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5.9K)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奪冠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1

女排主教練郎平曾這樣說“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是你一路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這樣的“女排精神”,你又“get”到幾分呢?

在“長風破浪會有時”中挖掘“carry全場”潛力。仍然記得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在決賽中,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靠著一分一分的爭取,艱難地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也是那一年,我認識了“中國女排”這支隊伍。這條漫長的路途中,中國女排,拼搏過,奮鬥過。淚水無數次揮灑在奧林匹克賽場,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每次都有不同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她們的信念始終如一,那就是努力去贏,小至個人,大到國家,每個人都有“carry全場”的潛力,都需要這種不服輸、努力去贏的韌勁,這就是成功的鋪路石。

在“豪情萬丈衝雲霄”中揮灑“捨我其誰”熱血。時至今日,站在新的歷史潮流之上,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然而,“女排精神”卻值得讓每一位中國人鼓勵和稱讚,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也要放手一搏、縱身一躍,這種“捨我其誰”的頑強拼搏精神,放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值得學習的。有句話說得好,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將失去女排精神;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將丟失了心氣;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不會獲得世界冠軍。如果我們不拼搏,縱然豪情萬丈,也無濟於事。

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中練就“風雨同舟”本領。一支優秀的團隊,得益於每一位隊員。“木桶效應”眾人皆知,只有各補短板,團隊的實力才能超常發揮,“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各司其職,風雨同舟。主教練郎平說,“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正是為這個共同的目標,中國女排將團隊合作的“洪荒之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朗婷組合”演繹一次又一次的佳話,“暖心朱婷上線”暫停間隙為隊友擦汗,也讓人心頭一陣溫暖。

從“女排精神”到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成功的定義也許略有不同,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唯有拼搏,方能致遠。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2

奪冠講述了一種體育運動——排球,但它更加演繹了中國女排的種種精神。

故事開始,年輕的陳忠和進入女排國家隊當陪練,他看到所有的女排運動員都在練習排球,唯獨郎平正在練習舉重。十八歲時的郎平已被招進國家對,她的教練給她的要求就是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才能碰球。她後來終於成功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並開始練習排球,她與陳忠和也成為了朋友。教練對她們的要求特別高,被排球砸到了她們也必須忍者,每個人身上受的傷都很多,雖然很疼。訓練時額頭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每個人的眼眶都發紅。她們這麼努力是為了迎接中國與日本的對決。日本女排被稱為是一支“打不死”的球隊,無論你領先多少分,她們總會追回來。所以中國女排隊員們更需要加強練習,也會更累更辛苦。

終於,女拍們熬到了這一天,在球場上,觀眾們歡呼聲特別大,整個賽場都要淹沒在歡呼聲中了,中日女排世界盃大賽正式開始。剛開始,日方隊員們精神狀態特別好,剛開場就領先中國隊好幾分,中國隊球員們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在最後一場終於以17:15領先日本隊兩分,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此後,陳忠和和郎平選擇了兩條不一樣的路:郎平選擇出國留學,作文而陳忠和則在國家女排隊擔任總教練。好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卻是在賽場上見面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郎平在美國留學時被美國女排邀請做了美國隊的總教練。在賽場上,郎平身穿美國排球隊隊服,用英語給隊員們講述戰略,這場比賽美國隊勝了中國隊,郎平也因此招來了一片罵聲。她卻絲毫不在乎,與陳忠和仍是好朋友,由此可見,競爭並不必然傷害友誼。

在這以後,中國女排陷入了低谷狀態,好多人已經對中國女排不抱希望了,認為女排不會再打出好成績。正當這時,郎平回來了,她向女排協會提出女排改革,篩選出好多新隊員,也參加了很多場比賽,然而這些比賽她們都輸了,對此,女排協會對郎平提出了質疑。郎平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帶領中國女排與世界第一的巴西對進行對決。賽場巴西隊的觀眾歡呼聲遠遠超過中國隊的聲音,歡呼聲似乎會把整個屋頂掀翻。巴西女排也展現了她們的實力,是真的特別強。中國隊也沒有膽怯,比賽中分數有時還超過巴西隊。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郎平調整戰略戰術,後排朱婷最後一個扣球贏得了全場比賽的勝利。紮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同甘共苦,頑強拼搏,女排精神就是如此,有哪一點不值得我們學習呢?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3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著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說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嘆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裡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

