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四年級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95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教學設計

四年級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通過了解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社會福利機構和公共設施,瞭解社會和人們對老幼病殘者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明白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心和幫助弱勢人群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活動準備

1、學生查詢有關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福利機構、公共設施的資料。

2、教師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曾經向殘疾人、老年人、失學兒童伸出過自己熱情的雙手,或是看到過身邊的人幫助殘疾人、老年人、失學兒童的情景吧,說說當時的經過以及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二、聚焦愛心廣場

1、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資料。

教師:除了個人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外,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愛體現在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盲人專用衛生間、無障礙公交車、盲人電梯、盲道

法律規章: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社會團體、機構:殘疾人聯合會、敬老院、孤兒院

公益活動:義演、募捐、希望工程

其他:手語新聞、國家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等

教師:正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成員,所以我們的政府和社會給予弱勢群體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一系列特殊照顧,使他們能生活得更方便、更快樂。

2、觀看教科書第23~24頁的.圖片,談感想。

教師小結: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社會對老、幼、病、殘者的關懷,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對弱勢人群的尊重。

三、如果我在場

教師:國家和社會為弱勢群體考慮得如此周到,為的就是使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感到安全和自信。但是如果遇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呈現下列情景:

(1)公共汽車上的老幼病殘孕專用座位上坐著一位身體健壯的年輕人;

(2)盲道上停放著自行車;

(3)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的扶手被損壞。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加以引導。

四、金點子

展示一些弱勢群體使用的生活用品的實物或圖片,啟發學生改裝或設計新的物品,說出自己的發明設想,課後完成製作。

(條件允許的話組織一次小發明展示會)

五、課後延伸:製作建議卡

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缺少公益設施,製作建議卡,向有關單位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教材P54頁例3,P56—57頁7、8、11、12、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學會小數的寫法;②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2、過程和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得以提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②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獨立學習

1、寫出例3中的四個小數。

2、整數部分是0,怎麼寫?

3、寫出下列各數:零點一二,零點零四八,三十二點零零九。

4、說說怎樣寫小數。

(學生自學,教師在不干擾學生的前提下巡迴指導,發現共性問題,以掌握學生學情)

5、自學檢測

1.寫小數。

一百零三點零二八千八百四十四點四三

2、6個十、5個十分之一和8個千分之一組成的數是()。

3、寫出你語文、數學、英語課本的價錢。(用元作單位)

二、協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1)讓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並讓學生解決。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還遺留的問題。

(3)怎樣寫小數?(多個學生髮言後師板書寫法)

寫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整數部分是零的寫作“0”)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點,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三、達標訓練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1)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點四三米;

(2)地球赤道的周長是四萬零七十五點六九千米;

(3)非洲大甲蟲長十四點八五九釐米,重九十九點七九克。

2、千分位在小數點()邊第()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3、4個十、3個十分之一和5個千分之一組成的數用小數表示是()。

4、有一個數,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十位、個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讀作()。

5、思考題:小華在讀一個小數時,把小數點丟了,結果讀成了四萬五千零一。原來的小數讀出來只讀一個零,原來的小數是多少?

課堂小結:談談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還有問題嗎?

四、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

1、寫出下面各數。

零點一二 七點七零七 二十點零零零九

四千點六五零點九一八 五十三點三五三

2、寫出橫線上的數。

(1)南京長江大橋全長六點七七二千米。

(2)土星繞太陽一週需要二十九點四六年。

(3)1千瓦時的電量可以使電車行駛零點八四千米。

3、有一個數,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個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這個數寫作(),讀作()。

4、先做5張卡片,分別寫上0、0、2、4和小數點,再用其中的幾張按要求擺出小數,並讀出來。

(1)整數部分是0的三位小數。

(2)只讀一個0的兩位小數。

(3)一個0也不讀的一位小數。

作業佈置:教材P56—57頁7、8、11、12題。

板書設計

小數的寫法

一點四寫作:1.4

五點八寫作:5.8

零點零九寫作:0.09

月零點八八寫作:0.88

四年級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作細緻的咀嚼、推敲,讓學生走進文字,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反覆誦讀,讓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畫面,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讓學生真正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揣摩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遊戲

根據老師提供的資訊,猜猜描繪的是什麼?

一、談話匯入,叩解課題

1、板書“春天”,談談自己眼中的春天。

2、師:同學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能用眼睛去感受如此真切、如此絢麗的春天。可就有這樣一些特殊的人,他們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看不見美麗的花朵,他們的眼前永遠是一片黑暗。但他們的內心是否也是一片黑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位盲女童的心靈,讓我們看看這個名叫安靜的女孩是怎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觸控著春天的絢麗多姿,來感受春天無限的生機。(板書“觸控”)

3、讀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以動情的語言,激起學生走進安靜內心的慾望,從而自然地走進學習的情境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要求: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3、盲童安靜怎樣觸控到了春天,選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來說一句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根據需要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透析“奇蹟”

1、出示閱讀要求,學生自主讀文,邊讀邊思考:

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在文中劃出相應的句子,並認真讀一讀,體會它為什麼是一個奇蹟?

2、展示交流,教師點撥,引導深入理解:

(1)預設句子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A:指導理解“流暢”、“磕磕絆絆”。

B;安靜為什麼能走得如此流暢?體會安靜的聰慧和對春天的熱愛。

(2)預設句子二: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A、“竟然”是什麼意思,安靜本想攏住什麼?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替換“竟然”?

B、體驗安靜的感受,閉上眼睛,伸出手,和安靜一起做動作,去觸控,去想象。

C、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安靜的手上撲騰,引導安靜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一個從沒有體驗過的地方,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D、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我彷彿看見她的內心,你看到了嗎?說說你在安靜心中看到了什麼?

3、感悟安靜為什麼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師:安靜的眼睛雖然失明瞭,但在她的內心卻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所以,當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時,安靜仰起頭來張望,你還對此感到奇怪嗎?

