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同步練習1期末測試二

校園 閱讀(2.93W)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同步練習1期末測試(二)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同步練習1期末測試二

一、選擇題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罅隙(xià) 彀弓弩(gòu) 箕畚(jī běn)

B、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惟妙惟肖(xiāo)

C、虯鬚(qiú) 喧囂(xiāo) 遒勁(qiú jìng)

D、颶風(jù) 瀕臨(bīn) 周道如砥(dǐ)

下列各組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蔓延 依傍 俯仰生資 摩肩接踵

B、吆喝 蹣珊 自出心裁 重巒疊嶂

C、推崇 頹唐 誠惶誠恐 杳無訊息

D、鎖屑 倒塌 井然有致 引頸受戮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小草雖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為世人所欽佩和讚頌。

B、曹文軒的許多作品都會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一些小巧玲瓏的生活細節上。

C、他們兩人的愛好、處事方法迥然不同,誰也沒法瞭解誰,誰也沒法改變誰。

D、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盤古,只是眾神之一,影響不大,從未享受過頂禮膜拜的待遇。

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國戰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學生玩手機的危害應該得到有效引導和管理。

C、我國擬把足球學習情況納入學生檔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參考。

D、通過考古發掘、徵集和捐贈,甘肅省博物館獲得歷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們會有所感悟。

②這時的景與物都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景與物了,它昭示著一種道理,喻示著一種理念。

③看到黎明時,我們感悟到它衝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陽時,我們同樣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艱難。

④有時,景與物也昭示著一種自然哲理。

⑤俗話說:“萬物皆有理。”

⑥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廣闊的原野,歡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會引起我們的深思。

⑦朝暉夕陰,寒來暑往,花開葉落,鳥語蟲鳴,都會引起我們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

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下列句子變換後意思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A、原句: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沒有生命,就不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書每一封都凝聚著他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改句:傅雷的家書沒有一封不凝聚著他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C、原句: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岩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

改句:多少年過去了,山頂岩石的表層被風兒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

D、原句: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改句:傳統教育的目的不是尋求新知識,就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二、語言應用

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問題。

爸爸(生氣):小紅,不許你這樣對我說話,我是你爸爸!

小紅(針鋒相對):那你又是怎樣跟爺爺說話的呢?

爸爸:你……我沒有你這個女兒!

如果你是小紅的朋友,為了化解父女的衝突,你對小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小紅的'爸爸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詩歌鑑賞

古詩鑑賞。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子落燈花。

1、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所展現的畫面。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鑑·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節選自《後漢書·列女傳》)

[注]①趨:快步走向。②捐:拋棄。③亡,通“無”,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點的詞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見往事耳(瞭解)

B、及魯肅過尋陽(到了……的時候)

C、當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段孫權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鑽研經典。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學業。

C、[甲][乙]兩文段中,孫權、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並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D、[甲]文段孫權指出“學”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學”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恆。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異斷斯織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

從田湖出發找李白去

閻連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時代楔進我腦裡永遠也拔不出來的一根樁。

成長是由無數、無數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過程疊加起來的;而成熟,是人生歷練的靜默不言的一種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離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兒,也許正是長大、成熟的一種準備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給我們的愛,多得常常從小院漫出來。然而這種愛,還總是不能化去一個男孩想要離家出走的念想和理願。

有一天,我決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

想到我決定要出走,有一種興奮在我身上鼓盪著,彷彿不立刻離開那個家、那院子,我會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溫暖裡。也就說走就走,把作業課本收起扔在窗臺上;把屋門、大門鎖起來;把家裡鑰匙塞進家人可以找到的門腦上方的一個小牆洞兒裡,就這麼匆匆離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兒,又好像早就計劃好了要去哪兒樣,直到沿著大堤走離村莊,東山漸近,田湖漸遠,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瀉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離家去哪兒——我要獨自蹚過伊河水,爬到對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師說過,九皋是伏牛山餘脈東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國第一本詩集《詩經》上的“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說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說唐朝的李白,曾獨自從龍門走來,上過那山峰。還在那兒留過一首名為《鶴鳴九皋》的詩:

昭化呈仙質,長鳴在九皋。

……

這首詩,有啥意味兒和蘊藏,那時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卻覺得不懂反而好寫了,如“床前明月光”那樣的《靜夜思》,因為人人都懂反而寫不得。

我總以為自己能寫出那種人人都不懂的詩,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樣坐在山頂,詩興大發,寫出一首好到別人都看不懂的詩。當然呢,寫不寫詩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終於離家出走、獨自走了很遠的路,經過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艱辛和奇遇,它們都被我一一征服後,我成了站在山頂上的一個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發酵鼓脹著,使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離家出走的英雄氣。走小路,過村莊;在村頭遇到了土狗追著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驚馬從我身邊飛過去,彈起的灰塵落在我臉上,我都沒有絲毫的恐懼和驚異。我是要離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樣,獨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頂的九皋峰,我當然不能有任何的驚懼和擔憂。我就那麼獨自沿著東山下的村莊走,不和人說話,不和人來往,旁若無顧,視若無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條“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頭頂,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陽燒在我的髮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頂上,讓風吹著我的頭髮和衣服,環顧四周,略思片刻,最後把我的胳膊高高舉起揮動著,用我最大的嗓子對著天下喚: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為了不在寫詩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裡人,我走過了兩個村莊後,到了我三姑家住的樑疙瘩村,就有意繞過村莊,從村旁一片莊稼地裡穿過去,沿著溝崖小道,攀著荊棵野榆走了很遠的路,到了終於可以看清山頂時,以為峰頂到來了,詩也可能到來時,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號那一刻時,卻從不遠處的山崖邊,蠕蠕動動爬上來一個人,收拾捆綁他在崖頭砍拾的柴火,我們彼此一望,都怔著驚著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閃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麼如在那專門等我一樣出現了。

我呆在崖頭邊兒上,三姑夫看著極吃驚的我,很快平靜下來連問了我三句話:

“你怎麼在這兒?”