當然,如郎平所說,單靠精神不可能贏球,實力基礎、刻苦訓練和指揮佈陣,都是必不可少的獲勝因素。但是,在即將進入決賽圈的隊伍中,中國女排實力並無絕對優勢,隊員陣容還曾飽受質疑,能夠一路戰勝強手奪冠,臨場的那種精氣神,就顯得非常重要。敢於勝利、永不放棄、團隊協作,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女排精神。而這種精神,在今天並不過時。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劑清醒劑:既然上了賽場,目標就要盯著第一,就要敢於勝利。很多人都感覺到,近段時間的比賽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人說是歷史性的轉折:對金牌看得沒有那麼重了,不再盯著獎牌榜“金金計較”;評價一個運動員,也不再只繫於一次比賽輸贏。甚至有人說,運動員的一句話、一個表情都“勝過一萬枚金牌”。

我們當然理解,後者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是出於對錦標主義、唯金牌論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運動員更加個性多元,也是一個國家自信成熟的表現。但是,由“唯金主義”到“金牌並不重要”,好像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唯金牌不等於不要爭金牌,寬容失敗不等於寬容怯懦、懈怠。

這畢竟是國際賽事,不想爭第一,就沒必要去賽場,不全力爭取勝利,是對對手和隊友的不尊重,也是對奧運精神的褻瀆。女排的奪冠之路並不輕鬆,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但要知道,在奧運這個頂尖賽場,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得第一。孤獨求敗如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樑也說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雖敗猶榮的傳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已經竭盡全力。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4

總有一種精神,支撐我們前行。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持之以恆。

中國女排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隊伍,

更是由幾代人頑強拼搏鑄就而成的精神。

講述幾代中國女排奮鬥歷程的電影《奪冠》登陸大銀幕。

從1981年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xx年勇奪第十冠,冠軍之路,從未止步!歷過三十多載的風雨,女排精神傳承不息。在影片中,朱婷、惠若琪、徐雲麗、丁霞、張常寧等國家隊員也將本色出演,再現榮耀一刻!

“女排精神”是現任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那一代的女排隊員用一記接一記的重扣打出來的,用一座接一座的獎盃鑄起來的。但是不可否認,30多年來,中國女排的發展並非順風順水,也曾遇到低谷,經歷失落,但女排姑娘們面對失敗與低潮,永不言棄,奮力爭先。哪怕是遭遇大賽的失利,面對獎牌的旁落,姑娘們仍舊沒有絲毫的懈怠,仍舊用訓練場上的汗水與傷痛告訴自己,也告訴國人,希望的啟明星仍舊懸掛在前方。這次奧運會之旅同樣如此,中國女排開賽之初備受打擊與壓力,但正是不言棄的精神幫助她們走到了最後,也笑到了最後。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要想奪冠,都離不開拼搏與奮鬥。女排姑娘們站在奧運最高領獎臺上時的風光,我們都看在眼裡,但是她們在日常訓練中所付出的汗水,卻是我們看不見的。而她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正是無數個日夜不懈努力和付出的結果。正像郎平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絡在一起,併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準。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並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如郎平在賽後新聞釋出會上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傳承,並不是說贏了比賽才有女排精神,如果這場比賽輸了,我認為隊員們依然很努力。”這樣的女排精神,正是我們喜歡中國女排和提起女排就滿滿正能量的原因。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5

現在,電影《中國女排》的尷尬,只能由陳可辛才能解決,但據最新的報道,陳可辛還沒作出任何迴應!而對於陳忠和不服預告片中,因出現醜化他的畫面和歪曲女排歷史的鏡頭,陳可辛卻無視,才導致現在網上輿論不斷,支援陳忠和的佔絕大多數!而對於郎平來講,被無辜捲入,也相當無奈。

近日,郎平在接受《風雲會》採訪時,也談到了這部讓大家非常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而對於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事,郎平表示自己現在也非常忙,不太知道陳忠和因預告片中出現醜化他的鏡頭問題,並坦言對於電影那不是自己分內的事,還是要相信導演!看來,郎平也沒辦法,明擺著,這事不找陳可辛找誰?再說,郎平也沒看過劇本,怎能評判電影中的一些細節鏡頭!

對於陳忠和的要求,之前陳可辛沒認為有什麼不妥,反而認為那是電影藝術要求,但現在陳忠和的反應如此之大,估計也出乎陳可辛的意料之外吧!

