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2.4W)

欣賞一下國小生寫的讀後感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最近,我們學習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老師要求我們把課文讀幾遍。

我翻開課本,認認真真地讀起來,聲情並茂,有聲有色。就這樣,我與書中的人物產生了共鳴。一篇課文讀下來,我的心被震撼了,不知不覺中思緒萬千。

啊!他們的國家正在遭受苦難,他們是多麼的悲傷、痛楚。他們在國家和平時,浪費時光,不好好學習,當國家遭到壓迫時才覺悟。晚了嗎?晚了,國家已被侵略。後悔了嗎?後悔了,在國家遭難時後悔了。懂了嗎?懂了,在國家滅亡是懂了。為什麼!難道每個人只有在危難緊急時刻才知道努力嗎?

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國力強盛。可這不代表每個人都在奮鬥、在努力!如今,有多少人真正在勤勤懇懇地努力著?大多數人都在不學無術,為自身利益著想!再想想20世紀初的中國,遭受危機。當時是有一些賣國-賊、漢奸,不以國家為重、民族為重,喪盡天良。但當時有那麼多中國人積極努力、熱愛祖國!雖然沒有現在的優越條件,但他們有著梅花般的骨氣,有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有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以國家為重,以人民幸福為重。為什麼!難道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再比如說我,每次週末作業都一拖再拖,直到星期天才加緊地補,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一些寫?可事已發生,只好熬夜加班。為什麼!難道只有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懊悔?

難道你想和《最後一課》中的人們一樣?難道你是等著中國滅亡時發奮學習?難道你是想等著危難時刻再悔過?

雖然孔子曾說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試想在危急時刻時看出一個人的精神品質。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等待“歲寒”來而“不凋”,而應該時時刻刻保持“青綠”,這樣才是明智的。

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說,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啟示嗎?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著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著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一點怎樣的啟迪呢?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著新的高峰攀登。