(設計意圖:圍繞“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這個話題,抓住課文中最為關鍵的詞句或段落,引領學生呼叫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神奇的想象,去與課文所提供的資訊進行匹配、重組,從而建構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創造,學生用心去讀書,用情去體驗,從而走進文字,走進主人公,走進作者,想他們所想,感他們所感。)

四、總結收穫,情感昇華

1、師:安靜雖然是個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靈來觸控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麼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啊!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像安靜這樣創造美好生活的人。(播放舞蹈《千手觀音》片段)

2、無論是安靜,還是這些舞者,她們想告訴我們的是:(生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3、課後拓展:蒐集熱愛生活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字的感悟和影音的直接感觀,對中心句的理解已經水到渠成,對生命的感悟已經上升到另一個高度,課後的拓展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遷移,內化。)

第二課時(簡案)

一、感悟作者內心的感動

1、再讀課文5~7自然段,從另一個角度感悟人物內心。

2、緊扣“感動”一詞,讀懂作者。

二、交流資料,拓展閱讀

1、學生交流課後蒐集的故事,教師相機補充。

2、默讀“閱讀連結”,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再讀中心句。

三、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

四、作業設計(任選其中兩題)

1、寫一寫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3、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四年級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雷、點的音樂形象

2、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體會雨中嬉戲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音樂遊戲,培養自身的旋律流暢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教學設想

本節課以“雨”的音樂形象為線索,通過“聽雨——戲雨——看雨——踩雨”四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

“聽雨”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雷、點的音樂形象,“戲雨”環節使學生在音樂遊戲中培養旋律流暢感,“看雨”環節讓學生感知歌曲描繪的形象,“踩雨”環節讓學生在玩中熟悉音樂的節奏、旋律,以便剛好的學唱歌曲《踩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聽雨——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1、 唱《春雨濛濛》

匯入: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綠色的呼喚,“沙-沙-沙”的飄了下來,小草們把雙手舉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禮。聽《春雨濛濛》

2、 聽《電閃雷鳴波爾卡》

(1)、匯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樣的呢?你能聽到什麼聲音?

(2)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3)生仔細聽辯“雷聲隆隆,電光霍霍……”

(4)介紹作品

(5)欣賞錄象帶

3、說雨中趣事

你願意告訴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嗎?

二、 戲雨——音樂遊戲

1、匯入

下雨了,一把小陽傘撐了起來,紅、黃、藍……哪一把和“小紅是好朋友呢,大家幫忙來找一找

2、音樂遊戲《找鄰居》

唱一唱,聽一聽傘上的旋律,你覺得“小紅傘“上的旋律與哪一句連起來唱最流暢

在遊戲中培養學生的旋律流暢感,同時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四年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訓練,提高形象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鄉村生活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

2、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一、複習詞語

1、從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學們,在學習完這組課文後,你們一定有很多新的發現,試著說一說。

二、我的發現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句子,看你有什麼發現。(螢幕顯示三個句子)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把物當作人來寫)

3、組內交流。

4、換一換,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再讀一讀,你又會發現什麼?

(如:第一句中“舞蹈”換成“擺動”)

5、試一試,說一個或幾個這樣的句子。

三、日積月累

(螢幕上出現詩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體會詩意

3、背誦詩句。回憶全詩,嘗試背誦。

4、拓展延伸,蒐集整理。

(將你瞭解的描寫景物的其他詩句背給大家聽)

第二、三、四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

一、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蒐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穫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二、口頭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互說互評:

邊說邊展示自己課外學習的成果,如:蒐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師生共評:

評一評誰的收穫大,感受深。

三、習作

1、精彩回放:

⑴讀一讀:上節課整理的好詞佳句。

⑵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的。

⑶寫一寫:你感受最深的內容。

⑷用一用:本組課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展現鄉村生活的表達方法。

2、學生習作:

⑴教師啟發思路。

(將自己知道的有關農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把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繪下來)

⑵教師個別指導。

⑶同桌互相交流。

⑷推薦代表交流。

⑸師生共同評議。

⑹獨立進行修改。

3、展示臺:

將自己的習作展示在“學習園地”中,請同學們觀看、評議。

反映自己農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畫面或照片。

四年級教學設計6

【閱讀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27課,主題閱讀叢書《被嘲笑的夢想最有力》

【閱讀主題】成功的密碼(心隨夢行)

【閱讀課型】精讀導學課

【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找到聾啞青年畫魚和看魚的句子,通過抓關鍵詞、聯絡上下文、想象畫面等來品讀、感悟、理解描寫方法,並要求在拓展閱讀中學以致用。

【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

1、這裡所說的精讀,不能完全按照教學參考書中的目標要求精細品讀,而是圍繞主題,根據語文學習的本質規律有重點、有取捨地引導學生學習。

新課改以後流行的品味語言、體會情感,反覆進行的閱讀分析,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是行不通的,因為過去兩節課要講的課文,在主題閱讀裡用20多分鐘講完,教學內容必須選擇。

2、語文教學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多,問得多,“內容分析式”的講讀教學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魔障”,“逐段分析講讀課文”是造成語文低效的瓶頸。主題閱讀就是針對內容分析與逐段講讀而來,注重的是“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

3、積累語言比較忽視的積累句子,其實一個人的語言水平不但取決於積累的詞彙量,還取決於積累的句型,句型越多表達就越豐富,寫文章也越有文采,這是成正比的。故此,本次閱讀教學以句型為重點,開展找句子、讀句子、品句子、寫句子等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自學兩篇文章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人物品質並學習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理解文章的方法和對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揭示目標

1、教師匯入: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法國大雕塑家羅丹如痴如醉、全神貫注,獲得了藝術上的成功;諾貝爾百折不撓、堅持到底,成功地發明了炸藥。霍金戰勝病魔,向命運挑戰,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課件:羅丹、諾貝爾、霍金圖片)這些名人身上揭示了成功的密碼: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不怕磨難,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們再來讀一讀兩個故事,看一看成功還有哪些密碼?