不過,按預告片中陳忠和年輕時的鏡頭,不管觀眾是誰,確實都認為是在醜化陳忠和,要知道,陳忠和是功勳人員,也是中國女排三代黃金時期的主帥之一,被陳可辛這樣“搞笑藝術化”,換作誰都無法忍受!

有球迷就認為,本來想在大年七年級,好好地欣賞這部被大家很期待的電影《中國女排》,現在才發現電影竟然是這樣的,都已改變主意,要緩一緩再說到底要不要去看!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就是把陳忠和的鏡頭、人物、劇情等刪除或改掉不就行了!雖然這要花上一點時間,也許可能導致大年七年級無法按時上映,但也比現在這種局面要好很多,不然,等影片呈現出來卻讓觀眾不認可時,到時想改變就真的沒辦法了。

陳忠和是中國女排這麼多年以來,絕對無法忽視的一位功勳人員,從球員到助教再到主帥,長達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女排前前後後,大事小事,哪件事他不清楚,現被陳可辛這麼一弄,陳忠和一看,畢竟電影內容是違背真實的,他怎能無動於衷?

讓陳忠和不服的是,電影《中國女排》拍得偏向娛樂化,實在講,觀眾看到的預告片也顯示,陳可辛的表現手法,並沒有呈現出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應有的風貌!確切地說,說不上有什麼深度,難怪被陳忠和斥責為博眼球,是為了票房!

至於陳可辛,到現在還沒能理解,中國女排這個大集體,要正確通過電影形式呈現出來,相當有挑戰性!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6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的三個不同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與為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作為中國體育最大的IP,拍好中國女排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並沒有涵蓋一切,而是做了一個關於兩代女排球員和三場比賽的減法故事。《奪冠》不是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創性作品,但之前的作品大多是沉默的,遠沒有《奪冠》那麼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的特殊主題外,陳可辛還掌握了拍攝技巧、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恢復過去30年,135分鐘的電影時間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可以拍五部電影。如何選擇,如何更準確地恢復和展示女排的精神,需要導演和編劇做出選擇。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比賽是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以3-2擊敗日本隊,贏得了中國三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比賽是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專注於中國在決賽中以3-1擊敗塞爾維亞,而是專注於與東道主和世界第一巴西的八強比賽。

雖然這兩場比賽已經持續了35年,但它們是中國女排祖國第一、團結合作、頑強奮鬥、永不放棄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球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東方女巫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的訓練下創下了118場國際比賽的連勝紀錄。中國隊在大阪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這不言而喻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如果你不能贏得這場比賽,你會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和巴西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以前很小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7

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改名《奪冠》。這個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卻是極具戲劇性。因為《八佰》剛剛問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這是中國電影的首次奪冠。只是這個奪冠與其說是中國電影的勝利,倒不如說是中國抗疫的勝利,畢竟全球疫情啥樣大家心裡都有數,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何況這算是綜合國力的勝利,並不全是運氣。

體育類電影本來就冷門,即使搭上了中國女排的大品牌,也因為老人對女排的耳熟能詳,新人對女排的一知半解,導致大眾觀影熱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進影院,也是因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點不甘沉淪,只好四處找雞湯,恰好奪冠上映,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現在一窮二白的80年代,可以說是新中國奮鬥的代名詞,很多人以為它的核心是奉獻和犧牲,其實並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講求的是團結協作,其次是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無論是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80年代的“振興中華”,都需要團結為先。排球區別於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乒乓球影響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於此。

從電影觀賞性和難度看,描繪眾生相的電影和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自然是後者更具觀賞性,而且主線貫通,容易理解。群像電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時長有限,鏡頭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瞭解,觀影體驗一般不會太好。《奪冠》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描述好新老女排兩代人,時間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個主線串聯起整個故事。陳可辛選擇了郎平作為整個紐帶。作為世界排壇的傳奇人物,中國排球十次奪冠,郎平參與了八次,由她作為紐帶,絕對眾望所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隊員的演員,超越了本色出演,達到了本人出演。

電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讓人振奮,本來就是衝著這個去的,算是值回了票價。難得的是電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電影重現了08年郎平作為美國隊主教練帶領美國隊擊敗了東道主中國隊的一幕,觀眾的噓聲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年我也是高呼賣國賊的一員,回頭再看,賣國賊這個稱呼絕不屬於數次臨危受命,挽救中國女排的郎平。電影中一句“還是不夠強大”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狹隘。真正的強大不是不會輸,而是輸得起。就像《奪冠》一樣,目前看,它的票房已無力趕超《八佰》,更不用說來勢洶洶的國慶檔電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奪冠不可,踏踏實實的人生也有別樣的精彩。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8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響起國歌的前奏時,我的內心總是激動澎湃,肅然起敬。在《奪冠》這部影片中,從1981年日本大阪世錦賽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每一次國歌的奏響都令人難以忘懷。

