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3.21W)

國際大專辯論賽從1993年首屆舉行至今每兩年一次,輪流在新加坡和北京舉行。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僅供參考。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範文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篇一

在課堂上觀看了2001年國際大專辯論賽關於“錢是不是萬惡之源”的視訊,武漢大學隊與馬來西亞隊表現都相當出色,脣槍舌劍,旗鼓相當。但是最後還是馬來西亞隊笑到最後,原因一語可道破:邏輯的關聯性與合理性,這讓他們的說辭更具說服力,也獲得了評審的青睞。由於初學邏輯學這門課,所以只能簡單地探討下當中的邏輯關係,以下分別對正反雙方作分析。

首先是正方,立論時持“金錢是所有罪惡的根源”的觀點,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列舉例子去說明金錢能滋生極多的惡,此時正方把“所有”等同於“極多”,然後補充在《漢語大辭典》中“萬惡之源”的“萬”為“極多與大部分”的意思,而並非是“一切”的意思,這就意味著只要正方能把“大部分或極多的惡歸結於由金錢導致”這個命題成立的話,他們就能夠證明“金錢是萬惡之源”。因此,從一辯開始直到三辯,立論的建構就在於儘可能地列舉社會和歷史上各方面由金錢導致的惡,並由此得到金錢是萬惡之源。接著從內外因方面闡述一個觀點,就是“人性本善,作惡皆由金錢作祟”,從而達到論證“人所做的種種惡均由金錢魅惑,因而錢是萬惡之源”。看似緊密的邏輯其實經不起推敲,而對“萬惡之源”的“萬”字的推敲則成為了關鍵點,這些可以從反方論證中得到體現。

反方開篇立論必定是正方的否命題,即是“金錢不是所有罪惡的根源”。其次,反方由原典《提摩太》及《辭海》分別對“錢”“惡”“源”三者做出解釋,並由此得出錢並不具備作為“源”的兩個特性,這是從“源”的內涵上作出的推斷。另外反方對“萬”解讀為“一切,全”的意思,駁斥正方“極多”的意思表示,指出“有的惡不是由金錢導致”,因而“錢不是萬惡之源”,同時反方大量列舉例證支援該觀點,如“強姦,屠殺等惡不是金錢使然”,亦通過請對方窮舉所有惡都由金錢導致的例子指出正方的邏輯性錯誤,即“極多”不等於“全部”。接著從邏輯上嚴格區分了惡與源的關係,從錢為中性體點明錢不具有善惡屬性,錢的誘-惑導致惡並不代表錢是惡,並以強姦的例子說明,即“強姦者強姦婦女,並不是婦女的惡,而是強姦者的惡”;第二是從錢與惡的出現時間先後的邏輯順序說明錢誕生於惡之後,因而不可能成為惡的源頭。這樣就剛好駁斥了所謂的“性善論”一說,也使得雙方的邏輯的嚴密性得到對比。最後四辯以正方“以偏概全”指出對方整套立論架構的邏輯性問題,使得整個辯論思路一目瞭然。

的確正方武漢大學隊對文字的玩味能力相當好,在辯論賽中能夠引經據典,為比賽增色不少,但反方馬來西亞隊對於邏輯的把握更勝一籌。所以一場辯論賽關鍵的不僅是華麗的詞藻,更需要的是符合現實的嚴密邏輯。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篇二

談到辯論賽,大家都覺得那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我們看到的正規賽場上,雙方選手都是思維敏捷,口若懸河,甚至是面帶微笑的吐露夾槍帶劍的犀利言辭。讓觀看的我們不禁要頂禮膜拜。