2、首先,我們一起學習27課《魚游到了紙上》,我們用20分鐘時間讀懂課文,從中學習一些理解、表達方法,大家有信心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玉泉,一位舉止特別的`聾啞青年在金魚缸邊畫魚,他有時工筆細描,有時有揮筆速寫,把魚畫得栩栩如生。)聾啞青年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你用什麼方法概括主要內容?(誰做什麼,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內容)(聾啞青年在玉泉觀魚畫魚)

4、師引導:我們讀完一篇文章,不僅要用一句話概括內容,還要把課文讀成一詞、讀成一個字。誰能用用一兩個詞來概括?(板書:觀魚、畫魚)

三、抓住重點,精讀悟法

5、師:是啊,課文主要是寫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用“﹋﹋”畫出聾啞青年觀魚、畫魚的句子,並標上序號。

6、學生交流畫出的句子:

①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②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③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④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後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⑤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⑥他笑了,笑得那麼甜。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裡。’

7、這6句話都是寫聾啞青年畫魚嗎?(男同學讀觀魚,女同學讀畫魚的句子)

在這些句子裡,你認為最難理解的是哪一句?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8、讀中悟法:

第二句(寫得好,難理解)①讀句子;②抓關鍵詞;③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④創設情境寫人,用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

第六句(難理解)①讀句子;②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裡”是什麼關係?;③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紙上”,如果用一個字概括,你能用什麼字?(動、活)魚“游到了心裡”用一個字概括,你能用什麼字?(妙、神)

9、抓住關鍵句子品讀悟寫,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染了我們,也深深地刻在我們心裡。殘疾青年畫畫惟妙惟肖,成功的密碼在於勤奮專注到了忘我境界。我們用這種方法再來讀一篇文章,看看他有什麼成功的密碼?

四、方法遷移,導學得法

10、快速閱讀《被嘲笑的夢想最有力》,說一說,文章講什麼?

11、找一找劉謙愛魔術、學魔術、表演魔術的句子,劃上“﹋﹋”,你認為寫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好在哪兒?

①7歲那年,他便在臺北百貨公司的魔術專櫃前流連忘返,對專櫃前表演的奇幻魔術深深著迷。於是,他用零花錢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個魔術道具——“空中來錢”。

②有一次他在課堂上練習時,一不小心讓硬幣滾落到了講臺邊,氣憤的老師當場沒收了他口袋裡的全部硬幣。男孩羞紅著臉,站起身來奶聲奶氣地說了一句:“老師,我要成為一個魔術師!”

③當同齡人還在玩捉迷藏時,這個男孩卻在各大商店的魔術專櫃前悄悄學習魔術師的表演,用好奇的鑰匙一次一次地去解開魔術的謎底。

④因為對魔術的熱情和痴迷,他遭到了父母的打罵、同學的冷落、鄰居的嘲笑。人們說,這個整天胡思亂想的孩子是不是瘋了?有一天,內向羞怯的他突然站在講臺上宣佈:“我的魔術師夢想不會遠了!”同學們一陣哈哈大笑。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他開始表演神奇貨幣穿盒術,表演結束後,教室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的魔術表演成功了,轟動了全校。

⑤為了練好一個動作,他一個人在家裡重複了上千遍。為了讓自己的一雙手在魔術表演中“呼風喚雨”,他在家裡用瓶瓶罐罐搞化學實驗,有一次還釀成了火災,滾滾濃煙引來了消防車。

⑥被嘲笑的夢想,如果不放棄,往往會迎來實現的那一天,讓心懷夢想的人得到命運的饋贈。

12、劉謙成功的密碼是什麼?

五、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課後讀一讀《林肯的故事》、《莫扎特》、《總有一條路為你留著》,摘錄好句子,進一步探究“成功的密碼”。

四年級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讚美自然景色時的心情。

2、瞭解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火燒雲的奇異景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

瞭解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動難點:

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火燒雲的奇異景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質疑匯入。

學生活動:

1、說說作者觀察火燒雲的順序。

2、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火燒雲的變化?

二、自主學習第三段,體會火燒雲的顏色變化

學生活動:

1、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3自然段,思考

(1)火燒雲的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

(2)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2、學生彙報。

3、從哪看出顏色變化多呢?

4、從哪看出顏色變化快呢?

5、有感情朗讀。

6、天空這麼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多美啊!你能不能用詞語來形容呢?

教師活動: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板書:又多又快

3、指導理解顏色變化多。

4、指導理解顏色變化快。

(用四個“一會兒”說話)

5、指導讀出火燒雲的變化又多又快。

三、合作探究四至六段,體會火燒雲的形狀變化

學生活動:

1、自主學習: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問題

(1)火燒雲形狀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又 又 )

(2)火燒雲變成了哪些形狀?請用“·”標出來。

2、學生彙報。

3、小組合作學習

(1)馬、狗、獅子剛出現時是什麼樣子的?

(2)它們是怎樣變化的?

(3)它們又是如何消失的?

4、小組代表彙報。

5、有感情朗讀。

6、找出火燒雲形狀變化快的詞語。

7、想象一下火燒雲的形狀還像什麼?

8、火燒雲形狀的變化是這樣多,這樣快,你能用學過成語來概括嗎?

教師活動: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板書:又多又快

3、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4、引導理解形狀變化過程,並指出作者是抓住動作、神態來寫的.。

5、指導朗讀。

6、指導找出火燒雲形狀變化快的詞語。

7、引導發揮想象。

四、總結

學生活動:

1、作者從哪兩方面描寫火燒雲的變化的?

2、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在變化上有什麼特點呢?

教師活動:

同學們,作者主要抓住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來寫,寫出了火燒雲又多又快的特點。

學生活動:

1、觀察雲彩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自己寫一段話。

2、摘抄課文中你認為很美的句子。

教師活動:

出示作業

板書設計:

  上來

  火燒雲 變化 顏色

  又多又快

  形狀

  下去

四年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聯絡生活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學生解讀詩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熱愛古詩文,學會全面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有許多名山大川,比如黃山(簡介)。而我國江西省的廬山,就是個風景名勝。還記得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嗎?齊背《望廬山瀑布》。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麗迷人。有一個著名詩人,叫蘇軾,也到過廬山,並把所見所感,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題西林壁》(板書:題西林壁)

二、知作者,解詩題

1、作者簡介:

師:大家對蘇軾瞭解嗎?

生: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2、解詩題:(結合課文註釋)

題:書寫。即書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的詩。

《題西林壁》是蘇軾遊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牆壁上的一首詩。題壁詩在唐宋時期很盛行,那時侯印刷術不先進,詩人就把自己的作品寫在牆壁上,就叫題壁詩。

三、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yuan)

2、同桌互讀,檢查預習情況,互相指正。

3、指導朗讀。

指名生讀。師評價。

師:同學們讀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可別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就這首詩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後三個字連著讀。現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大家願意聽老師朗誦一遍嗎?師配樂範讀古詩指導朗讀。

師:讀得怎麼樣?

生:美

師:你們能不能也讀得這麼美,和我來比一比。學生練習。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麼樣?