我沒有經歷過郎平叱吒球場的時代,雖然久聞她“鐵榔頭”的“大名”。對於中國女排,我對她們的瞭解也只停留在這是一群有拼勁、不服輸、在賽場上喜歡大聲叫喊互相打氣的女孩。觀看完《奪冠》這部影片後,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質問女排姑娘們為什麼打球的那一段。當問到朱婷打排球要什麼,朱婷回答要“成為你”,郎平教練的話發人深思,她說:“那你就搞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為我。你不用成為別人,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的確,我也時常問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但每次想到這些問題,我的腦子裡都是其他人對我說的話,你要向誰誰誰學習,你看看人家多厲害之類的,而從未想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還記得今年9月份去參加集團的新員工培訓,教務組的老師問我們,你為什麼加入藍城?很多人都會說,因為藍城的文化、價值觀等等。是的,正如宋總說的,藍城是一所學校,在這裡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一點,從我加入蕭立這個大家庭起就深有體會。從籃球賽的組織、七夕K歌比賽、團體生日會到這次的觀影活動,每次活動的舉辦都在讓每一位蕭立人變得更加優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達的一樣,藍城蕭立這個大家庭不斷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們。對於工程人來說,團隊永遠是排第一位的,一個優秀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在扮演著不可代替的角色,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著很多無法預料到的困難,因此更加需要團隊。

“我”加“你”等於“我們”,“我”和“你”都是個體,容易被很多因素影響到自己的判斷,而“我們”是一個的整體,擁有個體無法企及的強大力量。藍城蕭立是一個大家庭,在裡面有很多優秀的團隊,讓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棄,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創造蕭立美好的未來。

奪冠電影的觀後感9

“一分一分咬下來,就是殺出血路!”

鐵榔頭“郎平”帶領女排姑娘們一次次奪下桂冠,成為國人的驕傲。“只有拼,才會贏”的女排精神也激勵著國人自尊,自強的民族魂。

2020國慶檔,由鞏俐飾演“郎平”,中國女排冠軍隊本色出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帶你重看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

高速旋轉的左手暴扣,飛身而出的跪地撲救……帶你感受這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比賽。

電影時間跨度長達30多年,講述幾代女排的熱血故事,電影主創也因此全力以赴,打造看點紛呈的大銀幕精品。影片從選角、服裝到場景、道具無不精準到位,真實再現多個重要歷史節點,帶觀眾重溫中國女排的全民記憶。

從衝出亞洲,到笑傲世界排壇,中國女排已經成為中國力量的符號。新一代女排正是中國女排的代表,電影也將展現她們被選拔入隊、刻苦訓練的過程。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巔峰一戰,更將是電影中的華彩篇章。

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將展現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之外,有血有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首次“觸電”的冠軍們,不僅要表演電影激情的比賽場面,更多許多文戲和情感戲。

陳可辛版的《奪冠》從開拍起就備受關注。

因為都是體育題材,開拍之初,有很多人拿它和口碑爆款《摔跤吧爸爸》以及《絕殺慕尼黑》做比較。

可相比上述兩個前作,它講述的故事,大眾實在過於熟悉。如何既有戲劇衝突,又能真實重現真人真事,對導演和演員都是極大挑戰。

不過,鞏俐+陳可辛+黃渤,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是黃金搭檔。

知名導演陳可辛和國際巨星鞏俐的加盟,即將帶我們回顧這30多年,中國女排走過的路,和一再被提及的“女排精神”。

而這段歷史上,最不可忽略的標誌性人物——郎平。30多年來,她是唯一一個始終備受讚譽的體育人物。

2020年,一個是聞名國際的大導演,一個是對中國體育競技有卓越奉獻的前運動員現中國女排教練一把手。因為排球,他們又聚在了一起,他們都帶著對中國體育的崇高敬意,帶著最純粹的赤子之心,讓大家重新認識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在《奪冠》中緩緩拉開。

這不僅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故事,更是讓全中國人民銘記的光輝歷史!

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博的時代最強音。也讓我們更期待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