如同一張白張。

反思:切不可對學生估計太高,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教學要腳踏實地,少講一點,多練一點,重點內容各個過關,不可好高騖遠。有的可以讓學生當堂做練習,就做在聽課筆記上。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我平時不上課不認真,地理竟然還沒及格,為此,我想出了幾個辦法。

1)在做題前,時刻要記得還有個;

2)解答題時,不要急於下筆,要先在草稿紙上列出這道題的主要步驟,然後按照步驟一步步做下來,不忽略每一個細節,儘量把每一道題都答得完整漂亮;

3)平時多做一些不同型別的題,這樣就會對大多數題型熟悉,拿到試卷心中就有把握;

4)適當做一些計算方面的練習,讓自己不在計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這幾眯,我一定能把考試中的失誤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會盡力做到以上幾點的。

但我想僅靠以上幾點還是不夠的,我還就該擁有幾點科學應試技巧。於是,我根據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想出了幾點。第一點:拿到考卷後,應把考卷整體審視一遍,看一看哪些題比較容易,哪些題比較難。第二點:先從簡單的題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數全部拿過來。第三點:如果有選擇題不會,亂蒙也要寫上一個。因為如果你寫了你就有的機會,總比沒有機會好。第四點:遇到難題,實在寫不出來的話,就過。不要死死地盯著那道題,而忽略了別的題。第五點:考完後,認真地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把題目看錯或抄錯。

綜上,我決心:平時鍛鍊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緻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並學有餘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準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有一句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

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二

今年,我擔任的是高中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開學初期,我精心準備了開學第一課,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為以後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事實證明我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較為濃厚。開學初期,班上很多學生主動要求購買《現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有一半的學生訂了《考試指南報》,應該說班上學習語文的氛圍是不錯的。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一小部分男生,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不會做筆記,老師有板書的就記,沒有的就不知道記;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考試時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考試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也有的以課程多應付不過來為理由,不願在語文上下功夫。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來自我安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二、成因:

1、態度不端正,認識有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課程增加,難度增大,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只好舍文抓理。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學習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通過段考前的幾次考試,學生髮現他們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嚴重欠缺,在文言知識的空白,他們有了“我想學,我要學”強烈願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每節課前都為他們講三個成語,在晚讀時讓他們正確識記一些常見字的讀音, 讓他們學會積累,懂得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文言文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克服畏難心理,學生逐漸對語文有了信心,在積累中找到了語文學習的方法。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啟用課堂氣氛。如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裡“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賞識教育,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一學生尤為重要。進入高一後,學生情緒波動較大,很多學生容易產生“鬆一口氣”的思想,他們的鬆懈情緒往往導致學習上的散漫行為,學習一散漫,成績自然下滑,成績下滑當然信心就不足。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保持樂觀的情緒,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於他們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鼓勵、表揚。比如高一(27)班潘文良同學,開學初無心向學,進入不了狀態,每次考試總是五六十分,我課後找他談話幾次,當他學習態度有所好轉時及時在班上表揚,他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成績當然穩步上升。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這樣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語文月考試反思1000字三

轉眼間月考已經結束,面對月考成績,我深深的反思自己,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努力做到揚長避短。 從考試成績分析,在前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能夠把目光投向所有的學生,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習課文、古詩,興趣正濃,且現在是學生背誦的最佳年齡,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學生基本達到會背。

一、存在的問題

1、語言積累貧乏。比如,在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平鋪直敘,大多數學生的作文中,語言相對比較貧乏,修辭手法基本上少見,缺少語言所應有的美感。

2、閱讀理解上,審題不嚴,表達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語言羅嗦、拖沓。這裡主要是閱讀習慣不好,可能有學生並未真正讀懂文章,就倉促地去答題,結果答非所問。也有可能是答題習慣不好,對題中的問題不能理清,不能一一對照要求去解答。表面上是問題表述不清,實質上看出學生思維的不縝密。

3、對學困生缺乏有效、有力的教育手段,這部分學生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所起的負面影響也很大。

二、改進的措施

1、注重積累,該會背的要背,該會寫的要會寫,這一點,我們將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要學好語文,首先要識字,重視字詞教學 ,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字和詞。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應重視字、詞的過關。更主要的是,我們要讓學生實現從“死記硬背”到“學以致用”的跨越。當然,這還不是最高境界,將來我們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看看是否在此基礎上再有創新。比如,我們將硬性規定,每篇作文中,不得少於3個成語。一段時間後,再逐步加入名人名言、修辭、寫作手法等,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厚實學生的語文積澱。具體做法,除了在課堂上講讀所謂的課文外,我們還把名著納入閱讀範疇,並做到邊讀邊摘錄,適當補充一些名言警句和古詩詞名句,也要求背誦。

2、答題方法的指導,這是我們下一階段的重點。也就是我們將在從現在到期會考試期間,重點訓練學生的答題方法,也許還要更長的時間。提高閱讀能力,從試卷結果來看,閱讀題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說明了學生閱讀的能力還不強。其實本次試卷的閱讀題並不難,只要學生認真閱讀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語文學習既要“舉一反三”,但真正掌握一個方法、技巧還要“舉三反一”。簡單地講就是“問什麼”、“答什麼”、“怎麼問”、“怎麼答”。答案的正確率固然重要,但那是在真正讀懂的基礎上的,而我們現在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強調的是“完整”和條理清晰。比如,注意圈點勾畫,注意標上序號等等。

3、引導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鍋”,多觀察,多留意,多思考,以拓寬視野,豐富作文的素材。學語文,最頭痛的就是寫作文,學生習作時常常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不斷獲得寫作的動力。語文與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比如,學生每天看的新聞聯播和新聞報紙,都將是我們寫作素材的源頭活水,也是寫作方法的鮮活示範,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們將採取一些“非常舉措”,如規定學生不得寫諸如考試和助人為樂之類的題材了,鼓勵學生把目光伸向更為廣闊的外面的精彩世界。當然,在命題上,我們也將盡量給學生有表達的空間,讓學生能夠“以我手寫我心”。

4、要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與習慣,指導和督促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成功是在不斷的吸取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得來的,通過這次月考,使我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相信我們能以此為鑑,一定能創造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