那麼何謂辯論賽呢?辯論賽的核心詞彙就為一個“辯”字,也正如這個辯,中間一個“言”,兩邊各自一個“辛”,雙方的辯手都是勢均力敵,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論點和論據,雙方的觀點都不能完全主管的評判誰對誰錯,二者都有道理,雙方的辯手就憑藉自己的能言善辯,憑藉自己的思維能力。爭取這場辯論賽的勝利。實際上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在課堂上,老師讓我們目睹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對決——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順境還是逆境更有利於成長。這可謂是一場巔峰的對決。正方中山大學是順境更有利於成長,反方世新大學是逆境更有利於成長。開賽以後,正方一辨張君首先發表立論陳詞。她和煦的臉龐上帶著笑容,口吃清晰而有條理的解析論題,然後從人的身心發展和人的社會化程序兩個大方面來闡明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最後她用感性的語氣感嘆總結:“憑藉順境的好風,我們可以展開成長的雙翼,在人生的天際飛得更高,更遠。”反方樑佑誠針對張君的論述提出質疑:“對方辯友告訴大家,順境是等於順利的境遇,但是她沒有告訴大家,到底她談的是過程中的順利境遇,還是結果的順利境遇,所以顯然的這一點,我方認為是存疑的。”接著,他從逆境與絕境概念的區別中引出他們的觀點——逆境更有利於成長。然後基於三個理由來佐證他的命題:第一,逆境增長人的理念與知識,當我們發現,這條路我們走錯了,我們就多知道一條錯的路是怎麼走的,所以我們人生的見識以及種種的經驗就更豐富了。第二,逆境拓展了人的視野及格局,當我們發現,這條路比我們想象中走得更困難的時候,下一次我們做的那種預期將會做得更高,我們做得準備將會更多。第三,逆境有助於刺激我們的潛能,在路上我們有風險,有了挑戰,我們才會激發出我們原來自己也想像不到的這種能力。 最後他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遊記》為例子來表達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第二個環節是盤問。這也是我覺得最精彩的一個環節,其中正方馬薇薇在此環節的表現讓我大感驚豔。反方莊智凱借用三個杯子來讓馬薇薇猜選哪個杯子裡有糖,從而想引出逆境(猜錯了)能讓人增長閱歷和激發潛能。然而,可愛的馬薇薇卻答得別出心裁。“那我猜三個裡面都有行不行啊?”帶著一點女孩兒的撒嬌,讓對方有點措手不及。然後一本正經的反駁:“我為什麼一定要證明這兩個裡面有沒有喉糖呢?我覺得人活著,如果真的有糖吃,然後過得比較好,自己能獲得發展,就已經夠了。不需要去嘗試很多條錯誤的途徑,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去上,你說是不是呢?”,“可是人生不是一場猜謎遊戲,在這裡,我猜對了喉糖有糖吃,猜錯了喉糖沒糖吃,很簡單,損失並不大。可是有的時候,往往是對我一生都非常有影響重大的選擇,如果我選錯了,可能真的是追悔莫及了。所以能走正確的路的時候,我們還是不要往彎路上走。”,“可是無論我的對手多麼強,都有我的教練、隊友,還有場下的觀眾支援著我,我覺得這是我發展的順境,在這種順境之中,無論遇到多麼強的對手,我都會迎難而上,取得成功的,謝謝你。”,“不,就算您是我的對手,您也不是我的困境,我覺得您是我成長中的動力,您的關心和鼓勵,我都非常感謝。”她像個調皮的小女孩,看似溫言軟語的話,卻句句都在情理中,擊的對手無以還擊。引起了開賽以來的第一個小高潮。 她甜美的笑容下是她的臨危不亂,邏輯清晰,妙語連珠。讓人不得不喜愛。

第三環節是駁論。這個環節中,正方黃磊和反方黃執中將人的成長分別比喻為猜巧克力的過程和一棵樹的成長,充滿了新鮮和趣味。兩人借用愛迪生、司馬遷等著名人物的事蹟來加以佐證,引經據典的能力令人歎為觀止。

第四環節是對辨。這個環節當中,馬薇薇的辯駁又可圈可點。她丟擲一個問題“絕境跟逆境到底有什麼本質區別”。反方樑佑誠聰明的避過,反脣相問“順境更有利的更得定義是什麼”。馬薇薇扳著手指,“是從生理、心理社會化兩個層面四個點,我們都論證的非常清楚了。”看出反方避重就輕的意圖,馬微微加大馬力“原來對方辯友是概念轟炸機,逆境不成,提出絕境,然後絕境解釋不出來,然後又使出了凌波微步。請正面回答,絕境跟逆境到底有什麼區別?”思維之活躍,言辭之犀利讓人大呼過癮。

