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故宮藏之璽印與東漢的賞析

校園 閱讀(1.91W)

璽印

關於故宮藏之璽印與東漢的賞析

璽印是憑證工具之一。國家、官吏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皆須以印記為憑證,於是官、私璽印產生了。璽印大約始自東周,代代相承,未曾間斷,完其發展,可分四期:

1、散製作期:傳世的出土古璽印最早為戰國時代的製作,印體有大小、方圓、一二三層之分,頂端作小鼻紐者最多,印文有三晉、齊、楚等國古文,佈局疏朗,錯落有致。

2、形制統一期:秦漢魏晉皆有統一印製,南北朝因之。皇帝專用玉質,稱璽,餘者用銅,稱印。這段時間之印章有大小方圓、長方等等形式,印體日漸厚重,以鼻紐、龜紐居多。印文形式秦代刻陰文小篆,有界格,兩漢魏晉的入印篆書方圓俱備,被作為典範,稱為謬篆。此外有鳥蟲書及與其相類之文字,印文外加裝飾及有形印皆為東漢所常見。南北朝印章繼承魏晉之作,饒有古趣。

3、發展變化期:隋唐以後印體增大,鼻紐變成小長方形把手,直至增高成上小下寬之柱形柄。官印文字皆作陽文,由細筆微曲之唐篆變化為九疊篆,還有以西晉文、蒙文、滿文和滿漢篆書合文入印者,印邊日漸增闊,佈局日趨豐滿,筆劃與空白日趨均勻。清宮的二十五寶璽為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完成,是專用於國事的傳國寶,除一金一檀木外餘皆玉質,體積碩大,作各式龍紐,為前世所無,璽文有滿文、滿漢篆書合文。其它大小寶璽多為石質,乃御筆和賞鑑所用,其性質屬私印閒章,惟石料、制紐皆極精美,具莊重珍貴的特點。

4、繼往開來期:明清私印以石料所作為多,有少量牙角竹木之作,取代了銅質印章。印文主要由書畫家親自提刀,或由治印家鐫刻,他們皆以秦漢六朝古印為宗,創造出個人風格,如明文何,清浙徽派諸家,晚清趙之謙、吳昌碩都是名聲顯赫的'大家,他們不僅為中國璽印的歷史寫下了燦爛的篇章,而對東方鄰國篆刻藝術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東漢

1. 青玉鼻鈕“蘇意”印

青玉鼻鈕“蘇意”印,漢,印面2.4×2.4cm,通高1.8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型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蘇意”二字。印文立體感頗強,鈐蓋後文字似凸起,白文躍於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潤,微有土沁如飛沙散佈。

2. 黃玉鼻鈕“王武”印

黃玉鼻鈕“王武”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8cm。

漢代私印,以黃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型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橫讀“王武”二字。印身通體青黃,青者淡然若隱,黃者如浸非覆,渾然天成。

早在春秋時期,吳越地區的兵器上即可見到鳥蟲書,且多鎏金,別緻而精美,彼時尚無此書體名稱。其文字起筆或像鳥首,或形體如蠕動之蟲身,後人因其形而定名。

漢代以鳥蟲書體入印者多為玉印,此印文字橫筆作魚形,豎筆似蚓,篆勢舒展,意態靈動,文字結構與佈局之微妙、篆刻之精躍然目前。

3. 白玉鼻鈕“新成甲”印

白玉鼻鈕“新成甲”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9cm。

漢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鈕,印文字型為鳥蟲書篆,白文,右起順讀“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閃烏,由青向灰過渡,鈕頂黑斑自然如墨,沉黯古雅。此印之精美與漢“王武”玉印難分伯仲,二者可謂姊妹印,歷近兩千年,並存於世,堪稱漢印中的至寶。

4. 青玉鼻鈕“田莞”印

青玉鼻鈕“田莞”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型漢篆,白文,右起橫讀“田莞”二字。印文舒展,為標準的漢印文字篆法,“田”字筆畫較少,佔印面位置略窄,“莞”字筆畫較多,佔印面位置略寬,兩字佈局充盈印面,視覺效果協調、端莊而平穩,這種印文的佈局在西漢中期以後的兩字或三字私印中常見。印身沁斑遍佈,玉青色暗,一望而知是歲月久遠使然。

此印之風格常見於東漢末至三國時期之印,印面屬私印中較大者。印鈕頂較寬,這一區域性與其它漢玉印略有區別。其整體琢造工藝簡約,形態古樸。

5. 青玉鼻鈕“淳于蒲蘇”印

青玉鼻鈕“淳于蒲蘇”印,漢,印面2.3×2.3cm,通高1.6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型為漢篆,白文,右上起順讀“淳于蒲蘇”四字。其青玉材質中有天然黃色細紋綹散佈,形如騰空之煙,青黃相混相映,美麗異常。

此印印面之工整端莊,篆刻之精細,幾乎無出其右,即使以石質印材篆刻,若達到如此的藝術效果也須有相當的造詣,何況漢代于堅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藝術之精湛動人,令人過目難忘。

6. 青玉鼻鈕“趙憙”印

青玉鼻鈕“趙憙”印,漢,印面2.2×2.2cm,通高1.2cm。

漢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文字型為漢篆,白文,右起橫讀“趙憙”二字。印身比其它漢玉印低矮。其質土沁入綹,注目凝視,層層橫紋如山巒遠眺,淡者若霧嵐起於谷間,似移似駐。

此印印文至為工整,字型和印面佈局與東漢銅鑄私印中雙面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