生:很響亮

師:是啊,真的是很響亮。那麼你能不能也響亮的讀一讀呢?

師:誰能再來評價一下這位同學的朗讀?

生:很有感情。

師:非常好,我看也可以錄成磁帶賣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在音樂中反覆讀,感悟古詩的畫面

師:詩寫得美同學們讀得更美。其實,一首古詩往往就是一幅古樸典雅的`畫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讀,去感受,你就能看到這幅畫。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古詩,看誰能不它讀成一幅畫。生在音樂聲中反覆讀。

四、學習一、二句

1、接下來讓我們隨著蘇軾來遊覽一下美麗的廬山吧!(視訊)

2、詩人從哪幾個角度來觀察廬山,請大家在書上畫出來。

3、“橫看成嶺”是怎麼看?(從正面看)“嶺”是怎樣的呢?你能畫一畫嗎?(課件顯示連綿起伏的山嶺)

4、“側成峰”又會是怎樣的山峰呢?(課件顯示陡峭、高聳的山峰)指導讀第一句。並選擇你喜歡的角度試著畫一畫。(簡筆畫)

5、那麼,詩人從另外的角度看廬山又有什麼不同呢?(課件顯示遠近高低的圖片)

師:廬山只有一座,怎麼會呈現出這麼多種形態呢?

師: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好孩子。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想象:橫著看,廬山是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廬山是奇峰陡峭;從遠處看廬山,遮天蔽日;從近處看廬山,危崖險石;從高處(山頂)看廬山,深溝幽壑;從低處(山腳)看廬山,重巒疊嶂……(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想。)從不同的角度看,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看看你能把廬山的美讀出來嗎?(個別讀,集體讀)真是百看不厭,越看越美呀!

師:作者是按不同的方位順序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學們還可以按什麼去看廬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時間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節去,如春夏秋冬;還可以不同的天氣去,如晴陰雨等。

師:同學們真善於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

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由此可見,同一事物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相同。最後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可回憶課文《畫楊桃》。

6、指導朗讀:

師:誰能用你的朗讀把這句詩的意思表現出來。(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那形態不一的廬山美景。聽了你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千姿百態的廬山美景。)

廬山因為它的起伏變化而迷人,讀古詩同樣如此,抑揚頓挫才好聽。咱們再來感受一遍,把兩行連起來自己讀讀,請生來讀。廬山真雄偉啊,真秀美啊,我聽出了它的形態不一。

五、學習三、四句

1、詩人遊了風景秀麗的廬山,卻留下了一個遺憾,是什麼呢?(不識廬山真面目)

2、但從詩中,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詩人是很認真地觀賞了廬山的,詩人從多個角度來看廬山,感受到了廬山的美,難道還沒看清楚它的面目嗎?為什麼還說“不識”(不清楚)?

生:他的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

師:我知道了。看一處,就只有一處的形狀,看多處就有多處的形狀。況且,同一處,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形狀。所以他就弄不清廬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而且因為詩人身在廬山中,只看到廬山的區域性,而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了。這也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了。

3、那麼要怎樣才能弄清楚廬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給蘇軾提個建議嗎?

生:從廬山的整體上來看,才能瞭解他的整體形狀;應該從遠處看,瞭解廬山的走向、山勢等。

4、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時候,不管是看景,還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我們來舉幾個簡單的生活中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是時時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嗎?要看清地球的全貌應站在哪兒去看?(太空)多美麗的星球啊!套用古詩的話說:真是……生接:不識地球真面目,只緣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說: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手工製作要從不同解度看。同樣的就像下象棋,圍觀的人總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六、小結

今天,老師很高興與大家一起遊覽廬山、在欣賞美景中還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後,相信同學們已經可以背誦了吧!讓我們再一次共同吟詠這首古詩。(配樂齊誦)

七、拓展:

用你喜歡的方式將這首詩介結給家人或朋友。

詩配畫;編小故事;配上音樂,吟唱;書法;

四年級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和影子的變化——方向變化和長短變化。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做說明影子變化的實驗。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現象是有一定條件的。

二、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手電、跳棋棋子、白紙。

2.演示實驗材料:投影儀、鉛筆盒。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通過有趣的手影遊戲引起興趣,創設問題的情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1.開啟投影儀的開關,使光投在螢幕上。(也可以利用照在牆上的太陽光。)

2.教師演示:表演一種手影。

3.談話:這個影子像什麼?誰還會表演手影,請到前面來表演。

4.學生表演手影。

5.談話:關於影子,你有什麼問題?

6.講述: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關於影子的祕密。(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影子產生的條件

(1)談話:你認為影子是怎麼產生的?

(2)講述:為了弄清為什麼會有影子,我們來做個實驗。

(3)演示實驗:

此實驗方法滲透了對比實驗的方法——在其他條件相同下,進行單因素比較。

①開燈(投影儀),燈光中沒有擋光的物體。問學生:有影子嗎?為什麼?

②舉一物體(例如水碗或瓶子),關燈。問學生:有影子嗎?為什麼?

③開燈,在燈光中舉一個水碗。問學生:有影子嗎?

(4)討論:根據以上實驗結果,你認為怎樣才有影子?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只有在有光、有擋光的物體時才有影子,這是產生影子的二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此外,還要有螢幕、牆這樣的東西,使影子能投在上面,否則也看不到影子。

2.指導學生認識影子方向的變化

(1)談話:同一個物體的影子都一樣嗎?影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個問題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言,不限於影子方向的變化。因為學生並不知道下面將要研究什麼問題,所以應該讓學生廣開思路,全面發言。上方、稍斜一點、再斜一點…)照在跳棋子上,觀察棋子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2)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把白紙鋪在桌上,把跳棋子立在紙的中間;用手電光照射棋子,觀察棋子有影子嗎?讓手電光分別從前、後、左、右方向照在棋子上,觀察棋子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3)學生分組實驗。

(4)彙報實驗結果:

①棋子的影子有什麼變化?(方向變化)

②棋子影子的方向是怎樣變化的?當光從前面照時,棋子的影子在哪個方向?當光從左面照時,棋子的影子在哪個方向?當從後面照時,棋子的影子在哪個方向?當光從右面照時,棋子的影子在哪個方向?