第四個環節是提問嘉賓提問。其中最為突出的當屬反方黃執中的回答。提問嘉賓蔣昌建提出一個相當有挑戰性的問題:“我想請問反方第三位黃執忠同學。我的問題呢是這樣:無數的英烈,他們為了下一代有一個良好的境遇而拋頭露,灑熱血,其目的是為何?與之相關的就是無數個像楊振寧先生這樣的科學家也通過自己殫精竭慮的研究,來儘量減少宇宙和我們生活環境的各種不確定性,以保證人類能夠健康的、穩定的向前發展,那麼他創造的克服不確定性的這個環境是順境還是逆境呢?我希望您的回答,不要以這樣的格式:如果楊振寧先生不克服種種困難的話,他怎麼能夠有科學建立呢,我回應這個方式就是,如果楊振寧先生不堅信我留下來的順境,可以給下一代創造更寬適的環境的話,我何有研究的動力呢?我們能不能離開這種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邏輯,你給我一個回答,謝謝。”面對這樣一個可以說是難題的問題,黃執中表現的相當的從容不迫。他給人一種沉著,大度相容的氣魄。他的回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好評:“我瞭解,謝謝蔣老師的提問,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夠知道,如果讓我來選擇的話,我當然是希望能夠活在一個順利的環境裡頭,如果讓父母來選擇的話,他當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個順利的環境裡頭,為什麼?因為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不忍苛責。可是我們要了解,我們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環境裡頭,是因為我們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實我們又知道,我們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種種能力,其實都是從困難當中出現的,如果我這個父母,幫他解決困難,我為他創造一個順境,幫他解決困難,其實這個小孩子,並沒有解決困難,是我幫他解決困難,順境不會讓人擁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呢,我們知道,不管是科學家也好,先烈也好,他們對於其他的人,其他的百姓,或者是其他的民眾,他懷的心意其實跟父母一樣的,我希望我的所作所為,能夠讓大家更快樂,更幸福。可是成長,我們不希望你們以此為滿足啊,你們要去尋找你們人生的逆境,你們才能更成長啊,謝謝大家!”

在自由辯論的環節中。雙方勢均力敵,脣槍舌戰,讓人應接不暇又捨不得挪開眼睛。最後的總結陳詞,再一次讓我們領略到黃執中過人的辯論能力,當之無愧的最佳辯手。

在這場比賽中,我被他們精彩的表現給震撼了,他們將所學天文地理知識運用嫻熟,信手拈來,讓我歎為觀止,只能深深陶醉在辯論文學的魅力中。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篇三

國際大專辯論賽總決賽是我接觸的第一場辯論賽,在這之前,我只在電視上看到過法庭上的針鋒相對。我向來佩服律師的優雅的談吐和緊密的邏輯思維,而這場辯論賽,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庭辯護,但卻同樣滿足我對語言及邏輯的渴望,讓我覺得這是一場視聽盛宴。

我不是一個敏感的人,也從不留意微小事物中的內在聯絡,可以這麼說吧,我覺得我的思維有點慢。就拿這場辯論賽來說吧,當老師叫我們做筆記的時候,我只是集中精神在看、在聽,因為如果我埋頭寫了字,我的思維就會跟不上速度。就連第二遍,我也是一邊暫停一邊做筆記的。

上面那段話已經足以說明我對其中辯論員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的崇拜。以下就讓我來慢慢論證我的崇拜是有其中道理的。

首先闡述觀點是正方一辯,我不否認,當我看到場上唯一的一位女性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地展示自己的滿腹知識的時候,我震撼了。但是,看似嚴謹的表達也可以被挑出毛病,反方對她的反駁就是最好的證明。她首先提出“人性本非惡,錢才是萬惡之源”。而她的論證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錢具與任何商品進行等價交換的現實合法性,人類對金錢的慾望是無限的,而對金錢的佔有是有限的,無限的貪慾不能得到滿足;第二,錢具有使商品非商品化的功能,而在現實社會,錢更成為了精神價值的.籌碼;第三,人對錢的崇拜異化人與錢之間的關係,錢被當作目的;所以錢是萬惡之源,她的論證不無道理,但也存在很多缺陷,就拿第一點來說,她從中得出的結論就是無效的,給了反方一個反駁的機會。反方的說法是這樣的:人對道德的追求也是無限的,而對道德的佔有是有限的,難道道德也是萬惡之源嗎?不止如此,正方一辯的第三個觀點也不夠嚴密,以錢為目的,未必就是去行惡,同樣是以錢為目的,有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有人作奸犯科、不擇手段,關鍵不在於錢,所以不能說錢是萬惡之源。

同樣的論證在整個辯論賽中還出現過很多次,也就是說,正反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反方輕鬆舉一個反例就足以推翻正方的論證。而相比之下,在整個過程中,反方的邏輯是比較嚴密的,這也是反方一直略勝一籌的原因之一吧。

邏輯是辯論賽中非常重要的運用,但也不是絕對因素,對知識的積累、對語言的整合能力、表達能力,都能使一個辯論員錦上添花。我們先撇開邏輯不談,正方談古論今的能力是不能不讓人佩服的,從古羅馬帝國到現實社會,從西方到東方,由《聖經》到生活,正方將有關於錢的惡展現得淋漓盡致。豐富的知識,華麗的辭藻。引經論典的正方雖然最後沒得冠軍,卻也贏得了觀眾發自內心的掌聲。

