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聲聲慢》教案怎麼寫

校園 閱讀(2.41W)

教學目的

《聲聲慢》教案怎麼寫

1.理解詞上下闕的含義

2.理解李清照在詞中的表達出的“愁”

教學重點

李清照此詞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誦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背景導讀】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裡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裡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詞賞析】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於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李清照十八歲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後,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但作為一個才華出眾、情感豐富的女子難免對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義的態度,所以儘管生活是滿足的,李清照也常常會感到一種惆悵。這種惆悵是來自社會對女子的壓抑還是由於她對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不能實現,就不得而知。只是這種惆悵常常出現她前期的詞中,與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她的兩首《如夢令》似乎正好反映出這種複雜的情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前一首表現了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後一首則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悵惘,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於詞的傳統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但其後不久,時代的鉅變打破了李清照閒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這初,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於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筆調回憶了她與趙明誠烹茶賭勝、賞玩金石的歡樂,敘述了南渡後輾轉流離、坎坷不盡的經歷,抒發心中鬱積的哀慟。由於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鬱,如今的情懷正如《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李清照居金華時。久經飄泊,獨在異鄉,儘管春日雙溪風光綺麗,但在她的眼中,卻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觸景生情,越發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中沒有正面描寫民族災難的場景,也沒有直接呼喚英雄主義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個人遭遇,在她心靈深處刻下抹不去的傷痕。她的詞中這樣寫道: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清平樂》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閒愁”,而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淒厲。

二、全詞賞析

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託,就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麼。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愛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於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漬、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著“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開頭王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

緊接著寫詞人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乍暖”兩句,本應說由於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裡不說境之冷清,心之慘慼,而獨歸之於天氣之“乍暖還寒”。接下來,本應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談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雁過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說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群徵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彙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過片直承上文。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搞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風欺人,淡酒無用,雁逢舊識,菊惹新愁。“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捱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麼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悽清的苦況蘊含於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靡靡,更添愁緒。這裡將淒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最後一句,總括上文,是說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難道除了“愁”外,還有什麼難以言傳的心事?這明明是提醒人們,這裡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尾,能調動讀者的思想活動,從而擴大並深化了主題,大有“迴腸九疊後,猶有剩迴腸”的藝術效果。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課外閱讀李清照的詞,體現其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