(5)討論:影子方向的變化有什麼規律?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影子的方向是隨著光照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影子總在物體受光方向的反面。

3.指導學生認識影子長短的`變化

(1)講述: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實驗。讓手電光從不同的角度(正此實驗滲透太陽高度的變化,即太陽光直射與斜射時物體影子的變化。

(2)學生分組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4)討論:影子的長短變化有什麼規律?

(5)教師小結:影子的長短是隨著光照的角度變化的。光照的角度大(即光從“頭頂”往下照或稍微斜一點),影子比較短;光照角度小(即光照方向斜得比較多),影子比較長。

(三)鞏固

“鞏固”環節的任務,不僅是幫助學生記住本課的知識要點,還有幫助學生更好地把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各種實際中去。

(1)講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關於影子的知識。

(2)提問:

①影子產生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②什麼樣的天氣地上的物體有影子?什麼樣的天氣物體沒有影子?為什麼?

③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體在光照下都有影子?(透明的物體沒有影子。)

④影子的長短是隨著什麼變化的?

⑤夜晚,當你走在有路燈的街上,你的影子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四)佈置作業

此項作業可以為高年級學習日晷的知識打下感性基礎。

觀察、記錄陽光下直立物體(跳高架、旗杆、小樹等)的影子,在天中有什麼變化?

四年級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2分鐘)

1、由話題“禮物”匯入

2、新年快到了,小麥克為自己的父親送上了一份生麼樣的禮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新年禮物》。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1分鐘)

指名讀學習目標,強調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三、檢查預習,紮實基礎(10分鐘)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叫寫本課的一組詞語,對子同學互相批閱,舉手彙報得分情況;組長組織交流,進行“錯字盤點”,教師隨機點撥。

2、組內交流詞語解釋,教師點撥方法。

【設計意圖:從字詞、讀書入手,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嘗試探究,整體感知(10分鐘)

1、組長組織交流課前預習中探究問題的答案;

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A、課文是按照()的順序寫了事情的經過,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了;

第二部分(),寫了;

第三部分(),寫了;

B、結合上面的段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2、確定彙報方案。

【設計意圖:組內合作交流預習單中的探究問題,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例中學習給文章劃分意義段、概括段意,同時加強合作意識。】

五、展示彙報,交流成果(10分鐘)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全班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習得“段意合併法”。】

六、實踐悟理,拓展提升(5分鐘)

當堂完成“作業單”第四題,簡單交流。

設計意圖:對所學“段意合併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一技能的變式練習。

七、點撥歸納,盤點收穫(2分鐘)

1、教師點撥:詞語解釋的方法;運用段意合併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回憶本節課的內容,說一說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教師點撥歸納,強調學習重點;學生盤點收穫,養成整理習慣。】

八、課堂小結,佈置作業(1分鐘)

1、結束語:(略)

2、作業:

A、完成作業單;

B、預習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對所學基礎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讀新課(4分鐘)

1、匯入新課;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指答。

【設計意圖:複習匯入,夯實基礎。】

二、出示目標,明確目標(1分鐘)

指名讀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三、例中學知,實踐悟理(10分鐘)

1、組長組織交流下面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你從中感受到了麥克是怎樣的孩子,父親是怎樣的父親?他們父子的關係怎樣?

A、我發現麥克是個()的孩子,我從(第幾自然段的第幾句話)知道了;我很()他。

B、我發現父親是個()的爸爸,我從(第幾自然段的`第幾句話)知道了;我很()他。

C、我覺得他們父子的關係,我的根據是。

D、我找到的句子都是麥克的(),我覺得這樣的描寫可以叫做()。、通過這些描寫,我明白了:麥克()爸爸,爸爸()麥克,他們()。

2、確定彙報方案。

【設計意圖:利用小組合作交流,在例子中習得抓住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並展開實踐感悟這一方法。】

四、展示彙報,交流成果(10分鐘)

1、全班交流,組際之間相互補充質疑。

2、在學生彙報過程匯中,教師引領孩子們讀中悟情、品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相互補充質疑,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困惑;同時指導讀書、品詞析句。】

五、變式練習,拓展提升(10分鐘)

1、當堂完成作業單第一、二題。

2、簡單交流彙報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練習,促進閱讀方法轉變為閱讀能力。】

六、點撥歸納,盤點收穫(3分鐘)

1、教師點撥:抓住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

2、回憶本節課的內容,說一說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教師點撥歸納,強調學習重點;學生盤點收穫,養成整理習慣。】

七、課堂小結,佈置作業(2分鐘)

1、教師小結(從文章主題中心入手)

2、佈置作業:作業單第三題。

【設計意圖:通過作業完成讀寫結合的小練筆,為單元作文打下基礎。】

四年級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文章“總—分—總”的敘述方法,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讓學生初步體會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方法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留戀與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學(5分鐘左右)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在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處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學生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匯入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陳淼先生的一篇觀賞桂林山水的課文。(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人們觀賞歸來時都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讚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話呢?誰知道呀?(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錄影片)

(三)出示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出示自學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1——2遍,在讀通課文的過程中自主識記生字。

2、試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課文的內容。

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二、自學

(一)預習生字的情況

1、分形式讀,指小組讀——齊讀——指到那個生字詞就讀那個

2、學生在練字本上把生字詞寫一次,寫時要注意那個字比較容易寫錯(容易錯在哪),小組長檢查同學寫的情況,並及時糾正組員寫錯的'或寫得不好的。

3、指導書寫:瑕、攀、泰

(二)檢查讀的情況

1、指名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

三、互學(不超10分鐘)

1、出示互學的要求,併合作完成。

2、小組長逐一檢查組員讀生字詞的情況,要每個組員過關。

3、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四、展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2、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文將________、_________與灕江的水進行比較,是為了突出灕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顯示了灕江的獨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後的一句照應了灕江“______”的特點。

(3)“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採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採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具體寫出了灕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5)思考:作者是怎樣把灕江水的特點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小組內互相交流

五、測評

1、智引精練,靈活拓展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彙報自主學習內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體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灕江的水。(學生憑藉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灕江水的獨特美。)

(2)你能把灕江的水美美地讀出來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

(3)說一說: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灕江的水靜、清、綠。)

(4)句式練習

A、天氣真熱啊,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反思

通過朗讀課文,你瞭解了什麼?你有什麼感想?