“是你三姑讓你來這兒找我的?”

“走,我們回家吃飯去。午飯都錯過時辰了。”

我就這樣莫名其妙,前功盡棄地被我姑夫強拉硬拽著回他家裡了。匆匆吃了飯,趕著日落和黃昏,我又被送回田湖了。

一場盛大、莊重的離家出走,就這麼草草地收兵結了尾。一場人生莊嚴的夢願與宣誓,還未及最後登上宣誓臺,就被人從夢中叫醒了。現實總是比夢想和理願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夢,被現實一碰即破後,我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登上那座山,再也沒有可能在那山頂李白待過的地方坐坐與站站,高舉著胳膊大喚了。

我的少年就這樣,還是那時候的李白好。

可我連李白的影子都沒找到,就那樣在歷史與現實的錯口和李白分手了。

(有刪減)

1、文章記敘了少年時代的“我”一次出走經歷。請在下面橫線上補充恰當的內容,概述“我”出走的經過。

“我”不願窒息在家庭的溫暖裡,決定離家出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賞文中兩處畫線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文章多次寫“我”欲站在峰頂“振臂高呼”的願望,有什麼表達效果?

4、“我”渴望和李白一樣坐在山頂寫一首好詩,但最終“連李白的影子都沒找到”,你認為“我”的成長與李白有怎樣的聯絡?請簡要談談。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枯萎的蒲公英

葉子

①冬日的午後,陽光雖也明亮,但觸一觸還是有著沁骨的涼。冬以它的冷漠,裹挾盡百花的豔影,留一地斑駁的枯黃。我不由得豎起大衣的領子。驀地,一棵蒲公英,出現在我的視野裡。

②那是一株怎樣的蒲公英!葉子的邊緣已露出萎黃的老態,但還是透著鐵一般的綠。葉們努力地貼向地面,那是一種力量爆發前,手腳觸地的姿勢。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從天而降,樹葉漸漸飛去,草莖慢慢垂下頭來。生命的“紅燈”,已經在不遠處,正一點點逼近自己,那就用盡全部的力,貼向地面,貼向地面……這就是蒲公英最聰明、最剛強也最負責任的舉動。他們明白,要想延續久遠,就不能把頭昂得太高,這樣才能把最沉實的愛,儘可能多地傳遞給兒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這像極了我的母親。

④去年的這個時節,冬陽阻不住東奔西跑的北風,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歲老母的腳。她在樓下,為我尋挖著蒲公英。“經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稱)能消炎敗火,你這嗓子,應該吃點。”

⑤她半弓著腰,在衰草連片的枯黃裡,神情專注地尋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綠。她時不時地弓下腰,用那曾經豐腴飽滿而今肉皮鬆弛的手,極其小心地翻檢著枯黃的草,似乎蒲公英長著腳,一不小心,受了驚嚇,就會跑掉了似的。母親的腳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蹣跚。那是一雙怎樣的腳啊!為了讓孩子們正常地進入學校,她攜夫帶子,腳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異鄉;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飯,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懼嚴寒和冰霜,用那細小的繡花針,鏽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龍的模樣,再用一雙腳板,驅北風,走冰路,登火車,為一家換回不很豐裕的口糧。

⑥風,不時掀起母親的白髮,就像掀動一團絨絨的、潔白的蒲公英種子。它是想探尋那絲絲縷縷裡,藏著多少生活的艱辛?那就去問問太陽和月亮,幾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們如何把一個面如花、發如墨的纖纖女子,伴成了眼已花、頭覆雪的顫顫老嫗!探詢那長長短短裡,浸著多少愛意的疲累?那就去問問星辰,千千萬萬次的斗轉星移,如何刻錄下一個個兒女漸漸長大的足跡,還有母親的血淚和汗滴。

⑦漸次地,她的兒女乘著她那用善良、勤苦織成的愛的傘,找到自己生根發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腳,不怎麼好用了——移動緩慢,腳步蹣跚,但她的心,還是不斷地牽掛,就像那天,風在樓下,母親在樓下。

⑧如今,母親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這冬日裡與我面對。我伏下身,看著那泛黃的葉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滿了淚。我伸出手指,沿著葉脈輕撫,與你對話。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軟的角落,它在疼嗎?在我疼惜的淚光裡,我看到你透著如鐵的剛強與堅毅,打著愛的“旗語”,溫暖著我層層疊疊的孤寂。

⑨一陣風吹過,蒲公英的葉子觸碰著我的手指,散著陽光融融的暖意,如輕柔的愛撫,久久不去。

(選自《海燕》20xx年9期,有刪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寫突出了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文章兩次提到“我”的心“疼”,結合全文說一說為什麼“疼”。

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

①葉們努力地貼向地面,那是一種力量爆發前,手腳觸地的姿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風,不時掀起母親的白髮,就像掀動一團絨絨的、潔白的蒲公英種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分析文章最後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材料作文

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許因為太在意登上山頂,我們往往沒有慎重選擇路徑就匆匆出發。於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進小路,有人奔向捷徑,有人闖入險途。有的路,平坦而通暢,帶給你的是安穩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嶇而險峻,帶給你的是精彩或者傷害。選擇的路合適,你會順利登上山頂;選擇的路不合適,即使登上山頂,也會遍體鱗傷。決定人生狀態的不是山頂,而是你選擇的通向山頂的那條路。

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於600字。文中如果出真實的姓名或校名,請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