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班數學教案常用3篇

校園 閱讀(1.0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常用3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

2.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教學準備:

1.神奇口袋一個,內裝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每個幼兒一張方形紙,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紙的寬度等長。

3.《幼兒活動材料》每人一本,彩筆若干。

教學過程:

一、感知長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摸口袋,告訴大家自己摸的圖形名稱。

2.讓幼兒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長得有點像,長方形就像伸長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1.讓幼兒找出正方形的紙,用對摺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2.讓幼兒找出長方形的紙,讓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使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三、導幼兒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導幼兒總結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運用摺紙的方法,請幼兒將正方形對摺出長方形(三角形除外),長方形變成正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四、連連看看

1.指導幼兒做畫冊上的練習,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學建議:

1.在摸圖形時可以告訴幼兒XX圖形是長方形。

2.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長方形特徵的某些物體,建議家長幫助幼兒尋找。

日常活動與教育

1.可在智力角區裡玩《圖形接龍》的遊戲。

2.在美工區中玩《圖形拼圖》貼上的遊戲,讓幼兒自己動手把彩色的幾何圖形進行自由貼上成各種物品,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結合我們班孩子對數學領域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結合我們班孩子對數學這方面的欠缺,從感知長方形的外形特徵來上這節課。我總覺得我們班孩子對數學感知這方面比較容易接受。可是有的孩子為什麼很難對數學活動提高興趣呢?以下我對於本次活動進行了描述。

描述: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乘過火車?火車是怎麼樣的?來引出我的課題。有的小朋友就會說有,有的孩子就會說沒有。然後我就出示教具“長長的.火車”讓小朋友先來認識火車是怎麼樣子的。

接著我從小火車上拿下來一個卡片說:“你們來看一看這個是什麼圖形?小朋友就開始討論了接著我就問”請你們來數數看這個長方形有幾個角?(四個、二個)那你們來摸一下這個長方形有幾條邊?為什麼我去問有的小朋友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時有的能回答上來有的去不能。我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分析: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知道有有孩子去不知道呢?是因為他們的基礎不好呢?還是因為我講的不夠具體呢?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為什麼有的孩子能理解有的孩子去不能呢?我聽了各位老師對我的課的評價時,才知道原來每一小節上完後都要老師來一個小結。我上的課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一樣,帶帶過。分析之後我進行了補救措施。

措施:在平時上數學活動時應該多讓孩子操作,孩子操作之後才能理解教師上課的內容。如果你平時不讓孩子操作,等到上公開課時孩子就會覺得很新穎就會不坐住了。那麼你那節課就不會上的很成功。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徵。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到與圖形相似的實物或實物的某一部分。

二、活動準備:

1.卡紙剪成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準備一些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實物或實物圖片。

2.小朋友的數學書

三、活動過程:

1.認識圓形

出示一個圓形的盤子,請幼兒說一說這事什麼形狀的?

出示其他圓形的物體,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感知圓形的'特徵。

請幼兒說一說在及裡或幼兒園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2.認識長方形

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盒子,請幼兒說一說分別是什麼形狀。

出示其他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體,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他們的基本特徵。

請幼兒如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

3.認識三角形

教師出示三角形的積木,請幼兒說一說這塊積木是什麼形狀的。

把三角形積木拓畫在黑板上,請幼兒觀察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看看、數數、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徵:三條邊,三個角。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區別。

說一說見過的三角形物體。

4.教師把各種圖形的磁性教具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按指令找一找。

出示三角形物體,請幼兒找出三角形擺成一排,數一數有幾個?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比一比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圖形誰多誰少。四種圖形誰最多,誰最少。

5.幼兒操作活動。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能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PPT、視訊展示臺;

幼兒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條長短不同的小船、五隊數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動過程】

一、小船排隊——學習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1、PPT匯入,發現小船的不同。

(1)池塘裡開來了什麼?一共有幾條船?(點數:一共有4條船。)

(2)這些船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①顏色不一樣。有紅色船、黃色船、藍色船、黑色船。

②長短不一樣。黑色船最長,黃色船最短。

小結:池塘裡的四條船顏色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

2、為小船排隊,根據長短探索排隊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請你按照船的長短沿著紅旗一邊直直的河岸從上到下整齊的排排隊,一條波浪上排一條船。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你是怎麼給小船排隊的?

小結:小船排隊的方法有兩種,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長的、最長的這樣按從短到長的順序排,也可以是最長的、長的、短的、最短的這樣按從長到短的順序排。

(4)幼兒再次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糾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係。

1、青蛙來了,初步感知青蛙數量與隊伍長短。

(PPT結合青蛙叫聲)聽!誰來了?小青蛙排著隊來了,看!排成了幾排?(4排)每排數量一樣多嗎?隊伍長短一樣嗎?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量之間的關係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條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請你根據青蛙的數量和隊伍的長短幫小青蛙坐上合適的船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為什麼要讓青蛙這樣乘船?

小結:青蛙越少,隊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隊伍越長,乘的船也越長。

三、乘船遊戲——鞏固長短排序,並感知乘坐數量與船長短的關係。

1、小青蛙們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條自制船)這裡有幾條船,你們覺得哪條船乘的人最多?那條船乘的人最少?為什麼?

2、請幼兒根據船艙數量乘船,注意一個船艙乘一個。

3、我們出發去旅遊咯!根據指令(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開船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