作業1、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學:

1、師:匯入新課。(播放畫面1桂林山水圖,)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能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嗎?多生展示。師: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的美景嗎?生。師:嗯,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陳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師板書《桂林山水》,請生齊讀。

2、師:(播放畫面2詞語薈萃。)師: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開火車讀詞語,要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生讀,可隨機正音。

二、自學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2、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三、互學

1、談話激發合作興趣,組建合作小組學習。

2、小組合作,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4、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後進生。

四、展示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瀏覽課文。師;字詞讀準確了,才能把課文讀流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並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一語道出陳淼先生去桂林遊玩的理由?預設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總結段意。(師播放畫面3)師:請問,這個“甲”是什麼意思?預設生:第一。師:顯而易見,這句話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師板書“甲天下”。師指名讀文。

3、師:同學們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預設生:總起。師: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豈有不遊之理?出發前老師還有個問題,你能否把“觀賞”換個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預設生:欣賞。師:觀賞僅限於看,我們可不能說我在觀賞音樂,應該說……預設生:欣賞音樂。

4、師:好,出發,我們現在就去欣賞桂林的山水。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讀文。

師:那麼誰來做我們的導遊,讀讀第2自然段?

生讀。

師:指名。請你來說說,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什麼?

預設生:灕江水的特點。

師:灕江水有什麼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2、對比—不同。

師:(播放畫面4並讀文。)同學們,老師不大明白,我們是來賞遊桂林的,為什麼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

生。

師:那麼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風光。(點選超連結。)

師:大海什麼樣?預設生:波瀾壯闊;師:西湖什麼樣?

預設生:水平如鏡。

師:那麼,灕江水有什麼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現在明白了嗎?大海有大海的氣勢,西湖有西湖的嫵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過對比這三種景觀的不同特色,來突出灕江水別具一格的美。(點選畫面,出現“對比”。)

3、灕江水特點分析。

師:(播放畫面5。)作者是怎麼樣描寫灕江水的靜的?

生讀。

師:靜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麼?

生。

師:請讀一讀關於描寫灕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讀。

師:請問,清得你還能在水中看到什麼?

預設生:小魚、浮萍。

師:描寫灕江水最後一個特點的句子誰來讀?

生讀。

師:你認為綠得還像什麼?

生。

師:對於這句話的描寫,細心的同學發現沒有,作者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預設生:排比和比喻。

師:讀排比句應由弱到強,讀出它遞進的語勢,誰再來展示讀?

生讀。

師:灕江水這麼美,我們不由讚歎起來,應該怎麼讀?(變陳述為感嘆)

預設生: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面對這麼靜,這麼清,這麼綠的水,你最想做什麼?

預設生:歌唱、洗臉等。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學。

師:下面請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方式,自學第3自然段的內容。稍後請你彙報學習成果,可以組內同學互助,生自學,師巡視。

2、自學展示。

師:指名讀,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師適時

板書:桂林山奇、秀、險。

3、桂林山特點分析。

師:同學們在自學中碩果累累,值得表揚。(播放畫面6)誰來讀文?

生讀。

師:這一段中,作者繼續採用什麼方法寫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預設生:對比。(師點選超連結)

師:(指泰山畫面)泰山有什麼特點?

預設生:峰巒雄偉。

師:(指香山畫面)香山呢?

預設生:紅葉似火。

師:那麼相比之下,桂林山則是?

預設生:奇、秀、險。

4、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師:(播放畫面7)想親身體驗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險嗎?

生:想。

師:請看!(播放畫面8)

生齊讀。

好,我們先來見識一下桂林山的奇———(師點選超連結—老人山、巨象山和駱駝山。)除了這三座山峰作者沒有再一一舉例,而用兩個詞語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是哪兩個詞?

預設生: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師:我們再來欣賞桂林山的秀———(師點選超連結—屏障、竹筍。)像屏障的山峰有什麼特點?

預設生:翠綠。

師:竹筍呢?

預設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明麗也就是?

預設生:豔麗。

師:我們最後來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險。(師點選超連結—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麼樣?

生。

師:怪石嶙峋呢?

生。

師:面對桂林山,我們無法不驚歎———

預設師生齊: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注意“啊”的變音。)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畫,由畫及詩。

師:(播放畫面9)風景美嗎?

生。

由畫及文,你想到課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寫?

生讀文。

師指導:你陶醉了嗎?這麼美的山水沒令你陶醉嗎?哪位自覺已經陶醉了,好,請你讀!

生再讀。

師:有山無水則失靈氣,有水無山則少剛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後一小節作者除了山水還寫了哪些景物?

預設生:雲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作者從空中到山間到江上,簡單幾筆勾勒出桂林山水圖,請問:是圖畫嗎?

預設生:是連續不斷的畫卷。

師:是啊,圖畫侷限的,而從桂林市到陽朔縣全程83公里,沿途處處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詩興大發,不由吟道———

預設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師板書:畫中游。

2、總結寫作方法。

師:(播放畫面10)那麼,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嗎?

生說。

師:最後,文章以詩句收尾,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全文,這與首句的“人們說”———

預設生:遙相呼應。

師:(播放畫面11)縱觀全文,同學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寫作順序。

預設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而2、3自然段則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則是對全文的總結。

師:這種寫作方法就叫———

預設生:總—分—總的寫法。

師:我們在以後的作文中也要嘗試運用這種“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楚。同時別忘了,還要學習作者細心觀察,採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的寫法。

五、測評

(一)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桂林山水美嗎?

生答。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餘,我們不由讚歎陳淼先生的文筆更美!讓我們伴著音樂,徜徉於桂林山水之間,嘗試著背誦全文,好嗎?

生齊誦。

(二)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賞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觀—兩洞的資料。

(三)板書設計:

四年級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畫一幅登山遊戲線路圖,在製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重點:畫一幅登山線路的遊戲圖,進行登山遊戲比賽活動。

教具準備:範作、彩泥、彩色筆等。

學具準備:彩色橡皮泥、彩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知

1、組織教學。

2、欣賞老師的製作的登山圖,請個別同學上臺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3、揭示課題:登山遊戲

二、探索新知

1、觀察書本的圖例,說說他們做的'和老師有什麼不同?