這場視聽盛宴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還讓我更加了解了邏輯學的魅力,讓我對邏輯更加有興趣。

  國際大專辯論賽觀後感篇四

反覆看了兩遍1993年的1993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視訊,看著20年前的前輩們在賽場上的脣槍舌戰,心折之餘,一陣恍惚。

那場決賽在復旦跟臺大之間展開,臺大為正方形持人性本善觀點,復旦則為反方認為人性本惡。正反雙方都是很強大的隊伍,而辯題也是討論了上千年沒有出結果的哲學難題。這一場大戰,的確酣暢淋漓。最後的結果是復旦在經歷了反覆鏖戰之後最終折桂,反方獲勝,這個結果,見仁見智,在此不多贅述。讓我感懷頗深的東西確是在賽程中間乃至賽程之外。

純粹的從辯論的角度來看,這一場雙方各有亮點,也各有失誤。

對於正方來說,一辯立論開始就不斷強調,人有善根方為善事的核心觀點,並舉出了惻隱之心;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以及捨己為人的行為為論據,支援這一觀點。正方二辯指明瞭環境對人的影響,並用西瓜舉例:好的瓜種若沒有好的環境,也難長出好的西瓜。接下來正反雙方就圍繞“本”和“善惡之源”兩個問題展開了交鋒。在交鋒中,正方採取的是以守代攻的方法,不斷強調善是人之天性,是人與禽獸最本質的區別。並舉出了鳥能飛而人怎麼學習都無法學會飛這一點作為例證,使反方的攻擊顯得軟弱無力。在防守的間歇,正方三辯也用愛情的例子反駁反方慾望產生惡之說,但是被反方聰明地躲過了。總體來說,正方這場辯論賽相對於反方而言是防守有餘,進攻略顯不足。

對於反方來說,反方立論時將人性分為本性和理性兩種,本性是人的自然屬性,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慾望;理性則是人的社會屬性。反方如此立論妙就妙在將對方可能攻擊的善行出自何處一點交給了社會屬性。反方在整場辯論賽中觀點十分明確,並且主要都是進攻性的觀點。如:人性本善,為何會產生道德和法律?善花如何結出惡果?人性既善,教化何用?等。其中,第二個問題是雙方的主要交鋒點。為了進攻這一個點,反方連續提出了“學好三年,學壞三天。”“人性本善,不用老師教,學生都能心有靈犀不點通。”等等觀點。一連串的攻擊使得正方不得不轉移話題。這種把握主要戰場,對對手的漏洞窮追不捨的戰術值得我們學習。從整體上來說,反方做到了攻守有據,並能在賽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牢牢把握住“善花如何結出惡果”這一自由辯論的主戰場,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當然勝負在這樣一場精彩的比賽之後,已經顯得不重要了。除了辯論賽本身之外,我更加難忘的是雙方辯手的風采與深厚的學術修養。雙方辯手儘管就這一個千年難題展開了一場火藥味十足的大戰,但是那些前輩們在鋒利的言辭交鋒之際,無論手勢禮儀都面面俱到,顯得彬彬有禮,同時又寸步不讓。這是一種優雅的堅持,值得我們學習。在自由辯階段,雙方的你來我往的交鋒,一個個的例子提出,一句句的前人的話的引用,一句句畫龍點睛般的自己提煉的觀點,著實讓人心折不已。不僅生動,而且發人深省。在那個網際網路剛起步,電腦基本還是應用於實驗室的時代,前輩們用比我們有限的多的途徑給自己充電查資料,給我們奉獻了這麼一場經典之戰,其焚膏繼晷之功,不是我們今天所能窺視的。

看完之後我意猶未盡的查了查這八個人的資料,看了看我的學長學姐們,我的前輩們在二十年後的發展如何,姜豐在央視做了主持人,許金龍引領了網頁遊戲的二次革命,當初的最佳辯手蔣昌建卻選擇了歸隱一般的教書育人的生活——在復旦當了一個教授,桃李芬芳怡然自得。20年過後,當初的青澀年輕人都已經成了各個行業的中流砥柱,不能不說辯論對他們的人生有著巨大的教化與指導的意義。辯論的激情與思辯讓他們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而我幸為辯論隊一員,前輩們的事蹟,是我辯論的榜樣,人生的榜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之轍,後學之師。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