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校園 閱讀(1.18W)

《哲學的慰藉》內容概要: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頓的哲學心靈良方,六個哲學家的智慧解決六種人生問題! 英倫才子德波頓了解現實人生的苦難,深深體會到這些苦難引起的傷痛;他認為哲學不應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遊戲,而是幫助人們解決心靈傷痛的良方……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

《哲學的慰藉》讀後感,來自亞馬遜卓越網的網友:看了近三個月,終於把《哲學的慰藉》給看完了。斷斷續續。近來看過比較不錯的文學作品,做到了深入淺出,和讀者慢慢講故事的狀態。這是作者在書裡解釋自己的定位方式和自己的寫作態度。阿拉德波頓,這個據說近似於才子型的作者,寫書猶如自己的手記,然後把手記整理整理,就出了這套書。看德波頓的經歷,寫他在劍橋上學的時候,不愛上課,對課程毫無興趣,索性整天泡在圖書館裡看書,所以才會有那麼多關於各種門類學說的想法,最終將這些想法寫了出來。看,才子型的人物,大抵是不是都不喜歡正規傳統的教育。而正規傳統的教育,的確也無法造就天才,只是給社會輸送了力量。扯遠了,又關係了教育。應該說作為哲學的入門級別參考書,《哲學的慰藉》很不錯。這也是我在讀之前看到的評論所描述的那樣。其實,之前接觸哲學也大抵不過是思政課的一些哲學大綱和一些哲學家的.名字。哲學,誠如現在很多人覺得那樣高深莫測,毫無腳踏實地的感覺。在我告訴朋友們我在讀哲學的時候,朋友中就有勸我離開這些不切實際,讓人空想的東西。哲學之於很多人的感覺,有些類似於想不通很多問題,訴諸於此卻反而越來越複雜。所以,才有人會說出類似勸誡的話。但是,單從《哲學的慰藉》來看,我感到的卻是相反的。就像序作裡寫的那樣,作者認為很多困難與問題,如果不假思索憑本能做出反應,與通過思考,理性地對待,結果是大不同的。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會叫做慰藉,因為這是一種通過哲學對於人生思考的解釋,並不複雜,不把你的思想套用的過於禪,過於拗口,而是用一種大家都也許明白的想法告訴你。突然想到,作者自序中,他所引用的關於普魯斯特的話“事實上,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只不過,好書對我們各種情……

哲學的慰藉的讀後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一直以來都對哲學有著很濃厚的興趣,然而由於自己不夠勤奮,至今也未能啃下來一部原汁原味的哲學著作。哲學這個詞在我心中,如大多數人一樣,是高深莫測的同義詞。對和哲學沾邊的人或書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莫名的仰慕。準備考研的時候,讀到的一些哲學家的理論特別是美學理論讓我馬上感覺那個學科提升了一個層次,當然遺憾的是,現在從美學(藝術哲學)等形而上角度研究那一學科的已經少之又少了,這是題外話。很早以前買過一本《蘇菲的世界》,感覺有些淺顯,而且我不太喜歡那種有點故弄玄虛的感覺,因此就沒有讀完。現在的我感覺十分慶幸,是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成為了我的哲學啟蒙書。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文筆簡潔機智,而且視角獨特。作者分別用六位哲學家的思想精髓(由於不瞭解再次姑且妄稱“精髓”)對應解決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碰到的心理失衡感,加上對哲學家人生經歷的娓娓敘述,讓受挫的人們體會哲學帶來的安慰。不但拉近了讀者與哲學家之間的距離,而且使得哲學回歸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來。這本書更加強化了之前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得到的觀點,正如作者引用蒙田的話,關於人文的書沒有理由寫的艱澀枯燥,通曉流暢的方式也許更適宜表達智慧。這本“隨筆”,清楚明白,讀時輕鬆愉快又興味盎然,又處處展露出思想和智慧。記得《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讀書的兩種目的:獲得資訊和增進理解力,當時我對增進理解力的理解比較狹隘,認為所謂的理解力不過是閱讀能力,也就是說當不借助外力條件下順利搞清楚一本晦澀高深的書那麼理解力就得到了進步,現在的我有了新的認識。看這本明快的書也增進了我的理解力,對生活、對挫折、對當前境遇的一種認識,不僅僅是換一個視角這樣簡單,而更是一種深刻感和厚度。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哲學家的智慧給我啟迪,哲學家對智慧的追尋將我鞭策。這是一本可讀性、實用性、思想性兼備的哲學入門書,精彩極了。正如周國平的評價:他教我們懂得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