2、學生回憶,班級以前組織秋遊登山活動,所走過的線路,或自己和父母出遊所爬過的山,可以分為幾個停靠點和終點。

3、組織各小組討論,怎樣把登山線路圖繪製成一張登山地圖,製作初稿。

4、學生彙報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

5、教師結合學生的想法,提出幾點意見和看法。

6、師按照個別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共同在黑板上繪製一張登山遊戲圖,稍做示範。

三、綜合實踐

1、作業:學生分小組進行繪製一幅登山遊戲線路圖,同時用彩泥製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線清晰、構圖完整。

四、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習製作

五、總結

1、彙報遊戲:學生以小組為主進行登山遊戲玩一玩。

2、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3、總結,佈置下節課工具並要求同學整理好教室,做好保潔工作。

四年級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有:裹、挎、酬、聖、誕、;要求會寫的字有:腸、夠、駛、輛、箱、胖、窩、聖、誕、悟;要求掌握的詞語有:香腸、一輛汽車、信箱、胖乎乎、酒窩、聖誕節、恍然大悟。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或者課件

教學過程:

個性修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2、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兩篇有關“成長”的課文,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發呢?想不想知道今天這個成長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好,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複習前面課文內容,引出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運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習生字。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還不能理解的在集體交流中提出來。

3、自由讀課文,你能知道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哪些地方讓你產生了疑問?你想讓老師、同學幫助你解決什麼問題?

【引導學生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瞭解故事大意,提出問題,培養歸納、質疑能力。】

三、檢測識字情況,指導易錯字的寫法。

1、用“開火車”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聽寫生字。

2、當時反饋比賽情況,將寫錯的字正確的寫法展示在黑板上,請同學介紹你是如何記住這些字的。

3、區分形近字:你能給這些生字找個夥伴嗎?再分別組個詞

4、重點指導“駛、酬、誕”這3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指導

【以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學生傳授經驗的方式更利於學生接受知識。】

四、集體交流,把握課文大意,質疑

1、《成長》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故事?

2、讀過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想法嗎?

3、你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助你解決?(學生邊說,教師邊分類歸納板書)

4、梳理學生所提問題,提出本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從學生的質疑中來,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以便於第二課時有目的地學習。】

五、作業

1、生字、字詞,熟讀課文。

2、向家長詢問或與家長交流自己成長中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重點部分

2、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從上一節課學生的質疑引入

1、同學們,還記得你們上節課就《成長》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問題嗎?(電腦出示這些問題)

2、同學們的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成長”提出的。(出示“因為這樣更利於它的成長”)“這樣”的成長是指怎樣的成長呢?為什麼說“因為這樣更利於它的成長”?

【此環節的安排是從學生前一節課的質疑引入,使得兩節課銜接自然、緊湊,再抓住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用課文的重點句提出問題,使學生從課始就進入課文的重點,體現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二、抓住重點段落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默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小男孩的表現(包括他的語言和動作)

(2)看到小男孩當時的表現,你會想些什麼?

2、集體交流,抓住重點句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1)“自言自語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裡只允許裝兩塊錢。”(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兩根香腸,但他又從來不買兩根。)

(2)當“我”表示要多給他一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如果你是他,此時你會怎樣做呢?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走入文字,深入體會小男孩內心所想】

(3)從小男孩的態度,你感受到了什麼?把你的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

【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

(4)齊讀第六自然段,我們和作者一樣,會產生很多疑問,你當時會想些什麼呢?

語言訓練:聽了他的話,我琢磨: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也許————,還也許————。

【通過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5)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小男孩面對自己愛吃的香腸,卻又不捨得買呢?

3、體會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麼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個大雪天,約翰的媽媽開著汽車陪他給每家每戶送報紙,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報酬。但他仍然花兩塊錢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

(2)此時,你心中又有怎樣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麼呢?

①約翰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冒著大雪堅持送報紙。

②約翰家不是沒有錢,是他自己這樣做的,他這樣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約翰的媽媽其實很愛約翰,在大雪天陪他送報,還用這種方式鼓勵他做事要堅持不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對小約翰或他的媽媽說些什麼呢?

4、齊讀第14自然段,為什麼說“因為這樣更利於他的成長”?你覺得是這樣嗎?你有沒有相類似的經歷,結合生活實際和大家談一談你的看法。

三、總結全文

1、這樣一個可愛的男孩,我們是不是該記住他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樣子,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描寫約翰外貌的句子。

2、你覺得約翰哪兒可愛?從課文中找出你認為約翰可愛的語句,讀一讀。

3、如果約翰站在你的面前,你會怎樣誇他呢?

四、作業

1、把《成長》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也談談聽後的感受,與家長進行交流。

2、把描寫約翰外貌的句子讀一讀,再抄下來。

3、推薦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兩篇文章《烏塔》和《爸爸錯了》。

板書設計:

成長

送報→工作

約翰 生活能力得到鍛鍊

節約→生活

讓 希望

父母 關愛

四年級教學設計14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略讀課文。人教版教材從三年級上學期起,開始出現略讀課,形成了與精讀課並重的基本課型。教學《七月的天山》,必須兼顧到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一、美美地讀(12分鐘左右)

第一遍為朗讀,要求讀通讀順,讀得流暢自然。說一說七月的天山給我們總的印象。

第二遍為默讀,要求讀出線索來。

課文開頭說“騎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關於“騎馬上天山”的表述,這是明顯的一條線索。劃出表示課文明線的句子,然後讀起來,讀中理解段落的兩層次構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條線索是隱伏的線索,課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寫到了“水”,尋讀這些寫水的句子,體會這條隱伏的線索。

第三遍為默讀,讀中想象畫面,拉出教學線條:第二自然段側重寫水,第三自然段寫樹,第四五自然段側重寫花。

二、美美地品(12分鐘左右)

1.開展美點尋蹤活動:這篇課文充滿了“美”。請同學們默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用課文“美在……”這樣的句式說話。

2.同學們自由發言。

3.綜合同學們的發言,教師小結:

課文的寫景之美:水之美、樹之美、花之美,動靜結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

課文的意境之美:在絢麗多彩的景物中,詩人騎馬遊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部分,這是意境之美。

課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現在臨溪觀水之際,雪水飛瀉,渦流洄漩,魚群清流,生機無限;作者的情,表現在打馬穿林之時,翠林蜿蜒,重重疊疊,那麼幽靜;作者的情,表現在走馬觀花之中,花海無邊,五彩繽紛,滿心喜悅。這些景中飽含著作者的喜悅、熱愛與讚美,情景交融,十分動人。

課文的線條之美:首先是寫作線索明晰,“騎馬遊天山”和“天山溪流”貫穿全文;其次是遊蹤清晰,移步換景,“進入天山”“再往裡走”和“天山深處”交待得清清楚楚。

三、美美地記(16分鐘左右)

1.出示、比較幾個比喻句:

①太陽下,雪峰的雲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

③(雪水)在山腳匯成衝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④滿山都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麼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先由學生交流比喻之美妙,再比較四個比喻之不同:第一句是靜態的比喻,第二三句是動態的比喻,第四句是多角度比喻。

2.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自然段練習摘抄,指導學生梳理畫面:

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空間方位變化的順序;

第三自然段:重點感受修飾語的作用;

第四自然段:重點指導空間方位變化的順序。

一、關於教學目標的形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相比於精讀課,本課的教學應該有其獨當之任。

崔巒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一文中指出:“略讀,即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語文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對於略讀課的學段目標有明確的表述,其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學段則在學習略讀的基礎上“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將相同學段精讀課目標與略讀課目標,乃至不同學段略讀課目標相比較,可知第二學段略讀有這樣的特點,即閱讀要有速度,應該更多地訓練默讀,在默讀中訓練概括、篩選資訊的能力;如果純粹複製精讀課的閱讀方法進行教學,是對這一學段略讀課教學的越位。

《七月的天山》就是一篇略讀課文。其閱讀提示指出了學生學習所要達到的閱讀結果以及可以運用的閱讀方法: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3)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可以這樣進行解讀:(1)用一個過渡性語句,提示學習這篇略讀課文,應該用略讀的方法,形成對文字內容的整體性印象,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2)仍然是運用略讀課文的方法,概括出文本的主幹資訊及其特點,豐富和印證文字內容的整體性印象。

(3)是提示摘抄優美語句,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根據學生實際,我們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學習略讀的方法,能夠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瞭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寫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點。

(2)摘抄、默誦文章的優美句段,積累課文語言。同時本課是一篇美文,詞彙量豐富、文采斐然,又是本冊第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從閱讀方法考慮,通過誦讀交流語詞理解和疏通文句又是非常必要的。

二、關於教學活動展開

教例刪繁就簡,通過三個頗有空間的學習活動展開教學過程:

一是“讀”。在這個教例中,“讀”是作為一種點撥手段而存在的。讀了三遍,從誦讀到默讀,任務有不同,方法在變化:第一遍是誦讀,主要訓練概括能力,第二遍是默讀,主要是訓練尋讀、擇讀的能力,第三遍還是默讀,讀中訓練想象畫面的能力。讀懂了文章,拉出了教學線條,教學簡潔明瞭,但讀得豐富飽滿。

二是“品”。學生毫無預設地邊讀邊品,字詞句段篇情感意蘊,構成了品讀的精妙的角度,教學生成豐富,教學結構靈動。在讀中品析,邊讀邊品,學生你說我說,說著說著大家就弄懂了課文,說著說著大家就有了新的見解和感受,最後老師的小結,有力地推動學生品讀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記”。主要是積累豐富的課文語言。教師從文中擷取幾個不同角度的比喻句,梳理記憶內容,目的是為幫助學生呈現出豐富背景中的醒目的資訊、主幹資訊,增強記憶的美感,提高記憶的效率。

從這個教例展開的“讀、品、記”三項活動,應該是閱讀教學的“三要素”。把握閱讀教學的“三要素”,能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是閱讀課的基本教學內容;把握閱讀教學的“三要素”,能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基本價值,並努力實現這個價值。

而這三要素被設計成三項主體活動,時間跨度大,在教學過程中明顯起支撐作用,突出了閱讀方法的運用,表現出了紮實的訓練力度,簡潔地表達出閱讀教學的美。

四年級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我們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我們的眼睛將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主要記敘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無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贈給需要他的人,併為死後能為別人做點什麼而感到快樂和驕傲。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所以如何引領學生與這些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是教學的關鍵。

【學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所以在課前讓學生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待角膜捐獻的看法。在理解課文內容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熟悉文章內容,觸動心靈,昇華情感。

【教學目標】

1、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理解“給予、振聾發聵、熱淚盈眶、捐贈、天壤之別”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對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在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正確認識器官移植,培養博愛、奉獻的精神。

4、繼續練習寫批註筆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琳達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難點:通過一定的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鋪開文路

1、聽寫詞語:捐贈、角膜、痛苦、驕傲。

2、分析詞語,複習課文主要內容。

3、揭示本節課任務——理解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研讀課文,文人交融

(一)默讀課文,思考:

是什麼讓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邊讀邊劃出相關的詞句,在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

(二)集體交流

1、受父親的影響

出示父親的話語(隨機出示),理解,朗讀。

(1)、“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父親在什麼情況下說出這樣的話?讀。

為什麼父親能平靜地說?讀讀第四自然段,從中找依據。指名說。指導讀。

(2)、“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並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麼美妙!”

補充資料,想象盲童重見光明會有什麼美妙的事發生。

(3)、“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自豪。”

品味父親的大愛品質。讀。

2、受溫迪的影響(隨機出示)

(1)、出示: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此時的溫迪會在心裡對外公說些什麼?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倆對話的部分:

“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這令你驕傲嗎?”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生分角色讀母女倆的對話。

師:溫迪為媽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媽咪做了什麼,外公呢?

指名回答。

從溫迪和媽媽的對話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裡——怎樣的一種驕傲!

思考:他究竟還留下了什麼?

指名回答。

3、品味琳達的品質。

(1)、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正在策馬揚鞭的她。

同學們,琳達此時心情怎樣?傷心欲絕的她又是怎麼做的?請大家讀——(繼續配樂,學生感情朗讀):“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2)、從這裡可以看出,琳達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指名回答。

(3)師:她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所以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你願意輕聲地讀給琳達聽嗎?

(課件出示信的內容:親愛的裡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指名讀信。

思考: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什麼?

指名回答。

三、讀題解題,體會品質

1、齊讀課題。

2、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指名回答。

3、再讀課題。

四、補充資料,昇華情感

1、琳達的一家是偉大無私的,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這種愛心的傳遞,永遠也沒有消失過,請看——

(大螢幕出示捐贈角膜的圖片及資料。)

2、引導學生談一談學習收穫。

3、總結。

五、作業超市,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令你感動的詞句。

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